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讀后感 篇1
讀書能讓我們經(jīng)歷書中人物的人生百態(tài),每個故事都讓我有不同感受、不同的成長,讀書能增進涵養(yǎng)閱歷和素養(yǎng),開闊眼見,增長知識。
最近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便是《斷舍離》,書中的有一句話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凡欲執(zhí)念當離,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放下執(zhí)念,才能回歸安寧?!币荒罘畔?,萬般自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著選擇,善于放下的人生才能走得更遠。
生活中很多庸人自擾的煩惱,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會斷舍離,舍棄不了該舍棄的`。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寫到,“人為物累,心為形役”。意思是說,人們?yōu)槲镔|(zhì)利益所累,心神被生活、功名利祿所驅(qū)使,受到形體的奴役。斷舍離,就是對自己生活和心態(tài)做減法,通過“扔掉看得見的東西”,實現(xiàn)“改變看不見的世界”。生活方式越簡單越好,學會斷舍離,生活就會快樂很多。
就比如我自己,當看到臥室很凌亂的時候,自己內(nèi)心也必定慌亂。相反,每當我大掃除之后,就感覺到自己非常舒服自在,說不上來的快樂愉悅。我以前很喜歡囤東西,東西沒少囤,就是沒有什么意義,而且占地方。后來自己把認為無用的扔掉,就感覺輕松很多。所以整理東西也等于整理自己的內(nèi)心,有隨時可棄之心,離自由也就更近些。
學會斷舍離,學會簡單生活。
斷舍離讀后感 篇2
我推薦的這本書叫《斷舍離》。“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shù)。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雜物來整理內(nèi)心的廢物,讓人生轉(zhuǎn)而開心的方法。其中,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多余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著。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么東西最適合現(xiàn)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將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guān)系,從關(guān)注物品轉(zhuǎn)換為關(guān)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并致力于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huán)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huán)境,從外在到內(nèi)在,徹底煥然一新。
從加法生活轉(zhuǎn)向減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可以說,斷舍離就是一種動禪。
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xiàn)在,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舍去多余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著,現(xiàn)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就盡管放手。
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會留在你自己的空間里。
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能夠放開執(zhí)念,人才能更有自信。我們做的不僅是簡單的家居整理,更是踐行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一直隱藏在內(nèi)心的對生活之美的認同。
櫥柜里、餐架上或者冰箱中囤積的無用之物,家里隨處堆積的廢品破爛,還包括精神層面上那些不適宜的過剩觀念,或是讓自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譴責境地的消極思維或情感紀念物。只有放手這些東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
手機上的淘寶app無數(shù)次裝了刪刪了裝,裝的原因是感覺又要買東西,刪的理由是發(fā)現(xiàn)這玩意兒不知不覺間消耗了大量的注意力。只要打開淘寶,光是瀏覽收藏店鋪的新款預(yù)告和店鋪微淘都有莫名其妙的愉悅感,哪怕你不買心理上會特別期待在路上的包裹,那種收到快遞后打開的一瞬間最為滿足。只是這種滿足感轉(zhuǎn)瞬即逝。所以當我第一次接觸“斷舍離”概念的時候,是驚為天理的。因為我被準確無誤的戳中了痛點。
在現(xiàn)在生活上,當我看到這本書是《斷舍離》,它對我的啟發(fā)更多的是認知和心理上的重建,讓我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的日常行為習慣和背后隱藏的潛意識和心理。斷舍離最具挑戰(zhàn)性的不是收納、不是整理、也不是不買不持有;而是從心理上對認知、對選擇、對價值觀的梳理,從而達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精簡。斷舍離道路上,最大的挑戰(zhàn)是應(yīng)對自己的心魔——對持有的本能渴望,人天性里的惰性與貪婪。
但好在,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就一直有成長。
未來會更好,我相信。
斷舍離讀后感 篇3
不出差的日子每天早起的安排基本已經(jīng)規(guī)律,出差不太累的情況下也能堅持早起,但很多事情還沒行成習慣,昨天在機場無意間看到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當即將他加入書架,并在飛機上仔細閱讀,其實很早就聽過斷舍離的概念,只是一直沒機會去踐行,再次相遇,我覺得是時候進行空間、手機和思想上的斷舍離了。
1、空間上的斷舍離
首先是電腦桌上的雜物,之前因為手機沒帶保護殼,怕充電時直接放在桌上容易弄傷鏡頭,所以充電時總會放在紙上或者包上,因此桌面上總會有一些亂的東西,無法輕易扔掉,有時候找一個東西就會找不到,心情不好時特別容易炸毛。這次出差一回到家,我立即就進行大掃除,以“自我軸和時間軸”為原則,凡是用不到的雜物統(tǒng)統(tǒng)扔垃圾桶,仍有價值的東西也會分類擺放整齊,以用時方便拿為原則,收拾完再看桌面,整齊劃一,成就感滿滿。
