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綠皮書觀后感6篇,供大家閱讀。
綠皮書觀后感1
開頭因為俱樂部關(guān)閉了幾個月進行裝修,所以保鏢托尼暫時失業(yè)了。但他意外的得到了一份待遇不錯的差事,載一個黑人鋼琴家唐·謝利前往歧視最嚴重的美國南部進行巡演。出發(fā)前,托尼得到了一本綠皮書,本電影的片名就以這種不顯眼的方式出現(xiàn)了。
從電影里我們能夠明顯的感受到,托尼和謝利越往南歧視越嚴重。在電影里,黑皮膚的謝利可以在白人餐廳演出收獲掌聲,但是他被禁止使用餐廳、更衣室和洗手間。因為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南部,有很多餐廳是不允許黑人用餐的。他們常常把餐廳搬到了車里,連上衛(wèi)生間都要仔細規(guī)劃,所以才要用到這本黑人旅行者綠皮書,去尋找一些可以供黑人居住和用餐的地方。
看起來“綠皮書”出版的背景里充滿了壓迫和苦難,但電影《綠皮書》卻沒有散發(fā)太大的怨氣。比起那些偏執(zhí)的白人,謝利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優(yōu)雅。他被人欺負以后用音樂釋放他的怒氣,他甚至對有點粗暴的白人托尼說:“你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獲勝。”
你以為電影要開始說教了嗎?其實沒有,這部電影的導(dǎo)演時刻給你綁著血壓計,發(fā)現(xiàn)你血壓升高情緒過濃的時候,就給你來一顆降壓藥。而消除矛盾給我們降血壓的方式,就是粗暴散漫的托尼和儒雅傲嬌的謝利之間發(fā)生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托尼是個美籍意大利人,他也是個寵妻狂魔。雖然性格暴躁喜歡打架,但是當他吃了26個漢堡贏了錢后就立刻交給妻子。寫的信雖然笨拙,但還是很用心的,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妻子和孩子的思念和溫柔。而謝利除了優(yōu)雅以外還有一點傲嬌。
車里吃雞的情節(jié)我就不細說了,看托尼是怎么一步一步把高傲的鋼琴家,調(diào)教成在車里啃雞腿的吃雞少年的。說到謝利為什么遇見托尼以前從來沒有吃過炸雞呢?是因為他不愛嗎?不是,其實是因為心理戒備過度。因為世界上有黑人就喜歡吃炸雞的刻板印象,所以他偏偏不吃。謝利以前一直在刻意回避這些偏見,以至于最后使他迷失了方向,覺得自己既不夠白也不夠黑。是托尼在教會他放下這些戳人的目光,真正的做自己。而謝利也在一點點的改變托尼,讓他學(xué)會用更美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善良和愛。
就像維克多·雨果·格林在綠皮書這本指南里面寫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在不久的將來某個時刻,將有一天不必發(fā)布本指南,那時候我們作為一個種族在美國擁有平等的權(quán)利和特權(quán)。”
《綠皮書》幫我們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打開方式。它用這種凝望的鏡頭消除了沉痛,用爵士樂酒吧里的演奏表達了一種身份的自由。它用糖紙包裝“歧視”,不試圖改變什么讓全世界都愛吃,并且能從甜味中,嘗到一點世界本來的味道,這樣就夠了。
平等和自由是每個國家和每個人所向往的,即使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不能完完全全做到平等和自由。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nèi)绾巫ゾo“方向盤”,還需要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人生智慧?!跋缫?、崇尚自由”一定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旋律!
