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關于思想品德說課稿3篇(小學思想品德說課稿一等獎),以供參閱。

關于思想品德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這一課題是蘇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熱愛生活》第 14 課《生命只有一次》的第一框,它主要是從生命的個性層面來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珍愛生命,教材設計首先從自然到人,引導學生探詢任何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人類的生命有別與自然、人與人之間也是各不相同,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生命、珍惜自己生命之情,為下一課題探討生命價值打下基礎,最后探討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成長之路。
這個課題是整個生命教育的重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對任何生命都應抱著肯定其意義、尊重其存在的態(tài)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學生分析:
(1) 初中階段是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義何在,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人生問題。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處于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他們對這些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著一些偏差。他們的獨立意識與逆反意識同步增強,往往對“自尊”很看重,相反對生命卻異常地漠視,不懂得尊重、敬畏、珍愛生命。如何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生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
?。?) 獨生子女的獨尊心態(tài)有可能導致學生對他人生命與價值的忽視。
中國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到九十年代初,計劃生育觀念已深入人心,我們面對的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女子。獨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結構,及在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中形成的特殊的資源分配方式,使學生成為這一環(huán)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優(yōu)越的感受也容易導致他形成對他人要求過多、對自己反省太少的習慣。自己把自己當成中心,產生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著想的觀念。這種觀念與我們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現代倫理存在沖突,非常需要對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意識方面的引導,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自我的基礎上,學會尊重他人的生命與價值,學會與人友好相處。
三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重在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與積極實踐相統一的教改新理念,力求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課堂以活動串聯,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妙趣橫生的活動主題之中,突出學生的感悟和體驗。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啟迪學生的獨立思考,真正內化生命是多彩的、生命是可貴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所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就是主題探究法和游戲活動法。
四教學目標:
1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探詢生命的獨特性,激發(fā)學生內心對生命獨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熱愛各種生命,思考和設計自己獨特的生命之路。
2 、能力:( 1 )逐步提高學生觀察、辨別與分析生命差異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對生命存在的價值的理解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反思,展示,設計與提升自我個性的能力
3 、知識: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幫助學生認識人類是具有智慧與思維的生命
五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人類生命和每個人生命的獨特性
2 、難點:激發(fā)學生內心對生命獨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熱愛與珍惜豐富多樣的生命。
六,組織教學過程:
?。ㄒ唬┱n前準備階段:
1 、學生 4 人為一組,采集植物的相同葉子標本;收集本組同學的大拇指的指紋。
2 、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學的個性、品質、習慣、興趣愛好、特長優(yōu)點等等。
3 、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印泥、一張白紙、一個放大鏡、一張紅色空白卡片;一棵小柏樹
?。ǘ┱n堂教學過程:
1猜測與想象:
