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后感9篇(孔融讓梨讀后感100字),以供參考。
《孔融讓梨》讀后感1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了孔融為家人讓梨,自我吃小的,給人家吃大的??兹谧尷娴墓适伦屛颐靼琢艘獔F(tuán)結(jié)友愛,尊敬長輩。
我的同桌王澤亮有個雙胞胎哥哥叫王澤陽,他們在和父母吃早飯時,早飯不多,最終還剩一個生煎,父母要他們兩兄弟吃,他們互相推辭后,最終給了父母。這樣的家庭氣氛,多讓人感動呀,這兩兄弟不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孔融嗎?他們尊敬長輩,因為父母要去工作,體力消耗大,容易饑餓。
我很喜歡看寓言故事,最近看了一個故事:有兩只小羊,過獨木橋,誰也不讓誰,還互相斗毆,最終誰也沒有好果子吃,紛紛落入水中。這個故事與《孔融讓梨》構(gòu)成了比較,孔融為家人讓梨的孝心讓后人們一向流傳至今,廣為流頌,而這兩只小羊過獨木橋的故事,雖也被人們流傳,可是卻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反面教材,人們經(jīng)常用這個故事來諷刺那些不懂謙讓的人。
在生活中,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父母每次把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小時候我將這些含“愛”的食物囫圇吞棗的吃進(jìn)肚里,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而此刻,有時還是這樣,認(rèn)為父母就是應(yīng)當(dāng)給我的??墒?,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實在是太羞愧難當(dāng)了。從此之后,父母得我的食物,我也會讓給父母。并且還感到,互相謙讓,還能增加生活氣氛,增強(qiáng)親密感,其樂融融。
我們都應(yīng)當(dāng)讓長輩與親人得到歡樂,自我隨后?!鞍偕菩橄取笔侵袊嗣竦膫鹘y(tǒng)美德。人人都應(yīng)當(dāng)明白。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他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從點滴起,感恩父母,感恩長輩!
《孔融讓梨》讀后感2
今天讀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孔融讓梨》??兹谧尷娴墓适录矣鲬魰?。從小我們就被父母教導(dǎo),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守孝悌知禮義的人。而從這篇文中我們也能看出孔融的聰慧??兹谛⌒〉哪昙o(jì)就懂得為其他人著想,為其他人考慮。我讀完之后心中一種佩服之情油然而生,這種高尚無私精神,是多么可貴呀!
有一句名言說的是:“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先尊重其他人?!?/p>
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要首先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謙讓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寬容,高興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是快樂著,謙讓讓我們的生活和諧快樂,同時也能化解人與人的矛盾。
在生活中,尊重并不常見。
餐桌上,兩個小朋友為了一盤很好吃的菜而爭得面紅耳赤。
公共汽車站里,許多人為了先上車搶一個好位置而瘋擁而上。
這些都是生活中真真切切存在的不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
但生活中又不乏尊重。
同樣是餐桌上,同樣是兩個小朋友,卻為了讓對方吃得更好爭得面紅耳赤。
還是在公交汽車站里,許多人為了給一位老人讓座,都紛紛站起身來讓座。
其實尊重他人是一種高尚的美德,是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
尊重他人是一個人的政治思想修養(yǎng)好的`表現(xiàn),是一種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順利開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關(guān)系的基石。
孔融在這一方面就做到了我們同齡人所不能做到的。
我們通常是搶先吃那一個最大的雞腿,是搶先坐上那一個空余的位置,沒有尊重過其他人。
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圍滿是鮮花,種刺的人身邊都是荊棘。
所以我們應(yīng)該向孔融學(xué)習(xí),向他學(xué)習(xí)尊重他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孔融讓梨》讀后感3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千古流傳。今日,我翻開《修雅集》看到了小孔融拿著梨送給爸爸的圖片,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孔融讓梨》故事。呵,孔融是一個十分有孝心的孩子!四歲的一天,小孔融的媽媽從集市上買來了許多金黃的鴨梨,她讓孔融先吃一個,可是孔融在籃子里挑了許久,卻撿了一個最小的留給自我。原因是自我年紀(jì)小,應(yīng)當(dāng)吃小的,大的.應(yīng)當(dāng)留給哥哥姐姐吃。
讀到那里,我才明白,“年紀(jì)小,應(yīng)當(dāng)吃小的”,說得太好了,我很贊同小孔融的做法。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yīng)當(dāng)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墒菑拇丝唐?,我決定向小孔融學(xué)習(xí),所以我逐步改正了自我的缺點。每一次餐桌上有什么好菜,我就先夾給媽媽,對她說:“媽媽,請吃!”每次爸爸從上?;貋韼б淮笸屏闶郴貋頃r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遞給媽媽,對她說:“媽媽,你吃吧?!敝钡娇粗鴭寢尦韵拢也欧判牡仉x開。每一天晚上,我總是把熱水袋沖足電,交給媽媽,對媽媽說:“媽媽,請你捂腳?!?/p>
在我表姐十歲生日的宴會上,服務(wù)員端上了一大盤烤鴨。我拿起一塊面,夾了一些鴨肉和蔥,蘸了醬,把兩頭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著我。我想:你們可別以為我是個“饞嘴貓”,我可不是做給自我吃的!我放下筷子,用雙手將烤鴨遞給媽媽,大聲地說:“媽媽,您吃!”在眾目睽睽之下,媽媽接過我遞給她的烤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贊不絕口,說:“黃浩洋真孝順??!”“我也要讓我的孩子向浩洋學(xué)習(xí)。”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看來,我已成為大家學(xué)習(xí)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樣了,我必須要做得更好!
