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工作總結,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然后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小學葫蘆絲期末教學工作總結3篇(葫蘆絲教學經驗總結),供大家閱讀。
小學葫蘆絲期末教學工作總結1
一)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節(jié)指肚分別開閉第一、二、三個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節(jié)指肚分別開閉,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開開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二)深呼吸、吸入的氣盡可能多一些,吸氣后、氣息下沉,使氣流在有控制的情況下有節(jié)制的均勻向外呼出,氣息要平穩(wěn)、不可忽強忽弱。
(三)吹奏中,高音時要用緩吹法(氣流減?。┑鸵魰r要用急吹法(氣流加強)。
注意:
1.附著于音管左右側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動,應根據演奏時的情況靈活掌握,如當運用上三指(即開閉四五六音孔)演奏時,右手小指應附著于第一音孔下側,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隨演奏抬起,這樣才不至于影響上三指在演奏時的靈活運用.當運用下三指(即開閉一二三孔)演奏時,左手小指應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隨演奏抬起。
2.各個音孔在按下(既關閉)時一定要用規(guī)定手指第一節(jié)指肚將音孔按嚴,不能漏氣,否則會影響音準和音色。在演奏葫蘆絲,時應使手臂,手腕放松,手指適度地向里彎曲。開放音孔時,手指不宜抬得過高,過高會影響演奏速度和靈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會影響音準和音量。
內容提要: 文章以總提分述的結構形式,詳細介紹并闡述了我國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的構造、演奏姿勢、手型、口型、演奏技法,葫蘆絲的定調與幾種轉調方法,以及葫蘆絲演奏的呼吸方法,演變及發(fā)展等問題。
葫蘆絲的演奏技法
葫蘆絲在演奏的某種程度上相對于竹笛、嗩吶等民族吹管樂器要簡單一些,沒有那么多復雜的技法,這也是由于它構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卻好似極富表現力。葫蘆絲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幾種:
1.吐音。吐音是葫蘆絲演奏中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為單吐、雙吐、三吐三種。
① 單吐。利用舌尖部頂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發(fā)音前狀態(tài))截斷氣流,然后迅速地將舌放開,氣息隨之吹出。通過一頂一放的連續(xù)動作,使氣流斷續(xù)地進入吹口,便可以獲得斷續(xù)分奏的單吐效果,完成單吐的過程。單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標示。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單吐又可以分為斷吐和連吐兩種。
② 雙吐。雙吐是用來完成連續(xù)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頂住前上腭,然后將其放開,發(fā)出“吐”字。簡言之,在“吐”字發(fā)出后,立即加發(fā)一個“苦”字,將“吐苦”二字連接起來便是雙吐。雙吐的符號是“TK”。
③ 三吐。三吐實際上是單吐和雙吐在某種節(jié)奏型上的綜合運用,符號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連音。連音是常用技巧之一。適用于抒情如歌的樂句或樂段。用符號“⌒”(連音線)表示,連音線內的音除了吐第一個音,其余的音均不用吐,吹奏連音時要強調連貫、流暢。
3.滑音?;艏凹挤ㄔ诤J絲演奏中被廣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圓滑、華麗的特點,應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擬人聲和弦樂器上的抹音效果?;粲钟猩匣?、下滑音、復滑音三種。
4.震音。利用震音技巧可以獲得如同歌唱般的“聲浪”效果,極大的豐富音樂的表現力,是人們揭示內心活動、抒發(fā)內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氣震音和指震音兩種。
5.顫音。顫音是由兩個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現而構成。具體要求是原音發(fā)出后緊接著快速而均勻的開閉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號為“tr”或 “tr ~~~~ ”
6.疊音、打音。兩種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關于它們的定義也是眾說不一。就是在某個音出現前的瞬間加奏一個時值極短的高二度過三度的音,疊音用符號“ 又 ”表示,打音用符號“扌”表示。
