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植物學實習報告11篇(植物學實訓總結),供大家閱讀。

植物學實習報告1
實習背景
截至20xx年XX月份,XX級同學的植物學課程已經開展了一學年。在這一學年中,同學們的植物學理論知識已經得到充分的學習,相關植物的總類。形態(tài),以及特征也積累。但植物學不是僅僅積累所有的理論知識就可以學好的。它需要我們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因此為了鞏固同學們的理論知識,增多同學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fā)同學們的研究興趣,在響應國家對生物科學教學要求下,20xx年XX月初,我系10級學生開展了為期4天的南岳野外實習課程。
一.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植物形態(tài)學術語。
2.通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認識和區(qū)分常見種子植物科、屬、種,擴大和豐富植物分類學的知識范圍。
3.驗證、復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系。
4.通過觀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壓制、制作標本以及應用工具書和檢索表鑒定植物等,培養(yǎng)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學會鑒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見的植被和群落類型,加強學生對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培養(yǎng)我們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認識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過實習,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能力。
7.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實習意義
1.通過實習可以培養(yǎng)學習科學的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團結協(xié)作精神。
2.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3.野外實習不但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煉和提升。野外實習對于激發(fā)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有重要意義。
三.實習內容
1目的地集結
A、XX月18號是植物野外實習啟程的日子,早晨8點由生科樓出發(fā),下到達南岳山下時已接近晌午,幾個女孩由于身體不舒服,和老師們座著托運行李的車上山了,而其他人則開始準備向半山腰的目的地進發(fā)。從南岳大門入口檢票進入,就有一條寬闊的馬路橫亙在眼前,我見過很多盤山公路,一條偌大明晃的馬路像一條銀色的大蟒蛇緊緊的箍住山體,不讓山有一絲喘息,亦或像一個巨型的自然創(chuàng)可貼,與群山格格不入。但這條馬路卻是我見過的最好的馬路。馬路的顏色是墨綠的,當陽光透過路旁高大繁盛的樹枝一點點遺漏在馬路上,你會覺的一切是那的自然,和諧?;腥舸丝棠悴皇钦驹谏降膭?chuàng)傷上而是站在群山的裙帶上,而這一刻你面對的便是整個自然。我想當時路的修筑者一定是個會生活有愛心的人吧,要不然怎能把一條寬闊的水泥馬路如此自然融洽的點綴在山的身軀上,特地為這片自然在這放眼望去沒有一絲人工痕跡的樹木園,高大的樸樹筆直的佇立在路旁,瘦小的構樹和筆直挺拔的西樹出處彰顯著自然的活力與自由。大概是在學校的水泥森林里呆久了吧。南岳山上蔥郁的樹木散發(fā)出來的昂昂古意頃刻間就激發(fā)起同學們青春的朝氣。第一天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準備。
2,南岳樹木園標本的采集
時間上午8點——11;30,
帶隊老師;王志新劉建暉
地點;樹木園內
在帶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跟隨老師認識了各種植物。老師邊講解我們邊記錄。這次主要講解的.有;珊瑚書,喜樹,侯歡喜,馬筆木,烏桕,皂莢樹等大量植物,并采取了一些植物枝葉以備制作標本。
3,植物標本的壓制
時間20日上午9;00—xx;0指導老師王志新地點;樹木園內器材;壓制木板干燥紙綁繩標本紙針線標記紙將采集的標本進行修剪后,,盡量以自然狀態(tài)將其縫制在標本紙上,并對其標號搜所其所屬,以及其形態(tài)特征。標本的采集和制作是這次實習的重要內容。標本的采集要講究技巧,必須要有花或有果的、葉子較完整的、長勢相對較好的植物才有價值。標本采集回來必須及時進行壓制。壓制時最好全小組都參與,這樣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壓制方法。壓制時除了要注意葉子要翻平之外,還要注意葉子應該要有正、反兩面。壓制完之后的頭三天要每天都換紙,之后可以隔一.兩天再換,直到壓干為止。
4野外實習標本考察
時間;21日
考察老師王志新
考察地點;科技樓304
內容;由教師隨機挑取同學制作的標本,掩蓋其相關信息,,要求同學對其進行辨認,以考核野外實習的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四。實習總結或體會
記得在大一剛開學的時候,老師就跟我們說在第二學期期末要進行野外實習,從那時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認為終于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實習的日子終于到了,在興奮與期待中我們踏上了旅途。真正實習時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難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時又要穿上長衫長褲,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雖叫苦連天,大家在野外實習時卻絲毫都沒有馬虎。每到一個實習地點,大家就先認真采集植物,然后見到不認識或聽不清楚的就拉著老師問個不停,為了弄清楚一個問題把老師都問到煩了也不肯停下來。在這灑滿汗水的實習生活中我們收獲了很多,覺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這短短的幾天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辨別植物、采集和制作標本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yè)的鞏固和提升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升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嘆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壓制標本的過程。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利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系實際,不但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yǎng)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利用能力。例如麻楝和人面子大體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學在辨別這兩種植物的時候就發(fā)生了困難。我們只要摘一個枝條下來比較一下他們的葉子和枝條就很容易辨認的了:麻楝的葉子和枝條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服的感覺,而人面子就沒有這些特征。而且我們親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屬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稱細葉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學還采集的了有藥用價值的刺五加及唯一的寄生植物菟絲子。
同時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與壯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不屈。因為我們實習的時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時候,而且我們選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條件比較艱苦,因此這次實習也很考驗大家的體力和意志力。在實習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又苦又熱又累,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互相幫助、互相協(xié)作、互相團結,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實習任務。實習中大家忙中偷樂,有說有笑,實習的道路上不但留下了同學們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當然還有很多難忘而美好的回憶!
這一次實習已經歸來了,我們在實習中也遇到過困難,也有苦悶的時候,但在我不斷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實習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實習經驗,不過在野外有的時候怕怕的,真的是有點發(fā)怵,不過我都克服了。有了這次的實習經驗,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實驗中我會做的更好!
植物學實習報告2
一、實習小組分工
組長:李景川
組員:劉亞香、李菊陽、劉科、劉曉貞、祿健、陸園、羅標、李光平組長負責協(xié)調和管理全體成員的行程,安全以及協(xié)調組內的實習工作的分配合作,保證本小組的實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組員在本次實習過程中認真完成各科老師布置下來的實習任務,服從實習老師和組長的分配與調度,與本組員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全程實習。
二、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知識,理論與實際相相結合,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工作及與人協(xié)作的能力。認識施秉縣云臺山地區(qū)植被的主要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對該地區(qū)常見的植物有一定的鑒別能力,掌握利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群落的方法,學習用正確的方法和手段來觀察和研究植物,達到提高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通過觀察、描述和采集、壓制、制作標本以及應用工具書和檢索表鑒定植物等,培養(yǎng)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學會鑒定植物的方法。掌握植物的采集、壓制、標本制作、種類鑒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今后的植物學教學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礎。通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和種。
三、實習時間及地點
1、7月6號上午xxx
2、7月7號xxx國家地質公園(徒步云臺山)3、7月10號回貴陽、11號整理實習資料
四、實習主要內容
(一)黃平飛云崖
飛云崖作為黃平最為著名的景點,因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奇麗的自然景觀,散發(fā)著貴州特有的濃郁的民族風情,每年吸引著眾多的觀光游客和文化研究者。我們來到飛云崖已經是下午了,不過看到如此郁郁蔥蔥的森林,我們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想投入這大自然的懷抱.
