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小池》教學反思12篇 小池教學反思簡短100字,供大家閱讀。

《小池》教學反思1
《古詩兩首》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其中《小池》一詩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幾點。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這節(jié)課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當風景如畫的春天過后是什么季節(jié)啊?(夏天)對,就是美麗的夏天,夏天你最喜歡干什么呢?在這里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之所以這樣導入,主要是想從孩子的情感入手,為之后古詩中體會詩人的喜愛之情做鋪墊。
二、多方法識字,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本首詩識字教學采取隨文與集中識字相結(jié)合的方法。集中學習的生字有:陰、晴、柔、露。而里面又涵蓋了多種識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換偏旁、編順口溜、借助反義詞和組詞等方法。這些方法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根據(jù)以前的積累由學生自己說出來的,孩子的識字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
之所以把“惜”作為隨文識字,主要是考慮到這個字放在詩句中理解更有利于孩子理解詩句,由生活中的“我們要愛惜書本”等引申到本首詩中的“泉眼愛惜它的細細的水流”,孩子們會理解得更加到位。
三、以字帶句,加深理解
在識字環(huán)節(jié)過后,就是深入學文。本首詩一行詩描寫一個景物,思路很是清楚。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我引導學生通過聽朗讀找出詩中所描寫的四種景物:泉眼、樹陰、小荷、蜻蜓,然后逐個景物地學習詩句。先帶孩子看泉眼的圖片,了解泉眼就是泉水的出口,之后在圖中找樹陰在哪里,然后分別抓住“惜、細流、晴、柔”等字逐句理解。適當?shù)睦斫庵?,孩子們體會到了泉眼對泉水的愛惜,體會到了樹陰對美景的喜愛,更體會到了詩人對小池景色的喜愛之情,為之后的背誦全詩做了較好的鋪墊。
四、角色扮演,入情入境
在學習“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睍r,我設計了讓孩子們親自扮演小蜻蜓,說一說自己落在尖尖的小荷上再干些什么,孩子們有的說“我停在荷葉上休息”,有的說“我在和荷葉說悄悄話”,有的說“我在荷葉上看風景”,還有的說“我在和荷葉做游戲”等等,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想出的答案充滿童趣和喜愛,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投入了自己的感情,為背誦奠定了感情基礎。
五、適當拓展,加強識字,激發(fā)情感
在整節(jié)課的最后帶孩子們欣賞了盛夏荷花池圖片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誦讀兩個環(huán)節(jié)。在看到一張張美麗的荷花圖時,孩子們不禁發(fā)出一聲聲的贊嘆,不禁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同時也給了孩子一次欣賞美景的機會。
但是縱觀整節(jié)課,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全詩的朗讀形式較單一,應該讓形式再多樣一些。
2、在理解詩句含義的時候,應該引導孩子發(fā)揮想象,通過看圖想象畫面,然后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自己所看到的畫面,加深理解,利于背誦。
3、課堂上有一個問題第一講和第二講時我是這樣問的:詩人描寫了哪些景物?孩子們的回答既準確又快速。在第三講中,由于我的疏忽,問題變成了這樣:詩人描寫了那幾處景物?孩子們就回答不上來了。看來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盡量的兒童化,提出的問題要精準,使用一年級孩子能夠理解的詞語進行提問。
《小池》教學反思2
《小池塘》就是一篇形象生動,內(nèi)容新穎,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課文通過對池塘里水波,蘆葦,白云,太陽,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開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tài)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教學《小池塘》這篇課文時,在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可以盡情地發(fā)揮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繪的“五彩的世界”。通過這篇課文,可以啟發(fā)孩子,引導孩子大膽想象。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先整體感知課文,后精讀課文具體感知,后背誦課文升華感情,最后是知識和拓展和延伸,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描繪自己心目中美麗的小池塘和五彩的世界。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認字、識詞、讀通課文,教學要強調(diào)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關注每個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尤其是學困生。