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12篇(三峽酈道元閱讀理解及答案),以供借鑒。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1
酈道元《三峽》原文及翻譯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中間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兩岸的丘陵的時候,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時皇上的命令要緊急傳達(dá),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fēng),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瀑布沖蕩在巖石山澗中,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許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時候,樹林山澗一片清涼寂靜,經(jīng)常有猿猴在高處長嘯,叫聲不斷,聲音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2
三峽
--酈道元
自(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毫無)闕(同“缺”,缺口)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見曦(太陽)月。
至于夏水襄(水升到高處)陵,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絕。或(有時)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即使)乘奔(飛奔的馬)御風(fēng),不以(認(rèn)為)疾(快)也。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春冬之時,則素(白色的)湍綠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絕巘(極高的山峰)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激流沖蕩)其間。清(水清)榮(茂盛)峻(山高)茂(草茂),良(很)多趣味。2-1-c-n-j-y
每至晴初霜(下霜)旦,林寒澗肅(肅殺,凄寒),常有高猿長嘯,屬(連接)引(延長)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斷,消失)。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一、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填在括號內(nèi)。
二、文學(xué)常識填空。
《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是北魏(朝代)地理學(xué)家酈道元所撰。
三、解釋下列重點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行得快。
3.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各種景物。
四、簡答。
1.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點。
三峽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高聳峻拔。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2.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
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3.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fā)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條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的均可)
原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風(fēng)御風(fēng)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
原句: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3
1、2004南京1.用“/”標(biāo)出下面句中的兩處停頓。(2分) 雖
乘
奔
御
風(fēng)
不
以
疾
也
2.下列加點詞在《辭海》中有多個義項,請選出在該句中釋義恰當(dāng)?shù)囊豁棥?只填序號) ①沿溯阻絕
絕:A.斷絕
B.極、最
C.缺乏
D.穿過 ②有時朝發(fā)白帝
發(fā):A.射出
B.揭露
C.啟發(fā)
D.出發(fā)
③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轉(zhuǎn)折
D.通“爾”
答:①絕:
②發(fā):
③而: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開
太陽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了
B.云歸而巖穴暝
云霧歸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實在有很多趣味
D.飛漱其間
在那里飛流沖蕩
4.兩段選文都描寫了四季佳景,請分別找出描寫秋景的句子,寫在下面橫線上。(2分)
答:[甲]
[乙]
參考答案:
1.(2分)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標(biāo)對一處得1分) 2.(3分)①A②D③B(每小題1分) 3.(3分)B 4.(2分)[甲]風(fēng)霜高潔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只答“林寒澗肅;也可)(答出一處得1分)
2、2004年云南省玉溪市
11.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是(2分)
哀轉(zhuǎn)久絕
屬引凄異
A.
B.
群響畢絕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至若春和景明
把酒臨風(fēng)
C.
D.
地利不如人和
臨溪而漁
12.下列句子加點的“則”字與“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中的“則”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入則無法家拂士
B.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也
C.(驢)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D.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1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譯文:
14.甲選區(qū)文第○2段和乙選文○2段中的景物描寫分別渲染了什么樣的氣氛?
甲選文第○2段:
乙選文第○2段
15.結(jié)合具體語境,說說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使用的妙處。
(1)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答:
(1分)
(2)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
答:
(1分)
參考答案:
11、A
12、D
13、沙洲上的白鷗時而展翅高飛,時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魚兒在水里游來游去。
14、甲選文第○2段:渲染了一種凄涼蕭殺的氣氛。
乙選文第○2段:渲染了一種恬靜、暢快、明朗的氣氛。
15、(1)答:“飛”形象一寫出了瀑布從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氣勢。(1分) (2)答:“怒”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風(fēng)勢之大,聲音之響。(1分)
3、2004河南
1.下面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2分)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或王命急宣
A.
B、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哀轉(zhuǎn)久絕
C.
D、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3.第○3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靜景,也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2分) 4.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 1.C(2分)
2.水清、樹榮、山高、草茂,實在是有許多趣味。 (“良”解釋正確,1分;其他意思對,1分。共2分)
3.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即可)
懸泉瀑布,飛溯其間 (1空1分。共2分)
4.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意思對即可。逗號前后各1分。共2分)
4、2006年山西省
7.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
) (2)窺谷忘反
(
) 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9.下列解說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2分)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酈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吳均。
B.由【甲】文中“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聯(lián)想到李白《望天門山》中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C.【甲】文寫猿鳴突出了環(huán)境的悲涼凄清;【乙】文寫猿鳴則與其他事物共同表現(xiàn)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機。
D.【甲】文的“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與【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寫水勢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10.酈道元筆下那雄奇險峻的三峽,業(yè)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壩工程全線建成。聽到這振奮人心的消息,你想對三峽工程的建設(shè)者們說些什么? (字?jǐn)?shù)在50個以內(nèi))(2分)
參考答案:
7、(1)這里指飛奔的馬
(2)同“返″,返回
8、(1)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2)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上),盡是奇山異水,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
9、B
10、例:三峽工程的建設(shè)者們:你們譜寫了筑壩史上的記錄,創(chuàng)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跡!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
5、2006年郴州市
1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
A沿溯阻絕(順流而下)
B乘奔御風(fēng)(奔馳) C夏水襄陵(河岸)
D屬引凄異(連續(xù))
12.下面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譯,請選出正確的一項 A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B向來碧綠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C平靜的河流,碧綠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D平時碧綠的潭水里,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影子。 13.選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內(nèi)容的一項
A描繪了三峽夏季水流之急。 B描繪了三峽四季的美麗景色。 C描繪了三峽春冬之時的美麗景色。 D描繪了打魚人的悲慘生活。 參考答案:
11.D 12.A 13.B
6、2006年湖北省黃岡市 三
峽(酈道元)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澗肅
(3)屬引凄異
(4)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10.翻譯下面文言語句。(2分)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譯文:
11.填空:文中用“
”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
”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2.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于世,并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dǎo)游詞,向前來觀光的游客介紹三峽的風(fēng)景特點和時代變化。(3分) 【相關(guān)鏈接】新華網(wǎng)三峽工地5月20日專電(記者江時強、劉詩平) 2006年5月20日14時,三峽壩頂上激動的建設(shè)者們見證了大壩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的歷史性時刻。至此,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壩終于在中國長江西陵峽全線建成。 三峽大壩建成后,大壩本身就是一道壯麗的景觀。北京三峽游的線路一直在追蹤
三峽大壩的建設(shè)進(jìn)程。
導(dǎo)游詞:
參考答案:
9.(1)真(或?qū)嵲?
(2)寂靜
(3)連續(xù)
(4)快(4分,每小題1分) 10.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 (2分,如關(guān)鍵詞漏譯或錯譯,酌情扣分) 1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2分,每處1分) 12.示例:各位旅客,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fēng)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鳴哀轉(zhuǎn)。走進(jìn)三峽人家,品嘗金黃蜜桔;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fēng)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峽風(fēng)光介紹2分,時代變化1分。如語言不簡潔連貫,不生動優(yōu)美,酌情扣分)
8、2008年福建省寧德市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5—8題(15分)
5、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4分)
(1)沿溯阻絕。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視無礙。礙:
(4)窺谷忘反。反:
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7、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蓖ㄟ^“游魚細(xì)石”寫出水的清澈。 B.“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韻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運用擬聲疊詞,構(gòu)成一幅音韻和諧的畫面。 D.“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眰?cè)面烘托了山的高聳。
8、甲乙兩段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jié)合原文的語句說說兩文不同的思
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5.略 6.略 7.B
8.甲文“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一句通過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nèi)心的憂傷。乙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欲忘反?!币痪淇梢钥闯鲎髡邔ψ非蠊γ摰姆穸ǎ瑫r也反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和向往之情。
9、2008孝感市
8.下列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沿溯阻絕(逆流而上)
B.不以疾也(快) C.從流飄蕩(順、隨)
D.負(fù)勢競上(勢力) 9.用現(xiàn)代漢語表達(dá)下面句子的意思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10.對甲乙兩段文字解讀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先寫了三峽的整體風(fēng)貌,然后抓住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特點,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乙文不僅寫出了江流婉轉(zhuǎn)、隨流飄蕩的情形,也表現(xiàn)了作者陶醉于美麗大自然的閑適心境。
C.兩文都寫山水,所描繪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異給讀者以深刻印象。 D.形色相依、動靜相雜、虛實相應(yīng)、駢散相間是兩文在寫景上的共同特點。
11.甲乙兩文都描寫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寫的側(cè)重點有所不同,甲文側(cè)重于寫水流之
,乙文側(cè)重于寫水流之
;甲乙兩文都描寫了難見天日之景,但著眼點卻不同,甲文以“不見曦月”來寫
,乙文以“有時見日”來寫。
參考答案:
8、D
9、略
10、B
10、2008年株洲市
22.解釋下面加橫線的詞。
①沿溯阻絕(
)
②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 23.翻譯下面句子。 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24.閱讀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與這首詩的
一、
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xiàn)了夏天三峽水流(湍急)的特點;文章第④段與詩中(兩岸猿聲啼不住)一句相對應(yīng)。 參考答案:
22.①逆流而上
②快
23.聲音)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 24.【簡析】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
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jìn);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yuǎn)。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fēng)雨而泣鬼神矣!”
