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世界文明史概述學習心得3篇(《世界文明史》讀后感),供大家品鑒。
世界文明史概述學習心得1
閱讀這本書,是非??鞓?、重建信心的過程,因為由漁獵采集社會,到農(nóng)業(yè)社會,再到工業(yè)社會,人類盡管面臨種.種磨難——來自大自然的災荒,來自人類自身創(chuàng)造的災害,如戰(zhàn)爭、奴役等到,但人類從未被打倒過,作者在書中第五頁寫道“特定時代的人以符合其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和發(fā)展階段的方式去努力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并使他們的生活頗有建樹,西方文明史讀后感?!?/p>
看來是的:西方科技進步導致人類對自然及自身命運的掌控能力提高、人類壽命的增長、活動范圍甚至拓展到太空;民主制度的建立消除幾千年來統(tǒng)治者對民眾的高壓統(tǒng)治、國際外交秩序與貿(mào)易關系的建立,改變了即往以戰(zhàn)爭做為得到資源的毀滅性手段。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下結論說‘進步’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主旋律?西方文明史及西方社會的現(xiàn)狀已經(jīng)是證明。
可是,除西方發(fā)達國家之外的其他國家呢?近代世界所能享有的科技文明成果,幾乎全部由西方世界提供,在農(nóng)業(yè)文明時代曾經(jīng)富裕興盛過的兩河文明、尼羅河文明、中華文明,不是徹底衰退,就是不斷在演替興亡的怪圈中循環(huán),文明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倘若不是西方文明的傳播、沖擊與滋養(yǎng),這些文明古國現(xiàn)狀將如何?
作為一個以增長見識為目的普通的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不自覺會將本身或本民族的遭遇所帶給自己的疑問與閱讀內(nèi)容作對比:為什么西方文明能不斷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并改進,而我們的民族照通常所言,只能在朝代的興替中循環(huán)不前呢?
為什么在公元1500年前后,西方文明能一枝獨秀興起?什么是決定性的因素?是源于希臘文明的惠澤?是如馬克斯韋伯所說的新教倫理?或者是戴蒙德所認為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嗎?
照此推論,一則未必不是倒果為因,二則難保不會為種族優(yōu)越論者提供依據(jù),讀后感《西方文明史讀后感》。何兆武先生曾經(jīng)著文分析各國社會的發(fā)展形態(tài),認為西方社會的發(fā)展軌跡是非常態(tài)的,可是他沒有分析說為什么常態(tài)就是“衰退、停滯”?常態(tài)與非常態(tài),內(nèi)在包含何種不同的因子?
如果說西方文明中有進步因子,那19世紀的中國和日本,同樣遭遇西方文明的沖擊,為何日本文明能夠很快得以新生成為亞洲強國,而中華帝國卻不斷受到屈辱。
倘若如某些學者所言,儒教文化的因循守舊該當此罪,那么日本從前也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該如何解釋日本的成功?不管是從感情上還是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探究,不是單項選擇題,不是多項選擇組合,只有猜測。客觀角度,說中華文明因循守舊,都不符合歷史事實,正如美國史學家徐中約先生所言:“中國近代史,不只是被動應對外界入侵與壓迫的歷史,也是主動應對并變革的歷史?!蹦敲?,又有一個問題產(chǎn)生:“什么是成功因子?”
追問歷史,希望可以借古鑒今,可縱使史料浩繁,也不能涵蓋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許這個問題會如我們在生活中的許多際遇一樣,答案難尋,或者我們不應該去追尋“它為何演變至現(xiàn)在的狀況”,而應著眼于了解“現(xiàn)在的狀況是什么”?“現(xiàn)在的狀況好嗎?”“哪些是好的。”如果是“好”的,是否可直接“拿來”造福于我們的民族?
這些是我們的先人自1840年以來一直在思索的問題、是不會止息爭論的話題,如果說中華文明以前所進行的變革的努力沒有成功,是因為沒有受到強大外力的沖擊、推動與潤澤,那么,現(xiàn)在,以開放的心態(tài),借西方的眼來審視自己的不足并吸收養(yǎng)分,按照湯因比的理論,這次中華文明的自我更新是否會成功呢?身為一個中國人,是否可對自己的民族進步永懷信心呢?
這是我從《西方文明史》這本書得到的的思考與信心,只是不知道這路還會有多長?
世界文明史概述學習心得2
讀史不是單純地看過去的故事,更不是機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處誕生了什么王朝、發(fā)生了什么事件和戰(zhàn)爭、出現(xiàn)過什么橫空出世的人物和創(chuàng)舉……這兩種最常見、淺薄的讀史方式,在大眾中普遍存在。糾其緣由,實在是和中國失敗的歷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國的歷史老師們自身真會讀史的人并不多,歷史教學和研究成為許多大中小學老師自娛或是謀生的工具。其二,本質是跑偏了的中國教育體制帶來的苦果――應試為旨,拒絕思考。
今年看到了最新一版的《世界文明史》(第四版精裝本),共有五位作者,第一作者為丹尼斯?舍曼(Dennis Sherman),五人皆為美國知名高校的歷史學教授。這本排版、印制、配圖精美的世界文明史,最精妙的是它別具一格的讀史方式,讓它足以笑傲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和威爾?杜蘭的《世界文明史》,鶴立雞群于各種“文明史”書之中。它最大的價值在于:告訴人們,怎樣讀史。
毋庸置疑,讀史使人明智,古今中外,眾多杰出人物留下過“以史為鑒”的忠告和勸誡。然而,真正會讀史(知道怎么讀歷史、讀得懂歷史)的人,其實很少。讀史不是單純地看過去的故事,更不是機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處誕生了什么王朝、發(fā)生了什么事件和戰(zhàn)爭、出現(xiàn)過什么橫空出世的人物和創(chuàng)舉……這兩種最常見、淺薄的讀史方式,在大眾中普遍存在。糾其緣由,實是和中國失敗的歷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國的歷史老師們自身真會讀史的人并不多,歷史教學和研究成為許多大中小學老師自娛或是謀生的工具。其二,本質是跑偏了的中國教育體制帶來的苦果――應試為旨,拒絕思考。歷史課,是最趣味盎然、最容易讓學生長智的一門課程,變得已和序列化的乘法口訣表、化學元素周期表無異。不會思考(或不愿再思考)的老師、總是按照上下五千年一路寫來的引人瞌睡的歷史課本、永不褪色的“背景-原因-意義-影響”套路學習法……失敗的歷史教育,導致長大后的學生們不再多讀史,因為他們從來就沒學會怎么讀歷史,歷史沒給他們帶來智慧。與其如此,何必浪費時間看這些沒用的過去的故事?看小說,豈不更樂哉?