?、俚乩憝h(huán)境
黃平處在黔中丘原向黔東丘陵的過渡地帶上。地勢由西、西北向東、東南逐漸降低。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峰在西北部紙房的轎頂山,海拔1367.2米,最低點位于東南角的清水江畔鐮刀灣,海拔為519米。云貴高原的地質構造形成這里山、丘陵、河流、溶洞、峽谷、壩子等地形地貌,地形北部為武陵山的余脈,多為中低山,坡陡谷深,南部為苗嶺山脈余系,為中低山丘陵,中部為河谷壩子和丘陵地帶。境內壩子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黃平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13℃--16℃.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雨熱同季,適宜林木的生長。
?、诜N質資源
共有137科392屬75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銀杏、銀杉、紅豆杉、水杉等,二級保護樹種有臺灣杉、福建柏、翠柏、香樟、鵝掌楸、厚樸、凹葉厚樸、金銀花、櫸樹、喜樹、香果樹、杜仲、傘花木、十齒花、馬尾松、金錢柳等。主要植被以亞熱帶闊葉林和馬尾松純林為主的森林類型,分布在全縣十四個鄉(xiāng)鎮(zhèn),目前朱家山、大灣山等局部地帶有殼斗科、樟科、山茶科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分布,其它地區(qū)的植被均為次生植被。
(二)、苗嶺國家地質公園(云臺山)
(1)概況
云臺山位于施秉縣城北十三公里處,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
該風景區(qū)由云臺山、外營臺、轎頂山及大田垴等群峰組成。面積約二百一十平方公里,主峰團侖巖海拔一千零六十六米,突起于群山之間,因山形四面削成,獨出于云霄之半,山巔如臺,加之云霧繚繞,故名云臺山。整個地勢西北較高,東南較低,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水熱同季,氣候溫暖濕潤,素有舞陽明珠之稱。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侯區(qū),氣候具有季風性、高原性特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和濕潤,太陽輻射弱,日照時數少,年總輻射每平方米3538兆焦耳,日照時數1197小時年平均氣溫14℃16℃.來到云臺山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爬山,那石梯子簡直就是成直角,上坡不容易,下坡更困難,腿直接就是抖著下來的。
云臺山受人為破壞較少,因而森林茂密,植物種類繁多。群峰鼎立,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怪石崛起,加之溪水清澈,植被茂密,已被列為貴州省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山間珍稀等植物近400種,珍貴等動物近百種,被稱為植物寶盆、動物寶庫,是貴州東線探險尋幽的旅游寶地。
山上植被完整,現存木本植物58種、143屬、340科。其中,紅脈械、穗花杉、紅豆杉、八卦木和深山含笑,系國家級保護植物。具有觀賞價的奇花異卉,種類繁多,隨處可見。野生動物有獼猴、野牛、錦雞、麝、麂、飛虎等,飛虎毛如金絲,雙目炯炯,紅寶石。
云臺山薄層白云巖,泥質白云巖。山體底部優(yōu)勢種為燈臺樹,灌木有,香葉樹,川釣樟,樓梯草,冷水花,勁草,苧麻,合歡,樸樹,響葉楊,野扇花,刺秋,秋海棠,楠酸樹,鵝掌材,黃精,中上部以鵝耳櫪,匙葉櫟為主要種,山頂部土薄,山頂部還有松樹,金發(fā)草,云貴鵝葉櫟毛黃櫨。屬喀斯特地形風貌,主峰海拔為1064m。獨峰突兀云霄,四面懸崖峭壁,而山頂平坦,古柏環(huán)抱如云,云霧繚繞,故名云臺。云臺山的植被以森林植被為主??傮w上分為針葉林、常綠林、常綠落葉混交林。常綠林主要分布在山頂。針葉林主要分布在山腰以及附近鄰山上。常綠落葉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山腳。在林下有鶯尾群叢、冷水花群叢等。云臺山地區(qū)的針葉林,馬尾松一油茶一鐵芒箕群落分布在施秉縣白垛鄉(xiāng)大慶付對面的馬尾松林。該群落,其地海拔980多m,屬于黑沖風景區(qū)。其外貌呈翠綠色,林冠疏散,層次特別分明,明顯地劃分為三層,喬木層該層主要以馬尾松,為建全優(yōu)勢種。
(2)植物種類及測量方法
主要觀察植被
植物分類依據:花、果實、葉互生還是對生。
?、贆烟一ǎ核N薇科,葉子邊緣有鋸齒,單葉,有典型的橫型皮孔。(薔薇科:多具托葉、萼片、花瓣均五數,雄蕊多數,聚合果,核果或梨果。常見有薔薇、月季、懸鉤子、草莓、梨、蘋果、桃、杏、李、梅、櫻桃、繡線菊等)
?、谔扉T冬:百合科,單子葉植物,中草藥,花瓣是3的倍數。(百合科:多為草本,花3的倍數,子房上位,中軸胎座,蒴果或漿果,如貝母、蔥、天門冬、鈴黃精、百合、麥冬等。)
?、巯闳~樹:樟科,葉互生,搓有香味。(樟科:木本,具芳香,葉互生,花瓣6裂,裂片兩輪排列,花藥瓣裂,果內含1枚種子。常見樹種有樟樹、山胡椒、肉桂等。)
?、軜翘莶荩呵o肉質,葉互生。
?、萜r麻:苧麻屬,屬蕁麻科植物。其中苧麻分成白葉種及綠葉種.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地下部分由根和地下莖形成麻兜,可活數十年,莖叢生,背有茸毛,葉廣卵形或近圓形葉,背面密生白茸毛為白葉種,而無白茸毛稱綠葉種,單性花,雌雄同株,復穗狀花序.
1.測量方法:樣方法
2.樣地選擇的方法:選擇樣地應遵循下列原則:
(1)種的分布要有均勻性。
(2)結構完整,層次分明。
(3)環(huán)境條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過渡地段。
3.樣地的形狀:大多采用方形,又稱樣方;除此還有樣條,樣線,弱圓等??筛鶕煌芯績热菥唧w選擇。
小型樣方用于調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層,大型樣方用于調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為防止出現閉合差,在森林調查中,樣方常沿著預定的測線方向呈菱形設置。其方法是由中心點定出距離為樣方對角線長度的兩個點,然后從這兩點分別拉直長度恰為樣方邊長的測繩,使其在每一側都恰好交接,就是樣方的邊界。
4.樣地面積
規(guī)格:20mx20m
分為5x5共8個小樣方
樣地數目多少取決于群落結構復雜程度。根據統(tǒng)計檢驗理論,多于30個樣地的數值,才比較可靠。為了節(jié)省人力與時間,考察時每類群落根據實際情況可選擇3~5個樣地;所有樣地應依照順序進行編號,以免混亂。
地形條件山地土壤條件黃壤,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種類組成:喬木灌木草本大明松種常綠闊葉林。在這一區(qū)域內,調查植物類型和組成結構,并量取各類植物的樹高、枝下高、胸徑、冠幅。
樹高指樹從地面到最頂端間的垂直距離。枝下高指樹第一棵枝到地面的垂直距離。冠幅指樹冠外緣垂直投影到地面的一個圓面積記錄3.14r2形式,單位㎡。
胸徑指樹離地1.3m處的.直徑,單位cm.采用圍尺測量。
由于條件限制,樹高、冠幅均采用目測方法,枝下高部分目測,部分實測,誤差在所難免。最后詳細記錄所得數據,并處理所得數據,求出其平均值,并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植物群落的成層現象是極其重要的特征。一般優(yōu)勢層能較好地反映外界環(huán)境,其他層則更多地表現出群落內部環(huán)境。層是群落的最大結構單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群落的外貌特征和群落類型位置。群落調查一般均以層為單位分別進行,森林群落一般分成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及小灌木)層、地被層四個基本層。每層內若由一些不同高度,乃至有不同生態(tài)特征的物種構成時,通常進一步細分為若干亞層。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被列入層外植物(或稱層間植物),單做記載。
結果統(tǒng)計與分析
(1)分析群落各層(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的數量特征,比較不同類型群落數量特征的差異。
(2)計算群落各層中不同植物種的重要值,根據重要值大小分析不同種類在該層及群落中的重要性及形成原因。
(3)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物種豐富度指數計算、辛普森多樣性指數、香農維納多樣性指數
五、實習心得體會
這一路的實習,白云山之游,如今還一幕幕得印入眼瞼。到實地進行考察,確實能將我們從書本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來。我們對云臺山的自然植被環(huán)境進行調查研究,從當地植被的覆蓋情況情況中了解環(huán)境人們經濟和生活的影響.當然,我們還能通過調查過程,對植物群落調查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了一些植物調查的專業(yè)術語,比如:胸徑,冠幅,枝下高等等,認識了更多的植物,初步掌握了一些野外植物的一些主要鑒別特征和這對于本科生的我們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爬白云山,高九百多米,我們班全部的人堅持下來了,所以我們看到了最美的風景;炎炎夏日,我們堅持下來了,所以我們實習有了很好的收獲;離校在外,我們不是單獨的個體,我們堅持,團結一致,我們的實習圓滿結束。
植物學實習報告3
一、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植物形態(tài)學術語。