教師展示各種圖片,讓學生猜測這些圖片上的物品(與指紋有關的高科技產品)。古今中外許多事實證明,絕大多數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先提出設想,即猜測,然后再進行驗證、分析、推理,從而產生新的發(fā)現。所以,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這一特點,通過猜測活動,迅速激發(fā)學生潛在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指紋產品廣泛運用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問題:同學們家里有沒有用指紋鎖?這里學生有兩種情況:一是有,老師就要問:難道你不擔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紋鎖進去嗎?二是沒有,老師就要問:如果你家裝了這種鎖你擔不擔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紋鎖進去?絕大多數學生回答不擔心。老師進而追問:難道指紋真有這么神奇嗎?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和探究這一主題。
2觀察與探究 (1):
首先讓學生分 4 人一組收集指紋,運用各種手段觀察探究指紋的情況;要學生用準備的印泥、白紙收集;并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形形色色的指紋。然后讓學生來說說各組觀察到的情況:指紋的大小、形狀;螺紋的形狀、螺紋的疏密、螺紋的彎曲度等等方面的差異。
第二步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采集的各種“看似相同”的葉子標本,讓觀察學生所收集的葉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異,請把它找出來。學生會從葉子的形狀、顏色、大小、葉脈等等方面比較、歸納。這種先收集相同的樹葉,然后再找不同,實際上是運用了逆向思維法,它更能有效的說明了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的道理。
然后讓學生在深入探究以上兩個活動的基礎上就觀察與分析的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偨Y出:“世界上的生命是豐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3比較與歸納:
各種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差異,每中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類有自己的獨特性;動物有動物的獨特性;微生物有其獨特性┄┄。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異常精彩。 從而使學生更加珍惜和向往這美麗的生活。
教師提問: 人類與其它生命體相比,具有哪些獨特之處?讓學生說說人類獨特的本領表現在哪些地方? 這個問題與人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因此,絕大多數學生能盡情的表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類利用智慧認識環(huán)境、適應環(huán)境、利用環(huán)境、改造環(huán)境;認識自己、改造自己、發(fā)展自己的潛能等等都反映了人類獨特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 人類與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現就是擁有高超的智慧。同時也使學生樹立不怕艱難,勇于前進的堅定信念。
在此基礎上做一個 智力游戲,即:“展開你智慧的翅膀,編寫我們人類的智慧的詩句”。按 4 人一組展開競賽,先是組內選出一句最能反映人類智慧的詩句,然后全班評出最能反映人類智慧的詩句。 如: “雖然沒有鳥的羽翼,人也可以飛上藍天;雖然沒有魚的腮鰭,人也可以遨游海洋;雖然生活在今天,人可以了解億萬年前的過去;雖然生活在現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來;雖然沒有螢火蟲的熒光,人也能將黑夜變成白晝;雖然沒有獵豹矯健的步履,人也能日行千里;雖然沒有大象強壯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雖然沒有蜻蜓的復眼,但人也能迅速發(fā)現和避開敵人…”
這個智力游戲活動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類的`智慧,另一方面從學生的詩句中又體現了學生間的獨特差異性。
4觀察與探究 (2):
人類與其它生命體相比具有獨特之處。那么, 人與人之間有沒有差異呢?通過“克隆老師的粉筆字”的游戲拓展學生對人與人之間“表里”都有差異的認識。 老師在黑板上隨便寫一個字,然后請學生上來模仿老師的這個字。通過克隆,學生感受到每個人所寫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風格,盡管極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帶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 ,那么除了字寫的不一樣外,人與人之間還有哪些不同?展示雙胞胎的圖片,找不同。一般學生會從找出她們外表的不同,這時老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雙胞胎的個性差異,讓學生通過雙胞胎的外表猜一猜她們的性格。進而分析出雙胞胎除了外表以外的差異,即性格,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等等內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并用這對雙胞胎的自我描述(課前我讓她們寫好的)來驗證學生的結論的正確性。使學生對人的獨特性有一個“由外到內”全方位的理解。
然后讓學生來說一說自己在個性、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現是什么?為進一步推動課堂高潮做好鋪墊。
通過這個活動,尤其是了解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與眾不同性,使學生懂得獨特的生命只屬于我們一次,從而深刻體會到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進一步提升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為生命添光彩的激情。
最后,送上老師真誠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學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個性、特長和能力,開拓美好的未來,實現美好的理想。
關于思想品德說課稿2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陜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十一課《競爭與合作》,它分為“競爭合作謀發(fā)展”和“提高競爭意識,培養(yǎng)合作品質”兩目。第一目主要說明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競爭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競爭。第二目主要說明我們要增強自己的競爭意識和合作品質,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競爭培養(yǎng)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好品質?,F在我來說的是第一目“競爭合作謀發(fā)展”的第一、二環(huán)節(jié)內容。