綠皮書觀后感2
《綠皮書》是一部將反對種族歧視表達的很到位的一部電影。故事發(fā)生在1963年的美國。
托尼為了賺更多的錢交房租,不惜為黑人音樂家唐當司機。因此,他告別家人,開始了與唐八個星期的旅行。在一路上,唐一直在遭到白人的歧視。托尼從一開始的不滿情緒,逐漸的同情他,并為他打抱不平。
兩人一路上的互相影響,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托尼對唐關(guān)于種族歧視的態(tài)度。托尼讓唐手抓雞塊吃雞,唐沒有辦法,只好用手接住雞塊,但卻擺著蘭花指,表示沒有餐具沒法“享用”,這時,邊開車邊吃雞的托尼就與唐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吊兒郎當,一個紳士味十足。最后,他怮不過托尼,只好和托尼一樣用手將雞塊往嘴里塞。唐問托尼吃完的雞骨怎么處理,托尼直接打開窗戶,將雞塊丟出車外,唐沒辦法,只好也丟出窗外。托尼對唐采取的是“軟式影響”,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唐的性格,而唐對托尼采取的是“硬式影響”,即用不可抗拒的命令來使托尼更紳士。如:在托尼把飲料瓶丟出車外時,唐叫他重新?lián)旎貋?;在托尼給妻子寫信時,唐教會了他如何表達對妻子的思念;在監(jiān)獄里,唐讓他懂得了拳頭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只有尊嚴才可以。若托尼違反這些命令,那么他就會被扣工資,所以托尼只能接受。
當然,影片中的種族歧視更是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唐為白人們演奏,但酒店服務(wù)員卻不讓唐上酒店里的廁所;托尼打了警察,警察卻把兩人都抓起來,原因是唐“那討人厭的膚色”;西裝店里的服務(wù)員不讓唐試穿衣服;一對情侶看到一個白人(托尼)在給一個黑人(唐)開車,感到十分驚奇;餐廳的服務(wù)員不讓唐在餐廳內(nèi)用餐,即使今晚他才是主角……
那么,唐為什么要來南方演出呢?他在北方豈不更好,工資高,人緣好,不會被歧視……影片中也給出了詳細的解答:唐為了讓白人知道,黑人也能彈出和白人一樣的曲子,所以他不惜冒著被白人暴揍一頓的危險,也要去各地演出,他身穿西裝時的紳士范,是幾乎所有黑人都沒有的。他們只知道為白人工作,為白人當奴隸,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白人的心,奴性心理已經(jīng)在腦海里根深蒂固。當托尼的車拋錨時,他們停在了一群工作的黑奴前,黑奴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看著眼前這一幕驚奇的畫面:一個白人在忙前忙后,而黑人卻坐在車里休息。當?shù)氐姆N族歧視是很嚴重的,唐在那時還堅持南下演出,可見他的決心和毅力。
“綠皮書”作為影片名字,在全電影作貫穿線索的作用。它里面詳細的羅列了黑人可以住的旅館,更是為了體現(xiàn)電影的主題:種族歧視。綠皮書中的很多內(nèi)容,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黑人的自由,他們只能在固定的旅館入住,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和路線通行。
在當時如此嚴重的種族歧視下,唐并沒有因此而喪失對生活、對人種平等的渴望,更加堅定的想要改變?nèi)藗儗δw色的偏見。他反對種族歧視下的執(zhí)著,決定了他的命運,他對自己的命運打抱不平。
影片的最后,唐在平安夜來到了托尼的家里。托尼和家人雖然都是白人,卻都很熱情的接納了他。這也預(yù)示著唐的愿望終將會達成。
綠皮書觀后感3
電影講的是一個白人平民給黑人精英當司機兼秘書的故事,有關(guān)友誼、有關(guān)尊嚴、有關(guān)種族。故事很幽默、很感人也很深刻,有太多值得發(fā)掘的地方,先安利一波。
因為時間原因,我只談?wù)劗斂吹街鹘翘蒲├蚓芙^表演那個片段時我想到的東西。
美國白人對黑人的歧視由來已久。電影設(shè)定的背景是1960年,那時候種族歧視問題還相當嚴重,黑人的權(quán)利得不到保障,而且越往南部越恐怖(實際上對黑人的歧視至今仍深刻存留在很多美國白人的心里)。
