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百年孤獨學生讀書心得范文3篇 《百年孤獨》心得,歡迎參閱。

百年孤獨學生讀書心得范文1
《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說。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說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等等。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供我寫下如此深刻的評論。因此只能作為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說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一樣的女性。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生,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一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
比起那個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生,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為怪異的學術癡狂之時,亦或是發(fā)現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著。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系,統(tǒng)一齊分散的力量。
盡管最后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于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為珍重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為幸福完美的場景。
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于悔恨,她故意燒傷一只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
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對布恩地亞家族來說,孤獨是一種通病?;蛟S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羅,阿瑪蘭塔的結局并不會有多大差別。在不斷重復的命運里,皮埃特羅是一個起點,讓阿瑪蘭塔告別了少女的活潑純真。她一生都在渴望感情,同時一生都在排斥感情。在這種矛盾的煎熬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烏爾蘇拉和布恩迪亞經歷,能夠說是《百年孤獨》中,本恩迪亞家族命運的影射——注定與無法擺脫的孤獨相伴而老。小說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經歷被冠以“命運”一說。但實際上許多事物的轉變是有跡可尋的:出于人性的貪婪、嫉妒,挑起了戰(zhàn)爭,引發(fā)了死亡;由于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個人逐漸變得孤僻而與群體失去聯系,因而使得這個家族七代人始終徘徊在這種孤獨中度過了漫長的一百年。愿像結尾的寓言所說的那樣,此后不會再有這樣一個家族,要背負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學生讀書心得范文2
我是在一個下午讀完這本書的,仿若已經經歷了漫長的孤獨歲月,恍惚間仿佛已經穿越了一生的時光,經歷了那一場又一場的或痛苦或波折或感悟的“鬧劇”。
我不知道我是否讀懂了它,或者說我不知道我從中深深感觸到的那些所謂的情感,是否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的情感,也許我需要再重新回味細品它一遍,到那時候,肯定又會有另一番別樣的感觸了吧。
但就這第一次的淺顯閱讀,我對“孤獨”的理解好像有些不同以往了……
也許,孤獨會教會我們好多東西,指引人們閱讀、思考、在不甚艱難的人生里獨自堅持,教會人們適應時間的漫長亦或者是短暫,把握每個人的命運。
《百年孤獨》中的孤獨能夠如此透徹心扉,在我看來,是因為它向我們娓娓道來了如何沉悶地活著。
