【簡介】本文是會員“keanweichenhuan”分享的醫(yī)生進修總結,以供參考。
在20xx年5月,我十分榮幸參與了xx醫(yī)院藥劑科的學習。為期一個月的學習讓我收獲頗豐,能力獲得了顯著提升,感觸良多。
1、先進的電腦系統(tǒng)軟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
在調配藥方時,藥品的用法和用量能夠直接打印到貼紙上,信息包括藥名、規(guī)格、用法和用量等,這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能避免筆寫錯誤或筆跡不清造成患者誤食。前不久,一位小區(qū)醫(yī)院的藥師在為患者開降血壓藥時,因筆跡不清,造成患者曲解為每次11片,結果引起嚴重低血壓,昏迷后被送入醫(yī)院救治。此外,藥品申領計劃可一鍵生成或手動生成,無需人工逐一檢查和筆寫計劃,優(yōu)化了步驟,也有提示未到期藥品的功效。
2、藥品按貨柜號放置。
每種藥品都有專屬貨柜號,并保存在電腦系統(tǒng)中。當工作人員忘掉某藥品的擺放位置時,能夠通過電腦輕松查看。這一做法有利于調配和匯總,減少差錯率,提高效率。打印出的醫(yī)囑單上的藥品(貨柜號已標注在藥名后)則按照貨柜號排列,便于順序配液,有效避免了錯誤取放類似藥品的現象,也會減少工作人員的來回走動。這同樣有利于新入職或學習者快速融入工作環(huán)境。
3、小針劑的拆零放置。
在閑暇時,將常見或需求量大的小針劑開展拆零,并擺放在適當的大盒子中,便捷藥師在繁忙時調配,降低了拆包時間成本。
還有很多細節(jié)的改進可以降低錯誤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病人的等待時間,從而減少投訴。
不過,一些階段仍有待提升,比如門診處方沒有見習生雙簽字,只有藥師的簽名或蓋章。操作過程中雖已完成兩人核查,但因病人較多,調配藥師通常為提高速度,未能及時簽字或蓋章就交給核查藥師。此外,在用藥咨詢過程中欠缺記錄也是由于工作忙碌和人員不足。從我學習期內,正好趕上187醫(yī)院準備迎接三甲審查,他們需要補足過去幾年缺失的雙簽字藥方和記錄,工作量非常巨大。
通過這一經歷,我認識到,不管工作多忙,原因怎樣充足,操作再成功,必要的手續(xù)依然要健全,記錄務必詳細。沒有記錄,不管獲得怎樣的結果,都無意義。在檢查過程中,有些工作沒法全面實地評估,必須依賴書面記錄。這時,記錄就是工作是否到位的證明。針對不妥之處,我曾反復思考,不過我始終相信學習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完成學習并不是終點,而是向新目標邁進的開端。將所學到的最新技術根據實際應用于真實治療中,為醫(yī)院注入新的活力與技術。
醫(yī)生進修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