文章的第②段與這首詩的
一、
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xiàn)了夏天三峽水流(湍急)的特點;文章第④段與詩中(兩岸猿聲啼不住)一句相對應(yīng)。
11、2009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市1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闕:
襄:
12.翻譯下列語句。(4分)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3.總結(jié)三峽的景物特點,給下面的對聯(lián)補出上聯(lián)。(2分)
,天高地厚華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記》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較,在寫水方面有什么異同?(2分)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參考答案:
11.闕: 通“缺”
襄 :上 評分標(biāo)準(zhǔn):(2分)每詞解釋各1分,“闕”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 12.(1)即使是騎著快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評分標(biāo)準(zhǔn):(4分)每句2分,重點詞“雖”“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對兩個得1分。
13.示例:山險水急三峽景 ;山峻水清三峽美等。 評分標(biāo)準(zhǔn):(2分)寬對即可得分,要在對聯(lián)中體現(xiàn)三峽的特點。 14.相同點:都從側(cè)面寫水。 不同點:《三峽》寫出水勢大,水流急的特點;《小石潭記》寫出水清澈透明的特點。 評分標(biāo)準(zhǔn):(2分)相同點得1分,不同點得1分。
12、2009柳州市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略無闕處
(2)雖乘奔御風(fēng)
(3)負(fù)勢競上
(4)望峰息心
2、寫列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B.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D.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3、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譯文:
(2)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欲忘反
譯文:
4、比較兩篇短文的異同。(3分)
(1)兩文都寫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連綿、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兩文都寫了猿鳴,但寫作目的不同,《三峽》通過猿鳴烘托環(huán)境的
,《與朱元思書》則通過猿鳴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生機勃勃。 參考答案:
12、(1)“闕”通“”缺,空缺;(2)即使;(3)憑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13、A
14、(1)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斷了。(評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譯錯誤酌情扣分)
(2)那些辦理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評分:“經(jīng)綸”“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譯錯誤酌情扣分)
15、(1)湍急、清澈;(2)凄涼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對即得分)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4
酈道元《三峽》教案精選
三峽·教案
●教學(xué)目標(biāo)
知識目標(biāo)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并默寫全文。
能力目標(biāo)
1.指導(dǎo)學(xué)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xùn)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xué)習(xí)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3.引導(dǎo)學(xué)生在想像中再現(xiàn)景物,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biāo)
文章描寫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通過教讀本文,激發(fā)學(xué)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xué)重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xì)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課文。
●教學(xué)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方法
1.誦讀法。酈道元的《三峽》抓住了三峽這一自然景觀的特點,描繪了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美,描寫生動。教師可指導(dǎo)學(xué)生以多種形式反復(fù)誦讀,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dá)到熟讀成誦??梢龑?dǎo)學(xué)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最好給學(xué)生提供背誦提綱。
2.拓展閱讀法。選擇與三峽有關(guān)的詩文進(jìn)行拓展閱讀,培養(yǎng)學(xué)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3.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充分體現(xiàn)學(xué)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
●教具準(zhǔn)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dǎo)學(xué)生讀準(zhǔn)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情調(diào);學(xué)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意;整體感知文意,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文章寫景的脈絡(luò),選擇關(guān)鍵詞語,增設(shè)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dǎo)學(xué)生背誦。
[教學(xué)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多媒體顯示《三峽》圖。
設(shè)計
(一)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shù)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fā)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xué)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選自《水經(jīng)注疏》的《三峽》。(板書文題)
設(shè)計
(二)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xué)家酈道元為我們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游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那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三峽畫卷中來吧。 設(shè)計
(三)
電視里不斷報道三峽移民喬遷新居的消息,當(dāng)你為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嘆科學(xué)技術(shù)改造大自然的偉力時,你可曾想追溯三峽的過去,一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們終于有機會走近她了。(板書文題)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多媒體顯示: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鹿人。做過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職,治政嚴(yán)整,執(zhí)法峻刻,為權(quán)豪所憚。他生性好學(xué),歷覽群書,撰《水經(jīng)注》40卷,是為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的《水經(jīng)》一書所作的注釋。《水經(jīng)》是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得非常簡略。酈道元收集了有關(guān)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游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為《水經(jīng)》作注釋,對《水經(jīng)》中的記載加以詳細(xì)闡明和補充,引書達(dá)四百多種。它敘述了兩岸各地的地理古跡、神話傳說和風(fēng)俗習(xí)慣,對各地秀麗的山川作了生動的描繪,文筆簡潔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學(xué)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
課文所選《三峽》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的《江水注》,是《水經(jīng)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jié)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
1.學(xué)生初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指導(dǎo)學(xué)生積累詞語。
資料內(nèi)容如下:
①讀準(zhǔn)字音:
(2)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dǎo)。
2.教師指導(dǎo)學(xué)生朗讀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范讀,要求學(xué)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韻律及情調(diào)。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第3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 /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教師領(lǐng)讀,學(xué)生跟讀。
(4)學(xué)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jù)文章想象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巧妙。
學(xué)生分組交流,每組負(fù)責(zé)一個語段,然后選四位同學(xué)全班交流。
1.學(xué)生明確:第1段重點寫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突出群山連綿的特點?!爸貛r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說一層層的懸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說明江面狹窄,兩岸雄峰相連,峭壁對峙,只看見一線天。突出峰巒重迭,雄峻險拔的山勢。
教師根據(jù)學(xué)生講述板書:
山 兩岸連山 隱天蔽日
學(xué)生齊讀第1段,想像群山連綿,高聳入云的三峽美景。
2.學(xué)生明確:第
2、
3、4段寫水,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
第2段寫夏季三峽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說夏天水漲,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絕,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漲?!盎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是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dá),才會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點。
教師根據(jù)學(xué)生講述板書: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風(fēng)
學(xué)生齊讀第2段,想像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學(xué)生明確:第3段寫三峽春冬之景?!八赝木G潭,回清倒影”是說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麗風(fēng)光?!敖^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說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山靜、泉飛、柏怪、水奇,構(gòu)成一幅挺拔超脫的畫面?!扒鍢s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用極為精練的四個字狀寫四種景物,總結(jié)全段。
教師根據(jù)學(xué)生講述,板書:
春冬 素湍綠潭 懸泉瀑布 清榮峻茂
學(xué)生齊讀第3段,想像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學(xué)生明確:第4段寫三峽秋景?!懊恐燎宄跛?,林寒澗肅”是說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充滿凄清肅殺的氣氛?!俺S懈咴抽L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是說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諘绲纳焦葌鱽碓程涞幕芈?,悲哀婉轉(zhuǎn),很久很久才消失。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xiàn),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教師根據(jù)學(xué)生講述板書:
秋 林寒澗肅 高猿長嘯
學(xué)生齊讀第4段,感受秋峽蕭瑟凄涼的氛圍。
五、學(xué)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多媒體顯示: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三峽》。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反復(fù)誦讀,引導(dǎo)學(xué)生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語言;拓展閱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培養(yǎng)學(xué)生進(jìn)行比較閱讀的能力。
[教學(xué)步驟]
一、檢查背誦
1.個體抽查。
2.集體齊背。
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像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語言進(jìn)行描述。和課文對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選兩位同學(xué)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峽奇景,其余同學(xué)點評。
教師提醒學(xué)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節(jié),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等。
2.提問:本文對三峽的描寫比較客觀,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沒有用語言直接表述出來,但從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得到,請結(jié)合文章試作分析。
學(xué)生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分析。
明確:作者描繪三峽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寫群山連綿,高聳入云,體現(xiàn)了作者欣賞贊嘆的情感。他驚嘆自然的神奇,盛贊夏日三峽的奔放美,春冬之時的清幽美,秋日三峽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懷,體現(xiàn)其獨特的審美觀。特別是秋日三峽,水枯氣寒,猿鳴凄涼,讀來使人不覺潸然淚下,那悲涼的漁歌,使人覺得作者是在嘆人生多舛,百姓艱難??傊?,步入酈道元筆下的“三峽”,似乎也走出了作者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三、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
多媒體顯示下列文句: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學(xué)生涵詠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xué)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yīng)給予褒揚。
明確:1.正面寫山“連”的特點,粗筆勾勒,輪廓分明?!半[天蔽日”,山隱于天空,遮住太陽,側(cè)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寫和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yuǎn)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屬俯視江中所見,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屬仰觀遠(yuǎn)景,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zhèn)?。“怪柏”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3.以“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渲染猿鳴幽凄,山谷空曠,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cè)面引用,以漁歌的凄涼來寫猿鳴,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學(xué)生齊讀這三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zhì)。
四、拓展閱讀
閱讀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一詩,請說出它和本文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
多媒體顯示:
早發(fā)白帝城
李 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xué)生讀詩,思考,明確:《早發(fā)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fēng)光,前者是詩,后者為游記散文。文章第二段與這首詩的
一、
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xiàn)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yīng),都是寫連續(xù)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yīng)。
五、課堂小結(jié)
《三峽》向我們展示的是一軸三峽四季景色的山水長卷,讀來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奇險、清秀,我們仿佛置身于那險拔清幽的三峽盛地。酈道元用文筆裝點三峽,科學(xué)家用智慧改造三峽,親愛的同學(xué)們,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三峽,用自己的獨特歌喉贊美三峽,將來,我相信,三峽古老的歷史畫卷上會留下屬于我們的一筆的!
