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唐詩》讀后感6篇

時間:2023-10-06 08:06:14 讀后感

《唐詩》讀后感 篇1

  人生,在不同的人眼里代表不同的含義。在數(shù)學家眼里,人生就是長篇累牘又寓意濃濃的數(shù)學公式;在哲學家眼里,人生就是句句精湛、直逼人性的哲理;在詩人眼里,人生就是譜大江南北、吟宇宙蒼穹的詩歌。

  ——題記

  我重讀唐詩了。

  兩年前讀唐詩,讀的是《最風流莫如唐詩》;兩年后讀唐詩,讀的是《最風流,醉唐詩》。從名字上看,看不出個好壞優(yōu)劣來;從書籍內容看,也辨不出個高低左右來。只記得閱讀過程中頻頻發(fā)出“居然還可以這樣寫”的感嘆來。

  人生如詩,生活如畫。詩歌不僅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解讀,在不同的階段同樣有不一樣的感悟。自幼起,我們就學唐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边@首人盡皆知的兒童詩,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祖國幼苗的成長。小時候信口吟來,不覺其中奧妙之處,隨著年歲漸長認知漸深,方知其中的畫面之美、意象之深。

  對此類文學解讀作品的閱讀,常建立在自己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之上。就好比當初對李商隱停留在《錦瑟》中或對妻室之悼念或對侍女之眷念的多情印象,書中卻道“感傷乃是對美好事物一去不返的留念和追想,骨子里是對美好事物的贊賞、眷戀,知識這種感情在自然界和人世間兩個方面因其不可抗拒的規(guī)律而無力挽回,令人升騰起一種無奈的哀憫?!睂崉t是對時代的無奈,寫得越鏗鏘有力,對現(xiàn)實的無奈之情越深刻。他的詩兼具朦朧憂愁和奮發(fā)抱負氣息,絕非僅多情可以概括。于是便在以往的認知基礎上再刷新對他的認識。

  詩,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盛唐之下和衰唐之時,眾多詩人通過他們的眼睛、耳朵和嘴,將一幅幅畫面、一件件事情,凝成一首首詩歌。大自然里生長出的“空山新雨后”,邊塞飄來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美人身上散發(fā)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酒水里溢出來的“斗酒十千恣歡虐”……我感嘆他們隊文字的信手拈來可使用,感嘆他們的情到深處醉人夢,感嘆他們不愿隨波逐流的張狂和被貶他鄉(xiāng)后的失落,更感嘆他們這不畏時間和空間的詩歌。

  當下的生活節(jié)奏,遠快于唐朝。家書幾乎已不在,移動互聯(lián)把家連。交通便利了,交流迅捷了,可是我們再也享受不到古人“欲作家書意萬重”的中對“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擔憂,再也體會不到過去《從前慢》里說的“車/牛/馬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更體會不到“我越過千山萬水,走遍大江南北,只為到你眼前,親自對你說上一句‘我愛你’”的艱辛和情深意切。

  我們住在高樓里,看霓虹燈閃爍,聽飛機騰飛的聲音,思考明天又如何在職場中掙扎;還剩幾人在意城市中春天的花香、夏季的蟬鳴、秋天的落葉和冬日的飛雪?

  我也逃不掉、掙不開這世俗,于是躲進角落,再讀唐詩。我讀唐詩,讀的是在時間和空間里流傳千年的古人古跡,讀的是時空隧道里被洗刷和重染的故事,讀的是:

  風流唐詩再被吟,等閑空盼望古今。年年歲歲時空轉,紙上得來終覺淺。

  花開花謝焦易醉,潮起潮落人亦非。五七絕句堪折桂,時空荏苒任我追。

《唐詩》讀后感 篇2

  清晨,朝出的輝光映出了東方的魚肚白,在門前那棵榆樹下,坐在寬大的樹樁上,輕輕翻開膝蓋上的那本《唐詩三百首》,心情總會變得寧靜與神圣!