唐雪莉(黑人精英),擁有禮儀學(xué)博士學(xué)位的鋼琴演奏家。在紐約混的風(fēng)生水起,跟肯尼迪成為了好朋友,但是因為他是黑人,總是或多或少受到不公正對待,所以他決定去南方溜達一圈,找找刺激,讓自己可以有勇氣直面這些不公正——當尊嚴被無視,要改變的不是別人的心,而是自己的心,不是靠著自己的禮儀和涵養(yǎng)而一味退讓,而是在被侵犯時有勇氣反擊。
而在現(xiàn)實中,一般大多數(shù)人選擇隱忍并不是因為不想硬剛對方,而是因為剛不過。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唐雪莉一樣,進了局子可以讓總統(tǒng)撈自己。這中間的不少人雖然還沒有取得唐雪莉一樣的成就和地位,但都有著跟唐雪莉一樣的信念:用實力去贏得尊重,用成就去回擊那些歧視、詆毀、傷害他們的人。
理智總是告訴他們,跟對方爭一時口快或是發(fā)生沖突并不能改變對方的看法,也不能解決矛盾,或者不能給對方以實際且深刻的打擊。所以他們常常對冒犯或是傷害自己的行為進行冷處理,當做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卻變得比以前更加努力。
以前,我覺得這種思考方式類似于阿Q的精神勝利法,覺得受到不公或欺負就應(yīng)該反擊,選擇逃避等于懦弱,所以有點瞧不起這種思考方式。但后來我才明白其實兩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阿Q是在想象中完成了報復(fù),而前面所描述的選擇隱忍的人則把受到的打擊和傷害轉(zhuǎn)化為取得進步的動力,并采取行動。
這些人善于把負面的事情與情緒化為前進的動力,因此他們往往對成功有更深的渴望,有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但可以預(yù)想的是,這些人也往往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當他們真的有這樣的資源和能力給當初傷害自己的人以實際和深刻的打擊時,他們卻往往不會這么做。因為他們已經(jīng)把傷害過自己的人遠遠地拋在了身后,再也不會有交集。甚至有些人會選擇遺忘甚至感恩曾經(jīng)的傷害。
我佩服這樣的人。
但是,一味隱忍完全不會發(fā)火,把所有東西都裝在心里,通常如果被別人認為是一個不會發(fā)火且沒有立場的人,那么別人就很容易把火發(fā)在這個人身上,把他當作出氣筒。
所以面對不公,一定要“發(fā)火”,不一定能讓正義得到伸張,最起碼向別人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偟膩碚f,在缺乏力量的時候,戰(zhàn)略隱忍是必要的。
說的糙些:面對不公,打得過當然要打;打不過,可以先跑但也得回頭罵兩句。
這樣才是一個可愛且有魅力的好人。
綠皮書觀后感4
在一眾好評聲中去看了這部奧斯卡最佳電影,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顏值爆表的俊男美女,卻會讓很多人看完之后會心一笑或是潸然淚下,可能最本真的人性的碰撞已經(jīng)足夠精彩。
故事以黑人種族歧視為主題,圍繞一場巡演經(jīng)歷展開。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最為嚴重的南方巡演,高薪聘請了一個“能解決一切麻煩”的白人做全程司機,于是高冷鋼琴家和胡說藝術(shù)家便展開了一場公路旅行,而綠皮書是一本專門為黑人而寫的旅行指南,標注了各個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酒店和餐館。
白人司機托尼原本處在社會下層靠體力謀生,愛耍小聰明,愛占便宜,頭腦靈活,身體強壯,很典型的世俗形象,但這并不妨礙他也是一個愛家的人,明明看起來吊兒郎當浪蕩灑脫的人因為家人的存在不得不去賺錢,即使是干一些自己并不喜歡的事,所以這才有了他和黑人鋼琴家雪利的交集,而他原本也是對黑人有所偏見,曾經(jīng)扔掉自己家里黑人用過的杯子。而博士雖然是擁有著財富和地位的偉大鋼琴家,身份高貴,涵養(yǎng)深厚,可以說是超脫世俗的理想形象,但還是逃脫不了別人對黑人的偏見和歧視。所以兩人從某些方面來說,勢均力敵,都對這個世界有著無可奈何的一面。