我們往往在課文的導入部分花心思、花時間,其實導入需要緊扣教材采用最簡潔有效的方法,比如提個小問題、猜個小謎語,只要引起孩子的期待心理,讓孩子想學就行,不宜讓導入階段偏長。一下的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預習課文的習慣,就可以直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進而讀順課文。老師在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時,心里一定要清楚哪些字詞是重點難點,要多加指導,簡單的就很快過關。這時,老師還要特別關注學困生,如果他們都能夠把字詞掌握好了,說明老師的教學基本扎實到位了。教學手段也可以多樣變化,有時讓同桌互相指導,有時讓四人小組活動,有時請幾個同學起來比賽,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能夠集中,也樂于參與。低年級的`課文不長也不太難,教師要留給孩子時間自己去學字詞、讀課文,讓學生慢慢學會自己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讀懂、讀好課文,其中有理解知識點、情感培養(yǎng)等多方面的滲透。要上好第二課時,教師就必須緊緊扣住“讀”,以讀促讀、讀中見悟。比如我上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注意到了指導孩子們一句一句地朗讀課文,通過畫面、教師語言描述引導學生想象,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畫面。如果學生一邊朗讀,一邊眼前出現(xiàn)了文本描繪的畫面,他們就能夠繪聲繪色地讀好課文。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物非常恰當?shù)卮蛄吮确?,我只想到了引導學生看畫面、想象、自己打比方,但沒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教材的語言美。月牙彎彎的,所以像小船;星星多又閃亮,所以像許多閃亮的珍珠,其中的確有值得體味的地方。另外,語文老師也可以用簡筆畫等方法配合理解課文,我畫了橢圓的小池塘旁長滿了蘆葦,就能讓學生很快明白為什么說小池塘像“大眼睛”了,如果在旁邊再畫個人的大眼睛一比較,就更加形象明白了。
我們一直在追求“有效教學”,那就要有“惜秒如金”的意識,抓緊課堂的每一秒開展扎實有效的教學活動。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學生們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中收獲更多!
《小池》教學反思3
在上古詩《小池》時,我讓學生就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還是荷葉呢?接著出現(xiàn)了一段比較有意思的“爭論”:“是荷葉,因為書上畫的是荷葉?!薄拔矣幸庖姡灰欢〞蠜]畫荷花,作者那時就沒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可是老師剛才說寫的是初夏,荷花還沒開呢?!薄安灰欢]開呀?!薄昂扇~都才露出一點點呢。”……
這個問題是我沒有想到的,教參里的解釋是荷葉才露出尖尖的角,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該和學生說那是荷葉,我怕那樣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其實結(jié)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理由”佐證自己的觀點,他們“問題意識”的嫩芽得以呵護,快速思維、語言表達的能力得到鍛煉。我忽然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gòu)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古詩《小池》很美,怎樣讓學生感受美,除了老師適當?shù)恼Z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學生學習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強求。教師不能人為地去限制學生,用一種固定的模式禁錮學生的思維,重要的是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條件,給他們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
《小池》教學反思4
《小池塘》一課,是一篇寫景的散文,描寫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眼睛,映出五彩繽紛的世界,給人以生動形象的美感享受。課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tài)的池塘以動態(tài)和生命。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提高思想認識。
(一):我先故意讓一位同學睡覺,先朝他輕輕吹一口氣,然后讓他說一說剛才老師一口氣吹在臉上的感覺,接著請他扮演小池塘,我扮演春風姐姐,演一演。讓學生體會春風姐姐的愛心。最后幻燈展示: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水動了起來。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水波“一閃一閃”的?(春風吹的結(jié)果)。