六、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水經(jīng)注?陽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畫面。
陽城淀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塊陸地。②潴:zhū,積聚。③孌:luán,美好。④折芰:
采菱。
陽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縣的東面,如今早已不復(fù)存在了。但通過本文的描述,我們還可以想見1500年前這里的地貌和風(fēng)情。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經(jīng)此處時匯聚“潴漲”而成的一片水泊,長著豐茂的水草,也盛產(chǎn)鮮嫩的菱藕。本文選取的是初秋季節(jié),人事活動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一邊不知疲倦地采摘著,一邊信口歌唱著自編的小曲,贊美春天,贊美勞動,贊美寧靜的幸福生活。于是構(gòu)成了一幅清新嫵媚的北國江南畫圖,令過往行人“有慰于羈望”,簡直就是一個詩的意境。
●板書設(shè)計
●活動與探究
一、口語表達(dá)訓(xùn)練
結(jié)合自己的旅游、觀賞經(jīng)歷,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三峽風(fēng)光,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語言要優(yōu)美生動。
二、研究性學(xué)習(xí)活動設(shè)計
三峽是萬里長江上的山水畫廊,是我國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它以奇秀、壯觀的云霧山水,迷人的神話傳說,遠(yuǎn)古的巴楚文化,濃郁的風(fēng)土人情和古往今來的風(fēng)流人物,吸收著無數(shù)游人。從古至今,有關(guān)三峽的各種資料浩如煙海,或是有關(guān)三峽的地質(zhì)水文記載,或是古今詩文中的描寫,或是神話和民間傳說,或是當(dāng)今改造三峽的水利建設(shè)??請以三峽為主題搜集資料,可以到圖書館查閱,可以實地考察,可以采訪他人。
三、寫作活動
寫自己游覽過的名勝古跡的片斷,在學(xué)習(xí)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各組選優(yōu)秀選手,參加全班比賽。
四、開放性探究
下面一段文字是選自《水經(jīng)注》,給它加上標(biāo)點,并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黃牛灘
江水又東經(jīng)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fù)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經(jīng)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提示:江水又東經(jīng)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fù)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經(jīng)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p>
譯文:江水又東經(jīng)黃牛山,山下有石灘,名叫“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面的高崖間,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樣子,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輪廓較為分明;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這塊巖石已經(jīng)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紆回曲折,即使沿途經(jīng)過,住上兩夜,還是能夠望見此物。所以在這里行走的人有歌謠唱道:“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5
酈道元《三峽》教案 8年級3班 楊杰
三峽·教案
●教學(xué)目標(biāo)
知識目標(biāo)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并默寫全文。
能力目標(biāo)
1.指導(dǎo)學(xué)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xùn)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xué)習(xí)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3.引導(dǎo)學(xué)生在想像中再現(xiàn)景物,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情感目標(biāo)
文章描寫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通過教讀本文,激發(fā)學(xué)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xué)重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xì)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課文。
●教學(xué)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方法
1.誦讀法。酈道元的《三峽》抓住了三峽這一自然景觀的特點,描繪了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美,描寫生動。教師可指導(dǎo)學(xué)生以多種形式反復(fù)誦讀,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dá)到熟讀成誦。可引導(dǎo)學(xué)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最好給學(xué)生提供背誦提綱。
2.拓展閱讀法。選擇與三峽有關(guān)的詩文進(jìn)行拓展閱讀,培養(yǎng)學(xué)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3.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充分體現(xiàn)學(xué)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
●教具準(zhǔn)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dǎo)學(xué)生讀準(zhǔn)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情調(diào);學(xué)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意;整體感知文意,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文章寫景的脈絡(luò),選擇關(guān)鍵詞語,增設(shè)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dǎo)學(xué)生背誦。
[教學(xué)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多媒體顯示《三峽》圖。
設(shè)計
(一)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shù)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fā)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xué)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選自《水經(jīng)注疏》的《三峽》。(板書文題)
設(shè)計
(二)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xué)家酈道元為我們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游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那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三峽畫卷中來吧。 設(shè)計
(三)
電視里不斷報道三峽移民喬遷新居的消息,當(dāng)你為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嘆科學(xué)技術(shù)改造大自然的偉力時,你可曾想追溯三峽的過去,一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們終于有機會走近她了。(板書文題)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多媒體顯示: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鹿人。做過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職,治政嚴(yán)整,執(zhí)法峻刻,為權(quán)豪所憚。他生性好學(xué),歷覽群書,撰《水經(jīng)注》40卷,是為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的《水經(jīng)》一書所作的注釋?!端?jīng)》是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得非常簡略。酈道元收集了有關(guān)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游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為《水經(jīng)》作注釋,對《水經(jīng)》中的記載加以詳細(xì)闡明和補充,引書達(dá)四百多種。它敘述了兩岸各地的地理古跡、神話傳說和風(fēng)俗習(xí)慣,對各地秀麗的山川作了生動的描繪,文筆簡潔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學(xué)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
課文所選《三峽》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的《江水注》,是《水經(jīng)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jié)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
1.學(xué)生初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指導(dǎo)學(xué)生積累詞語。
資料內(nèi)容如下:
①讀準(zhǔn)字音:
(2)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dǎo)。
2.教師指導(dǎo)學(xué)生朗讀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范讀,要求學(xué)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韻律及情調(diào)。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第3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 /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3)教師領(lǐng)讀,學(xué)生跟讀。
(4)學(xué)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jù)文章想象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巧妙。
學(xué)生分組交流,每組負(fù)責(zé)一個語段,然后選四位同學(xué)全班交流。
1.學(xué)生明確:第1段重點寫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突出群山連綿的特點?!爸貛r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說一層層的懸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說明江面狹窄,兩岸雄峰相連,峭壁對峙,只看見一線天。突出峰巒重迭,雄峻險拔的山勢。
教師根據(jù)學(xué)生講述板書:
山 兩岸連山 隱天蔽日
學(xué)生齊讀第1段,想像群山連綿,高聳入云的三峽美景。
2.學(xué)生明確:第
2、
3、4段寫水,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
第2段寫夏季三峽情景?!跋乃辶辏厮葑杞^”是說夏天水漲,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絕,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漲?!盎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笔钦f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dá),才會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點。
教師根據(jù)學(xué)生講述板書: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風(fēng)
學(xué)生齊讀第2段,想像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學(xué)生明確:第3段寫三峽春冬之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是說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麗風(fēng)光?!敖^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說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山靜、泉飛、柏怪、水奇,構(gòu)成一幅挺拔超脫的畫面?!扒鍢s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用極為精練的四個字狀寫四種景物,總結(jié)全段。
教師根據(jù)學(xué)生講述,板書:
春冬 素湍綠潭 懸泉瀑布 清榮峻茂
學(xué)生齊讀第3段,想像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學(xué)生明確:第4段寫三峽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澗肅”是說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充滿凄清肅殺的氣氛。“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是說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諘绲纳焦葌鱽碓程涞幕芈暎褶D(zhuǎn),很久很久才消失。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xiàn),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教師根據(jù)學(xué)生講述板書:
秋 林寒澗肅 高猿長嘯
學(xué)生齊讀第4段,感受秋峽蕭瑟凄涼的氛圍。
五、學(xué)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多媒體顯示: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三峽》。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
反復(fù)誦讀,引導(dǎo)學(xué)生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語言;拓展閱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培養(yǎng)學(xué)生進(jìn)行比較閱讀的能力。
[教學(xué)步驟]
一、檢查背誦
1.個體抽查。
2.集體齊背。
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像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語言進(jìn)行描述。和課文對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選兩位同學(xué)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峽奇景,其余同學(xué)點評。
教師提醒學(xué)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節(jié),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等。
2.提問:本文對三峽的描寫比較客觀,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沒有用語言直接表述出來,但從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得到,請結(jié)合文章試作分析。
學(xué)生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分析。
明確:作者描繪三峽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寫群山連綿,高聳入云,體現(xiàn)了作者欣賞贊嘆的情感。他驚嘆自然的神奇,盛贊夏日三峽的奔放美,春冬之時的清幽美,秋日三峽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懷,體現(xiàn)其獨特的審美觀。特別是秋日三峽,水枯氣寒,猿鳴凄涼,讀來使人不覺潸然淚下,那悲涼的漁歌,使人覺得作者是在嘆人生多舛,百姓艱難??傊饺脶B道元筆下的“三峽”,似乎也走出了作者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三、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
多媒體顯示下列文句: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學(xué)生涵詠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xué)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yīng)給予褒揚。
明確:1.正面寫山“連”的特點,粗筆勾勒,輪廓分明?!半[天蔽日”,山隱于天空,遮住太陽,側(cè)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寫和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yuǎn)景?!八赝木G潭,回清倒影”屬俯視江中所見,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屬仰觀遠(yuǎn)景,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zhèn)洹!肮职亍憋@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3.以“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渲染猿鳴幽凄,山谷空曠,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cè)面引用,以漁歌的凄涼來寫猿鳴,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學(xué)生齊讀這三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zhì)。
四、拓展閱讀
閱讀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一詩,請說出它和本文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
多媒體顯示:
早發(fā)白帝城
李 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xué)生讀詩,思考,明確:《早發(fā)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fēng)光,前者是詩,后者為游記散文。文章第二段與這首詩的
一、
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xiàn)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yīng),都是寫連續(xù)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yīng)。
五、課堂小結(jié)
《三峽》向我們展示的是一軸三峽四季景色的山水長卷,讀來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奇險、清秀,我們仿佛置身于那險拔清幽的三峽盛地。酈道元用文筆裝點三峽,科學(xué)家用智慧改造三峽,親愛的同學(xué)們,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三峽,用自己的獨特歌喉贊美三峽,將來,我相信,三峽古老的歷史畫卷上會留下屬于我們的一筆的!