在旅行剛開始,兩個人就只是單純的雇傭和被雇關(guān)系,互相看不順眼,但一個因為涵養(yǎng),一個因為利益,卻又不能做出什么出格傷人的事,這樣的關(guān)系顯得微妙而有趣。第一場演出順利進行,托尼在窗外看博士的演奏看的津津有味,后來在給妻子的信中說道,他就是一個天才。在前往下一個演奏地途中,在播放一首黑人音樂時,托尼因發(fā)現(xiàn)博士不認識其歌手而大驚。黑人歌手似乎是一個稀有物種,而同為音樂家的博士卻不認識。而他們在雨夜被扣押,博士向肯尼迪的弟弟求救被放后,故事也進入了全片的高潮。當托尼吐槽博士太做作后,博士終于爆發(fā)下車,說出了他一直以來的憋屈:如果我不夠黑,不夠白,也不夠男人那你告訴我,我是誰!作為一個聰明人,托尼也馬上理解了博士說的話的含義,知道了博士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打破那種族差異,至此,我想托尼已經(jīng)能夠從人性的角度去對待這位孤獨的鋼琴家,而不是以膚色人種。作為一個排除在白人和黑人外的第三人群,博士是孤獨的,但他卻還堅守著,孤獨的向前。就像托尼后來說出那句:孤獨的人最難邁出第一步。
在最后一站,邀請者因為黑人身份拒絕了博士進堂入餐的要求。而這里托尼和博士的性格似乎因為那場對話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變:托尼變得更在乎大局了,而博士卻開始爭取自己的利益。由于邀請者的堅持,博士也強硬的放棄了演奏,轉(zhuǎn)頭和托尼去了一個黑人酒吧。隨著女老板的“挑釁”,博士的一曲爵士讓他找回了那種可能從未有過的做黑人的快樂。
故事結(jié)束時,本以為不想和托尼家人一起過圣誕的博士最后還是去了。一場旅行似乎讓兩個截然不同的人有了交集,甚至成了能夠互相理解的朋友。有時候,膚色只是表面的,偏見也是因為自己的無知,真正能夠改變?nèi)朔N歧視的,可能恰恰是人性的美好。
綠皮書觀后感5
不久前,老師推薦了我們一部電影,據(jù)說常年霸占電影高分榜,不少人都拿它來作為各種素材進行使用,今天也讓我們學(xué)習(xí)一下其中的精神。
要說《綠皮書》這部電影的內(nèi)容,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就是兩個人,一輛車,在路途中的故事。劇中的兩位男主分別是兩種不同的形象,活躍于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卻因為這次旅途奇妙的建立起來了友誼,并在車子行駛的過程中,兩個人的成長也如同那段路程一般,逐漸的增長。
托尼,一個為了生活奔波,混跡于社會各大場所的人。雪利,一個過著高端的生活卻始終不被成見所認可的黑人音樂家。
在這段旅途的過程中,雪利因為是黑人而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譬如被白人警察帶有偏見的目光帶入警局,又或者在演出前被輕視,去住宿或者吃飯被禁止,這些成見在電影里很好很真實的反映了出來,告誡我們的也正是合理的尊重每個人,收斂自身成見,切勿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任何人。
至于托尼,他則在保護雪利順利進行音樂會的同學(xué)也從中收獲了禮儀、素養(yǎng)、文化。雪利會教他寫更加浪漫的書信給自己的妻子,會告訴他一個具有素養(yǎng)的人該有的行文……
在這段旅途的過程中,兩人互相攙扶,互相成長,互相政治埋怨,又互相原諒和包容。
其間,雪利曾看到一群在地里面耕作的黑人,一個個身著農(nóng)莊,滿頭冒汗,而他一身西裝,有著專職司機。中間的一道鐵柵欄使得他并不能上前和他們講話交流,但是他們之間眼神的碰撞著實讓人心酸,明明都是同樣的人,卻過著大相徑庭的人生。
在這段旅途中,托尼和雪利曾因為白人警察對黑人的成見進入了警局,也因為白人警察對于他們的幫助才能夠繼續(xù)前行。也許這就是故事的主旨,告訴我們放下偏見和成見,心存愛護和善良。
我最喜歡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建立起的友誼,互相信任,互相愿意為彼此放棄最重要的事物。
托尼雖然為了生計,為了家庭,要奔忙于各種工作去賺錢,可是當有人要他離開他的黑人朋友雪利的時候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拒絕。盡管另一份工作薪水可能會更多,可那些和朋友相比較就顯得毫無意義了。至于雪利,他在影片的最后學(xué)會了堅強,學(xué)會了自我,面對偏見,他選擇了戰(zhàn)斗,選擇了說不。他放棄了最后一場演出,可是為了托尼的工作,他又甘愿忍受偏見完成最后一場演出……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做的事情會有很多原因,或是為了家人,或是為了生活,或是為了心中的堅持,只要有意義,我們都需要面對一切的困難勇敢的去做。這是電影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也是我自己所領(lǐng)悟的。我們都應(yīng)該心存溫暖,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畢竟他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誰比誰更加優(yōu)越一說,有的只是人人平等,互相尊重。