2、通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認識和區(qū)分常見種子植物科、屬、種,擴大和豐富植物分類學的知識范圍。
3、驗證、復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系。
4、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實習意義
1、通過實習可以培養(yǎng)學習科學的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團結協(xié)作精神。
2、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3、野外實習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煉和提高。野外實習對于激發(fā)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習收獲
通過三次難得的實習機會(農博園,南山公園,岱王山),與植物的近距離接觸。在老師的帶領和講解中,對植物的分類及辨別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實習中,我們常常被各種植物的不同形態(tài)吸引著,讓我記憶尤深?,F在我將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現出來。
四、實習心得
在這短短的幾次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辨別植物、采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yè)的鞏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嘆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壓制標本的過程。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yǎng)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在實習過程中,我們欣賞到了大自然的美麗,煙臺的風光。從這幾次的實習中,我們收獲頗多。
3月11日,我班依照學校安排積極參加了,為全校師生做所做的的感恩勵志教育報告會。報告會上,演講團的程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引導同學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認識真正的自己,教育學生學會感恩,激勵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與愛同行,會學習,更要會做人。他用生動的事例、真摯的語言、豐富的情感,借助音樂和環(huán)境氛圍的渲染,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逐漸敲開學生的心門。報告中,我們班的'孩子們在一個個互動環(huán)節(jié)中認真聆聽積極參與,她們淚流滿面地伸出雙臂與老師、父母擁抱,說“老師,我愛您!”“媽媽,我愛您!”。特別在學生與父母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我們班的楊園園、董婉玉同學她們都是平時不太愛說話的一個學生,這次竟然積極的站在大庭廣眾之下,站在前臺呼喚自己的媽媽上來到前臺并對媽媽說道“媽媽,我不再惹你們生氣了!今后我會聽你的話!”。而家長朋友們也情真意切地向老師走來,和老師含淚真情擁抱,向老師握手致謝“老師,您辛苦了!”……一聲聲發(fā)自內心的呼喊響徹整個會場,很多老師、學生和家長都忍不住流出了眼淚。一幕幕感人的畫面讓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報告會期間整個會場自始至終彌漫著感動的氛圍,一直流淌著溫暖的熱淚,一直飄揚著“愛”的聲音。 會后除了學校安排的家長寫體會外,我還布置學生每人一份體會寫在日記本上,讓這次活動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并督促她們把感受付諸在自己的行動中。 本次的活動加強家校溝通,增進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接觸和了解,融合彼此情感,也為讓學生從小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學會感恩,使我班師生、家長上了一堂生動的感恩勵志教育課。
植物學實習報告4
7月13日,結束了泉州、廈門站的動物野外實習后,我們來到了南靖和溪,由孔祥海老師帶隊,開始了這次的植物野外實習。
一、實習目的與任務
1.了解采集地植被分布情況和華南地區(qū)森林的基本結構,認識部分北回歸線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與環(huán)境的相關性。
2.通過野外實習鞏固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激發(fā)學習生物科學、探究大自然的熱情,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和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對植物學的興趣。
二、實習步驟與內容
7月13日下午,從實習宿舍(和溪鎮(zhèn)熱帶雨林實習基地)出發(fā),在孔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和溪鎮(zhèn)沿著公路認識沿路植物并采集標本20余種。
7月14日下午,我們來到了樂土雨林.在孔老師等的帶領下,沿路認識了許多植物.并以小組為單位(五人一組)采集標本70余種。同時壓制了所采集的標本。
7月14日下午,校車再次把我們送到樂土雨林后便返回了。我們在孔老師等的帶領下沿路認種并采集標本50余種。同時壓制了所采集的標本。
7月15日上午,我們來到了仙嶺,在孔老師等的帶領下,沿山路認種并采集了30余種植物標本。
7月15日下午,我們在宿舍壓制所采集的標本。(并在晚飯后返回了學校) 7月16日,回到了學校,我們在實驗室忙著壓制標本,掛標簽,復習鞏固。
7月17日上午,針對這次植物野外實習,以小組為單位孔祥海老師對我們進行了考核。
三、實習心得與體會
這次在南靖和溪的實習使我獲益良多。最直接的學習成果就是對所采集的160多種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屬科目有所認識。到現在,我還記得種子會粘人衣服的鬼針草,屬于百合科有著好聽名字的吉祥草,長了“瘤”的福建蓮座蕨,有藥用作用的積雪草,天南星科的名符其形的一把傘天南星,跟姜長得很相似的高粱姜……
以前還沒有認真地去觀察學習的時候,一棵樹就是一棵樹,所有的葉子長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樹皮都是一個樣。而在這次的觀察中,我發(fā)現每一株植物的葉子都長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氣味特殊,有些葉脈奇特,有些形狀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連貌不驚人的樹皮也分長條形剝落還是片狀剝落等等。南靖之行教會我用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發(fā)現生命的奇妙。我每每驚訝于植物的獨特形態(tài)和精巧構造而忘記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師跟我說過,這次實習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大家對學習生物科學的熱情。我想,兩年過后我會忘記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是對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種著迷。
在認種學習的過程中,我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
1.要把理論聯系實際:在復習的時候有時候因為標本殘缺等原因,我試圖根據參考書上的一些描述來記住這種植物,覺得這些特征描述更準確更權威,最后卻發(fā)現那些描述不僅枯燥,在野外認種中還一點都不管用。而老師教給我們的識別方法又簡單又實用,只要掌握了,認種就會變得輕松很多。后來老師告訴我,書上介紹的特征適用于在實驗室里更為準確的分類鑒定工作,而野外認種的很多識別方法是分類工作者長期實踐總結而來的,在野外是最實用有效的。
2.要比較學習、集體學習、反復學習:雖然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但是對于我這種初學者來說還是會很容易就把兩種植物弄混。在這個時候,比較學習往往讓我事半功倍。仔細觀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異同點,通過比較和反復記憶就可以準確地區(qū)別它們了。而讓我收獲最多的'莫過于集體學習了--一群人圍在一桌標本邊上,比賽著、互相幫助著、互相提醒著、笑著鬧著,硬是把一袋袋的標本消化了。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集體學習在同學之間普遍缺少多人面對面交流的大學有著重要意義。當然了,對于認種來說無論什么學習方式都離不開反復學習,只有反復地去看、去摸、去聞,不斷地消化記憶,才有可能讓數量如此龐大的種類爛熟于心。
3.觀察植物的順序與要點:在認種初期,我對于觀察和記憶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總是不得要領。在請教過老師和同學之后我才知道,在觀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這株植物的整體形態(tài):木本還是草本?直立還是攀緣?然后我們再從葉形、葉緣、葉脈、氣味、花和果實等細節(jié)特征去觀察鑒別。
