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貝多芬》讀后感3篇(貝多芬這本書的讀后感),供大家賞析。
《貝多芬》讀后感1
我讀了《貝多芬傳》后,懂得了什么是百折不饒的
貝多芬很小的時候就嘗盡了生活的艱辛,在他風華正茂的時候卻又遭到了病痛的折磨。盡管這樣,他卻仍然堅持不懈的進行著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經(jīng)典的交響曲。
他的這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記得在一次體育課上,老師要我們進行400米跑,可是我只跑了200米就跑不動了。這時,我想起了貝多芬堅持不懈的
今后,我會像貝多芬一樣,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輕言放棄,會堅持到最后一刻。
《貝多芬》讀后感2
1810年,貝多芬又孤身一個了,或許正因如此,他在藝術領域中更加狂野。
后來歌德遇到了貝多芬,貝多芬和歌德這兩位偉人應該握手,然而,貝多芬的傲慢終于讓歌德無法接受,這源自他們不同的立場和追求。
1814年,貝多芬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貝多芬再次表現(xiàn)出他那傲慢和不羈的性格,或許正是這樣的性格才使他在藝術領域登峰造極。
拿破侖和貝多芬在不同的領域都表現(xiàn)出狂野和威嚴,前者在戰(zhàn)場,后者在藝術。
但是現(xiàn)實世界中再大的榮耀和輝煌也無法讓貝多芬感到幸福,音樂的藝術才是他真正的王國和天堂。
《貝多芬》讀后感3
貝多芬的最后時刻,是悲慘的,他好像被全人類拋棄了,他的生活極度困苦,他的耳朵完全聾了,他開始自暴自棄,他的生活沒有來源,他的朋友親人或死或散,保護他的人也走了,他無依無靠,只能孤獨的生活。
他曾經(jīng)精心培養(yǎng)侄子,但他的侄子最后成了一個失敗的商人,貝多芬想送他去上大學,但他經(jīng)常去賭場,結果欠了一屁股的債務。
后來,貝多芬放棄了音樂,這讓他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之中,他把自己封閉起來,與世隔絕。又過了幾年,貝多芬在痛苦中沉沉的睡去了,再也沒有醒來。為他送終的,只有幾個親密的朋友,甚至他的侄子也沒有來,貝多芬最終沒有擺脫痛苦。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一定要不拋棄不放棄,不然就會有失落之感,陷入痛苦,貝多芬的例子也啟示我們,身體缺陷不足以打垮我們的精神,即使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勇于克服。
《貝多芬》讀后感3篇(貝多芬這本書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 貝多芬讀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