[原創(chuàng)]葫蘆絲基本技巧及特殊技巧指南 葫蘆絲基本技巧及特殊技巧指南
吐音:分為單吐、雙吐、三吐,單吐要輕忌重,雙吐建議:雙吐要有顆粒型,有基礎的練習反吐,也就是“苦吐”,加強“苦”的顆粒性。練到類似單吐為止,三吐為吐吐苦或者踢踢克,練習第一個吐音后偷
氣。
滑音:上滑音,下滑音,大小滑音等,滑音無痕跡,多練習大滑音,類似戰(zhàn)斗機投彈的聲音。
跺音:取于竹笛,孔全打開,然后一齊落下,沖擊氣流產生的音色。
花舌:大花舌為舌卷沖擊氣流產生音色,小花舌為上顎震顫發(fā)出聲音。
顫音:要求密度,多練習筒音5的1顫音以及5的顫音,有基礎后練習三度,四度顫音,多指顫音等。虛指顫音隔孔打半孔或者全孔,有
時候,也隔兩空打顫音。
疊音:江南絲竹多用,要運用恰到好處,不可多疊,可以練習《醉花
蔭》《濱湖春曉》等名曲。
贈音:江南絲竹常用,昆曲多用,也叫送音。本音吹出來,捎帶一個音,短且弱,贈音是本句的收尾,練習贈的音色?!而P凰樓》
打音:要有彈性,手指如同彈簧,如《茶歌》的引子,《灞柳情》的開頭。
特殊難度技巧:
碎音:趙洪嘯首創(chuàng),舌尖抵在吹孔左右橫擺。
超吐:即碎吐,小舌抽動,已故笛子演奏家尹明山首創(chuàng),笛子曲《趕
豬調》
滾舌:寸點首創(chuàng),類似碎音,比碎音更具密度,舌尖上下滾動。
呼舌:用口腔存氣吹再吸,反復連續(xù)產生音色《快樂的小卓嘎》
糅音;《黃土謠》二指或三指半孔起落顫音,模仿“碗碗腔”
喉音:喉腔與葫蘆絲同時發(fā)聲。
飛指:取于竹笛,多指上下刮孔,循環(huán)呼吸及雙吐:前者用口腔存氣呼出同時鼻子吸氣,使氣息源源不斷,先在6音上練習。循環(huán)雙吐比較難,首先要找一只省氣葫蘆絲,雙吐吐庫變?yōu)橥潞艋蛘咄聯(lián)?,在呼音或者撲音上鼻子吸氣,先慢練,逐步加快?/p>
葫蘆絲在筒音5,1,2,4熟練之后,可以強化3,6,降7的指法。
葫蘆絲的演奏姿勢
葫蘆絲要講究姿勢,這不僅是演奏形象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了適應演奏者的生理特點,充分發(fā)揮技巧,更好的表現音樂內容。葫蘆絲的演奏姿勢分為坐、立兩種。
1、立式
就是站著吹奏的姿勢,一般在獨奏是采用這種姿勢,要求身體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狀,兩腳稍分開,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兩臂稍微彎曲,兩肘部下垂,管體稍向前,與上身成45度角,切忌過分挺胸和歪斜。
2、坐式
一般合奏時采用這種姿勢,要求身體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兩腿稍微分開,身體要正,頭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與身體成45度角,切忌過分放松和僵硬。
葫蘆絲的持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蘆絲,雙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觸孔應有周邊緣感,吹奏時在氣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彈性,過于壓緊則手酸,音窒,對演奏不利。另外手指開孔時,不宜抬的過高,否則會使手指僵硬,影響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離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風 門
指吹奏時上下嘴唇之間氣息經過的空隙處。風門可大可小,是隨著音的高低而變化的。吹奏低音時縮小風門,吹奏高音時放大風門。風門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應在嘴唇的正中處,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蘆絲吹孔,這要根據葫蘆絲的吹孔制作情況來決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況下上下嘴唇應一致),兩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風
經過風門吹出來的氣息就是口風??陲L有緩急之分,口風的選擇可以對吹氣的強度和用氣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蘆絲屬于豎吹型簧管耦合震動類樂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組成耦合震動而發(fā)音,吹奏時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氣流通過氣箱(葫蘆),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動,并激發(fā)管內空氣柱的共鳴而發(fā)音。演奏時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緩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風門的緩急變化是高腹部、橫隔膜及胸腔的活動來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口 勁
嘴勁的大小是依據風門的大小和口風的緩急來確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勁和風門口風的密切配合。雖然在吹奏葫蘆絲時口風、嘴勁均有緩急之分,但由于葫蘆絲的吹奏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緩急是相對的,是有極限的,也就是說它在一定的范圍內變化。其原因是由葫蘆絲自身的條件而限定(葫蘆絲音域過窄)。