此刻,我才明白,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而我已經(jīng)九歲了,這么做也是完全應(yīng)當(dāng)?shù)?。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苯窈?,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guān)心、愛護(hù)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做一個當(dāng)代的小孔融。
《孔融讓梨》讀后感4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人物或事跡。他熏陶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品德修養(yǎng),它感染了多少位偉人的心靈他點化了多少迷途知返的人。
在這個假期,在教師與家長的配合下,我讀了許許多多的民俗精神的傳統(tǒng)故事。其中最讓我感觸頗深的,還是《孔融讓梨》的經(jīng)典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孔融四歲的時候,父親買來了許多梨,當(dāng)孔融挑梨時,他卻把最小的留給了自我。父親感到十分驚訝,孔融確認(rèn)為大的應(yīng)當(dāng)留給哥哥,弟弟一齊吃才對。
這個故事雖然短小,但意義深遠(yuǎn)。給我的感受,卻十分深刻。我們也要學(xué)習(xí)孔融這樣的精神,遇到事情要處處想著他人,為他人著想,而不是為了一點點眼前的利益,與他人發(fā)生爭執(zhí),這樣一來,你損失的`不僅僅是表面的物質(zhì)利益,可是精神品質(zhì)上的“破產(chǎn)”,而孔融,因為具有這一良好的品質(zhì),如同挖到了金礦一般,從此便步步高升,得到了皇帝的重視。
再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是否與四歲的孔融一般呢?看,我魏了一本無缺損的書,正在和妹妹展開激烈的“拉鋸戰(zhàn)”呢!這本完好的書,在我們兄妹倆手中,奪過來,搶過去。突然,我趁妹妹不注意,用力一抽,書便落入我的手中。正當(dāng)我洋洋得意之時,妹妹卻趁機(jī)從我的懷中搶來過去。我生氣了,緊緊的抓住書,用力不放??墒牵宦犚姟斑青辍币宦?,書被撕成了兩半。我和妹妹都呆住了,傻愣愣的看著書的“尸體”,再看看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讓梨了,我都這么大了,還為了一本小小的書,與妹妹爭奪,實在不應(yīng)當(dāng)。
“退一步海闊天空?!蔽移谕蠹蚁窨兹谝粯?,時時處處為別人著想。到那時,爭執(zhí)便沒有了,吵鬧也消失了,人生都變得有愛了,世界變得多么和諧!