歷史究竟該怎么讀?估計不同的歷史研究者和學術大家,都可以給出一大篇洋洋灑灑的讀史心得。丹尼斯?舍曼版的《世界文明史》并沒有明確寫出一個讀史模式,它的獨特,在于它不按慣有的方式去把歷史事實串起來,以告訴大家歷史是這樣或那樣。它沒有作者的個人評說、臆想和推斷,而是將歷史資料精心的編排起來,再加上行文中用心設置的思考問題,最終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一部由讀者自己思考出來的“世界文明史”。
書中一共有26章和一個主題分類目錄,每一章都由三部分(第一手資料,視覺資料,第二手資料)組成,所以,真正讀懂了一章,剩下的就都知道該如何去讀了。第一手資料(是歷史學家們常用的歷史文獻資料),視覺資料(和主題密切相關的繪畫、雕塑、文學等各類藝術材料及歷史地圖,很像一個微型博物館),第二手資料(各歷史學者對該主題進行研究后發(fā)表的.重要文章,像專家的研究作品集),這些都不是作者觀點的文字,行文間處處滲透的是“思考”二字。歷史資料、歷史記載、歷史事實,就是那些東西,從一大堆表象背后能否看到屬于你自己的東西,這就是讀史和看史的區(qū)別了?!妒澜缥拿魇贰肪退埔晃唤^佳的領路人,領你踏上讀史的正確之路,當然,此后的造化還得靠個人的努力和悟性。
因為作者選取的很多資料,都是人盡皆知而又特別具有可讀性的,對世界文化、歷史感興趣的讀者讀起來會很輕松。而個人特別希望中國的歷史學教育者,能看到這本《世界文明史》,以引領更多的孩子真正走進歷史的天空。
當然,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本書也不是完美無缺,此書最大的問題在于資料的選擇上。雖然作者沒有對任何主題發(fā)表個人看法,但在資料選擇的時候,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帶上個人的主觀喜好,比如對公元500年以前中國歷史資料的選擇,就不夠具有代表性、不夠全面。這種寫史方式,對寫作者的學識素養(yǎng)和功底的要求非常之高,我們對作者不應過于嚴苛,但這樣的一種讀史方式,卻非常值得中國的歷史學者和教師們學習,也值得每一位讀史的人學習。
世界文明史概述學習心得3
《世界文明史》一書將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寫的史詩一般。很享受的八這一章看完了。
漢尼拔在九歲的時候,就被父親名將哈米卡爾帶到巴力神面前,讓他發(fā)誓,不要忘記向羅馬復仇。我難以想象,邪惡的巴力神面前還有如此集智慧、堅定、美德于一體的完美的人。而迦太基則是敗壞、貪婪的過度,一如他們在迦南。
漢尼拔26歲離開父兄經(jīng)營的新迦太基(西班牙),帶著4萬名士兵進入意大利。在征戰(zhàn)的15年中,他戰(zhàn)無不勝?;蛘哒f,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取得了所有可能的勝利。
但是,漢尼拔沒有攻克羅馬。羅馬有幾十萬可以動員的兵力,但他始終只有四萬士兵而已。由于迦太基的貪婪和懼怕,他幾乎沒有得到來自母國的任何援助。
漢尼拔沒有失敗,他靠自己的意志品質在意大利堅守。但是他的祖國和迦太基都遭到了羅馬的打擊。45歲的他返回迦太基,失去了很多部隊,然后在對抗羅馬時戰(zhàn)敗。
57歲的漢尼拔在迦太基想要除掉他的時候去了東方安條克,繼續(xù)與羅馬為敵。但是安條克還是失敗了。他又逃往克里特,但是仍然是羅馬孜孜不倦想要獲得的人。最終他來到了黑海南岸的城市,那是當時希臘化世界的盡頭了。羅馬人仍然不放棄抓到他,最終漢尼拔在67歲時候為了不落入羅馬人之手,自殺。
迦太基為什么失敗?作者杜蘭特看的清楚:這是自由人的羅馬對雇傭軍的迦太基的勝利。羅馬人富有愛國心、團結、沉著,而迦太基則墮落敗壞,甚至賠款的時候還要克扣百姓的錢款。戰(zhàn)略重要嗎?當然。但是戰(zhàn)爭的背后總是民族性格的對決。過去如此,現(xiàn)在還是這樣。
世界文明史概述學習心得3篇(《世界文明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心得 世界文明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