在南靖實習期間,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實,與老師同學們面對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電腦面前的空虛無聊,規(guī)律的作息讓我們擁有了久違的身心舒暢。最難得的是這次實習增進了我們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級聚會都更為有效??傊@次野外實習真的很有意義,使我得到了很多收獲。
植物學實習報告5
實習背景
截至20xx年9月份,XX級同學的植物學課程已經開展了一學年。在這一學年中,同學們的植物學理論知識已經得到充分的學習,相關植物的總類。形態(tài),以及特征也積累。但是植物學不是僅僅積累所有的理論知識就可以學好的。它需要我們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因此為了鞏固同學們的理論知識,增加同學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fā)同學們的研究興趣,在響應國家對生物科學教學要求下,20xx年9月初,我系10級學生開展了為期4天的南岳野外實習課程。
一、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植物形態(tài)學術語。
2、通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認識和區(qū)分常見種子植物科、屬、種,擴大和豐富植物分類學的知識范圍。
3、驗證、復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系。
4、通過觀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壓制、制作標本以及應用工具書和檢索表鑒定植物等,培養(yǎng)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學會鑒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見的植被和群落類型,加強學生對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培養(yǎng)我們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認識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過實習,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能力。
7、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實習意義
1、通過實習可以培養(yǎng)學習科學的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團結協(xié)作精神。
2、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3、野外實習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煉和提高。野外實習對于激發(fā)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習內容
1目的地集結
A、9月18號是植物野外實習啟程的日子,早晨8點由生科樓出發(fā),下到達南岳山下時已接近晌午,幾個女孩由于身體不舒服,和老師們座著托運行李的車上山了,而其他人則開始準備向半山腰的目的地進發(fā)。從南岳大門入口檢票進入,就有一條寬闊的馬路橫亙在眼前,我見過許多盤山公路,一條偌大明晃的馬路像一條銀色的大蟒蛇緊緊的箍住山體,不讓山有一絲喘息,亦或像一個巨型的自然創(chuàng)可貼,與群山格格不入。但這條馬路卻是我見過的最好的馬路。馬路的顏色是墨綠的,當陽光透過路旁高大繁盛的樹枝一點點遺漏在馬路上,你會覺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諧?;腥舸丝棠悴皇钦驹谏降膭?chuàng)傷上而是站在群山的裙帶上,而這一刻你面對的便是整個自然。我想當時路的修筑者一定是個會生活有愛心的人吧,要不然怎能把一條寬闊的水泥馬路如此自然融洽的點綴在山的身軀上,特地為這片自然在這放眼望去沒有一絲人工痕跡的樹木園,高大的樸樹筆直的佇立在路旁,瘦小的構樹和筆直挺拔的西樹出處彰顯著自然的活力與自由。大概是在學校的水泥森林里呆久了吧。南岳山上蔥郁的樹木散發(fā)出來的昂昂古意頃刻間就激發(fā)起同學們青春的朝氣。第一天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準備。
2,南岳樹木園標本的采集
時間上午8點——11;30,
帶隊老師;王志新劉建暉
地點;樹木園內
在帶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跟隨老師認識了各種植物。老師邊講解我們邊記錄。這次主要講解的有;珊瑚書,喜樹,侯歡喜,馬筆木,烏桕,皂莢樹等大量植物,并采取了一些植物枝葉以備制作標本。
3,植物標本的壓制
時間20日上午9;00—xx;0指導老師王志新地點;樹木園內器材;壓制木板干燥紙綁繩標本紙針線標記紙將采集的標本進行修剪后,,盡量以自然狀態(tài)將其縫制在標本紙上,并對其標號搜所其所屬,以及其形態(tài)特征。標本的采集和制作是這次實習的重要內容。標本的采集要講究技巧,必須要有花或有果的、葉子較完整的、長勢相對較好的植物才有價值。標本采集回來必須及時進行壓制。壓制時最好全小組都參與,這樣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壓制方法。壓制時除了要注意葉子要翻平之外,還要注意葉子應該要有正、反兩面。壓制完之后的頭三天要每天都換紙,之后可以隔一、兩天再換,直到壓干為止。
4野外實習標本考察
時間;21日
考察老師王志新
考察地點;科技樓304
內容;由教師隨機挑取同學制作的標本,掩蓋其相關信息,,要求同學對其進行辨認,以考核野外實習的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四。實習總結或體會
記得在大一剛開學的時候,老師就跟我們說在第二學期期末要進行野外實習,從那時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認為終于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實習的日子終于到了,在興奮與期待中我們踏上了旅途。真正實習時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難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時又要穿上長衫長褲,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雖叫苦連天,大家在野外實習時卻絲毫都沒有馬虎。每到一個實習地點,大家就先認真采集植物,然后見到不認識或聽不清楚的就拉著老師問個不停,為了弄清楚一個問題把老師都問到煩了也不肯停下來。在這灑滿汗水的實習生活中我們收獲了許多,覺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這短短的幾天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辨別植物、采集和制作標本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yè)的鞏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嘆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壓制標本的過程。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yǎng)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麻楝和人面子大體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學在辨別這兩種植物的時候就發(fā)生了困難。我們只要摘一個枝條下來比較一下他們的葉子和枝條就很容易辨認的了:麻楝的葉子和枝條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服的感覺,而人面子就沒有這些特征。而且我們親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屬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稱細葉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學還采集的了有藥用價值的刺五加及唯一的寄生植物菟絲子。
同時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與壯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不屈。因為我們實習的時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時候,而且我們選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條件比較艱苦,所以這次實習也很考驗大家的體力和意志力。在實習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又苦又熱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互相幫助、互相協(xié)作、互相團結,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實習任務。實習中大家忙中偷樂,有說有笑,實習的道路上不僅留下了同學們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當然還有很多難忘而美好的回憶!