《孔融讓梨》讀后感5
三字經(jīng)這篇稱為三大國學(xué)啟蒙讀物。今天,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看看,讀著便瑯瑯上口。其中,我看到“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這句話,我刨根問底,終于查到。
原來,孔融是一個四歲,有孝心的孩子。一天,和藹可親的爸爸面帶笑容從市場上買來一帶黃澄澄的鴨梨。他讓孔融先吃,他左挑細(xì)選,拿了一個小鴨梨,大人們都疑惑不解,孔融說自己年齡小,應(yīng)該吃小的??粗闹械目兹冢也唤麘M愧起來。他才四歲,就知道自己年齡小,就應(yīng)該吃小的。多么一個孝順的孩子啊。看我四歲時,我每天都撒嬌地跟爸爸媽媽要這樣要那樣,每回去飯店吃飯,也是自己先吃。想到這兒,我不禁嘆了口氣。于是,我下定決心,要做向孔融一樣的孩子。每天早飯時,我總把大的雞蛋剝了殼,開心地給了媽媽,媽媽欣慰地點點頭。晚上,我打開電視,搖了搖媽媽喜愛看的電視劇,和她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對電視上的人物指指點點,媽媽笑得好似一朵絢爛多姿的花朵。
哥哥生日會上,服務(wù)員端著一盤我情有獨鐘的烤鴨卷盤。我眼疾手快,拿了一個面餅,這時媽媽踱了踱自己的高跟鞋,臉色陰沉,可我不管不問,拿起筷子,到了一片又大又脆,香噴噴的烤鴨,放上幾根小蔥,井井有條地包了起來,媽媽的臉好似一只兇猛的.老虎,差點想把我“咬了”。我把包好的烤鴨卷遞給媽媽,媽媽頓時煙消云散,差點露出了淚花,開始不緊不慢地吃了起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在場的人都說我很孝順。
現(xiàn)在,我好像一名小孔融,孝順父母親,給他們帶來溫暖。關(guān)心一下身邊的人。孟子說的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后,我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孔融。
《孔融讓梨》讀后感6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前聽的,但是它卻讓我難以忘記。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人都就應(yīng)做的,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很久以前,有個小孩叫孔融。每個人都夸他很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當(dāng)梨端上桌子時,母親把最大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但是孔融卻不好,將這個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種種。孔融他愿意也毫不猶豫地將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我不僅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與弟弟搶東西。我身為姐姐,卻比當(dāng)?shù)艿艿目兹谶€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總是第一個沖上去挑,東挑西挑,務(wù)必要把最大,看起來最美味的拿來吃,堅決不留給父母或弟弟。我不禁感到一絲絲的內(nèi)疚與后悔,而且,不僅僅如此,吃飯時,總會有一些很美味的東西吃,只要飯菜一端上來,我就會毫不猶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東西全部夾在碗里。母親每次都教育我要學(xué)習(xí)“孔融讓梨”的精神,但是我總將她說的當(dāng)耳邊風(fēng)。
有時候在坐車時,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邊,但是我卻看了她們一眼,就坐在那里了。有時,這些小朋友會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著我,就算我的心再怎樣虛,為了我個人的利益,我的心還是控制住了雙腳。
此刻想起,不禁后悔莫及及自責(zé)。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為自己著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就應(yīng)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做什么事都要為別人著想,不好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能夠做的還有很多——讓位置給老少;將好吃的留給別人等等。
讓我發(fā)揚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吧!
《孔融讓梨》讀后感7
孔榮仁的梨的故事告訴我們,孔榮仁為家人做梨,為別人吃小的??兹谧尷婊ǖ墓适伦屛叶脠F(tuán)結(jié)友愛,尊敬長輩。
我的同桌王澤亮,有一個雙胞胎兄弟叫王澤陽。當(dāng)他們和父母一起吃早餐時,早餐很少。最后,還有一個炸的。他們的父母叫他們的兩個兄弟吃它。在他們互相說不之后,他們最終把它給了他們的.父母。這種家庭氛圍有多感人?這兩兄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是孔融嗎?他們尊敬長輩,因為他們的父母必須去工作。他們的身體又累又餓。