我想,這么好的電影,我一定會抽空再次回味的。
綠皮書觀后感6
趁著中午午休的空檔,和好友跑去影院看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Green Book)。出了影院,似乎還沉浸在雪利博士的笑容當中,莫名還覺得他有點帥。這是一部黑人題材的電影,種族歧視便是它的標簽。前些年看《當幸福來敲門》看得我熱淚盈眶,《肖申克的救贖》里面黑人瑞德的形象也是深入我心,所以對于看《綠皮書》我還是心懷期待的。
好在,不會太失望。雪利博士的出場,相當驚艷,托尼形容他是個酋長,金燦燦的服裝加上金燦燦的掛件,配上高大豪華的座椅,的確有著一城為王的風(fēng)范。但他也僅是他自己音樂世界里的統(tǒng)治者,在那個房間里,他是王,一個孤單的王。出了房間,他是西裝革履、舉止優(yōu)雅的紳士,是永不能改變膚色的黑人。一路向南,他所有得體的舉止、得體的語言、得體的穿著都是他讓人質(zhì)疑的對象。
在路上的一個農(nóng)場,所有跟他同膚色的人在烈日的炙烤下,用鋤頭翻著已經(jīng)干裂的土地,他們看著他,他看著他們,一場巨大的波瀾壯闊的內(nèi)心戲碼已經(jīng)上演。
在僅供黑人居住的旅館,跟他同膚色的人喊他幫忙,并被嘲笑穿著管家的制服;在小鎮(zhèn)上的一家高級服裝店,店主并不愿意他的衣服賣給黑色膚色的人;在俱樂部,被人欺負挨揍已是他見慣不怪的場景;即便是在大雨滂沱的晚上,警察也可以呵斥他下車接受盤問;甚至是為人演出,卻不讓進廁所和餐廳。但是他依舊跟托尼說,你永遠不能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取勝。
在那場傾盆大雨中,雪利博士眼含熱淚喊出的那一句,我不夠黑,也不夠白,還不夠男人,那么我是誰?這就像一句靈魂的拷問,直逼觀影者的心靈。對于他的遭遇,我們感同身受,但是真的也處于那種境遇,我們會做什么呢?以沉默,以淚水,以同情,也或許都不是答案。
永遠都是在鋼琴表演后職業(yè)微笑的雪利博士,到后來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才發(fā)現(xiàn),原來真誠,有著擊垮一切的力量。尤其是在橘鳥俱樂部,當只彈斯坦威鋼琴的雪利博士,走向了一架老式鋼琴,全民共舞,是音樂的力量,也是人性的溫暖,這或許是雪利博士自出生之后,最肆意飛揚的一次大笑吧。
再來看托尼。托尼有個幸福的家庭,但卻因為收入問題,不得不收起自己的有色眼鏡,給雪利博士開車。他心有城府卻又大開大合,他守住底線也經(jīng)得起別人的托付,你看他教雪利博士吃炸雞,簡直就是KFC最好的廣告,雪利博士仿佛一個大家閨秀似的去撕咬雞腿、往窗戶外面丟雞骨頭的場景再現(xiàn)了兩個人的調(diào)皮可愛。托尼從一開始只為每周125美元干活,到后來多番為他兩肋插刀,再到后來回家團圓和家人過圣誕節(jié)時的莫名安靜,都是友誼升溫的見證。影片中,除了托尼所表現(xiàn)出來的溫暖之外,回家過圣誕節(jié)的路上,警察提醒后車車胎癟了也是劇中一個溫暖的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帶著一樣的面具;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像想象中那么糟糕。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害怕邁出第一步。而往往,邁出了第一步,就讓后面的路有了轉(zhuǎn)機。一部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值得一看。
綠皮書觀后感6篇相關(guān)文章:
★ 高中綠皮書觀后感優(yōu)秀作文3篇(綠皮書觀后感800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