其次是辦公桌周邊的雜物,主要是抽屜,本來3層抽屜很多的的空間,但擠得滿滿,居然不能再多放一樣東西,上次收拾時因為里面有太多前任主人留下的東西,所以基本沒丟棄啥。這次是下了決心要與它們訣別,本著“必要、合適、愉快”的原則,將不屬于我的,沒有價值的東西通通清理出去了,然后裝進去我的東西,瞬間覺得空間回來了。
2、手機上的斷舍離
今年來由于工作原因加了很多客戶,一開始以客戶名稱為標簽備注,后來一看標簽分類太多了,找的時候特別費時間,然后開始思考如何給好友分類,方便查詢和聯(lián)系,于是本著“三分法”的原則將大客戶分一個類,中小客戶一個類,客戶的客戶分一個類,這樣看起來一目了然;并且在給每個客戶備注時也加上了公司,而不僅僅在標簽上加。之前很多沒來得及備注的同行這次也統(tǒng)一增加了清楚地備注及分類,雖然一千多人的好友一個個處理起來用了不少時間,但這個時間花的`是非常值得的,主要是方便了后期的工作。
3、思想上的斷舍離
從過完年后,就定了以個年度讀書計劃和清單,每次看到好書的時候也會加入清單,此時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閱讀量了,但是遇到好的書籍還是會忍不住繼續(xù)加入,書單一直在進,讀完刪除清單的進度又比較緩慢,于是清單也開始顯得擁擠起來。今早上看了斷舍離后,我找到了解決辦法:現(xiàn)有書籍按照正常速度去閱讀,如果有新增書籍,必須先讀完一本,然后才能放入清單,這就是以“1 out 1 in法”為原則,本著先出后進的方式進行書籍的更迭。其次,清單里已經(jīng)有很多書,讀的先后順序怎么確定,是一本一本的讀還是一次讀好幾本呢?我的答案是,自由和自在,就是不刻意去選擇先后順序,當下適合讀哪本,就抓緊時間盡可能地把它讀完,然后下一個當下自然就會有下一個要讀的書了,如此就不用花時間去考慮該先讀哪本書了,思考最費神了。
《斷舍離》這本書已經(jīng)讀到一半了,也算階段性讀后感吧,過幾天讀完再來寫完整的讀后感。
斷舍離讀后感 篇4
斷舍離是不一樣的一些內(nèi)容,斷是斷掉一些不必要的購買,不要添置不需要的東西;舍是指只留下必須的物品;離是用過斷舍提升生活品質(zhì),認清自我,愉悅心情。斷可以讓你節(jié)約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讓節(jié)省下來的金錢購買一些更有品質(zhì)的必須之物;舍可以讓你的儲物之所騰出空間,不僅能讓你找東西提升效率,而且可以讓你的`居所更加整潔舒適,有一定的呼吸之感。所謂流水不腐,戶牗不蠹。這個世界所有有發(fā)展的東西都是要不斷的進行自我的更新與迭代才可以做到。就要有進有出,及時更新,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好。
離是一種境界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物品及空間的舒適感;
二是生活中自己對物品購買的思考及品味會提升,東西有限,就會有進有出,不再純粹的為了購買而購買;也會提升自己的形象以及朋友眼中的地位;
三是精神層面的轉(zhuǎn)變,斷舍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并完善自我,甚至提升自己的敏銳的感知力。
通過對斷舍離的理解和踐行,最終可以過上更有品質(zhì)的生活,遇見更好。
斷舍離讀后感 篇5
清明假期過得有些凌亂,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jié)尾(囧),也沒有更新文章。今天想分享一本去年比較流行的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斷舍離》。說起斷舍離,第一次是從《鄉(xiāng)村愛情10》里面看到劉大腦袋拿著這本書在床上閱讀,當時他正在醞釀要不要生個孩子。第二次是朋友老董聊天時候提到,以他的親身經(jīng)歷如果在經(jīng)歷了N份工作以后,最終想清楚回到東北發(fā)展。
開年就讀了這本書,遲遲沒有寫感受。因為這本書講的道理非常簡單,難的是去實踐,方可知行合一。筆者經(jīng)過實踐,覺得自己有收獲,所以想分享出來一些書中的和自己的觀點,也許對您有些幫助。
所謂“斷舍離”: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舍去多余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著。現(xiàn)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就盡管放手。其實,講的是我們面對越來越多的東西,不知道如何處理,如何將雜物扔掉,以至達到極簡的生活,在實踐斷舍離的過程,自己本身就是一種升華。
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兩個要點,第一以我為中心,第二以當下為時間點,除此以為都是多余的東西,要送出去或者扔掉。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
能夠放開執(zhí)念,人才能更有自信。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內(nèi)心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shù)。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雜物來整理內(nèi)心的廢物,讓人生轉(zhuǎn)而開心的方法。
破爛分三類:1、不用的東西——會念咒的束縛人的淤泥2、還在用的東西——一灘混亂的淤泥3、充滿回憶的東西——散發(fā)出強大的氣場。
簡單粗暴的理解,不好用的過期的的都扔掉,質(zhì)量不高的物品要替換,睹物思人的東西可以暫時鎖起來,不要被它的氣場影響,以后也要送出去或扔出去,只是充滿回憶的物品,扔掉的時候請對它說聲“謝謝”。扔不掉的是自己移物品上面的情感,并因此充分了說明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機制。再次強調(diào),舍的秘訣,就是完全地以自己為中心,并且以當下為時間軸。因此,1、在考慮物品是否應(yīng)該被留下時,思考的主語是“我”,而不是物品。2、將與物品的關(guān)系比作人際關(guān)系,選擇對當下的我來說最必要的朋友。
掃除:分為收拾,整理,掃、擦、刷的打掃。在斷舍離的世界里,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正式,而是扔掉,當你把無用的影響你的氣場的東西都扔掉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對自己的更新和升華,放下念念不忘的情感,不要沉浸在過去的輝煌里,不要深陷在過去的情感里。斷舍離一切負面磁場,給自己減負,才能放開腳步輕松的向前走,去迎接新的目標和挑戰(zhàn),與迎接新的情感。
斷舍離讀后感【合集5篇】相關(guān)文章: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9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