六、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水經(jīng)注?陽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畫面。
陽城淀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塊陸地。②潴:zhū,積聚。③孌:luán,美好。④折芰:
采菱。
陽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縣的東面,如今早已不復(fù)存在了。但通過本文的描述,我們還可以想見1500年前這里的地貌和風(fēng)情。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經(jīng)此處時匯聚“潴漲”而成的一片水泊,長著豐茂的水草,也盛產(chǎn)鮮嫩的菱藕。本文選取的是初秋季節(jié),人事活動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一邊不知疲倦地采摘著,一邊信口歌唱著自編的小曲,贊美春天,贊美勞動,贊美寧靜的幸福生活。于是構(gòu)成了一幅清新嫵媚的北國江南畫圖,令過往行人“有慰于羈望”,簡直就是一個詩的意境。
●板書設(shè)計
●活動與探究
一、口語表達(dá)訓(xùn)練
結(jié)合自己的旅游、觀賞經(jīng)歷,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三峽風(fēng)光,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語言要優(yōu)美生動。
二、研究性學(xué)習(xí)活動設(shè)計
三峽是萬里長江上的山水畫廊,是我國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它以奇秀、壯觀的云霧山水,迷人的神話傳說,遠(yuǎn)古的巴楚文化,濃郁的風(fēng)土人情和古往今來的風(fēng)流人物,吸收著無數(shù)游人。從古至今,有關(guān)三峽的各種資料浩如煙海,或是有關(guān)三峽的地質(zhì)水文記載,或是古今詩文中的描寫,或是神話和民間傳說,或是當(dāng)今改造三峽的水利建設(shè)??請以三峽為主題搜集資料,可以到圖書館查閱,可以實地考察,可以采訪他人。
三、寫作活動
寫自己游覽過的名勝古跡的片斷,在學(xué)習(xí)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各組選優(yōu)秀選手,參加全班
比賽。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6
三峽 酈道元(北魏)
自 三 峽 七 百 里 中,兩岸連山,略 無 闕 處。
重 巖 疊 嶂, 隱 天 蔽 日, 自 非 亭午 夜分, 不 見 曦 月。
至于 夏水 襄 陵, 沿 溯 阻 絕。
或 王命急 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 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 乘 奔 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 之 時, 則 素 湍 綠潭,回 清 倒 影。
絕 巘 多 生 怪 柏, 懸 泉 瀑 布, 飛 漱 其 間,
清 榮 峻 茂, 良 多 趣 味。
每至 晴初霜 旦,林寒澗 肅,常有高猿長嘯,屬 引 凄異,空谷傳 響 ,哀轉(zhuǎn)久 絕。
故 漁 者 歌 曰:“巴 東 三 峽 巫 峽 長,猿 鳴 三聲 淚 沾 裳?!?/p>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7
《三峽》教學(xué)設(shè)計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積累實詞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品味語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峽的美,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之情。
教學(xué)重點
積累實詞、品味語言、朗讀課文 教學(xué)難點: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兩個句子。 2.品味語言。
教學(xué)準(zhǔn)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xué)安排:二課時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長江,我國最長的河流,全長6300多公里,流經(jīng)四川盆地東緣沖開崇山峻嶺,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壯麗,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
欣賞“三峽風(fēng)光”(多媒體展示),觀察山與水的特點,說說你的感受。今天,我們就隨著北魏的酈道元一起走進(jìn)1500年前的三峽。
二、酈道元和《水經(jīng)注》
酈道元是一個忠于國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悅趁雍州刺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做關(guān)右大使,被拒.途中,蕭寶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兩個兒子一同殺害。
1 酈道元是一個治學(xué)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資料引書437種,輯錄了碑刻350種左右,采錄了不少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傳說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實地考察,尋訪古跡,追根溯源。 (學(xué)生根據(jù)故事評價酈道元其人)
《水經(jīng)注》:1.是對《水經(jīng)》的注釋,注:解釋說明。 2.《水經(jīng)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xué)價值的地理著作,還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深厚的文筆,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祖國的壯麗山河。(以上內(nèi)容幻燈展示。)
讓我們懷著對酈道元的崇敬之情來讀《三峽》。
三、朗讀訓(xùn)練
1.根據(jù)多媒體上的字音提示,學(xué)生自讀課文,正音。 2.教師范讀,生聽、注意哪些地方的斷句和你讀得不同? A.清/榮/峻/茂
(單音詞,一個字等于一個詞,甚至等于一個句子的含義) B.沿/溯/阻絕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三峽》語言的特點,簡潔.語言簡潔,表意十分豐富,酈道元不愧為擅寫山水的大家。 3.學(xué)生練讀
規(guī)則:不讀破詞義,不讀斷韻味。 4.指名讀課文
四、學(xué)生自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小組合作)
1.不會譯的、拿不準(zhǔn)的、有疑問的寫在黑板上,或請老師幫寫在黑板上。
2.全班討論解疑。
實詞積累:闕、沿溯、襄陵、疾、絕讞、飛漱、屬引、傳響 難解詞義:峽:兩山這間從水 澗:夾在兩山之間的水溝
2 懸泉:從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懸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釋加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
重點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兩句合為一句,既精簡了字詞,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綠潭映倒影) 師總結(jié):兩句均為合敘句。
五、思考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其間千二百里”如何翻譯?這個問題可由學(xué)生提出,注意注釋3的提示。
第二課時
一、釋題導(dǎo)入
指名解釋“峽”字及“三峽”兩字的含義。
二、理清結(jié)構(gòu)
1.指名讀課文,其它學(xué)生思考:本文寫了三峽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山”、“水”、“春冬景”、“秋景”特點的詞? 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用簡練的字概括:連、高、峻、奇。
師:山高峽窄,這就是著名的景觀“一線天”。有感情地齊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山的高峻與雄奇。 水:急語速略快,讀出水的雄渾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變化,讀出山水之美,山水動靜之趣。 秋:凄語調(diào)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厲。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鳴使人備感傷心。
3 學(xué)生總結(jié)出一條,我就趁熱打鐵,讓他們把自己的理解變成聲音。 讀出來,邊思邊讀,加深體會,升華主旨。當(dāng)然,學(xué)生讀不到位的,教師示范,指導(dǎo)學(xué)生去休會,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較難)
三、品味語言
多媒體提示:1.從描寫角度:正面與側(cè)面動態(tài)與靜態(tài)。從聲、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寫山水的高明。
例如寫山的正面: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障 隱天蔽日
側(cè)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也可以說從哪個詞或哪一處景能打動你?例如“飛漱”飛流沖刷,具有動態(tài)美。
小結(jié):三峽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寫卻又如此細(xì)膩,可見酈道元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才給我們留下一個1500年前美麗而又神奇的三峽。讓我們和酈道元一樣懷著一顆愛國之心,陶醉在祖國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媒體:讓學(xué)生們下課到網(wǎng)上了解“三峽懸棺”“三峽工程”和“今日三峽的景色”等內(nèi)容,把課堂的余趣延伸到課外。
教學(xué)反思:
一、朗讀
朗讀是易于記住字形和字音,默讀易于理解,記住字的義,讀的多了,一些經(jīng)典的散文、詩歌、片斷也會背了。每拿到一篇課文,我總會先大聲朗讀幾遍,每次上語文課我都會或多或少讀上一段;我的學(xué)生都很喜歡朗讀,也能大聲大膽地朗讀。讀是有魅力的,或充滿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讀得多了, 4 即使最枯燥的議論文和說明文,也能讓最調(diào)皮的學(xué)生常常目不轉(zhuǎn)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讀中。
我在語文課上讀的特別多,我特別講究讀出韻味,我常常設(shè)計出不同形式的讀、設(shè)計不同的情境,引導(dǎo)學(xué)生嘗試讀不同風(fēng)格的作品,讀幫助我提高了文素養(yǎng),也使我在語文課上牢牢的抓住了學(xué)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時代背景
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離不開人,畢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們的故事和經(jīng)歷本身人格的感召,可獲得精神的升華。借助作者的資料和時代背景來解讀文本,我在《聽潮》,《右溪記》,《小石潭記》,《故鄉(xiāng)》等課文中得到成功的嘗試,學(xué)生對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滲入到他們的靈魂中,“知世論人”,“知人論文”這種解讀文本的方法,激發(fā)了學(xué)生學(xué)習(xí)語文的興趣,也使他們對文學(xué)有了更深的認(rèn)識,對文學(xué)作品的解讀,有了正確的方向。
三、課上生成的一個問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
“其間千二百里”如何翻譯?