?。ǘ┫茸寣W生感受小池塘的整體形狀:圓圓的,亮亮的,像一只大眼睛。接著請學生觀察一下周圍同學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點,比如都長著眼睫毛。接著就提問: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兒呢?(出示幻燈片)“春風姐姐把小池塘周圍的蘆葦也吹醒了,蘆葦也長起來了,同學們看,像不像給小池塘這只大眼睛鑲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在此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ㄈ┰趯W生有了鮮活的感受后,激發(fā)學生探究:“現(xiàn)在,小池塘這只大眼睛要看東西了,它看到些什么呢?”首先請同學們讀課文,把小池塘看到的東西說說。接著幻燈展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鮮紅的氣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彎彎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許多閃亮的珍珠。老師點撥:“同學們,它們能一起出現(xiàn)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嗎?”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時間,小池塘倒映的東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學生誦讀第二自然段之后,就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模仿課文中句式,用“()倒映在池塘里,像()”來練習說話,并用水彩筆也來畫一個小池塘。
?。ㄋ模┲笇Ю首x最后一段,注意讀出贊美的語氣。(五)提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圖中一條小魚在池塘里游動,嘴巴也在快樂地張合著。它在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積極揣摩小魚的心理,說說小魚的心里話。接著,再觀察想象:“看圖中小池塘邊也有兩個小朋友在拍手、歡呼,他們又在說什么呢?”在學生充分想象,最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們的美是要靠我們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的,而且,還要靠我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樣去保護它們。同學們來談談,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它們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以加深認識,升華感情,受到環(huán)保教育。
課堂上氣氛活躍,同學們的表現(xiàn)我十分滿意。語文教學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化的,教學中我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與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讓學生得到了持續(xù)發(fā)展。
3《小池塘》教學反思
對于第一課時,我一直找不準點!回憶二年級聽張老師的課,記得她的第一課時,有生字的教學、有詞語的理解、有句子的朗讀、有對課文的概括,生動充實;第二周聽萬老師和劉老師的課,也同樣存在這些點,就看你怎樣設計和安排!聯(lián)想自己的第一課時,一直是糊里糊涂,把握不好第一、第二課時的度。這次自己備課時,真是如熱鍋上的螞蟻,沒有絲毫頭緒。這時就想起了以前聽了多遍的許嫣娜老師的《荷葉圓圓》,這節(jié)如行云流水般的課真是白看不厭!暗自竊喜,我可以照著她的模式上這課呀!于是就開始了模仿!試上時,我才意識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第一節(jié)課備成了第二節(jié)課。老師講得多,孩子讀的少。生字詞的理解面太廣,沒重點等等,可謂是慘敗!真真應了一個詞:眼高手低!
再次備課時,得到了同年級組的`大力幫助!張老師告訴我第一課時要多讀少講,讀得形式應多樣化,比如第一節(jié)齊讀了,第二節(jié)就可以開火車讀及出示句式概括;許老師更是熱心誠懇地從頭到尾給我進行了梳理,對第二自然段進行了徹底地改版;吳老師看到有心事的我不僅幫我打掃衛(wèi)生,給了我一次試上的機會,還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陳老師說我的導入還好的;楊老師說我的語言應簡潔些,板塊要心中有數(shù),在聆聽了我的思路之后,給了我很多建議和鼓勵。正是大家如此熱心的幫助,讓我心里有了些底!一節(jié)課下來,心中最大的感受是: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感激之情無語言表!
回顧這次公開課,沿著思路整理如下。
1、感悟之后讀課題,更能讀出自己的感覺
孩子讀好課題的前提是對課題有所理解,介于這樣的思考,設計出示池塘圖片,讓孩子說說看到了怎樣的小池塘,孩子回答清澈見底、清清、可愛的小池塘,如此直觀的感受,池塘可愛美麗的印象就種在了孩子心中,那么對于課題也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了!
2、長句的朗讀指導在關注停頓的同時也要關注輕聲音節(jié)
同年級老師說第一句孩子難讀的!許老師更是讓我好好研讀這句。我還是沒有認真讀出來,以為標上停頓號孩子照著停頓就可以讀好了。課上,語感好的孩子讀得還是對的,語感不太好的孩子看著停頓也是讀不出來。一開始我也覺得納悶得,有停頓了怎么還讀不好呢?張七中老師的點撥,讓我豁然開朗,原來這句的“了”是輕聲。這才是本句的重點和難點!
3、教給孩子識字的方法
許老師提醒我,要把一些方法教給孩子。孩子在記憶字的時候教師要把方法點出來告訴孩子。在教學“波”時,孩子說三點水加皮就是波;破的石換成三點水就是波。我就有意識地告訴了他們識字的方法。
4、有些事物性詞語的理解可以借助課文插圖。
在理解水波和蘆葦時,就讓孩子到前面來指一指,能指出來的小朋友也就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5、有些詞語的理解需要給孩子一定的語境。
吳老師說這節(jié)課詞語的理解不太多?!磅r”字可以通過詞意,給孩子一些句子讓孩子選擇。思考之后覺得都出示太多,有點拔高要求。就選擇了兩個常用的,孩子記憶鮮字時可能說到又于課文有所聯(lián)系的兩個意思給孩子選擇。并生活中的例子讓孩子有深刻的感悟!
