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季羨林談人生讀后心得3篇 讀《季羨林談人生》有感,以供借鑒。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心得1
(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zé)任感。--- 季羨林
人生,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僅平常人可以對此大發(fā)感慨,學(xué)者們似乎也特別偏愛談人生。什么是人生?也許哲學(xué)家們能講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們的精辟之論往往玄妙晦澀,離現(xiàn)實生活太遠(yuǎn)。讀《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儼然在聆聽一位長者侃侃而談,心靈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靜靜地反省,心境變得更加純凈。
每個人的人生是不同的,每個人對人生的意義認(rèn)識也不同,在我看來既然我們幸運地?fù)碛辛松娴臋C(jī)會和權(quán)利,那么就該在這短暫的人生中,抓住每一個機(jī)會,做好每一件事情,讓生命大放光彩,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也才有價值。而人如果對自身生命意義不明白,那么行為就沒有了標(biāo)準(zhǔn),生活的態(tài)度也無從確定,于是一切變得茫無所措。作為一名年輕稅務(wù)工作者,奉獻(xiàn)在國稅大舞臺上,為納稅人服好務(wù),為國家收好稅,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和有價值的。
人生是短暫的,我們應(yīng)該珍惜人生,熱愛人生,用自己心中的目標(biāo),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意義,不斷地去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讓生命煥發(fā)出燦爛的光彩。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燥;對人,可以互相諒解。 --- 季羨林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季老從另一種意義上對人生的新詮釋,也是一種謙虛做人的態(tài)度。盡管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沒有的,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fēng)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我們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所以完美的人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只要擁有一份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我們就會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平和挫折,才會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苦與樂,享受這份“不完美”。
愚蠢的人絞盡腦汁追求那虛無飄渺的完美生活,而智者從不完美起步,強者在不完美中超越,因為不完美才是人生!
(三)成功
天資+勤奮+機(jī)遇=成功--- 季羨林
上面的公式是季老積七八十年的經(jīng)驗得到的,在季老看來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jī)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也是我們必須狠下功夫的。
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個時代的人一樣渴盼成功,我們仰慕名人,等待機(jī)會,可是真正扎扎實實勤奮努力的人卻少之又少。在充滿誘惑的時代,如果真想有所收獲,就只有靜下心來,踏著勤奮的階梯,腳踏實地。在我看來,一個人擁有了勤奮,也就擁有了其他可貴的品質(zhì),有敏捷的思維來勤于思考,有堅強的毅力來勤于努力,有細(xì)心的精神來勤于工作。作為年輕人,更應(yīng)該刻苦勤奮,勤奮工作,勤奮學(xué)習(xí),這樣才能在我們工作的崗位上大放光彩。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想這就是勤奮最完美的詮釋吧!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心得2
今天讀了《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書中《八十述懷》和《九十述懷》兩篇文章,給我很多感受。
文中說:“我在任何方面都是一個沒有雄心壯志的人,我不會說大話,不敢說大話,在年齡方面也是一樣。我的第一本帳只計劃活40歲到50歲。因為我的父母都只活了40多歲……”讀到這句話,我的心猛地一震: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暫。在曾經(jīng)艱苦的年代,人的壽命只有四、五十歲。而想想自己已經(jīng)39歲,如果生活在曾經(jīng)那個年代,我的壽命即將走到盡頭??墒牵叵胍幌?,至今一事無成,這38年的歲月中,自己不知做了什么?光陰怎么就如此飛快地閃過去了呢?
季羨林先生說:“在從80歲到90歲這個10年內(nèi),在我沖刺開始以后,頗有一些值得紀(jì)念的甜蜜的回憶……在撰寫我一生最長的一部長達(dá)80萬字的著作《糖史》的過程中,頗有一些值得記憶的情節(jié)。在長達(dá)兩年的時間內(nèi),我每天跑一趟大圖書館,風(fēng)雨無阻,寒暑無礙……我心中想到的只是大圖書館中的盈室滿架的圖書,鼻子里聞到的只有那里的書香……”我非常羨慕季老能夠如此專注于一件事,即使到了耋耄之年,還有一件可以執(zhí)著的事情“任性地做著”。想想自己活了38年,我究竟應(yīng)該做什么,到現(xiàn)在,還是不太清楚。有人說:“一生只認(rèn)真做一件事。”想想真對,一輩子能夠堅持做好一件事,已經(jīng)足夠了。我們的身邊,管建剛一直在研究作文教學(xué);薛法根一直研究版塊教學(xué);我的好朋友蘇文娟一直在研究她的茶文化。他們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即使到了老年,退休了,他們依然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為人們留下一些寶貴的東西。而我,至今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今天,這里抓抓,明天那里撓撓,每天忙忙碌碌,卻不知干了什么。
我想:我也應(yīng)該為自己定一個努力的方向,找到一件可以踏踏實實做一輩子的事情,為大家留下一些可貴的東西。這樣,我才沒有把我的生命白白浪費掉。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心得3
《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大部分是季羨林先生在八十多歲到九十多歲之間寫的一些散文。既有對人生起伏的回憶,也有寫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對恩師,同事的評價,對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實而不華麗,反映了作者本身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
書中描寫了自己貧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時期的生活,在清華求學(xué)以及教書并在德國留學(xué)十年的經(jīng)歷,以及后來的-中的牛棚中的絕望和后來的榮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國二十世紀(jì)的歷史,從-十年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徹。雖然一生經(jīng)歷過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夠從容的面對過去的一切以及現(xiàn)在的榮譽和將來的生死。談到了自己的恩師陳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適之,當(dāng)然也有對自己的母親的遺憾和在德國的愛情的回憶。雖然是大師級的人物,但是從文中表現(xiàn)的非常的謙虛,而且非常的敬業(yè),雖然是高齡,任然努力為后人留下一些知識。
整本書讀完,發(fā)現(xiàn)人生總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時刻都不能放棄。發(fā)現(xiàn)作者最終的成績,離不開他年輕時候的努力。在清華期間偶然的旁聽課,影響了他的一生,在德國期間因為二戰(zhàn)自己無法回國,但是正是這段時間奠定了其學(xué)術(shù)基礎(chǔ)。這個和喬布斯有類似性,誰知道喬布斯在大學(xué)時候旁聽了書法課而迷上了書法,后來蘋果的字體影響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無論如何,努力是必須的。這又讓我想起了游戲《第七封印》中的“主動面對積極深入”,任何時候都需要保持這種心態(tài)。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心得3篇 讀《季羨林談人生》有感相關(guān)文章: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