  樹皮厚重,書面墨黃,油紙的香味撲面襲來,夾雜著文字視覺的震撼,讓我深深的沉浸其中。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幼稚的詩仿佛是一首歌,歡快而明朗,我看后不以為然,這么簡單直接的詩誰不會寫,誰不會吟?再往下看,越看越為震驚,原來這是駱賓王還是個娃娃時隨口說出的!那時的我,應該還是稚氣未脫,光著腳丫子,在田里跑來跑去直至染上一層灰。那想著寫詩?想到這里,我不禁為自己感動慚愧,二駱賓王的這一首詩,不正如唐朝初年一樣嗎?雖跌跌打打,但卻透出一絲絲的生機勃勃,樂觀向上。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讀到這里,一股磅礴的氣勢在我眼前浮現(xiàn),我仿佛看到了詩人望著廬峰在陽光照耀下升起的紫煙,在萬丈瀑布前感到自己深深的渺小,覺得這瀑布,好似是銀河墜落而形成的。這就是詩仙的詩??!也只有他,才能領悟瀑布的精髓,感受到銀河的氣魄。這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份景,而更是一份情,一份寄情與山水的心??!其實生活中不乏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得眼睛。那片借風在天空翱翔的枯葉,那多生長在野谷縣崖峭壁中的美麗小花,那只盤旋在你腳邊的可愛小苗,誰不能說她們不是美呢?都說盛唐的時代造就了李白,但我卻認為李白的豪邁造就了盛唐!

  在“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戰(zhàn)火紛飛歲月里,杜甫,一代詩圣,卻被囚禁在城內,不得外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又是何等說不出的苦奈,唐代也逐漸走向了衰亡。而一切的緣由,歸咎于當時統(tǒng)治者的不理朝政,謊于正業(yè)。這令我一陣羞愧,如不是懶,我何至于成績下降的那么快?看來是時候反省了!

  我關上書本,看了看天色,真有幾分“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意境了!”

《唐詩》讀后感 篇3

  選了很多關于唐詩的作品,出于種種的原因,最終還是選取了自我最熟悉的這部作品,也就是《唐詩三百首》。

  在我們國家,我想就應沒幾個人不明白它,也就是說它已經成了一部家喻戶曉的作品。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又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歷史中,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著名詩人,比如我們從小學時就比較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還有著名的邊塞詩人王維等。當然此外也有很多相對不出名的詩人,就是所有的這些詩人,使得我們歷史上的唐朝成為詩的鼎盛時期,也有了這天人人稱道的唐詩。

  從小我們就明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在一進入校園就接觸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杜甫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等,相信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以前的我還以為《唐詩三百首》真的只有三百首,其實并非如此。

  《唐詩三百首》一書的命名,是沿襲“詩三百”的說法,有著要繼承《詩經》傳統(tǒng)的含義。它一共分為8卷,入選詩篇按詩體分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六類,樂府詩附于個體之后。說三百首,其實只是個概數(shù),實際上書中一共收錄了310篇詩作,原本是為了兒童開蒙而選編的一個“家塾課本”,因為針對的對象是理解潛力較弱的少兒,因此該書借鑒了《千家詩》易于背誦的特點,因此不一樣年齡階段的人都能理解。我想這也是它能在人群中廣泛傳播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來,唐詩之所以魅力經久不衰,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除了它具有的簡單易懂的特點以外,還與它向人們展示出來的那個極其繁榮昌盛的社會背景,它自身語言也意蘊無窮,有時還會使人充滿期望與力量等原因有關。唐代經濟繁榮,政治昌明,外交發(fā)達,這些都為唐詩的發(fā)展帶給了很好的條件。唐朝的統(tǒng)治者們酷愛詩歌,也常鼓勵別人進行創(chuàng)作。詩歌在唐代的科舉考試中尤為重要,那時實行了以詩取士的政策,這樣一來就使詩歌和功名利祿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詩歌寫得好壞關系著一個人的政治前途,因此,它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重視。

