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觀后感 篇1
學生時代我一直覺得以后的自己會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一定會以一副特立獨行的姿態(tài)傲然于世間。然后苦惱地告訴別人“其實就想過普通人的生活”。結果反而,現(xiàn)在的我,披上了教師的馬甲,成為了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yè)中的普通一員。即使現(xiàn)在偶爾和同事互相揶揄下,事后也會滿不在乎地告訴自己:無妨,怎么著咱也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人。
一直用“有夢想”標榜自己,看著書里、電視、電影、生活中哪些麻木不仁的人,覺得自己活得很瀟灑,因為至少我渴望按自己的方式生活。隨著閱歷的增加,人生的成長,一切成了浮云,我要去追尋那既令我幸福又可以一直堅持的東西。就像成東青跪著求母親借錢供自己第三次高考,我也堅定地告別安逸、乏味現(xiàn)在看來舒適的生活。原因只有一個:追夢。其實,不太清楚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往大地說,很俗套的四個字:功成名就;往虛地說,做自己喜歡的事。
成東青最大的夢想是去美國,那個被無數(shù)的美國夢描繪成天堂的地方,雖然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去美國!美國有什么好?去美國能干什么?真去了美國還要不要回這個他“熱愛的祖國”!可諷刺的是,在一次次被拒簽,又被學校掃地出門后,為了生計,成東青干起了替別人圓夢,幫別人去美國的“勾當”。他說他的青春死在了貼滿牛皮癬的墻上,因為他往墻上貼的不是當初自己深夜在圖書館點蠟燭看完800本書時希望換來的未來,他說這話的時候還不知道這800本書換來的另一個未來同樣也能通往成功。
現(xiàn)實的真實打敗了青春的幻想,在牛皮癬面前青春悄悄陣亡。時光流逝,也讓我不得不蟄伏在教師的崗位上安身立命。時間這東西,能讓曾經(jīng)熱烈的`感情變得冷靜,也能讓熱血的友情變得相濡以沫.年少頑劣時,愛幻想好追夢,一心想改變世界;如今打拼時,卻多了些許無助和迷茫,思考該不該被世界改變。
王陽說,大多數(shù)人做的才是合理的。現(xiàn)在看來,有點道理。一個人飄在空中久了,難免接收的地氣不足,看不到地面上的真實。把身上多余的氣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實感覺才是最好的。就像落葉,秋后的飄落,回歸大地的積淀,為了日后更好的飛揚枝頭。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 篇2
調成泛黃色調,溫火熱煮青蔥歲月,《中國合伙人》里有舊時代熱血青春;三個青年從一無所有到身家萬貫,這是一部勵志大片;橫跨幾個年代,里面有時代的斷截面;還有始亂終棄的感情,有始至終的友情陳可辛想說的東西很多,但什么都沒講徹底。或許,其實是這樣,他并不想說這么多,他只是覺得要堆砌這么多,因為這些對票房可能有益。經(jīng)過《武俠》和《血滴子》(監(jiān)制)或小或大的失敗教訓,他對失敗產(chǎn)生前所未有的恐懼,迫不及待想找個機會消除挫敗感。
陳可辛擅長刻畫情感,收集整理以及更大一點的群體情懷,他所有的電影都在圍著情感打轉,即便在嘗試拍攝中國式大片時,類型電影的框架也壓制不住他對情感的突出關注。這是陳可辛最大的優(yōu)點,他懂得人性的復雜,情感的完美與哀愁??上г凇吨袊匣锶恕防铮]發(fā)揮出上好狀態(tài),成冬青、孟曉駿和王陽三人的性格和關系變化,包括他們各自的感情,除了偶現(xiàn)的動人妙筆,幾乎全靠旁白幫忙。在講述方式上,我沒見過這么笨、這么匆忙的陳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厭煩,簡直退化到早期作品《雙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濫。設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僅借助于畫面和情節(jié),他們三人的性格和情誼差不多會坍塌。過于依靠旁白,就像強行灌輸?shù)脑u述,生硬地為觀者構建對主角們的印象。
作為北上拍片的港區(qū)導演,對于影片營造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代質感,當給予一些表揚,這也是陳可辛從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別的香港導演到了內地,港味與陸味倉促雜交,如蹩腳的國語配音一樣令人難受,陳可辛的《如果·愛》、《武俠》,包括這部《中國合伙人》,并沒出現(xiàn)不自然的怪異問題。當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內核精神。王陽是個文青,留著長發(fā),有觀眾向陳可辛提問,王陽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明白詩人海子是誰。這個無關緊要的事實,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釋三個人物沒有人格(不必須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陳可辛終究對人物的外在和內在設定有距離感,他做了功課,但視野和經(jīng)驗不夠。王陽的文青范,孟曉駿的世家子弟樣貌,成冬青艱難求學的漫畫式描述,均流于類型片的.套路化,盡管他們的形象借鑒了現(xiàn)實人物。