課文注釋3告訴我們,古代“里”這個單位比現(xiàn)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白匀龒{七百里”其實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兩百公里左右。我們是按現(xiàn)在的“里”或“公里”來翻譯,還是按古代的“里”的單位來翻譯呢?
有的同學(xué)認(rèn)為要換算,也有的同學(xué)認(rèn)為不換算,在全文翻譯結(jié)尾做一個注釋就可以了。例注1:當(dāng)時的七百里,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兩百公里左右。
本來,我是贊同翻譯時,換算成現(xiàn)在“里”的單位的。聽學(xué)生做注釋一說,覺得妙極,真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呀!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8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
②屬引凄異(
)
2.選出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項(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錢幣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澗肅
C.絕:哀轉(zhuǎn)久絕
沿溯阻絕
D.素:素湍綠潭
可以調(diào)素琴
3.請分別概括三峽四個季節(jié)的特點。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4.填寫出描寫三峽形勢的語句。 ①體現(xiàn)三峽長的語句是:
②體現(xiàn)三峽險的語句是:
③體現(xiàn)三峽窄的語句是:
④表現(xiàn)山河秀麗的語句是: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6.文末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 練習(xí)題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澗肅
(3)屬引凄異
(4)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2分)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譯文:
3.填空:文中用“
”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
”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練習(xí)題三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學(xué)家 (人名)_________,撰
,本文選自
,三峽是
、 、
的總稱。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3分) ①重巖疊嶂 嶂:___________ ②沿溯阻絕
溯:___________ ③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4分} 答:
練習(xí)題四
1.下列加點詞意義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略無闕處(闕:通“缺”) B.良多趣味(良:實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澗肅(肅:嚴(yán)肅) 2.翻譯: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花了大量筆墨,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直接描繪三峽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卻寫到“漁者歌曰”,這是采用的描寫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對三峽景物的描寫很有特色。請從文中再選出兩處景物,仿照例句進(jìn)行描寫。
例:碧綠的潭水,怪異的松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文章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qū)懭龒{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 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xiàn)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關(guān)于三峽江水的描寫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寫山,后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
練習(xí)題五
1.解釋下列加點詞
(1)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
) (2)沿溯阻絕(
)哀轉(zhuǎn)久絕(
)
(3)或王命急宣(
)或以為死(
)(4)則素湍綠潭(
)有奇字素?zé)o備者(
)
2.翻譯下列各句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3.文章①段總寫三峽的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勢。
4.②、③、④段寫___________,分別寫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峽四季變
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峽_______________ 的總特征。
5.(1)表現(xiàn)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現(xiàn)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現(xiàn)春冬季水清流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現(xiàn)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末尾引用漁者的歌詞,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寫出文中千古傳誦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xí)題六
1.下列一詞多義的詞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
A. 自三峽七百里中(從)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沿溯阻絕(斷)絕巘多生怪柏(極)哀轉(zhuǎn)久絕(停止,消失) C. 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錢幣乞之(有人)
D.懸泉瀑布,飛漱其間(中間)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2.翻譯下列各句。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譯文:
②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文:
③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文:
④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譯文:
⑤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譯文:
。
③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 3.文章①段總寫
,描述了
地勢。
4.②、③、④段寫,分別寫出了三峽
、
、
,四季變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峽
的總特征。
5.第②段寫三峽
;第③段寫三峽
;第④段寫三峽
。 6.①表現(xiàn)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②表現(xiàn)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③表現(xiàn)春冬季水清流緩的句子是
,④表現(xiàn)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
。 7.文章末尾引用漁者的歌詞,其作用是
。
8.寫出文中千古傳誦的佳句:
,
。 9.找出兩個寫山的四字短語:
,
;找出兩個寫水的四字短語:
。
練習(xí)題七
1.下面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屬予作文以記之
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或王命急宣
C.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D.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哀轉(zhuǎn)久絕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3.第3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靜景,也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2分) 4.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xí)題九 一.背誦默寫
1.描寫三峽連山之密的句子: 2.描寫三峽兩岸山峰高聳的句子:
3.從側(cè)面交代三峽兩岸山勢之高的句子: 4.描寫夏季三峽水勢浩大的句子:
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6.形容三峽江水澄清、風(fēng)光嫵媚的句子: 7.最能表現(xiàn)三峽秋季特點的句子:
8.借猿啼和漁歌表現(xiàn)三峽凄涼景象的句子:
9.《三峽》中以快馬和疾風(fēng)來襯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10.《朱元思書》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苯璞扔魍怀隽私魉贅O快,本文中與此相似的句子:
11.本文中描寫了不同季節(jié)的景色,請寫出春、冬季江水特點的句子:
12.三峽水庫蓄水已達(dá)135米,真正實現(xiàn)了“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景象。本文里描繪的漁者歌唱的“
”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復(fù)返了。 二.問答題
1.通過對三峽兩岸之山的描寫,突出三峽怎樣的特點?
2.本文寫到“三峽”夏季水勢時說:“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詩中與之相似的是哪些兩句? 3.請用簡要的詞語分別概括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 4.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的自然景觀的?