6、教給孩子讀書的方法
上次進丁老師的班借拖把,看到她班里的孩子都在自己讀自己的書,聲音響亮很投入,羨慕之極。想想我們班,我不去就不怎么讀,個別想讀得學生也步入了大流,領讀員也是愛莫能助。我知道這是我慣得壞毛病,因為我每次進教室都會組織齊讀,很少個人讀,孩子已習慣了,當然不會自己讀了。后來,我就要求他們自己讀自己的書,我在還好一些,不在的話,讀讀就玩在一起了。這次公開課上,一說自己讀,孩子讀讀就齊讀了。一開始我也納悶的,張七中老師一點,我就恍然大悟了。我每天直說自己讀自己的,卻沒想到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自己讀自己的。于是,我就把從張老師那取的經(jīng)傳給了大家:自己讀時,可以比別人讀得快些,可以慢些,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帶動作讀,可以加表情讀,可以唱讀……總之,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一聲令下,孩子果真哇哇地自己讀自己的啦!
總之,需要學習和思考的還很多,還需多充電,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小池》教學反思5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小池》這首詩,通過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gòu)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下面是《小池》這首古詩的教學反思:在古詩《小池》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就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還是荷葉呢?接著出現(xiàn)了一段比較有意思的“爭論”:
“是荷葉,因為書上畫的是荷葉?!?/p>
“我有意見,不一定書上沒畫荷花,作者那時就沒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p>
“可是老師剛才說寫的是初夏,荷花還沒開呢?!?/p>
“不一定沒開呀。”
“荷葉都才露出一點點呢。”
……
這個問題是我在寫《小池》的教學設計時沒有想到的,教參里的解釋是荷葉才露出尖尖的角,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該和學生說那是荷葉,我怕那樣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其實結(jié)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理由”佐證自己的觀點,他們“問題意識”的嫩芽得以呵護,快速思維、語言表達的能力得到鍛煉。我忽然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gòu)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xiàn)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
古詩《小池》很美,怎樣讓學生感受美,除了老師適當?shù)恼Z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學生學習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強求。教師不能人為地去限制學生,用一種固定的模式禁錮學生的思維,重要的是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條件,給他們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這才是新課程所要體現(xiàn)的教學理念。
《小池》教學反思6
《小池塘》一篇課文,文字優(yōu)美、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它描寫了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美麗景象。課文運用擬人化手法,賦予靜態(tài)的池塘以生命的動態(tài)方式呈現(xiàn)。學完課文,我播放了一段課文配套錄象,加深學生美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看完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學生交流自己情感的積極性很高。
生:小池塘太美啦。
生:大自然真美呀!我想到各地去看看。
生:老師,小池塘太美了!可是在我們村子里有個池塘,水黑黑的,上面都是些垃圾,到了夏天滿是蒼蠅、蚊子,一陣陣臭味。一點都不美。
師:同學們,那該怎么呀?
生:我們要保護這些池塘,不亂扔垃圾。
生:看到那些亂扔垃圾的人,我們要去批評他。
……
這一點在教學設計中顯然我沒有預設到,沒有想到與環(huán)境保護聯(lián)系起來。于是在上完課后這樣寫到:多么聰明的孩子,想法這樣獨特。他能夠跳出我的'思維圈,想到了我們沒有想到的,他的感受是新穎的,帶領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認識世界,感悟到美麗的大自然需要我們大家努力,大家伸手來保護;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
課堂的不可測因素很多,預設實施中總會遇到意外,就需要我們教師對預設進行調(diào)整,使預設貼近文本,貼近課堂,貼近學生,促進預設與生成的融合。
《小池》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感受春天來到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受小池塘不同狀態(tài)帶給人的美感享受。教學準備:錄音機、實物投影儀、掛圖;學生準備畫筆、白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掛圖(小池塘,旁邊長著許多蘆葦)。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板書:小池塘
師:小朋友,剛才你們看到了小池塘,你覺得小池塘怎么樣?
生:我覺得小池塘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小池塘很美。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說的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寫小池塘的?
二、精讀課文,感悟文本
1、精讀第一自然段
(1)師:請小朋友們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可以默讀,也可以同桌對讀,說說你們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讀不懂,也可以提出來。
?。?)老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指名說。
生:從“池塘里的水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可以看出池水是很清很清的。
生:從“池塘里的水一閃一閃的,活像人的大眼睛一動一動的”。
生:課文中說,池塘邊的蘆葦像我們眼睛上的睫毛,我覺得也很像。
生:老師,我有一個地方?jīng)]讀懂,“春風姐姐吹了一口氣,池塘就醒了?!边@句話是什么意思?(有幾位同學舉起了手要求回答,為了讓小朋友能說的更好,我安排他們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師:小朋友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這句話說的就是春天來了,春風吹過之后,天氣回暖了,池塘里的冰也融化了,水動起來了,就好象人睡醒了似的。
?。?)輕聲讀第一自然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后再大聲朗讀。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注意聽,能不能感受到小池塘的美?
