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簡短4篇,供大家參考。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簡短1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小詩人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愛。詩的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huán)境。
第一課時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多讀中識字,要求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課堂設計主要分成三大塊。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指導寫字——回歸文本,鞏固生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朋友們都喜歡聽故事,因此我以故事神筆馬良導入,揭示課題;接著讓學生自主讀書,借助拼音初識生字,通讀課文;然后帶領孩子隨文識字,讓孩子在課文特定的語境中讀準音、記住形、理解義,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認,邊讀邊想,又以有趣的游戲形式鞏固復習生字詞。最后,指導寫好“尋、哭、良、食”四個生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寫字習慣“一看二寫三對照”為重點,讓學生觀察間架結(jié)構、記筆順、描紅、再看關鍵筆畫,一筆一畫寫好字。
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老師帶領孩子隨文識字,讓孩子在課文特定的'語境中讀準音、記住形、理解義,并初步了解課文大意。但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在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認記生字時,孩子出現(xiàn)了長讀的現(xiàn)象,教者能及時的察覺,并馬上反應讓學生聽范讀。但當課件出現(xiàn)問題時,教者沒有進行及時必要的范讀,而又讓學生再自由練讀了一遍,并在引讀完每一小節(jié)后,又請學生個別朗讀進行指導。由于環(huán)節(jié)的重復,連累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時間緊張,在寫字后沒能讓學生及時地進行展示與分享。課后反思,在讓學生充分自讀后,教師應重視自身的示范,讓孩子從模仿中學習讀好。而老師急于想讓學生“讀好”,卻忘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與重點,顧此失彼了。
一節(jié)好課應該是一節(jié)樸實的課。我們應該看,在課堂中學生是否興趣盎然地快樂學習,積極參與學習,大膽地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教師應遵循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遵序漸進地落實教學目標。在學生的“會”與“不會”之間,教師應該有的放矢,有所側(cè)重,切勿面面俱到。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簡短2
本課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xiàn)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復習詞語,體會關系。通過復習課題中所說的三個小動物是誰,進而出示對這三個小動物的不同稱呼,讓小朋友從中感受到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知道他們是好朋友。從而,為下文的學習埋下基調(diào)。
其次、句式訓練,體會關系。仿照“它們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得很快樂。”進行句式訓練:它們常常在一起( ),日子過得( )。想象說話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評價語言讓學生體會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樂和美好。從而,為下文的學習埋下基調(diào),也為下文的分別創(chuàng)設情境。
第三、品味朗讀,突破重點。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體會句子的意思。如,關于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兩個“快”和一個“啦”,讓學生體會冬天即將到來時小燕子的那份著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體驗,解決難點。通過師生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明了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第五、總結(jié)板書,語言訓練。在總結(jié)板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說:
第二年春暖花開時,三個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這樣在讓學生記住所學知識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就是我在進行教學設計以及在進行本節(jié)課教學之前的所思所想。當然,根據(jù)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課堂教學,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
1.還需更好地凸顯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教師處于一個主導的角色,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精煉自己的語言而把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朗讀、語言表達或者課堂交際中掌握課堂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導即可。
2.還需要再投入一些、語言再豐富一些。雖然課件做得很生動、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再運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語言、表情和姿態(tài),那就更能把學生帶進課堂的教學情境中,讓孩子與課堂情境交流,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3.還需要再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在傾聽、應答和理答的環(huán)節(jié),由于教學時間的關系,我沒有等孩子表達完整就打斷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沒有注意讓孩子表達完整。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給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達的時間,讓孩子表達清楚、表達完整。
4.還更好地把握教學時間,由于我的時間把握的不好,最后語言訓練比較倉促。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簡短3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xiàn)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繁多。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而且洋溢著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較貼近兒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學習題材。
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讓孩子們?nèi)Τ鰞焊柚械臉淠久Q,然后與插圖進行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梧、桐、楓、松、柏、樺、杉、桂”,再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并有意識地讓學生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奔ぐl(fā)了學生的`說話熱情。最后指導學生寫小詩,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們?nèi)巳顺蔀樾≡娙恕T僦攸c指導朗讀,達到熟讀成誦。所以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了解漢字。
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
在教學中,我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和識字興趣的激發(fā),但是還沒有達到預期的識字效果,這有待于我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簡短4
我們緊緊圍繞了指揮棒——緊緊抓住課后的思考題,圍繞每一課的核心目標有側(cè)重點地開展教學。
《一封信》首先確定教學目標:
1、識記“封、削”等14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朝、重、結(jié)”,會寫“封、信”等十個字,會寫“出國、半年”等九個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能讀出第一封信中路西因見不到爸爸而產(chǎn)生的思念之情,讀出第二封信中路西的喜悅。
3、學習邊讀邊畫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內(nèi)容,體會信中表達的情親情。
4、通過前后信件內(nèi)容對比,說說自己更喜歡哪一封信?能說清楚喜歡的理由。
同時重點圍繞課后思考題開展教學:
1、朗讀課文。想一想:露西在給爸爸的后一封信里都寫了什么?畫出相關語句,試著把這封信讀出來。
2、露西前后寫的兩封信,你更喜歡哪一封?為什么?
在執(zhí)教本課的`時候我努力突出重點,在對比閱讀提取信息的同時進行了識字教學,數(shù)量詞的積累,以及相關詞語的理解。在評價兩封信喜歡哪一封,在尊重學生的想法的同時我讓學生來揣摩一下文中的露西為什么不將第一封信寄出去,而是選擇了第二封信?學生通過比較明白,第一封信傳遞的是不快樂,爸爸會擔心的;第二封信傳遞的是快樂,自己開心,爸爸收到信后更開心。有意識地滲透做一個傳達快樂的人更幸福的做人理念。真實想法是要尊重,但是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還是需要引領。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簡短4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