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來介紹“我是怎樣設計這一課時教學的”,以及“為什么這樣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本要求,遵循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回歸生活的基本理念,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樹立競爭與合作意識。
2.能力方面:培養(yǎng)辨證地認識競爭的能力。
3.知識方面:知道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懂得競爭既有積極作用,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競爭
二、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
1、教材資源: 陜版教材注重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fā)展基礎,列舉的例子也多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使用教材中的一些例子在教學中是很有效的。
2、學生資源:學生的日?;顒?、游戲、興趣、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差異性都是很好的課程資源。
3、教師資源:
教師本身也是很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多閱讀多瀏覽相關知識,并以故事或新聞播報的形式講給學生聽,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活”起來,同時也能營造了師生平等、互動、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教法學法
1、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教學過程以教師創(chuàng)新情景、設置問題、師生共同探究作為基本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營造民主、開放、活兒不亂、嚴而有度的教學空間。
2、角色體驗法:
通過教材提供的圖片等情景,讓學生深入其中,使他們在不同的角色中去體會競爭與合作的重要性,它是誰也回避不了,誰也不能回避。
3、課內合作探究法
用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當遇到競爭時,要學會合作知道競爭的重要性。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ㄒ唬耄?/p>
前面我們學習了親近社會、明辨是非、做正值的人方能適應社會。下面,請大家想一想,中國女排的奪冠是競爭的結果還是合作的結果?還是其它的原因?(學生回答)通過師生討論得出:中國女排的奪冠是競爭和合作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她們在競爭中相互合作,同時在合作中展開與他國的競爭,因此她們的勝利正是競爭與合作共同作用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競爭與合作,請學生朗讀教材28頁的導語,師板書第十一課課題。
其實,競爭與合作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忙碌在大千世界,我們每個人既離不開競爭,也離不開合作,這就是本堂課將要學習探討的內容。學生朗讀引言師板書第一目的課題:競爭合作謀發(fā)展(上)
(二)新授: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兩個問題自學本目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并填寫教材的相關內容。
?。◣煱鍟贋槭裁凑f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
②競爭與合作表現在哪些方面?
?。ㄟ^渡)我們可以看到:競爭與合作都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它們廣泛地存在于個人、團體和國家之間。那么我們應當怎樣看待社會生活中的競爭與合作呢?
2.下面我們共同學習本目第二環(huán)節(jié)內容
師板書問題:怎樣正確認識競爭?
先看一篇《鲇魚效應》的故事
很久以前,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總是不能活著上岸,因而價錢較低,后來人們發(fā)現,鲇魚是沙丁魚的天敵,于是在魚槽里同時放進鲇魚,捕撈的沙丁魚在鲇魚覓食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游動,這就激發(fā)了其體內的活力,從而活了下來。
聽了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何啟示呢?
沙丁魚面對你死我活的激烈競爭時,拼命地游動激發(fā)了體內的活力,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潛能,從而活著上岸。這就說明競爭能激發(fā)一個人內在的'潛能。師板書第一點知識
a.競爭能激發(fā)一個人的潛能
3.生自學教材第二環(huán)節(jié)第二個問題得出(師板書)
b.競爭也能促進經濟的發(fā)展
4.共同學習第二環(huán)節(jié)第三個問題 競爭既能產生積極的作用,又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生自學教材上膽小的琳琳因學習壓力大而產生癔癥的例子中得出:面對學習壓力,我們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對學習中的每次考試既不能過渡緊張,也不能放棄,而要正確客觀的看待競爭。
5.填寫教材32頁上你的建議欄目。
?。ㄈ┍菊n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誰也不能回避,誰也回避不了。同時,我們還懂得了競爭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都有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樹立競爭意識,在競爭中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正確客觀的對待人生中的每一次競爭。
?。ㄋ模┳鳂I(yè):
1.為什么說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
2.競爭與合作表現在哪些方面?
3.怎樣正確地對待競爭?