5.作者只有“清榮峻茂”四季就概括寫出了水、樹、山、草的風(fēng)貌,請發(fā)揮你的想象力,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這個景色再現(xiàn)出來。
6.作者在描寫秋天三峽時,引用漁歌,請寫出文中引用的漁歌及其作用。
7.作者寫三峽從大處山、水落筆,又用其它景物襯托,請寫出作者在文中還寫了哪些景物,分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8.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
練習(xí)題十 1.《三峽》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作者酈道元,字善長,北魏時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撰《水經(jīng)注》,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價值。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
2. 《三峽》先寫三峽地貌,接著依次分寫夏、春冬、秋 四個時期的景物。
3.文中寫山嶺連綿和山勢漫長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4.寫山勢峻峭巍峨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5.一段寫出了三峽的什么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6.結(jié)合有關(guān)語句,說一說三峽兩岸山有什么特點。(試用兩個字概括)連和高
7.“重巖疊嶂”和“隱天蔽日”兩句寫景角度有什么不同?重巖疊嶂,就山本身的狀態(tài)寫其高,是俯視所得;而隱天蔽日,以天和日襯其高,是仰視所見。 8.寫三峽夏季江水暴漲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9.第二段是怎樣描寫夏天水勢特征的。先從正面落筆,后分兩層來寫:以“沿溯阻絕”概括水勢險惡;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給人具體印象。又加上奔馬和疾風(fēng)的比喻,則給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0.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寫作思路。先寫俯視江中所見,后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最后作者總結(jié),狀寫了四種景物。
11.寫春冬之時山水草木秀麗的句子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12.作者寫三峽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氣氛?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肅殺的氣氛。
1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中描寫的三峽四季的景物特征:夏水暴漲,春冬景美,寒秋肅殺。
14.討論:作者寫三峽四季景色時,為何沒有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而先寫夏季景色。答案要點: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將“夏水”為首來寫。
15.《早發(fā)白帝城》一詩中哪兩句與“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一句意思相同: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三峽練習(xí)題》參考答案:
練習(xí)題一
1.①飛奔的馬 ②連續(xù) 2.B 3.①水勢迅急兇猛
②景色秀麗奇絕
③蕭瑟凄涼 4三峽七百里
②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③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④素湍綠潭,回清倒影5.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6.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練習(xí)題二:
1.(1)真(或?qū)嵲?(2)寂靜 (3)連續(xù) (4)快2.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 3.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練習(xí)題三: 1.(1分)酈道元 2.①像屏障一樣的山峰。②逆流而上。③快。3.(4分) 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②空曠的山谷傳來猿猴啼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4.(4分) 三峽的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1分)、高聳峻拔(1分)。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盛大(1 分)、水流湍急(1分)。
練習(xí)題四: 1.D 2.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樣快。3.側(cè)面描寫(或“間接描寫”) 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4.示例:飛懸的瀑布,悲涼的漁歌險峻的山峰,凄厲的猿啼。5.A 練習(xí)題五:
1、(1)自三峽七百里中
從
(2)沿溯阻絕
斷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哀轉(zhuǎn)久絕——消失
(3)或王命急宣——有時
(4)則素湍綠潭——白色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人
有奇字素?zé)o備者——向來 2、(1)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2)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樣快。(3)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很多趣味。(4)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3.三峽的地貌,峰高谷深的險要4.江水,
夏季
春冬
秋季
,
山高水險
5、(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3)素湍綠潭,回清倒影(4)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6.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7.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8.《與朱元思書》中描繪山水與本文相似的句子是:山——爭高直指,互相軒邈
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練習(xí)題六:
1.C 2.①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②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樣快。③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很多趣味。④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⑤常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絕不斷,異常凄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⑤巴東三峽,巫峽最長(人們聽到)猿猴的幾聲哀鳴,淚水就要沾濕了衣裳。 3.三峽的地貌
峰高谷深的險要 4.江水
夏季
春冬
秋季
山高水險 5.夏季水勢之盛和水流之急
春冬之時清幽的景色
秋季肅寒凄涼的景色 6.①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③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④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7.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 8.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9.重巖疊嶂
隱天蔽日
素湍綠潭
清榮峻茂
練習(xí)題七:
1.C(2分)2.水清、樹榮、山高、草茂,實在是有許多趣味。3.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即可) 懸泉瀑布,飛溯其間4.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練習(xí)題八:
1.(2分)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3分)①A②D③B
3. B 4.(2分) [甲]風(fēng)霜高潔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練習(xí)題九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重巖疊嶂,隱天蔽日。3.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5.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6.素湍綠潭,回清倒影。7.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澗肅。8.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9.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10.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11.春冬之時,素湍綠潭,回清倒影12.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1.山勢連綿不斷,山峰高聳,遮天蔽日。2.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3.夏季江水險急,春冬季節(jié)景色秀美,秋季則顯得凄異。4.作者是從“山”、“水”兩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其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出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5.清清的江水跳躍著,閃動著粼粼的光;樹木茂盛繁密;山峰高峻挺拔,野草密密青青。6.“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睆脑车慕新曋校谷诉M(jìn)一步感受三峽獨特的地理特點:山高嶺連、峽窄、水長、通過對猿的凄慘叫聲的側(cè)面描寫,渲染秋天悲涼、蕭瑟的氣氛。7.還寫了怪柏、草、樹、瀑布、澗等景物,并抓住這些景物的特征,運用酣暢的筆力,自然貼切,既讓讀者身臨其境,又引起讀者思想感情的共鳴。8.三峽的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高聳峻拔。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9
26三峽 酈道元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3分)沿溯阻絕( )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 (2)隱天蔽日 ( ) ..(3)不見曦月( ) (4) 沿溯阻絕( )(5)沿溯阻絕( ) ....(6)或王命急宣( ) (7)其間千二百里( ) (8)其間千二百里( ) ...(9)雖乘奔御風(fēng)( )(10)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 ..(11)則素湍綠潭( )(12) 絕多巘生怪柏( ) (13)清榮峻茂( ) ...(14)良多趣味( ) (15)每至晴初霜旦( ) (16) 林寒澗肅( ) ...(17)屬引凄異( ) (18)哀轉(zhuǎn)久絕( ) (19)故漁者歌曰( ) ...3..翻譯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3)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4)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5)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6)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4、下列語句中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至于/夏水襄陵
B.絕 /多生怪柏 C.雖/乘奔御風(fēng)
D.常有高/猿長嘯
5填空:
(1)文中用“ ”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 ”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答案: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2分,每處1分) (2)酈道元堪稱寫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寫水勢盛大,又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寫江水清澈,語言凝練而意蘊豐富。(用原文的語句填空)(2分) 6閱讀
(1)文中寫到“山”,所寫的“山”有著怎樣的特點?(4分)
(2)描寫了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3分)
(3)《早發(fā)白帝城》由《三峽》化出,同樣寫猿聲,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4)文末描寫“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5)文章結(jié)尾引用“巴東三峽巫峽長,袁鳴三聲淚粘裳”有什么作用?(3分)
(6)本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怎樣的思想感情?
(7)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于世,并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dǎo)游詞,向前來觀光的游客介紹三峽的風(fēng)景特點和時代變化。(3分)
26三峽 酈道元
1 sù 2.(1)闕,通“缺” (2) 蔽,遮蔽 (3)曦月,太陽與月亮 (4)絕:斷 (5)沿溯,逆流而上 (6)或:有時 (7)其, 代詞,那 (8)其間,相距 (9)雖(即使 ) (10)疾,快 (11)素:白色 (12)巘(山峰) (13)榮,茂盛 (14) 良,真(或?qū)嵲? (15)早晨 (16)肅,寂靜 (17)屬,連接 (18) 絕(消失)(19)故: 所以
3..翻譯下列句子。
(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見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騎著馬,駕著風(fēng)(1分),也沒有這樣迅速(1分)。
(3)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4) 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 (2分,如關(guān)鍵詞漏譯或錯譯,酌情扣分) (5)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6)常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大意1分,“屬”“異”各一分)
4、答案D(“高猿”是一個偏正式的語言單位,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不停頓) 5 “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描寫水勢盛大,“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描寫江水清澈 6閱讀
(1)寫群山具有連綿不斷、雄奇險拔、遮天蔽日的特點。
(2)寫出三峽水流湍急、水勢險惡的特點。間接描寫(或側(cè)面描寫)(共3分 每要點1分) (3)答案:《早發(fā)白帝城》用猿聲襯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峽》用原聲帶哀轉(zhuǎn)久絕表現(xiàn)峽谷幽長的特點,渲染了秋天三峽的蕭瑟悲涼氣氛。(共2分。每點1分)
(4)答案:哀轉(zhuǎn)久絕表現(xiàn)峽谷幽長的特點,渲染了秋天三峽的蕭瑟悲涼氣氛,使人感到無限的悲涼。(共2分。每點1分)
(5)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漁歌歌謠,是運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手法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了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表現(xiàn)三峽的凄婉美。
(6)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懷。