在這個比《紅樓夢》還要繁復、難記的家族體系中,“活著”是所有情節(jié)發(fā)生的唯一前提。為了尋找活著的方式,為了尋找活著的意義……為了所謂的活著,一個生活在地球角落里的百年家族陷入了無限的疲憊與孤獨之中,在茫茫歲月中上下求索,忙忙碌碌……
但是,我并不覺得它是一個悲劇,我相信,雖然經歷過這數不盡的無論是種種情愛的糾纏折磨,還是夢想追尋的茫然,又或者是繁雜錯亂的現實,但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東西,他們看透了這個世界,并且活下去,甚至死去。
他們遠離了故鄉(xiāng),遠離了熟悉的一切,遠離了常規(guī),選擇了一條別具一格的屬于自己的生存之路。他們在路途中探索生命,享受孤獨,經歷夢境一樣玄妙的人生……我相信,他們沒有一個人會后悔當初的選擇。
他們的孤獨,令我仰慕,令我欽佩。
百年孤獨學生讀書心得范文3
百年孤獨,書讀過半,孤獨之感,力透紙背。
先說說第一代人物,馬孔多的開拓者——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
不知是才智超人,還是不應該生在那個年代,這位天才人物最后被人們認為瘋了,綁在栗樹下,用只有自己聽得懂的語言和自己對話,孤單影只數十年。接近生命終點時,家人把他抬進家里,可次日清晨,床上不見蹤影,他又回到了“孤獨”的栗樹下。他死后,有這么一段意境精美的文字“木匠開始為他量身打造棺材,他們透過窗戶,看見無數小黃花如細雨繽紛飄落。花雨在鎮(zhèn)上落了一整夜……如此多的花朵自天而降,天亮時大街小巷都覆上了一層綿密的花毯,人們得用鏟子耙子清理出通道才能出殯”。不知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栗樹下幾十年是否真的孤獨,不過去往天堂的路上他一定不孤獨。
再來說說兩個個性十分鮮明的人物——麗貝卡和阿瑪蘭妲,一對沒有血緣關系的姐妹,也是一對情敵。
麗貝卡天生麗質,熱情奔放,但自小缺乏安全感,有吃泥土和石灰墻皮的習慣。丈夫死后,獨自居住,從不出門,所有人都以為她已經去世。但其實并沒有,當有人再看到她時,有這樣一段描寫:“鉸鏈因銹蝕而斷裂,門板靠成團的蛛蛛網勉強支撐,窗框受潮卡死,地面長滿雜草野花,其間裂縫成為蜥蜴和各種爬蟲的巢穴,一切似乎都證明這里至少有半個世紀沒人居住過……她穿著上個世紀的衣服,光禿的頭頂上稀疏幾根黃發(fā),一雙大眼睛仍殘存著昔日的美麗,只是最后的希望之光已在其間熄滅,臉上的皮膚因孤寂而干裂……”。前書還是美少女,再現已是枯槁嫗,其情其景,震懾人心。就是這樣的孤獨,當烏爾蘇拉要接她回家時,麗貝卡斷然拒絕,不愿放棄她的孤獨特權。
阿瑪蘭妲是一個思想和行動十分矛盾的人。她和麗貝卡都愛上了鋼琴調音師克里斯皮,為了阻止他們結婚,甚至給麗貝卡下毒,結果誤殺了已懷雙胞胎的嫂子蕾梅黛絲。而當麗貝卡放棄了克里斯皮,阿瑪蘭妲又拒絕克里斯皮的求婚,導致其絕望自殺。小說關于阿瑪蘭妲的死亡過程也是動人心魄的。死之前,她見過死神。死神告訴她開始為自己縫制壽衣,并說她會死在壽衣完工的當天晚上。為了拖延時間,爭取死在麗貝卡之后,她織了拆,拆了織,耗費了四年時間還沒有縫制完壽衣。但后來意識到,要將活計拖到麗貝卡死后是不可能的,于是反而加快了進度。完成壽衣最后一針后,她以最平常的口氣宣告自己將死于當晚。在四年多為死亡準備的漫長而孤獨的過程中,她獲得了這樣的領悟:“在嶄新的光芒下重建世界,平靜地喚回傍晚時皮埃特羅·克里斯皮身上的薰衣草味道,并且將麗貝卡救出悲慘的境地”,這不是出于愛也不是出于恨,而是源自孤獨中的深切理解。
最后說說烏爾蘇拉,小說的靈魂人物,可以用很多詞匯來形容她的優(yōu)秀品質——勤勞、善良、正直、實干、睿智、富有活力等等。晚年后,她眼睛幾乎失明,在黑暗的孤獨中,她透過了表象,看清了本質,獲得了非凡的洞察力。她意識到“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并非像她想的那樣……,實際上他從未愛過任何人,包括妻子蕾梅黛絲和一夜風流后隨即從他生命中消失的無數女人,更不必提他的兒子們……”,最終她得出結論“自己不惜為他付出生命的這個兒子,不過是個無力去愛的人;對于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發(fā)現她才是世上從未有過的最溫柔的女人,她對麗貝卡和情人的報復折磨,不是出于怨毒,而是無法戰(zhàn)勝的膽怯與恐懼;對于麗貝卡,烏爾蘇拉意識到,雖然她流淌的是陌生人的血液,從未喝過自己的奶水,但她所擁有的沖動心性、熾熱情欲、無畏勇氣,正是烏爾蘇拉的,也是烏爾蘇拉希望自己后代具備的品質。
孤獨之詞,聽之戚戚,實則有靜心思考,深度反思之意,當珍惜尊崇。最后引用叔本華的一句箴言作為結語一起分享: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
百年孤獨學生讀書心得范文3篇 《百年孤獨》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