這一次實習已經歸來了,我們在實習中也遇到過困難,也有苦悶的時候,但是在我不斷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實習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實習經驗,不過在野外有的時候怕怕的,真的是有點發(fā)怵,不過我都克服了。有了這次的實習經驗,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實驗中我會做的更好!
植物學實習報告6
實習時間:20xx年5月22日——20xx年5月26日
地點:深圳大亞灣東山珍珠島
任務:常見的植物分類,外出辨別野外植物,采集和壓制標本
環(huán)境:深圳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6′至114°37′,北緯22°27′至22°52′。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大亞灣位于其東面。大亞灣地處惠州市東南,在惠東縣、惠陽區(qū)和深圳市之間。東考紅海灣,西臨大鵬灣。
實習內容:
(一)辨認標本
通過第一學期所學的《植物學》內容以及平時積累的,為這次野外實習特別準備的知識和有關的資料,通過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比較分析,辨認出其所屬的科。在實習過程中,植物學老師幾乎每天都帶我們外出認識植物,老師除了介紹植物的特征外,還教我們如何去辨認各科的特征。
(二)采集和制作標本
在這次植物學野外實習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壓制標本。在采集標本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標本的,所以在采集標本時,一定要選擇其特征明顯的部位,以便于將來的標本鑒定。采集完好的標本只是壓制標本的開始,在壓制標本時,要注意的問題更多,一定要講究技巧,對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壓法,還要經常換紙。要制作一個成功的標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植物的分類
在這次野外實習中我們一共辨認了幾十個科的植物,所達的的種類超過一百種,以下就列舉一些常見的種類:
被子植物:
木蘭科:木蘭
榆科:樸樹
??疲捍谷~榕、斜葉榕、木菠蘿
桃金娘科:烏墨葡桃、番石榴
莧科:紅龍草、刺莧、野莧菜、土牛膝、空心蓮子草
錦葵科:大紅花、賽葵、黃花棯
含羞草科:臺灣相思,含羞草
椴樹科:布渣木
大戟科:細葉灑金榕、土密樹、大飛揚、小飛揚、毛果算盤子、葉下珠、蓖麻
炸醬草科:炸醬草
無患子科:龍眼、荔枝、倒地苓
炸醬草科:炸醬草
葡萄科:爬墻虎
茄科:少花龍葵、水茄
茜草科:龍船花,九節(jié),白花蛇舌草
菊科:白花鬼針草、銀交菊、加拿大飛蓬、一點紅、勝紅薊、長柄菊
裸子植物:
杉科:杉樹
蕨類植物:
海金沙科:柳葉海金沙
實習總結:
為期五天的植物學野外實習,在26號下午壓制完標本后宣告結束了。此次的野外實習,不僅使我們開拓了眼界,更讓我們對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這次的野外實習,我對植物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專業(yè)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雖然這次因為天氣惡劣的關系,我們的行程收受到很大的影響,但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穿著雨衣冒雨前行,穿梭在植物叢中,沒有絲毫的退宿。
此次的野外實習收獲很大,我學會了如何通過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辨認植物的種類,如先觀察是單子葉植物還是雙子葉植物、看葉子是對生還是互生、看果實的類型… 在采集標本時,不同種類的植物要求也不同,對于禾本科的要求根、莖、葉都要齊全,而對于木本植物,則需要花、果還要完整的葉子生長,能夠讓我們辨認出其葉子生長類型,而且在采集標本時,我們不呢不過選取那些比較嫩的植物,因為如果植物太嫩,在壓制標本時不好壓,很容易變形,而且植物太嫩,它的特征也不夠明顯,因此,選取植物標本,一定要選取其特征明顯的部位,這樣既方便我們辨認標本,而且在壓制過程中不易變形,容易壓成標本,而那些果實就可以另外晾干,不必放在標本夾內,等制作標本時在放回原位。
在所有的植物中,就壓制標本而言,蕨類植物是相對比較容易成功的,而木本植物就相對難一些,因為它的葉子容易脫落,容易發(fā)霉……
植物學實習報告7
前言
20xx年8月1號早上,我們一個班的同學準備前往拉薩周邊三個地方進行為生物專業(yè)的野外實習,此次實習是我們第一次外出實習,也是我們生物專業(yè)的一次很重要的專題實習。此次實習共三天,地點分別是拉薩地區(qū)的甲瑪溝、羊八井和扎耶巴溝。主要進行動植物的觀察和標本采集制作。
1實習的簡要概況:
1.1實習時間: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3日。
1.2地點:拉薩周邊的甲瑪溝、羊八井、扎耶巴溝。
1.3參加人:全班29人,共分三個小組,每組10人,由兩名老師帶領。
1.4任務:常見動植物分類,外出辨別野外動植物,采集和制作標本,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2標本的采集:
2.1動植物標本的辨認:通過第一學期所學的《植物學》和《動物學》內容以及平時積累的專業(yè)知識,為這次野外實習特別準備的知識和有關的資料,通過動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比較分析辨認其所屬的科。在實習過程中,老師每天都帶我們外出認識動植物,老師出了介紹它們的特征外,還教我們如何去辨認各科的特征。
2.2標本的采集和制作:在這次野外實習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在采集標本的過程中,要注意很多的問題,并不是所有的動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標本的,所以在采集標本時,一定要選擇其特征明顯的部位或具有代表意義的生長期的動植物,以便于將來的標本鑒定。采集完好的標本知識制作標本的開始,在制作標本時,要注意的問題很多,一定要講究技巧,對于不同的動植物有不同的做法,在壓制植物標本是還要經常換紙。因此,要制作一個成功的標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需要我們去努力學習和實踐。
2.3動植物的分類:在這次野外實習中我們一共辨認了動植物各十幾個科的`,所達的種類接近一百種,其中大多是西藏特有的高山動植物類群,這些動植物都需要我們能夠加以辨認和牢記,想要記住并辨認出這么多的動植物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需要我們的努力學習和足夠的實踐。
3實習的行程及內容:本次野外實習共經歷3天時間,三個站點,走過了甲瑪溝、羊八井、扎耶巴溝等三個地方,主要進行的是動植物的調查、認識和標本的采集和制作。
3.1 8月1日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拉木區(qū)甲瑪溝
早上九點自西藏大學新校區(qū)出發(fā)11:00到達甲瑪溝,然后徒步沿山路行走,進行動植物的觀察和辨認,并采集植物標本。下午2:00在海拔高度為4057m,北緯29度43分37.12秒,東經91度40分24.63秒處休息吃飯,并采集動植物標本。晚上八點回到學校實驗室學習動植物標本的制作(在該地區(qū)所見動植物見附表1、2)。
該地區(qū)為藏南河谷灌叢草原區(qū)。氣候特點:1氣候比較溫和,年平均溫度為7.5攝氏度-17攝氏度。2河谷地干燥,溫度高。3是農業(yè)中心區(qū),有西藏糧倉之稱。
3.2 8月2日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
早上出發(fā),十點左右到達目的地,該地區(qū)為高山草甸景觀,特有植物為松草微孔草等低矮植物。常見動物為鼠兔高原蛙紅嘴山鴉高原兔等。期間還做了關于該地區(qū)植物種類多少情況的樣方調查,并做出了一個圖標(見附表3),在該地區(qū)見到的新的動植物種見附表1、2。
3.3 8月3日扎耶巴溝
早上出發(fā),十點左右到達目的地,然后沿山路上山,邊走邊觀察辨認動植物,并采集標本,期間見到了肉質雪兔子等西藏特有植物。中午一點半休息吃飯,然后下山。下山后在河邊一處草地上進行動植物野外實習考試,下午五點左右回到學校。這標志著我們?yōu)槠谌斓囊巴鈱嵙曅娼Y束。
4小結
為期三天的生物專業(yè)野外實習,在3號下午考試并回到學校后,然后制作標本,在標本制作完成后,此次野外實習宣告結束了。此次的野外實習,不僅使我們開拓了眼界,更讓我們對野外的動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的野外實習收獲很大,我學會如何通過動植物的外部特征去邊人他們的種類,是屬于哪個科那屬。如辨認植物時,先觀察花,在觀察葉和根等特點。了解了西藏特有的動植物和高山特有植被分布;以及高原特有動物,如牦牛、鼠兔等。還學會了如何制作動植物標本,如何使用一些精密儀器等等。
通過此次野外實習,無論《動物學》方面還是在《植物學》方面的知識,對我來說最大的體會就是:西藏的動植物種實在是太豐富了,或許對于其他學科的人沒有多大意義,但對于一個生物專業(yè)的人來說,可以生活在這樣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大省,還有這么好的機會去親身經歷大自然的神奇,實在是太幸運了!