(7) 導(dǎo)游詞答案示例:各位旅客,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 景風(fēng)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鳴哀轉(zhuǎn)。走進(jìn)三峽人家,品嘗金黃蜜桔;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fēng)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峽風(fēng)光介紹2分,時代變化1分。如語言不簡潔連貫,不生動優(yōu)美,酌情扣分)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10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chóng)巖疊嶂(zhàng),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絕?;蛲趺毙?,有時朝(zhāo)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jiān)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tuān)綠潭,回清倒影,絕巘(yǎn)多生怪柏(bǎi),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cháng),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
★注釋:
(1)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 (2)略無:完全沒有。闕:通“缺”,中斷 。 (3) 嶂(zhàng):高峻險拔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8)沿:順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時。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傳達(dá)。
(10) 朝發(fā)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jié)東。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12)雖:即使。 奔:奔馳的馬。御:駕著
(13)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fēng)也不被認(rèn)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dāng)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jīng)注刊誤》)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絕:極高。巘:山峰
(17)懸泉: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沖蕩。漱:沖刷。 (18)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19) 良:實在,的確。 (20) 晴初:天剛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屬引:連續(xù)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凄異:凄涼怪異。 (22)哀轉(zhuǎn)久絕: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絕:消失。
(23)巴東:漢郡名,在現(xiàn)在重慶東部云陽,奉節(jié),巫山一帶。 (24) 沾:打濕。
(25) 三聲:幾聲。這里不是確數(shù) (26) 裳(cháng):衣裳。
★譯文: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中間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兩岸的丘陵的時候,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時皇上的命令要緊急傳達(dá),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fēng),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瀑布沖蕩在巖石山澗中,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許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時候,樹林山澗一片清涼寂靜,經(jīng)常有猿猴在高處長嘯,叫聲不斷,聲音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劃分朗讀節(jié)奏: 名字:“三峽”
自 / 三 峽 七 百 里 中 , 兩 岸 / 連 山 , 略 無 /闕(quē) 處 。 重(chóng) 巖 / 疊 嶂(zhàng) , 隱 天 / 蔽 日 。 自 / 非 亭 午 夜 分 , 不 見 曦(xī )月 。
至 于夏 / 水 襄(xiāng) 陵 , 沿/ 溯(sù) 阻 絕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時 / 朝(zhāo )發(fā)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間(jiān )/ 千 二 百 里 , 雖 / 乘 奔(bēn )御 風(fēng)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時 , 則 / 素 湍(tuān) / 綠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絕巘(yǎn) / 多 生 怪柏(bǎi) , 懸 泉 / 瀑 布 , 飛 漱(shù) / 其 間 。 清 / 榮 / 峻 / 茂 , 良 多 趣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澗 肅 , 常 有 / 高 猿 長 嘯 ,屬(zhǔ )引 /凄 異 , 空 谷 / 傳 響 , 哀 轉(zhuǎn) / 久 絕 。 故 / 漁 者 歌 曰 :“ 巴 東 三 峽 巫 峽 長(cháng), 猿 鳴 三 聲 淚 沾 裳 (cháng) ?!?/p>
★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于選擇復(fù)句的關(guān)聯(lián)詞)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于”【 連詞】承上啟下(到了)
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雖乘奔御風(fēng) (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4.淚沾裳 (裳 古義:古人的下衣
今義:衣服) 5.不以疾也 (疾 古義:快
今義:疾?。?6.良多趣味 (良 古義:真,實在
今義:好) 7.屬引凄異(屬 古義:連續(xù)
今義:屬于)
8.猿鳴三聲淚沾裳(三聲 古義:幾聲,不是確數(shù)
今義:三聲)
★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
絕巘(寫作?山?字旁在一個奉?獻(xiàn)?的?獻(xiàn)?)多生怪柏(極,最)
哀轉(zhuǎn)久絕(消失)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與世隔絕) 群響畢絕:停止
以為妙絕:極點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榮峻茂(水清)
④屬: 屬引凄異 (屬(zhǔ):動詞。連接)
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囑”囑咐)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
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實在,的確)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善良)
⑥疾: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通假字
① 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 這里指中斷) ② 哀轉(zhuǎn)久絕(“轉(zhuǎn)”通“囀”,婉轉(zhuǎn))
★詞類活用
①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降霜、下霜)
④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⑤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急流)
⑥林寒澗肅(寒,清涼;肅,寂靜。寒、肅,在句中充當(dāng)謂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特殊句式
1.兩岸連山:省略句,省略定語“三峽”。
2.重巖疊嶂:省略句,省略主語“兩岸”。
★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譯:即使騎著快馬,駕著風(fēng),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實在是趣味無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譯: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兩岸的山丘,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擱了。
4、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譯: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長時間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譯:層層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
7、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譯: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空缺的地方。 《三峽》賞析
本文是《水經(jīng)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東過巫縣南,鹽水從縣東南流注之”的一條注。記敘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能激發(fā)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笨倢懭龒{的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白匀龒{七百里中”,交代峽之長,接著指出兩岸山的特點在于“連”。“略無闕處”,毫無殘缺的地方,進(jìn)一步寫“連”。下面接著寫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復(fù)疊,山上壘山,說明山高。山隱,遮蔽住太陽匿于天空,從另一個角度寫山的高?!爸亍焙汀隘B”,就山本身的狀態(tài)寫其高,是俯瞰而得;“隱”和“蔽”,以天和日來襯其高,乃仰視所見。下面兩句,則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xiàn)以上特點。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時候才能見到太陽和月亮。如果不是“兩岸”連山,哪怕只有一岸連山,也不會形成這種狀況;如果連山有缺,其他時間于缺處也能見到日月;如果連山不高,也不必待到這時才見日月;如果三峽不窄,其他時候也可見到日月。正午見日,夜半見月,由特定條件充分顯示了三峽特點。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寫夏季三峽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夏季水漲,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絕了。這里所寫的是水勢大水流速情況下的通例。下舉一特例,以進(jìn)一步證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緊急命令要向各地傳達(dá)時,才會有航船。這一方面照應(yīng)了平常情況下是“沿溯阻絕”的,同時借此可寫出船行之快。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補筆交代“其間千二百里”,則時速約為百里,加上更用奔馬和疾風(fēng)作比較,給人的感受也就更為形象而深刻了。
本節(jié)承上段而來。上段寫三峽山的特點,為本節(jié)寫水設(shè)置了條件。山高,則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連,則水不得他泄,必然盡在漕中。峽窄,則斷面小,單位面積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漲”的因素和峽的特點及條件,構(gòu)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睂懘憾瑫r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fēng)景秀麗。以“春冬之時”領(lǐng)起,很自然地轉(zhuǎn)換了描寫對象,時易則景異,鏡頭中搖出了另外一種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著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著景物的影子。這里先寫俯視江中所見。“湍”是動態(tài),“潭”為靜境。以“素”飾“湍”,水如白練,明凈輕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間青,水光變幻。深水為潭,以“綠”飾“潭”,益見深沉寧靜。水中有影,則水平如鏡,倒影入潭,更覺風(fēng)光秀麗。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堪稱秀麗雋逸。下文即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以“絕”狀山,以“怪”寫柏,道出了當(dāng)?shù)氐淖匀惶卣?。山巖陡削,高聳入云,故為“絕”。山上的柏樹,托足于巖石之間,正午之時方見日光,它要曲體向陽,加之峽窄風(fēng)大,自然枝干扭曲,何況年代久遠(yuǎn),當(dāng)然要變成“怪”形。在這人跡罕至、鳥獸少見的境地,“怪柏”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進(jìn)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頓覺生意盎然。作者寫此,還只是給“懸泉瀑布”勾勒出一個背景。山靜、泉飛、柏怪、水奇,靜中有動,聲色紛沓,山水相配,構(gòu)成了一幅挺拔超脫的圖畫,這和“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又大為異趣。最后作者總括說:水清、木榮、山峻、草茂,實在富有趣味。以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dǎo)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將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寫,要兼及兩季的特點。冬季水竭,才會出現(xiàn)“素湍綠潭”,春天物鮮,始有草木“榮茂”。本節(jié)所寫與上節(jié)所述,意趣迥異。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險,春水富趣。作者認(rèn)為三峽風(fēng)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qū)θ龒{“悉以臨懼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徑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開筆多變。接著以實景補足前意,林澗之間,清冷肅穆。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凄清肅殺的氣氛。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xiàn),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yuǎn),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熬媒^”,回應(yīng)“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jìn)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本文雖屬節(jié)選,但全文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見功力。由于作者曾“踐躋此境”,有具體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峽的特點和不同季節(jié)的風(fēng)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總后分的辦法,按季節(jié)分層次,寫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選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幾筆,使境界全出,叫讀者恍如身臨其境。如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表現(xiàn)水流湍急,以“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風(fēng)光嫵媚,以“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渲染猿鳴幽凄、山谷空曠,都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再次,各個部分,各有側(cè)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從不同角度寫出了三峽特色,而下面的三個部分,又都圍繞著首段關(guān)于山峽總的特點來寫。最后,作者運筆富于變化,有正面落筆,有側(cè)面烘托,有粗線勾勒,有工筆細(xì)描,有明言直寫,有隱喻暗示,有全景鳥瞰,有特寫鏡頭,有仰觀遠(yuǎn)景,有俯察近物,有繪形寫貌,有摹聲錄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語,雖只幾百字的短文,卻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清猿怪柏,真可謂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里。