蘆絲的演奏姿勢
葫蘆絲要講究姿勢,這不僅是演奏形象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了適應演奏者的生理特點,充分發(fā)揮技巧,更好的表現音樂內容。葫蘆絲的演奏姿勢分為坐、立兩種。
1、立式
就是站著吹奏的姿勢,一般在獨奏是采用這種姿勢,要求身體站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狀,兩腳稍分開,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兩臂稍微彎曲,兩肘部下垂,管體稍向前,與上身成45度角,切忌過分挺胸和歪斜。
2、坐式
一般合奏時采用這種姿勢,要求身體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兩腿稍微分開,身體要正,頭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與身體成45度角,切忌過分放松和僵硬。
小學葫蘆絲期末教學工作總結2
葫蘆絲教學總結
白秀蓮
葫蘆絲教學是我們學校少年宮選修課的教學內容之一,是以吹奏葫蘆絲為主要內容的器樂課。葫蘆絲吹奏是此類選修課的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輕松的學會并掌握,我由淺入深的引入,先讓學生進行基本音階訓練(以全按作5):在黑板上畫出指法表,教會同學們怎樣看指法表,再跟我邊唱邊按相應的音孔,然后唱一音吹一音,音樂是學生熟悉的,慢慢的學生對指法也就有些記憶了。
葫蘆絲教學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學習初期,我首先制定了葫蘆絲教學總目標和分段教學目標,初學者的肺活量小,不會用氣。用簡潔、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學生容易掌握。教學生練習葫蘆絲的吹奏,首先要訓練學生的基本功,扎實基礎,如呼吸方法、指法、氣息的運用等。但又不能急功近利,必須循序漸進,逐步加深提高。當我講到怎樣發(fā)音時,通過講解,學生明白了“筑堤賭住氣流”,舌尖發(fā)“tu”音時舌尖的動作小,才能使吐音干凈有彈力的道理,因而練習發(fā)“tu”音時再沒有“怪音”出現,噪聲也隨之減少了?,F在學生興趣越來越濃,回響著悠揚動聽的葫蘆絲聲音。
經過學習,部分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葫蘆掌握了單吐、學習了雙吐技巧,部分學生已能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映山紅》等中級曲目。
表現好的,接受能力快的,吹得較好的,就請上臺來表演,我對表現好的鼓掌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很多。在授課時學生很享受學習的快樂,并且大部分學生確實是能吹奏了,少部分有天賦的孩子的演奏水平還有了大幅度地提高。
小學葫蘆絲期末教學工作總結3
葫蘆絲教學工作總結
當歲月的車輪駛入2013年,現將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本學期葫蘆絲課時共計18節(jié)課,學生主要學習了葫蘆絲的基本發(fā)音練習、簡單樂理知識、氣息與五聲音階、單吐音練習;另外還學習了幾首初級樂曲:《希望》、《龍的傳人》、《嚨咚鏘》、《金孔雀輕輕跳》等。
在五一來臨之際,排練了葫蘆絲齊奏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獨奏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由通過了《中華民族管弦樂學會》民族樂器葫蘆絲考級等級演奏水平的幾位同學演奏;通過六級的高嘉琦、通過四級的韓璐、通過三級的劉悅,另外還有四年級的劉嘉靜同學、六年級的姚婷婷同學、桑睿同學。在迎元旦文藝晚會上,獲得了一等獎。
本學期,本人精心研究葫蘆絲演奏藝術,葫蘆絲演奏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撰寫了研究論文《論葫蘆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獲得了國家級論文二等獎。
綜上所述,這學期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有不足之處,希望以后自己能多多學習,努力充實自己,做一個對學生負責,更對自己負責的好老師。
小學葫蘆絲期末教學工作總結3篇(葫蘆絲教學經驗總結)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工作總結3篇 小學語文教師個人工作總結簡短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2篇(6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 小學二年級下冊專題教學工作總結6篇(二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 小學六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12篇(六年級班主任工作精短總結)
★ 小學一年級語文第一學期教學工作總結4篇(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第二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