植物學實習報告8
一、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植物形態(tài)學術語。
2、通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認識和區(qū)分常見種子植物科、屬、種,擴大和豐富植物分類學的知識范圍。
3、驗證、復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系。
4、通過觀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壓制、制作標本以及應用工具書和檢索表鑒定植物等,培養(yǎng)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學會鑒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見的植被和群落類型,加強學生對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培養(yǎng)我們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認識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過實習,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能力。
7、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實習意義
1、通過實習可以培養(yǎng)學習科學的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團結協(xié)作精神。
2、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3、野外實習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煉和提高。野外實習對于激發(fā)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習內容
1、動員大會
6月25日我們召開了野外實習動員大會。實習地點是五大連池,在大會上老師和我們說明了實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習的目的和意義,并對我們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時間內容安排。老師主要告訴大家野外實習的注意事項。
2、具體行程
a、6月28是日是植物野外實習啟程的日子,早晨10點出發(fā),下午3點左右抵達我們住處。第一天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準備。
b、6月29日是我們開始實習的第一天,目的地是筆架山。我們8點半準時出發(fā),徒步行走了將近3個小時,由于天氣炎熱,大家走的都比較吃力,在途中稍作休息后又繼續(xù)行進。到達山腳已近中午,歇息片刻便開始爬山,筆架山沒有臺階式的山路,樹木也很繁茂,山坡很陡,經大家的努力,我們終于到達了山頂。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分散采集,每個人都采到了不少奇特植物,之后便下山乘坐客車回到了旅店,休息一下我們又開始壓制標本。這天很累,但在大家的相互鼓勵下我們終于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務。
c、6月30日是最重充實的一天。我們7點出發(fā),乘車去了火山熔巖冰雪洞游覽區(qū)。到了游覽區(qū),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先在山腳下采集了一些植物,然后老師便帶領我們參觀了冰洞。把采集的植物送回旅店后,我們又繼續(xù)參觀了藥泉湖。下午壓制標本。晚上參觀了二龍泉,并爬上藥泉山。
d、7月1日我們集體參觀了老黑山國家地質公園。
e、7月2日早晨我們乘車返還。
3、植物的形態(tài)學觀察、描述和分析,植物多樣性
我們分別對常見觀賞植物、山地植物、樹木的植物形態(tài)特征、種類及分布規(guī)律進行了詳細的觀察、記錄、分析和鑒定。對不認識或不清楚的植物我們就通過查閱植物志、檢索表等進行鑒定。
4、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
標本的采集和制作是這次實習的重要內容。標本的采集要講究技巧,必須要有花或有果的、葉子較完整的、長勢相對較好的植物才有價值。標本采集回來必須及時進行壓制。壓制時全小組都參與,這樣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壓制方法。壓制時除了要注意葉子要翻平之外,還要注意葉子應該要有正、反兩面。壓制完之后的頭三天要每天都換紙,之后可以隔一、兩天再換,直到壓干為止。
四、實習總結或體會
記得在大一剛開學的時候,老師就跟我們說在第二學期期末要進行野外實習,從那時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認為終于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實習的日子終于到了,在興奮與期待中我們踏上了旅途。真正實習時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難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時又要穿上長衫長褲,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雖叫苦連天,大家在野外實習時卻絲毫都沒有馬虎。每到一個實習地點,大家就先認真采集植物,然后見到不認識或聽不清楚的就拉著老師問個不停,為了弄清楚一個問題把老師都問到煩了也不肯停下來。在這灑滿汗水的實習生活中我們收獲了許多,覺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這短短的幾天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辨別植物、采集和制作標本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yè)的鞏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嘆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壓制標本的過程。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yǎng)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麻楝和人面子大體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學在辨別這兩種植物的時候就發(fā)生了困難。我們只要摘一個枝條下來比較一下他們的葉子和枝條就很容易辨認的了:麻楝的葉子和枝條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服的.感覺,而人面子就沒有這些特征。而且我們親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屬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稱細葉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學還采集的了有藥用價值的刺五加及的寄生植物菟絲子。
在實習過程中,我們去了五大連池的風景區(qū),山色秀麗,風景怡人,我們看到了很多從來都沒有見過的花草樹木,有些花開得特別艷麗、有些果長得很奇特、每當這時同學們就特別高興、問題也特別多。這很好地激發(fā)了大家的學習興趣,還擴大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在國家地質公園,我們看到了在康熙年間噴發(fā)的火山經歷了幾百年歲月以后的狀態(tài),那里有火山楊對生命的贊歌,有火山噴發(fā)后石海的奔騰,有站在火山口俯瞰整個五大連池看到的人間仙境。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與壯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不屈。
因為我們實習的時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時候,而且我們選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條件比較艱苦,所以這次實習也很考驗大家的體力和意志力。在實習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又苦又熱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互相幫助、互相協(xié)作、互相團結,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實習任務。實習中大家忙中偷樂,有說有笑,實習的道路上不僅留下了同學們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當然還有很多難忘而美好的回憶!
這一次實習已經歸來了,我們在實習中也遇到過困難,也有苦悶的時候,但是在我不斷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實習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實習經驗,不過在野外有的時候怕怕的,真的是有點發(fā)怵,不過我都克服了。大二的第二學期期末我們還要到魅力之都——大連的海邊去實習,有了這次的實習經驗,我相信,到那時我會做的更好!
植物學實習報告9
一、實習目的:
理論聯系實際,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將我們所學的理論落實到真正的事物上,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識別一些上課是沒有涉及到,并且課本上也沒有詳細說明的植物,將理論系統(tǒng)化。使我們通過親身體驗更深刻更形象更具體地記住所學知識,并能更熟練地加以運用。
二、實習地點:
尖峰嶺的熱帶樹木園。
三、實習內容:
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huán)境下采集野外標本若干種,對其進行識別、分析,了解其生活習性、名字、科目等,并對其進行壓制等具體操作。
四、具體行程:
1、xx月xx日是我們植物野外實習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們乘上了開往尖峰嶺的汽車,一路上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同時也計劃著接下來為期一周的具體實習過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們抵達尖峰嶺熱帶樹木園,來到了熱帶樹木園,也就是我們住的地點。由于時間比較晚,加上同學們一路坐汽車比較累,第一天就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寢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的準備。
2、xx月xx日,今天要去的是筆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較遠,大概要經過兩個小時的步行才能到達,所以今天的任務量是比較大的,由于天氣比較炎熱,大家走的也比較吃力,到達山腳已經將近十一點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開始午飯,歇息片刻才開始正式爬山,和昨天不同,筆架山沒有臺階式的山路,而且樹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對我們的挑戰(zhàn)性也就會越大,由于山陡,我們一個牽著一個,很快就到了山頂,之后大家分散開始采集。
雖說這里環(huán)境惡劣了一點,但植物的種類卻非常豐富,我們采到了龍膽、五味子、手掌參、川地龍、渥丹、狼尾草、并頭黃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腳集合,此時所有的人都已經筋疲力盡了,可是還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個難題??!在大家的相互鼓勵下,終于按時回到了住處,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意義的一天,它讓我們變的更加堅強,同時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晚上7點開始壓制標本,今天的任務就結束了。
3、xx月xx日,由于昨天大家都比較累,所以今天選擇了一個相對較近的地點,這是一個小樹林,雖然小,但事實上它的植物種類并不少,在這里我們采集到了白蘚、觀倉術、廣布野火球、球果堇菜、色木槭、大戟等植物,中午就返回了住處。照例,下午三點開始壓制標本,另外要求畫兩張標本圖,這天的'任務就這些。
4、xx月xx日,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去了五大連池的一個旅游景點,早8:00出發(fā),半小時左右到達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條長長的石階山路,于是,我們開始爬山,看了路標,大概爬到三百米時就感覺到累了,這時上面的游人已經有返回的了,還鼓勵我們說:姑娘們加油??!還沒到一半的路程呢,你瞧八十歲的老太太都爬到了山的頂端……
聽著鼓勵的話,我們加快了步伐,一路上我們還拍了許多照片,尤其是到火山口的那一刻,真是興奮至極,之后又去了仙女宮和水簾洞,目睹了石海的壯觀,沒一個地點都留下我們大家的喜悅和激動的心情,就這樣一直玩到了下午兩點多,大概三點半,我們回到了原地。這一天就這樣在快樂中度過了。
5、xx月xx日,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今天先后去了南飲泉和北飲泉,這里有許多風格別具特色的小建筑,其中“世界名泉”是最吸引人的地點,接著又去了藥泉湖,記得這里的泉水是最具特點的,味道有點閑,而且對于這水還有其美麗的傳說,隨后我們又買了些小飾品,有五大連池留念項鏈,雨花石和磁石等,都很具有地方色彩。中午,我們以組為單位返回。今天下午6:00,老師對我們這幾天的實習內容進行了測試,主要內容是對植物的識別,測試完成,今天的任務也就結束了。
6、xx月xx日,這是本次植物野外實習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們就準備好自己的物品,4:00就離開了住處,踏上返回的列車,或許是出來時間長了,對學校便產生了牽掛,期盼著能夠快些到達,期盼著把我們的經歷講給那些沒來的同學聽,就這樣離五大連池漸漸的遠了,我們?yōu)槠谝恢艿膶嵙暽钜才R近了尾聲。
五、本次實習中所積累的部分植物簡介:
1、百合科(liliaceae):單子葉植物,隸屬百合目(liliales),多年生草本,少亞灌木或喬木狀。直立或攀援,具根狀莖、塊莖或鱗莖。葉互生或基生,少對生或輪生。
2、菊科(keyinwiki):雙子葉植物綱,菊目的一個科,草本,半灌木或灌木,稀喬木,有乳汁管和樹脂道,草本,頭狀花序,聚藥雄蕊,瘦果頂端帶冠毛或鱗片。
3、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較原始的一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數為藤本或灌木。單葉或復葉,通?;ド?。根據果實類型,通常分為具u果的金蓮花亞科和具瘦果的毛茛亞科。金蓮亞科主要有烏頭屬、翠雀屬、金蓮花屬、升麻屬。
4、唇形科(labiatae):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一科。通常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植株含芳香油,具有柄或無柄的腺體,或各種單毛、具節(jié)。多為二唇形,著色;雄蕊通常4,二強,稀2枚,通常前對長,后對較短,著生于花冠管上;子房上位,由2個心皮形成;花柱。
5、豆科(leguminos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喬木或攀援大藤本,花冠——一些是蝶形花冠。
6、薔薇科(rosaceae):草本,灌木或喬木,常有刺及明顯的皮孔。
7、花萼5裂或5枚,花瓣通常是5枚;花萼和花瓣通常著生在杯狀或其它形狀花托的邊沿。雄蕊多枚,雌蕊1枚或多枚,雄蕊通常著生在杯狀或其他形狀花托的邊沿。
六、實習心得:
這次實習我們學到了許多東西,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相結合,這種方法讓我們輕松地記住課本上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實習過程中我們同學間的友情更深了一步,讓我們更加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也鍛煉了我們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雖然偶爾也會覺得累,但是回想起來卻是既充實又美好的,我們個個都是滿載而歸。
同時,也感謝幾位老師一路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耐心的幫助,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懂得了許多,也了解了許多。這次實習教會我的東西會使我終身受用,這短暫的實習生活也將會令我終生難忘!