學校、創(chuàng)業(yè)、泡妞、決裂,自從預告片曝光,就可推斷《中國合伙人》可能和大衛(wèi)·芬奇講述Facebook創(chuàng)始人故事的《社交網(wǎng)絡》有關聯(lián)。出來的成品,果然證實了這個猜測,《中國合伙人》偷了《社交網(wǎng)絡》不少東西,這真令人尷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師對峙的戲及對整個電影的牽引作用,和《社交網(wǎng)絡》如出一轍。甚至能夠再一步推斷,《中國合伙人》的誕生,就是《社交網(wǎng)絡》催生的產(chǎn)品。主創(chuàng)照著《社交網(wǎng)絡》的樣貌,找適合的故事,左轉右拐到了新東方俞敏洪他們的頭上。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 篇3
《中國合伙人》上映的時候反響很大,我也趕潮流去看了,卻令我感觸很深。三個年輕人,懷揣著夢想,把事業(yè)一點點做大的故事。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把夢想作為自己目標的人鮮少。實現(xiàn)夢想的更是少之又少,許多人不停地換夢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則不發(fā)一言,努力做好自己,最終實現(xiàn)夢想。當一個站在高處,無限風光時,很多人往往羨慕圍繞在他身邊的鮮花和掌聲,然而當我們回首看他的成功之路,卻發(fā)現(xiàn)那一步步上升的臺階,充滿了血淚和辛酸?!墩嫘挠⑿邸匪摹安唤?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們注重結果但更應該注重過程,每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艱辛,是夢想讓他們如此堅持。
夢想是什么,電影《中國合伙人》里說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也因而,它才被那么多人所追逐。但在追逐的路上,并不總是會那么一帆風順的。我們都希望有人能告訴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做,怎么樣走下去。其實沒有人能告訴你。生活是自己的,夢想也是自己的,所有的糾結、困惑也都是你自己的。而這些,只有經(jīng)歷過,生活才能回答你下一步該怎么做。
《中國合伙人》很好的詮釋了因為夢想努力拼搏,最終成功的故事。由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只能仰望別人的平凡人,最終成為讓人佩服的成功人士。其經(jīng)歷是痛苦的,成東青由一個連音標都不認識的農(nóng)村人,不甘于屈服于命運,努力拼搏,最終成為留學教父。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要在羨慕別人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堅持不放棄。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早上,看不見成功的呼喚。我們要有勇氣,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不久之后你就會明白你長久的蟄伏、等待都只是為了有朝一日的厚積薄發(fā)。
“堅持”這個詞匯,有時候顯得很假大空,有時候又顯得像個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敷衍。因為有太多人,對于自己的理想,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高喊著“堅持”,但漸漸地卻偃旗息鼓。真正能堅持下去的人,其實并不需要喊口號,只需要行動,再行動。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 篇4
有人懷疑蘇梅與成東青間的愛情,認為蘇梅一直在有意無意的利用“東子”這只癩蛤蟆。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成東青因追求蘇梅而患上肺結核,在他休學期間蘇梅對成東青的關懷,足以說明她已經(jīng)接受了成東青。蘇梅去美國前的最后一個晚上“睡了”成東青,并非對二人愛情的結算或對成東青的報答,是因為她認為完成美國學業(yè)后有回國的與成東青修正果的可能性,畢竟本分的女性輕易不會拿性作交易。蘇梅后來為了留在美國接受了其他男人,并向成東青宣告“分手”,這也進一步說明蘇梅承認和成東青曾經(jīng)牽過手,否則何來“分手”。應該說成東青在追求蘇梅這件事上是成功的。
有人認為自蘇梅為留在美國而拋棄成東青那時起,他們倆的愛情已經(jīng)結束。其實不然,他們間真正的故事此時才剛剛開始,不一樣之處僅在于之前的主角是蘇梅與成東青,而之后成了成東青一個人的獨角戲罷了。成東青在學生面前調侃他的愛情,并不是對蘇梅的忘卻,而是其對成功的渴求。所以,在我看來,《中國合伙人》與其說是關于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三兄弟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不如說是成東青獨自演繹的他與蘇梅的愛情悲劇。
蘇梅單方面終止與成東青的戀情后,成東青一直在設想與蘇梅的重逢,希望蘇梅能夠對他說“我為你的成功感到驕傲”。為什么會他有這樣的幻覺呢?我想成東青一定是欲通過自己的成功來證明蘇梅的選擇錯誤,讓蘇梅后悔,甚至再讓他們死去的青春復活,這成了成東青努力創(chuàng)業(yè)的原動力。也正是如此,在新夢想成功自己成為留學“教父”后,他才總是強調自己在新夢想的領導地位、大股東地位,而極力反對新夢想的股改和上市,因為只有這樣成東青才能成為新夢想真正的所有人,才能證明新夢想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而一旦新夢想股改上市,被社會化了,成東青擔心新夢想不再由他一個人獨有和控制,如此的話“新夢想的成功就是成東青的成功”將難有說服力,這顯然違背了成東青的人生目標。
然而在成東青與蘇梅真的重逢時,并沒有上演成東青用盡氣力導演的那一幕,此刻他終于意識到并接受了他和蘇梅間的青春早已死去,永遠不能復生的現(xiàn)實。從那兒以后,成東青才真正、徹底放棄了蘇梅,不再幻想用新夢想作為征服蘇梅的工具。可以說,他對新夢想的控制欲與對蘇梅的單相思同時終結。去除了此心魔后,成東青才能真正正視王陽和孟曉駿的存在,放手推動新夢想的上市,將新夢想獻給社會。