《三峽》詞類小結(jié)
略無:完全沒有。略,這里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闕: 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 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傳達(dá)。
朝發(fā)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白帝:城名,在重慶市奉節(jié)縣。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奔:奔馳的快馬。
御風(fēng):駕風(fēng)。
以:也不如,可作“認(rèn)為”
素湍:白色的急流。
綠潭:碧綠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頂。
飛漱:飛流沖蕩。漱,沖蕩。
懸泉: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泉水。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良:實在,的確
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zhǔ):動詞,連接。
引:延長。
凄異:凄涼怪異。
哀轉(zhuǎn)(zhuàn)久絕: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能消失。轉(zhuǎn),同“囀”,婉轉(zhuǎn)。
巴東:漢郡名,在現(xiàn)在重慶云陽、奉節(jié)一帶。
沾:打濕。
*注意區(qū)分 綠:綠色。 藍(lán):深青色。 蒼:青色(深藍(lán)或暗綠色)。 碧:青綠色。 青:藍(lán)色。
三峽 酈道元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jié)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
夏天:從江水奔騰的速度描寫水流湍急
春 冬:從兩岸的景色與江水交相輝映,交織出一幅美景
《三峽》總小結(jié)
一、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譯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釋:從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群山連綿,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樣,遮住了藍(lán)天和太陽。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
一層 三峽的山(長、多、陡、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釋: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了兩岸的小山包,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斷了。 有時皇上的命令要緊急傳達(dá),白天從白帝城出發(fā),晚上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快風(fēng)飛翔,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
二層 三峽的水(兇險、迅疾)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釋:春冬時節(jié),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泉水和瀑布,從上面飛瀉下來,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樂趣無窮。
三層 三峽的春冬美景(清幽)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樹林山間一片清寂,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大叫,叫聲連續(xù)不斷,音調(diào)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層 三峽的秋景(悲寂、凄涼)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釋: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樹林山澗一片清寂,經(jīng)常有處在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叫聲接續(xù)不斷,音調(diào)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漁歌里面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三、主題思想
1.主旨:
《三峽》是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中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盡管只有155個字,卻寫出了三峽七百里的萬千氣象。文章生動地描寫了江水流經(jīng)三峽時的壯觀場面,描繪了兩岸的景物;山石樹木,飛泉哀猿,情景歷歷如繪,使人讀后,宛如身歷其境。
本篇用彩筆描繪了三峽的地貌,再寫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壯麗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憂傷的漁歌做結(jié),表現(xiàn)了“山水雖佳,可世上猶有勞貧”的思想感情。文篇雖小,但展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奇麗、無限壯觀的景象。
2.詳細(xì)解釋: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jìn)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毖┌椎募ち鳎叹G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xù)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zhuǎn)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gòu)成了一幅幅風(fēng)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句表現(xiàn)了漁人漂泊不定的悲傷,襯托了秋的凄涼。體現(xiàn)了作品的人文關(guān)懷。
四、寫作特色
1.抓住景物的特征寫景
2.語言生動簡練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11
段落分層:
1、用簡短的話歸納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總寫三峽峰巒重疊,雄偉峻拔的山勢。 第二段:寫三峽夏天水勢的湍急。
第三段:寫春冬二季三峽清幽雋絕、令人向往流連的風(fēng)光。
第四段:寫三峽秋冬之時景色的凄清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三峽四季的特征 夏水疾 春冬景色秀麗 秋凄涼異常
1、第一層寫三峽兩岸的山。第一句寫山的長、可見其長;“略”可見其多。
第二、三句寫山的陡、高,以及江面的狹窄,為下文寫夏水的迅猛作鋪墊。
“七百里”多。
2、第二層寫三峽的夏水。順上層山勢高、江面窄,寫的是最盛的夏水,表現(xiàn)江水兇險的詞有“襄陵”、“阻絕”,表現(xiàn)江水迅疾的句子是“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使人感到驚心動魄,豪氣萬丈。
3、第三層寫三峽的春冬景色。文氣由緊張變得輕松,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有動有靜、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傲级嗳の丁笔亲髡哂芍缘母袊@。
4、第四層寫三峽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層歡快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到處籠罩著悲寂、凄涼的氣氛。最后用漁歌作結(jié)尾,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的生活。
文本分析:
1、作者寫山從正面和側(cè)面突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狹窄正面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側(cè)面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表現(xiàn)水流急速,迅疾的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3、用比較的方法表現(xiàn)夏日江水的迅疾: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4、表現(xiàn)三峽山水的壯美、秀麗的兩個四字短語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寫春冬之時山水草木秀麗的句子清榮峻茂
6、寫春冬之水的特點的句子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7、渲染了寒秋三峽的悲寂、凄涼的氣氛: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8、表現(xiàn)秋景的凄清,令讀者恍若身在其境的兩個四字短語是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9、第三層文字寫出了三峽怎樣的景色特點?清榮峻茂
10、“清榮峻茂”分別省略了哪些主語?水、樹、山、草
重點講解:
1、文中沒有點出“秋”字,作者如何來寫三峽秋季景色的? 寫三峽秋季景色時,著重寫感受和聲音。以“霜”“寒”“肅”等字來渲染蕭瑟、肅殺的氛圍,“高猿長嘯”“漁者之歌”凄異、哀婉,突出季節(jié)特點。
2、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貼,它的特點是先大后小,先總后分,每一段開頭,都是先點出地點或季節(jié),中間是景物描寫,結(jié)尾以“我”的感覺來烘托之。
3、“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形神兼?zhèn)?,試分析好在哪里?/strong>
這兩句的意思是:句中以“回清”寫“素湍”的動態(tài),以“倒影”寫“綠潭”的靜態(tài),極言江水這清澈。“素湍”見浪花之雪白;“綠潭”顯潭水之清澈,“回清”寫江水之動態(tài)。
4、末段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 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渲染秋天凄涼悲寂的氣氛,側(cè)面烘托漁夫和船夫的悲慘生活。
5、文中有“”,“”等句,唐代李白的一首詩也寫到這些內(nèi)容。請把詩名、詩文默寫下來。
《早發(fā)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6、在三峽建水電站,在文中找出依據(jù) 落差大 水流急
7、本課作者寫了三峽的山和水,先從山寫起,因為峽的意思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
8、問答:本文描寫三峽景色時為什么沒有按照春夏秋冬順序描寫,而是先寫夏季、后春冬、最后秋季? 答:是承水勢的漲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漲,春冬風(fēng)平浪靜,秋天水枯谷空,順勢而下,入情入理。
9、文章結(jié)尾引用民歌有何作用?答:把自然景物與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渲染了悲寂、凄涼的氣氛,側(cè)面表現(xiàn)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
27、導(dǎo)游詞
各位游客,歡迎你們來到三峽旅游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fēng)格迥異,夏季水漲,江流澎湃,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瀑布飛泉。秋景凄寒,猿鳴哀轉(zhuǎn),走進(jìn)三峽人家,品嘗金黃蜜橘,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fēng)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暢游此地。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12
4、《三峽》
出卷人:王興紅
自( )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 )闕( )....處;重巖疊嶂( ),隱( )天蔽日,自( )非( )亭.....午( )夜分( ),不見曦( )月。 ....至于( )夏水襄( )陵,沿( )溯( )阻絕( )。......或( )王命急宣( ),有時朝( )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 )....間千二百里,雖( )乘奔( )御風(fēng)(
),不以( ).....疾( )也。 . 春冬之時,則素( )湍( )綠潭( ),回清( ).....倒影。絕讞( )多生怪柏,懸泉( )瀑布,飛漱( )....其間。清榮峻茂( ),良( )多趣味。 ..... 每至晴初( )霜旦( ),林寒澗肅( ),常有高猿.......( )長嘯,屬引( )凄異,空谷傳響,哀( )轉(zhuǎn)( )....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附加題: ①解釋紅色字體
1、文學(xué)常識
作者 ,字 , 家, 家。
本文選自 ?!端?jīng)注》是一部記載 的專著,也是一部 和 。不僅在 , 有很高的價值,對后代游記的創(chuàng)作也有很大的影響。
1 2, 三峽, , 和 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jié)的湖北宜昌之間。 3,一詞多義
①自:A、自三峽七百里中( ) 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 ②疾:A、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 B、疾在腠理( ) C、必有竊疾也( )
③絕:A、沿溯阻絕( ) B、絕巘多生怪柏( ) C。哀轉(zhuǎn)久絕( )
④屬:A、屬引凄異(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C.忠之屬也( ) D.屬予作文以記之( ) 4.朗讀節(jié)奏 :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重點問題
①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②文章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qū)懢?,而要先寫夏景呢? ③分別概括三峽夏,春冬,秋三段時間三峽景物的美點 夏 ,春冬 ,秋 。 ④說說下面你對句子的理解。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 。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 5.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 。 6.本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7.《三峽》一文,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征描寫三峽的自然景色的?
。 8.本文在語言運用方面又怎樣的特點和意義?試作簡析。
。
9、重點句翻譯:
①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②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③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④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3 ⑤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⑥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⑦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⑧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⑨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12篇(三峽酈道元閱讀理解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酈道元三峽讀后感(共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