植物學實習報告10
一、實習目的
1、透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植物形態(tài)學術語。
2、透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認識和區(qū)分常見種子植物科、屬、種,擴大和豐富植物分類學的知識范圍。
3、驗證、復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系。
4、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實習好處
1、透過實習能夠培養(yǎng)學習科學的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團結協(xié)作精神。
2、利用野外實習能夠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3、野外實習不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煉和提高。野外實習對于激發(fā)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潛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潛力具有重要好處。
三、實習收獲
透過三次難得的實習機會(農博園,南山公園,岱王山),與植物的近距離接觸。在老師的帶領和講解中,對植物的分類及辨別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實習中,我們常常被各種植物的不同形態(tài)吸引著,讓我記憶尤深。此刻我將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現出來。
四、實習心得
在這短短的幾次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辨別植物、采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yè)的鞏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潛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嘆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壓制標本的過程。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用心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yǎng)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潛力。在實習過程中,我們欣賞到了大自然的美麗,煙臺的風光。從這幾次的實習中,我們收獲頗多。
植物學實習報告11
前言:
通過一年植物學的學習,我們學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但為了讓理論聯系實際,對理論知識進行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進行補充和深化,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而實踐永遠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通過實踐我們既能夠很快的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知識,使理論與實踐想結合,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工作和與人合作的能力。又能學習用正確的方法和手段來觀察和研究植物,提高分析的中和能力。還能掌握植物的采集,壓制,標本制作,種類鑒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今后的植物教學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礎。這此野外實習不僅是我們接近植物,了解植物的一次機會,而且也是我們磨練自己,增強團隊精神的機會,在平時的學習中,同學們并沒有太多的接觸機會,而這次實習中我們每個組的同學不僅一起學習,一起吃飯,還一起爬山涉水,讓我們的友誼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加深。20xx年7月2日下午,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開始向目的地出發(fā)。
一、實習的目的及意義
1、通過實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實踐和動手的能力,提高我們各方面的技能,達到教與學的結合。
2、學習懂得用科學方法觀察和研究植物。
3、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標本制作、種類鑒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基礎。
4、通過實習可以培養(yǎng)學習科學的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團結合作精神。且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工作能力。
5、得到驗證、復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
6、通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植物形態(tài)學術語。
7、通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擴大和豐富了植物分類學的知識范圍。
8、學會了觀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壓制、制作標本以及應用工具書和檢索表鑒定植物等,培養(yǎng)我們的動手能力,學會了鑒定植物的方法。
9、通過實習,了解常見的植被和群落類型,認識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變異、分布與環(huán)境的關系,加強我們對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意識到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10、使我們受到從事植物生物學、尤其是分類學研究和野外工作的初步訓練,培養(yǎng)獨立
工作的能力、團隊合作意識。
二、實習時間
20xx年7月3日——20xx年7月5日
三、實習地點
貴州省興義七舍白龍山巖峰洞
四、關于實習地點的介紹:七舍鎮(zhèn)
七舍鎮(zhèn)位于興義市西南部,距市區(qū)32公里,國土面積116。6平方公里,轄2個辦事處6個行政村113個村民組5199戶21400人。
“七舍”作為地名最早見于民國21年,當年劃分區(qū)鄉(xiāng)鎮(zhèn),縣政府將七舍劃為第四區(qū);民國30年,調整區(qū)鄉(xiāng),成立七舍區(qū),轄捧乍鎮(zhèn)和發(fā)玉、佳克、龍場、田灣鄉(xiāng);民國34年,裁撤區(qū)署,七舍鄉(xiāng)轄10堡82甲;1953年,七舍屬于捧乍區(qū);1956年,恢復七舍區(qū),轄七舍、松毛坪等7鄉(xiāng);1958年,七舍區(qū)改為七舍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建立區(qū)鄉(xiāng)鎮(zhèn),七舍區(qū)含七舍、革上等5個鄉(xiāng);1992年撤并建,組建七舍鎮(zhèn),一直延續(xù)到現在。
對于七舍的地名來源,民間眾說紛紜:一說是明朝洪武年間,這里最早搬來劉、朱、鄧、嚴(郭)、劉、王7大漢族姓氏。因為建有7棟房子,所以當地土著居民便把漢族定居的地方稱為“七舍”(認為七舍即7大姓氏或7棟房子)。一說是調北征南期間,南路(黃草壩通往廣西的捧乍段茶馬古道)土地資源成為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爭奪對象。雙方為了搶占地盤,少數民族用草打結為界,漢族立石為界。少數民族的地界相對不牢靠,他們的土地逐漸被漢族占領。后來,劉、朱、鄧、嚴(郭)、劉、王等七姓成為地主,村寨逐漸向外擴張,少數民族被擠兌到新寨塘(現青菜塘),漢族和少數民族積怨很深,兩寨人經常在外出交易途中發(fā)生沖突。南路人為了化解矛盾,自行在南路交易,并按照“陰陽刑德有七舍”的古訓取名為“七舍”。
據筆者所知,“舍”可以是姓氏;可以用作謙詞(多指親屬中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或量詞。古代行軍一宿或三十里叫“一舍”。此外,“舍”還有“取舍,居住、休息”等注解。我們將七舍理解為“放棄多次”、“二百一十里”,或是說七舍和革上是彝語諧音,均有理由。
七舍鎮(zhèn)夏涼冬冷,多雨多霧,氣候溫潤,黔西南州海拔最高的白龍山在七舍境內,是興義典型的低緯度高海拔地區(qū)。
七舍高原花草盈野,云山霧海,水碧川媚,全鎮(zhèn)集中著16個杜鵑花品種,共10000余畝,沿白龍山脈一線盛開約10平方公里,是黔西南唯一集中規(guī)模,極具觀賞性的杜鵑花海;有規(guī)模茶園2000畝,零星茶園3000畝。革上村有古茶樹近200株,成林成片生長約160株,其中樹高5米以上、冠幅12平方米以上的30余株,樹高4米以上、冠幅7平方米以上的70余株。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被當地人稱為“茶王”的一株,樹齡在1000年以上,其樹身高10。5米,冠幅28平方米以上。
