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法在我身邊》讀后感4篇,以供參考。

《法在我身邊》讀后感1
最近,學校發(fā)下來一本《法在我身邊》的書,里邊講的是一些關于法律的事。
這本書主要教育我們在自己的權利被侵犯時應告訴侵權人他違法了,情節(jié)嚴重的還可以報警;不要隨便違反法律;見到有人違法應予以勸告,若不聽可告訴違法人的父母或報警;見到有人的權利被侵犯時情節(jié)嚴重也可以幫著報警;見到有人被搶劫應立即報警這五個法律上的概念。
通過讀這本書,我還了解到未成人享有姓名權、隱私權、肖像權、人格權、繼承權等諸多權利,原來我們有這么多權利??!同時,我也了解到,其實上學、上課、考試都是我們學生的權利,任何侵犯我們權利的人,哪怕是父母、老師,他們的行為也是違法的,甚至連同學給別人起外號都是違法的!看來,以后我可不能隨便給別人亂起外號了。
我讀這本書時,發(fā)現(xiàn)書上講到了老師不能體罰學生,更不能把上課遲到或者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趕出教室。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曾經(jīng)有一回,我就因為不守紀律,被老師趕出過教室。后來,我還看見更多同學被老師這樣體罰過,原來老師這些行為都是違法的.。
我最喜歡這本書中的一章內(nèi)容是——《我會保護自己》,里邊講的是如果自己被打劫后應該怎樣做。我知道了只是被壞人盯上了,要立即跑到人多的地方;如果遇到打劫,應大聲喊叫,或拿起木棍、石頭或磚頭等物震懾對方,同時最好運用智慧與對方周旋。如果實在不行,可以舍棄財物,同時報警讓警察來解決他。
法律,是系在我們身上的繩子,不僅使我們不違反法律,不輕易走上犯罪道路,更是我們的救命之繩,時刻在保護著我們。
《法在我身邊》讀后感2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法在我身邊》的書,書中有許多引人入勝的小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十四課《誰的東西也不能偷》。課文開頭講了一個小故事,主人公是一個讀小學三年級的一位小男孩陽陽。
一天,陽陽看見同學有一塊帶香味的橡皮,趁同學上廁所的時候,悄悄地拿來放到自己的書包。沒有被老師和同學們發(fā)現(xiàn)的陽陽暗自高興。從此以后,陽陽養(yǎng)成了一個很不好的習慣。經(jīng)常是今天拿著個同學的一支鉛筆,明天拿著個同學的一把剪刀,特別是每次看到同學們?nèi)ビ螛穲@玩,陽陽就羨慕不已。
直到他長到十一歲,還沒去過一次游樂園。他想,什么時候我能夠去游樂場玩一次就好了。他突然想到,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家小超市,經(jīng)常只有女老板,錢就放在靠近門口的.抽屜里。這天放學,陽陽來到了那家超市,果然只有女老板一人在,而買東西的顧客又很多。陽陽在超市里轉(zhuǎn)了一圈后,趁女老板不注意時,拉開了放錢的抽屜。正當他準備從抽屜拿錢的時候,一只大手抓住了他,原來是男老板回來了。
讀了這個故事之后,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我們學校也發(fā)生過這種事情。六年級有一位男生,今年十四歲。他的爸爸媽媽都是生意人,那個男生從小都是奶奶的照顧下長大的。他的家里經(jīng)濟并不是很好,因此他的家長從來都不給他零花錢。看到同學們都有零花錢可以買這買那,他就十分羨慕。一天,他趁奶奶睡覺,就從匣子里把錢偷出來了。今天偷偷,明天偷偷,變成了習慣。
這件事給我感觸極深。魚兒只看見魚食而沒有看到魚鉤,人只看見好事而沒有看見危險。即便是掉在嘴里的一塊肉也吃不得,不屬于自己的就不該拿。小學生要從小就應制止,糾正一切偷摸行為,自己就更不應該這么做。
《法在我身邊》讀后感3
法在我身邊》是一本詮釋法的書,在這一本中的每件事都值得我們深思。
這一本書一共被分為五大章,很好地反應了現(xiàn)在社會上一部分學生曾經(jīng)或現(xiàn)在所遇到的困難和一些需要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知識。這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于《媽媽,看日記之前跟我說一聲好嗎?》它講述的是一位小女孩的媽媽偷看小女孩的日記被發(fā)現(xiàn)之后,引起了小女孩的強烈不滿及哭泣。我認為家長無權在為得到我們允許的前提下私自翻看我們的日記,就算是為了我們好、更全面的了解我們的近況。但有沒有想到如果被我們知道,有可能會給我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對我們的未來有可能會造成不可避免的隱患。
在我看來,法是一匕利劍,它是公安機關為保護社會安寧的執(zhí)法依據(jù),為社會鏟除毒瘤還社會以安全;法是一面盾牌,它是人民切身利益的保障,護人民底線還人民利益;法是一只天秤,它不會向任何一方傾斜。在生活中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觸及法律的底線,當我們從被安上中華民族戶口的直到生命終結(jié)的那刻都必須遵紀守法。古人云:“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敝挥腥巳硕贾ā⒍?、守法、用法的.社會才是大家所期望的社會?;蛟S,每個國家的法律各不相同,但歸根結(jié)底都是為保護公民的自身利益,只因為法律這兩個字有堪比千金的重量,它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另一個象征,它的背后是一個個血淋淋的證物澆筑而成的,是人們?yōu)榱硕沤^此類事件不會再發(fā)生從而引發(fā)悲劇的行動。
《法在我身邊》雖遠不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但它卻用一件案例來讓我們知曉法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如何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法在我身邊》讀后感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法在我身邊》,這里面許多法律小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小故事是《媽媽,看日記之前跟我說一聲好嗎?》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一天,思敏放下書包,正準備朝房間走去,忽見媽媽從她的房間匆匆出來。思敏急急忙忙沖進自己的房間,拉開抽屜,果真,媽媽竟然偷看了她的日記。思敏非常生氣,媽媽怎么能這樣呢?
該吃飯了,媽媽照例來叫她。思民的感情忽然像火山爆發(fā)似的噴了出來,沖著媽媽大喊:“媽媽看日記之前跟我說一聲好嗎?這是我的隱私,你是媽媽也沒權看!”嘭的一聲,思敏關上了門。隱隱約約之中,媽媽似乎聽見了里面?zhèn)鱽淼?抽泣聲。
現(xiàn)在,有許多同學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日記往往是寫給自己看的,內(nèi)容比較真實和私密。很多人不喜歡公開日記。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常常利用孩子上學的機會偷看他們的日記,還美其名曰“掌握子女的思想動向,以便更好的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可是結(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
而且,很多人以為,小朋友年齡小,幼稚無知、生活簡單,沒有隱私可言。在這種錯誤認識的支配下,父母未經(jīng)我們的允許隨意翻閱我們的日記和信件,偷聽我們的電話似乎成了天經(jīng)地義的事。他們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情況,更好地教育我們,防止我們因涉世不深學壞或走上不歸路。這個初衷是好的,但一些做法值得商榷。
從中,我知道了:父母看我們的日記主要是想了解子女的思想狀況、行為等。我們應該充分信任父母,及時將成長中的困惑講給父母聽,以獲得父母的理解和幫助。
《法在我身邊》讀后感4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