2、精度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將自己讀懂的地方在小組里討論交流。
?。?)分小組進行反饋(比一比,哪一小組讀懂的問題多)
生:我發(fā)現(xiàn)這一段有四決話,每句話中都有倒映在池塘里像……
生:每句話的上半句分別講的是“白云”、“太陽”、“月牙”、“星星”,這些都是天上的東西,每句話的下半句分別說了“白鵝”、“氣球”、“小船”,這些都是地面上的東西。
生:“白云”、“太陽”都是白天能看到的,“月牙”、“星星”是晚上才能看到的。
師:小朋友讀懂的問題真不少,說的也非常好,真不簡單,(幻燈出示第二節(jié)課文)這四句話排列很整齊,每句話都是說“什么”像“什么”,這就是在打比方,這樣寫能使我們對描寫的景色留下非常具體的印象,下面我們聽錄音讀這一節(jié),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課文中的畫面。
?。?)師:你的腦子里想象出課文中的情景了嗎(想到了)?想不想用筆把它畫下來(想)?想畫白天的那幅就畫白天的,想畫晚上那幅就畫晚上的。
?。?)學生動畫筆。
師:(在黑板上貼出白天、夜里的圖畫各一張)。作者從白天寫到夜里,從天空中的實物寫到地上池塘里我們所能看到的景象。小朋友覺得這個小池塘美嗎(美)?你能把這種美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嗎?下面請小朋友們自己來試試。讓學生互相挑戰(zhàn)讀。(師生共同評價,鼓勵讀的好的和大有進步的小朋友)
3、精讀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節(jié)師:“五彩”說的'是顏色非常多。很美,為什么說這個小池塘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呢?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3)指名說,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
?。?)指名感情朗讀。
?。?)閉上眼睛,聽錄音,感受小池塘的美麗。
?。?)全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遷移練習。
課文我們已經(jīng)讀懂了,你們注意觀察過嗎?還有什么會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呢?
出示:()倒映在池塘里像()
生:圓圓的月亮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個圓盤。
生:飛機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小鳥。
三、實踐活動
讓學生到郊外去觀察池塘或小河,說說感受,并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畫下來。
教學反思:《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部分第一條就指出低年級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可見,語文教學的成功關鍵在于是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了直觀的掛圖、生動的課件演示來調(diào)動孩子的視覺器官,老師精彩的范讀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作用于孩子的聽覺器官。讓每個孩子都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孩子在朗讀課文時能領悟到小池塘那充滿生命力的美。 此外,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學習資源和時間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文中的小池塘,就是我們身邊的小水塘、小河流的翻版。學習語文就要結(jié)合課文,“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保ā墩Z文課程標準》)帶孩子出去走一走,他們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小池》教學反思8
上完《小池塘》公開課后,細細體會這節(jié)課的得失,課堂預設和生成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缎〕靥痢芬徽n,是一篇寫景的散文,課文通過對池塘里水波、蘆葦、白云、太陽、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得愉悅,賦予靜態(tài)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教學《小池塘》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設定的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盡情的發(fā)揮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繪的“五彩的世界”。孩子們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喜歡把他們知道的,別人還沒發(fā)現(xiàn)的說出來,頭腦很活躍。
但是這節(jié)課,因為課前準備和學科專業(yè)知識的欠缺,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jīng)]有注意到,導致這節(jié)課有一些遺憾。第一:對課標把握不準去,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默讀,語文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默讀要求是: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但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不會默讀,一般從二年級才可以訓練,學生需要在訓練中逐步做到,這點我需要注意。第二:關于比喻句,在教學中,我有一個解釋比喻句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理解比喻句,這是很不妥當?shù)?,讓孩子們自己造比喻句的時候前面的鋪墊不夠,導致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除此之外,PPT的頁數(shù)過多,應該刪除一些重復的內(nèi)容,上課朗讀指導的方法太單一,效果不好。這堂課中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繼續(xù)去反思,作為老師,我也需要不斷學習和借鑒好的教學經(jīng)驗,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孩子們更樂于學~
《小池》教學反思9
在《小池塘》一課中有很多“比喻句”,教學時,我抓住這個教學資源,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認識、了解“比喻句”,使學生對“比喻句”有了初步的認識,并能模仿練說“比喻句”,而且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突破。
認識:
師:出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弊寣W生數(shù)一數(shù),句中出現(xiàn)了幾種事物?哪幾種事物?