看來蘇梅的閃現(xiàn)改變了成東青的一生,也成就了成東青在《中國合伙人》中的系列悲劇。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 篇5
陳可辛的電影《中國合伙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片子徹底從最初的"藍翔技校"版吊絲病毒視頻中跳脫了出來,既徹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復古情懷,又迎合了90后對炫酷機智影像的追求,無論是劇情、攝像、剪輯的技術層面,還是演員表演、主旨設定等內容層面,影片之于今日的中國電影,都是高水準的。雖然無法超越《甜蜜蜜》那樣陳可辛的經(jīng)典,亦足矣為趙薇同學樹立一個覘標--電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來評價的。
劇情設定無需多言,俞敏洪為代表的新東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闡釋一代人在友情、愛情、事業(yè)和東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貼出了已經(jīng)成長為如今社會精英階層的四五十歲老男人們的各個年齡對比圖。伴著《光陰的故事》勾人淚點的音樂,虛構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時代意義和現(xiàn)實落點,不過個人覺得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點,這個PPT制作的真的不夠精良,甚至還不如之前《廚子戲子痞子》結尾的老照片。
在這樣的劇情背景中,陳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講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個海歸、一個文藝、一個吊絲,略顯標簽化的人物設定因為流暢緊湊的敘事而不顯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給影片加分不少。通過三個人在畫外音里的輪流主導來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學情景,配合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包袱,觀眾自然而然地就被帶入到了那個時代。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00字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 篇6
學生時代我一直覺得以后的自己會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一定會以一副特立獨行的姿態(tài)傲然于世間。然后苦惱地告訴別人“其實就想過普通人的生活”。結果反而,現(xiàn)在的我,披上了教師的馬甲,成為了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yè)中的普通一員。即使現(xiàn)在偶爾和同事互相揶揄下,事后也會滿不在乎地告訴自己:無妨,怎么著咱也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人。
一直用“有夢想”標榜自己,看著書里、電視、電影、生活中哪些麻木不仁的人,覺得自己活得很瀟灑,因為至少我渴望按自己的方式生活。隨著閱歷的增加,人生的成長,一切成了浮云,我要去追尋那既令我幸福又可以一直堅持的東西。就像成東青跪著求母親借錢供自己第三次高考,我也堅定地告別安逸、乏味現(xiàn)在看來舒適的生活。原因只有一個:追夢。其實,不太清楚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往大地說,很俗套的四個字:功成名就;往虛地說,做自己喜歡的事。
成東青最大的夢想是去美國,那個被無數(shù)的美國夢描繪成天堂的地方,雖然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去美國!美國有什么好?去美國能干什么?真去了美國還要不要回這個他“熱愛的祖國”!可諷刺的是,在一次次被拒簽,又被學校掃地出門后,為了生計,成東青干起了替別人圓夢,幫別人去美國的“勾當”。他說他的青春死在了貼滿牛皮癬的墻上,因為他往墻上貼的不是當初自己深夜在圖書館點蠟燭看完800本書時希望換來的未來,他說這話的時候還不知道這800本書換來的另一個未來同樣也能通往成功。
現(xiàn)實的真實打敗了青春的幻想,在牛皮癬面前青春悄悄陣亡。時光流逝,也讓我不得不蟄伏在教師的崗位上安身立命。時間這東西,能讓曾經(jīng)熱烈的感情變得冷靜,也能讓熱血的友情變得相濡以沫.年少頑劣時,愛幻想好追夢,一心想改變世界;如今打拼時,卻多了些許無助和迷茫,思考該不該被世界改變。
王陽說,大多數(shù)人做的才是合理的?,F(xiàn)在看來,有點道理。一個人飄在空中久了,難免接收的地氣不足,看不到地面上的真實。把身上多余的氣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實感覺才是最好的。就像落葉,秋后的飄落,回歸大地的積淀,為了日后更好的飛揚枝頭。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精選6篇相關文章:
★ 電影《中國合伙人》優(yōu)秀觀后感作文3篇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作文
★ 中國合伙人電影最新觀后感rh3篇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