鎮(zhèn)內森林覆蓋率達48%以上,植被保存完好且多為原始生態(tài)灌木林,林中動、植物物種眾多;鎮(zhèn)區(qū)自然資源豐富、風景優(yōu)美,旅游景點連成一線,“龍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巖峰洞休閑景區(qū)”、“沙子母古城垣遺址”、“白龍山原始森林野游區(qū)”等具有極高的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潛力。
全鎮(zhèn)以烤煙為支柱,油菜、馬鈴薯、蘿卜、核桃、松籽、畜牧、茶葉等為補充,構成了農村多元經濟的農業(yè)產業(yè)。近年來,七舍鎮(zhèn)大力發(fā)展烤煙和茶葉支柱產業(yè),年種植烤煙10000余畝,收購煙葉300余萬斤,實現煙葉稅300余萬元;已有規(guī)模茶園2000畝,零星茶園3000畝,加上老茶園改造后,將形成10000畝的茶葉種植基地。今后,七舍鎮(zhèn)將圍繞“夯基礎,強產業(yè),建生態(tài),促旅游”的既定思路,變特色優(yōu)勢為經濟優(yōu)勢,大膽突破,強勢推進,堅持不懈地抓以水、電、路、氣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抓以“煙、茶、畜、果”為重點的產業(yè)培育,抓以白龍山脈原始生態(tài)保護為重點的水源地生態(tài)建設,抓以杜鵑花為主的高原觀光旅游開發(fā)。
五、實習內容
1、注意事項
出發(fā)之前老師告訴大家野外實習的注意事項。實習地點是貴州興義七舍鎮(zhèn)的白龍山、巖峰洞等,老師還和我們說明了實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習的目的和意義,并對我們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時間內容安排。
2、具體行程
(1)20xx年7月2日是植物學野外實習啟程的日子,下午5點半出發(fā),晚上7點半左右抵達目的地——七舍中學。第一天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準備。
?。?)20xx年7月3日是我們開始實習的第一天,實習地帶是巖峰洞。我們7點準時出發(fā),邊登山邊采標本邊聽老師講解。天氣晴朗,但在老師的鼓勵下同學的互相幫助下,大家都顯得很有精神。每個人都采集到了不少的特有植物,于下午5點回到七舍中學。晚飯后7點我們開始壓標本,10點基本完成。這天雖然很累,但是在大家的相互鼓勵之下我們終于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務。
(3)7月4日我們到了白龍山。早上吃了早餐,備好干糧,7點半出發(fā),到梵凈山東大門買票。大家進去先坐觀光車過了一段,到了觀光車站,我們徒步去面對那九千步臺階。因為景區(qū)不許采摘植物,于是老師一路走著教我們認識周邊的植物。當天我們還參觀了梵凈山景區(qū)的紅云金頂,蘑菇石等景點,景色很美。最后我們拖著極度疲憊的身體,從勤儉節(jié)約出發(fā),放棄坐纜車下山,誰知道下山比上山還難,但是大家還是團結互助,終于在最后一批觀光車回去之時,趕到了觀光車??奎c。回來后翻了標本,吃了晚飯回房休息了。
?。?)5月24日又是我們采標本的日子,由于昨天太累了,早上就沒有活動了,我們10點起來吃了中午飯,大家翻了一會兒標本,再休息了會兒,于12點坐上車,從我們住處黑灣河出發(fā),經梵凈山環(huán)道走了10公里后,下車后我們沿著小河和道路往回采標本。大家相互交流著所見到的植物,有說有笑的采著標本回來,因為我們體會到學習的愉快。于下午2點回到了旅館,洗漱完畢,吃了飯,休息了一兩個小時后,晚上7點時,又開始了壓標本。老師邊給我們講解,我們邊制作標本和認識植物科屬名,讓我們在疲勞之中又找到了快樂。
?。?)5月25日我們結束梵凈山之旅,于是奔往施秉云臺山,大家早上起來,收拾好行李,吃了早餐,于9點時坐車離開了達四日之久的黑灣河。又是一路奔波,于下午3點左右到了施秉縣城,在馨悅賓館住下了。因為大家都累了,就沒有安排行程了,大家翻了一會兒標本,就都回到房間休息了,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此與敬愛的駱強老師匯合了。
?。?)5月26日是我們去云臺山的日子,同樣早上起來,大家吃了早餐,買了干糧。于9點時坐車去云臺山景區(qū),9點半我們到了景區(qū)門口,買了票,大家就上山了。我們一邊走一邊聽老師講解,并采集植物標本,中午在涼風洞休息吃東西。接著我們繼續(xù)走,于下午3點回到景區(qū)門口,坐車回到賓館近4點了,把標本壓完已是晚上了,大家各自吃了飯就休息。
?。?)5月27日是我們回來的日子,早上6點就起來翻了標本,吃了早餐就坐車往回走了。我們于7點回到了畢節(jié)學院,圓滿完成了我們今年的野外實習之旅。其余時間實驗室整理標本。
六、其他
實習所需工具:
枝剪,號牌,采集袋,標本紙(吸水草紙)、標本夾,繩子,采集記錄本,鏟子,筆記本,鉛筆,放大鏡,雨具等物品。
實習的組織與紀律:
實習時必須嚴格遵守紀律,不遲到早退或脫離小組單獨行動,按照老師的要求統(tǒng)一行動,采集制作標本。
七、標本的采集
標本的采集是我們植物實習的一個很重要內容,既考我們的專業(yè)知識,又考我們的動手
能力,更考我們的觀察能力,下面是植物標本的幾種采集方法:
?。?)木本植物的采集——木本植物一般是指喬木、灌木或木質藤本植物而言,采集時要選擇生長正常無病無害的植株為采集對象,并在這植株上選擇有代象,并在這植株上選擇有代表性的小枝作為標本。所才標本一般要帶有葉、花或果實。采集時用枝剪不能用手折,以保持標本的美觀與完整。所采標本大小要適中。
?。?)草本植物的采集——高大的草本植物的采集方法一般與木本植物相同,但較小的植株除了采集它的葉、花、果各部分之外,必要時采集它的地下部分,如根莖、匍匐莖和根系等,盡量挖取。因為有時候地下部分是我們辨別分類的重要依據。
(3)雌雄異株的植株應分別采集雌株和雄株
?。?)采集標本份數一般要2—3份。
標本的記錄應包含:采集號、采集地點、生態(tài)環(huán)境、株高,形態(tài)記錄,實名記錄和用途記錄等內容。
八、標本的壓制
我們一般是制作蠟葉標本,主要有下面的操作步驟:
?。?)整理標本——把標本上多余無用的密迭枝葉疏剪去一部分,免得遮蓋花果。
(2)編號——把采集的同種植物編同一號數,所編的號數要與野外采集記錄號數一致。
?。?)壓制——我們用木質的夾板來壓,在底板鋪上一層厚的草紙,將整理的標本平放于草紙上并展平,正反葉弄好,然后蓋上草紙。大的花果要用厚一點的草紙。壓制時要將標本的首尾互相調換,使木夾內的標本和草紙整齊平坦,重疊到一定高度時,即用繩子將木夾捆住。
(4)換紙——新壓的標本每天換紙一次,以后隔三四天換一次。初換紙時必須將覆壓的紙條、折疊的葉子和花小心張開。這是壓制的關鍵。在換紙的過程中,如發(fā)現花果脫落須將其放入紙袋中與標本壓在一起,并在紙袋外面寫上與標本相同的號數,以免混亂。
九、實習心得體會
在這短短的幾天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辨別植物、采集和制作標本的全過程,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yè)的`鞏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
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嘆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的探索學習方法。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壓制標本的過程。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yǎng)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兩色瓦韋和瓦韋大體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學在辨別這兩種植物的時候就發(fā)生了困難。我們只要看看葉背面主脈上是否有鱗片或鱗片的多少就很容易辨認的了:兩色瓦韋葉下面沿主脈有鱗片,而瓦韋很少有或下面偶爾有一、二鱗片。而且我們親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屬的代表性植物,如百合、毛茛、升麻等。有的同學還采集的了生長條件極為苛刻的大葉蘚。
在實習過程中,我們去了武陵山主峰梵凈山的紅云金頂、蘑菇石等著名風景名勝點,山色秀麗,風景怡人,我們看到了很多從來都沒有見過的花草樹木,有些花開得特別艷麗、有些果長得很奇特、每當這時同學們就特別高興、問題也特別多。這很好地激發(fā)了大家的學習興趣,還擴大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在施秉云臺山景區(qū),我們看到了幾個才能環(huán)抱的黃山松,在此棵黃山松對面是五指山景點,五指山在云霧的環(huán)繞之下,露出五個指頭,給人一種不是仙境勝似仙境的感覺。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與壯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不屈。
我們在實習中也遇到過困難,也有苦悶的時候,但是在不斷的努力后,找到了更多的實習方法,也得到了很多的實習經驗,大二的第二學期還有動物學實習,有了這次的實習經驗,我相信,到那時我會做的更好!
植物學實習報告11篇(植物學實訓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