學生很快地找出:白云和白鵝
點撥:白云和白鵝本來是兩種不同的事物,他們哪兒相象呢?
生:白云的顏色和白鵝一樣都是白的。
生:白云的倒影在小池塘里的形狀和白鵝相象。
點撥:看來,只要相象的兩種事物都可以來打比方了,你能說幾個嗎?
生:彎彎的月牙像小船。
生:小蜻蜓像一架小飛機。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學生只要能想象到的,他們都可以說出比喻句?!?/p>
辨別:
師:“小紅長得非常像她的媽媽?!边@是個“比喻句”嗎?
生:我認為應該是吧!
師:說說看,為什么?
生:她們是兩個人,長得又像。
生:我不同意,應該是兩種不同的事物,才可以打比方,這樣打比方就好象我們拿小魚和小魚比沒什么兩樣,變成同一事物了。
生:我也這么認為,如果相象的都可以打比方,那么“這塊山石像那塊山石”也能叫打比方嗎?
【爭論激烈地進行著,什么叫打比方,怎么樣才可以打比方,經(jīng)過激烈地爭論,答案越來越明朗,越來越明確?!?/p>
比較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一句話表達的效果更好呢?
池塘里像一只大眼睛。
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生:讀了第一句話,我看到的就是一只大眼睛,可是第二句讓我看到了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生:我讀了第一句,想象到小池塘像一只大眼睛。讀了第二句話后,我仿佛看到的是小池塘里那水波還一閃一閃的,就像一只大眼睛那樣明亮。
師:你們說得很對,第二句話比第一句話表達的內(nèi)容更生動、形象、真切,希望你們以后不光要學會說“比喻句”,還要學會把比喻句說得像第二個句子一樣生動、形象、真實、具體。
模仿:
出示一幅圖(一片樹林,樹葉從樹上落下來。)
師:你們看,一片片樹葉從樹上掉下來,你們看這落葉掉下來的樣子會使你想到它們像什么呢?
生:我覺得“落葉像一只只小小鳥,紛紛從大樹上飛落下來?!?/p>
生:我認為“落葉像無顏六色的蝴蝶在飛舞?!?/p>
生:落葉多么像七仙女從空中灑落的'五彩繽紛的花瓣啊!
創(chuàng)造:
師:其實,在你們的周圍,就有很多相象的事物,只要你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你都可以說出很多比喻句,要不你們試試看!
生:秋風像一把掃帚,把地上的落葉吹跑了。
生:北風像一把刀子,吹得我們的臉像刀割一樣的疼痛。
生:小明跑步可真快,像一只兔子。
生:毽子像一只小小鳥一樣,在小云的腳上飛上飛下的。
思考:
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得有個過程,同時有他的局限性和規(guī)律性。在上面的教學過程中,我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從認識入手,上學生找出“比喻句”中的本體和喻體,發(fā)現(xiàn)他們相象的地方,對“比喻句”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辨別,明白“比喻句”中的本體和喻體必須是兩種不同的事物;接著指導學生進行比較、體會生動形象的“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并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模仿,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說“比喻句”的時候出現(xiàn)了進一步的突破;繼而,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說出無數(shù)個“比喻句”,使“比喻句”這個概念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之中了。
收獲:
由此看來,教學中只要我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出發(fā),把課堂教學思想定位在“以生為本,順學而導,以學定教”,凸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會教得輕松,學生也會愉快地學會所學的知識。
《小池》教學反思10
如果說今天的課堂還是以前那種以教師說教為主、循規(guī)蹈矩的陳舊模式,那這堂課上發(fā)生的意外,或者不能稱之為“意外”,而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也許就這樣平平靜靜地過去,我會采用第一種方案,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者把問題拋給學生,當有學生說出“歌聲”是牧童的這個答案以后,我馬上予以肯定,這樣,其他孩子也不會提出任何不同意見,自然而然地認為:“歌聲”就是牧童的。整堂課會在我的精心安排下順利地完成,課堂上的這個小插曲也會無聲無息地消失。然而,在新課程的影響下,我選擇了放手,選擇讓學生自己去理解。蘇霍姆林斯基說:上課并不像預先裁好的衣服樣子擺到布上去,實質(zhì)在于,我們的工作對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著敏感而嬌弱心靈和精神的兒童。他們思維的發(fā)散性很強,并且具有開拓性,他們對詩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jié)合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以上教學片斷給我留下以下幾點深刻的印象:
一、課堂完全以學生為主體
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占據(jù)了主體地位,整個學習過程都在學生的爭論中交流、質(zhì)疑、展開、發(fā)散——教師在這里只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只是維持了課堂秩序,讓學生有一個更加熱烈的討論氛圍,而學生則可以暢所欲言,對詩文中的內(nèi)容提出質(zhì)疑:“歌聲”到底來自哪里,有的說是牧童的,有的說是蟬兒的,有的說是林中其他人的,有的說是大家的——從中可以看出同學們真正地思考了,探究了,同時對詩文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朗讀也會變成新課標所倡導的“個性化朗讀”。
二、體現(xiàn)了開放式的教學思想
小學五年級語文《小池》教學反思:開放式的教學是很多老師夢寐以求的,開放式并不是放任學生任意任為,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思想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的教學。以上教學片斷就是體現(xiàn)了學生對“歌聲”來源的不同理解,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對于學生這些雖然有些偏離作者意圖,但又不無道理的思考,我沒有反對,也沒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積極的響應,積極的予以肯定。對學生的評價并不是教師一言定論,而是建立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交互式的評價,學生的思想也在這種交互式的評價中得到升華。