我非常喜歡讀寓言故事。最近我讀了一個故事:有兩只小羊穿過一座木橋,沒有人讓任何人進(jìn)去。他們互相打架。最后,沒有人有好的水果吃,掉進(jìn)了水里。這個故事與孔榮仁的梨形成對照。孔榮仁梨的孝道流傳至今,廣受贊譽(yù)。雖然這兩只小羊過橋的故事也被傳開了,但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心中負(fù)面的教材。人們經(jīng)常用這個故事來諷刺那些不懂得謙虛的人。
事實上,在我的生活中,我也經(jīng)歷過這樣的經(jīng)歷:每次我的父母留給我美味的食物,當(dāng)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把這些“愛”的食物吞進(jìn)我的胃里?,F(xiàn)在,有時,我仍然認(rèn)為父母應(yīng)該給我。然而,讀了孔榮仁的梨的故事,我很慚愧。從那以后,我的父母將得到我的食物,我將把它給我的父母。而且還覺得相互謙讓,還能增加生活的氣氛,增進(jìn)親密,其樂融融。
我們都應(yīng)該讓我們的長輩和親戚快樂,然后是我們自己?!耙磺腥噬菩橄取笔侵腥A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每個人都應(yīng)該明白。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他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從一開始就感謝父母和長輩。
《孔融讓梨》讀后感8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xué)過一篇文章——《孔融讓梨》,文中講了孔融把一只大梨給了他的哥哥,卻把最小的一只梨留給了自己。這篇文章一直銘刻在我的記憶里,它讓我明白:謙讓是一種美德。
謙讓之美在于人能更好地溶于自然。我們對植物要有謙讓精神,不能亂砍樹,亂采花,破壞生態(tài)平衡。如果亂砍樹,森林會逐漸減少,土地會逐漸沙漠化。目前,在北京一帶,由于樹木逐漸減少,沙塵暴的天氣已經(jīng)越來越多了,這是人對植物沒有謙讓精神的結(jié)果。我們對動物也要有謙讓精神?,F(xiàn)在,大街上的流浪貓、狗變多了,墻角、路邊很容易能見到它們可憐的身影。我們在菜市場上能聽到青蛙悲哀的叫,鵝發(fā)出的痛苦的長鳴。我們在超市里,隨處能看到用動物皮毛做成的衣服、鞋子……這些都是人對動物不謙讓的現(xiàn)象。假如我們能保護(hù)植物,關(guān)愛動物,與自然界和諧相處,那么我們也一定會收到很好的回報:在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中幸福地生活!
謙讓之美在于人與人之間能相處得更加愉快。我們要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幫助別人。乘公共汽車時,如果你看到老人、抱小孩的阿姨,或者是孕婦時,一定要記得繪他們讓座,這是謙讓的表現(xiàn)。我們要學(xué)會寬容。在我們身邊,經(jīng)常有一些打架之類的事情發(fā)生,那是不寬容的`表現(xiàn)。如果每個人都退后一小步,多為他們著想一下,就不會發(fā)生打架之類的事情了。
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千年的美德。幾千年前的孔融能把謙讓做得這么好,作為現(xiàn)代的我們來說,更應(yīng)該把這種美德很好的傳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
《孔融讓梨》讀后感9
美德在生活中可以說是枚不勝舉。但在《孔融讓梨》這篇短小精煉的歷史故事中,僅有5歲的小孔融竟知道要尊老愛幼,小小年紀(jì)的孔融讓梨這件事,讓我深有感觸。
在古代的一天,孔融的父親從集市上買回三個梨子,分發(fā)給孔融、妹妹還有哥哥。孔融分到了一個最大的梨子,一看就知道味道很甜。但他讓給了哥哥,父親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孔融回答道:“大的就應(yīng)該給大的人吃?!钡诙危兹诜值搅艘粋€比較大的'梨子,但又讓給了妹妹。爸爸又問他了,他回答:“妹妹比我小,應(yīng)該吃一個大一點的?!弊詈?,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但爸爸夸獎了他。
故事中的孔融尊老愛幼,繼承了我們中華民族美德中最重要的一點。但想想我,平日里調(diào)皮搗蛋,沒少給媽媽添麻煩,害的媽媽不但沒有省心,還倒多添了幾根白頭發(fā)。有一次,媽媽做了五個獅子頭放在青菜里煮,自己沒舍得吃一個,我不但沒有謝謝媽媽,還抱怨她沒有多做幾個。還有那次在小姨家,我和表弟爭著玩電腦游戲,我竟生生地把表弟推倒在地板上,害得他哭了好一會兒。想想,平日生活里的我竟然連一個五歲的兒童都不如。孔融讓的雖只是一個梨子,但在美德道路上,他卻跨越了一大步。所以《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才會家喻戶曉,一直流傳至今。以后,我也要學(xué)會謙讓,孝敬自己的長輩們,愛護(hù)比我小的孩子們。
正如我們學(xué)過的一篇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里面高爾基寫給他兒子的信,信中所講的:“給”,永遠(yuǎn)比“拿”愉快。我現(xiàn)在終于明白美德的含義了,為社會,為人們,多奉獻(xiàn)一點點,自己就會擁有無數(shù)的精神財產(chǎn)。這樣,一個人終日都會開開心心。
《孔融讓梨》讀后感9篇(孔融讓梨讀后感1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