五、板書設計
(一)競爭與合作是 ①不同個人間的競爭與合作如學習中、招聘中
1競爭 社會生活中必然 ②不同集體間的競爭與合作如班級間企業(yè)間、
第十一課 合作 存在的現象 ③不同國家間的競爭與合作如各國間的經濟文競爭與合作 謀發(fā) 化等
展 ①競爭能激發(fā)一個人的潛力如同學間的學習體育項目的比賽等
?。ǘ┱_認識競爭 ②競爭能促進經濟的發(fā)展 如企業(yè)間、國家間
?、鄹偁幖饶墚a生積極作用又能產生負面影響如學
習壓力過大P31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立足于學生的活動過程、引導思考、理解知識、形成能力。同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過程,切身體驗到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誰也不能回避,誰也回避不了。同時,我們還懂得了競爭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都有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樹立競爭意識,在競爭中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正確客觀的對待人生中的每一次競爭。
關于思想品德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課標內容】
《環(huán)境被破壞》是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一單元第二課《哭泣的自然》中的第二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資源在枯竭》一課,這為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起到了鋪墊的作用。由于人類的不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而資源的大量浪費又造成了環(huán)境的破壞,這兩部分內容構成了《哭泣的自然》這一課。本節(jié)課所學的這部分內容是第二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資源、環(huán)境問題對人類發(fā)展的影響,使學生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
▲能力目標:學會用聯系的、發(fā)展的觀點正確分析資源、環(huán)境問題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
▲知識目標:了解人類面臨的嚴峻的資源、環(huán)境形勢以及資源短缺和環(huán)境惡化對人類生存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關注自然、保護環(huán)境。
▲教學難點:如何讓讓學生把關注自然與環(huán)境的理念落實到行動上。
二、說學情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對大自然充滿著好奇。同時,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又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他們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著偏差。現在多是獨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缺少對周圍生命的關愛意識,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結合實際充分認識合理開發(fā)利用自然的好處與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危害,學會用書中的知識去指導生活實踐,培育愛心,珍惜生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護大自然,確立一個積極的、正確的環(huán)境觀。
如果問昔日的青山、綠草如今為什么成為了茫茫的戈壁?學生也許會迅速地想到植被的破壞、濫砍濫伐等行為,而對于經濟的發(fā)展給環(huán)境所帶來的破壞卻認識不深,因此我們更多的要關注學生的認知。
初中生處于不成熟向成熟轉變的過渡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初中時期所形成的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對于學生將來的成長以及中國未來經濟和環(huán)境的協調都將起到重要作用。老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與學生一起討論,一起探討保護環(huán)境的方法,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周圍的事物,提高辨別能力,并能運用正確實用的方法保護環(huán)境。
三、說教法
思想品德課思想性、時代性、開放性強,基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與特點,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收集有關圖片,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等活動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設計“啟思園”、“看事例想辦法”等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四、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學習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接下來我具體說一下本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3—5分鐘)
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把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短片和圖片展示一下,學生能夠產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然后再接著播放一些環(huán)境被破壞的圖片,來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熱情。
▲ 講授新課:(25—30分鐘)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努力做到既緊湊又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與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本部分課文首先呈現了民歌《敕勒川》,給大家展示了一幅水豐草美牛羊壯的草原景象,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奠定情感基礎。用較大的筆墨描繪自然的景色,引導學生感受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給自己的身心帶來的愉悅。通過大量的反映美麗大自然的文章、圖片和錄像資料,來強化學生向往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看今日的草原以及教科書上呈現的今日的太湖等遭受到污染、環(huán)境被破壞的圖片,再讓學生調查家鄉(xiāng)環(huán)境污染的情況與同學交流,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及其可怕的后果。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挖掘材料,讓學生認識到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最后讓學生思考:除了教科書中介紹的土壤、空氣、水的污染,還有什么其它方面的污染?面對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人類應該怎么做?這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打好基礎。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注意突出教材的重點,具體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我選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一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具體說來是按以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用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把課堂傳授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課堂訓練(具體行動):(5分鐘)學到的知識就要會用,愛護學校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學生馬上行動。通過這一活動升華學生的情感,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課后實踐:學生填寫“我的保護環(huán)境的計劃”表。一個月后,全班交流實施計劃后的感受。
六、說板書設計
美麗大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 (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
七、說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活動教學、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材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材畢竟是一種范本,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為教材的拓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但是,使用多媒體教學有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如個別學生只看圖片和錄像,不看書也不做筆記,有的學生甚至不帶課本,以至教學效果不太理想,這類似的問題如何解決,值得我們老師深深反思。
關于思想品德說課稿3篇(小學思想品德說課稿一等獎)相關文章:
★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9篇(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計劃)
★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2篇(五年級品德和生活教學)
★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1篇 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 一年級品德上冊教學工作總結3篇 人教版一年級品德教學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