一堂再普通不過的語文課,卻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必須尊重學生特有的想法,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學生,珍視他們的意見和想法,不照搬教材,而是把教材做為學習知識的載體,幫助學生循著探索問題的路線進行有價值的研究,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效。
《小池》教學反思11
教學中,我仿照課文的句式設計了一個這樣的說話訓練:-----倒映在池塘里,像----。小朋友們暢所欲言: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大蘋果;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棉花糖;小鳥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只小風箏;蜻蜓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架小飛機;大樹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個巨人;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閃閃的螢火蟲……孩子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同時,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漢字,也是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為了讓孩子理解漢字間架結(jié)構(gòu)之間的美,我則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吹”的口字旁比做是人的嘴巴,不能寫得太大;把下邊的“人”比做是一個人的`腿,要又細又長些。
另外,我在教學時注意了引導孩子們進行拓展,如:“小池塘里還可以倒映出什么呀?用“( )倒映在池塘里,像( )?!?/p>
拓展練習說話:柳樹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位美麗的少女;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棉花糖;小鳥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疾弛而過的飛機;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閃閃的螢火蟲;飛機倒映在池塘里,像潛水艇;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把鋒利的剪刀……
當然,我的課堂預設和生成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后面的教學中多多努力!
《小池》教學反思12
春天的小池塘景色明麗,課文運用了許多打比方的手法將小池塘寫得優(yōu)美動人,學生讀起來很享受。教學中,我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盡情發(fā)揮想象,用“內(nèi)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五彩的世界”,我仿照課文的句式設計了一個這樣的說話訓練:倒映在池塘里,像。小朋友們暢所欲言: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大蘋果;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棉花糖;小鳥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只小風箏;蜻蜓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架小飛機;大樹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個巨人;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閃閃的螢火蟲……孩子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同時,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漢字,也是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為了讓孩子理解漢字間架結(jié)構(gòu)之間的美,我則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吹”的口字旁比做是人的嘴巴,不能寫得太大;把下邊的“人”比做是一個人的腿,要又細又長些。
另外,我在教學時注意了引導孩子們進行拓展,如:“小池塘里還可以倒映出什么呀?用“( )倒映在池塘里,像( )。”拓展練習說話。下面是我們班小朋友的`“杰作”:柳樹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位美麗的少女;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棉花糖;小鳥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疾弛而過的飛機;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閃閃的螢火蟲;飛機倒映在池塘里,像潛水艇;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把鋒利的剪刀……
當然,我的課堂預設和生成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后面的教學中多多努力!
《小池》教學反思12篇 小池教學反思簡短100字相關文章:
★ 三年級語文上冊《灰雀》教學反思6篇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灰雀教學反思
★ 小學英語一年級教學反思11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英語教案課后反思)
★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2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下冊部編版
★ 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互化教學反思12篇(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互化的教學反思)
★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12篇 李時珍夜宿山寺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