  另外,我覺得在讀唐詩的過程中會得到一種力量,會讓自我的心靈得到一種超然的釋放。每讀一次,都是心靈的一次沉淀。當我們受到挫折時,想想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幕磉_與堅持,想想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喜悅和幸福,就會從失望甚至是絕望中獲得堅持下去的勇氣,從而更加堅定我們的信念!總之,我認為多讀詩不僅僅能夠增長我們的知識,還能夠陶冶情操,提升內在氣質。

  總而言之,閱讀唐詩真的是很有必要的,而《唐詩三百首》又是其中較為精華的部分,因此,沒讀過的人們趕緊拋開一切雜念,潛心閱讀吧!

《唐詩》讀后感 篇4

  對自然的仰慕,對英雄的壯舉,對友人的思念。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詩三百首》中的詩句來代替我那無法形容的詩句。讓我們一起吟誦并感悟唐詩三百首吧。

  山水之氣

  輕輕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摩詰一起暢游在山水之間,一輪皎潔嬌美的圓月在松枝間穿拂,如水的山間軟泥上縹緲著點點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寶石鑲嵌在大山的錦緞上,自然而不虛浮,淳樸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靜靜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間,不時地撞擊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漣漪,完美詩意地蕩漾開來。在溪畔的靜夜中氤氳成心中淡淡的思緒。

  思念之情

  緩緩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的心聲,“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對朋友的思念,那對朋友的不舍,在長河中聚集在一起,永遠樂會消逝。

  人生之挫

  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和李白一起應對人生挫折?!坝牲S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是他的信念。那縷堅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烙印。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如此溫柔的山水之氣,美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感覺到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幸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體味如此偉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著唐詩三百首,窗外有陽光照過窗簾,驀然回首,細細欣賞那溫柔的山水之氣,感受那濃濃的思念之情,體味那偉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記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無限存在的,有時是你對朋友一句簡單的問候,有時是你對待別人伸出手臂的過程,有時是你對陌生人的一個微笑。僅有懂得感恩的含義,才能學會感恩。

《唐詩》讀后感 篇5

  詩從何處來?

  從細雨中飄來流水聲,從微風中點碎落花音,從柳絮中抽出離別意,從鴻雁中寄出思鄉(xiāng)情......

  獨守空閨,翹首倚望的思念;馳騁疆場,馬革裹尸的壯烈;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心境...... 最纏綿悱惻、最壯懷激烈、最悲痛哀婉、最閑情逸致、最高雅深遠,盡看唐詩!

  如果說,中國是—個詩的國度,那么唐詩就是我們中國詩歌發(fā)展史的高峰和瑰寶。輝煌燦爛的中華五千年歷史,五千年文化,成就了一個繁盛的唐朝,整個中華文明的精華,皆濃縮于唐朝的詩書畫卷當中。

  唐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文字,但是卻凝聚著好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的力量。那簡潔而又十分生動的好似帶有靈性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可以說,《唐詩三百首》是最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為廣泛,風行海內外,歷久不衰的一種唐詩首選書。作為展示唐詩的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唐詩三百首》所選的詩體式非常地全面。五言的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的古詩、律詩、絕句、樂府,均分門別類地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唐詩三百首》所選的詩的作者不勝枚舉。既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作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侶、歌女,甚至無名氏等小作家。

  第三,《唐詩三百首》所選的詩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易于成誦。例如《游子吟》( 孟郊 )、《草》( 白居易 )、《春曉》( 孟浩然 )、《靜夜思》( 李白 )、《江雪》( 柳宗元 )等等。這些唐詩意境非常地優(yōu)美華麗,詠吟非常地諧和,上至垂暮的老人,下到黃發(fā)孩提,都能張口吟誦幾首這樣的千古絕唱。

  第四,《唐詩三百首》 所選的詩取材非常地廣泛,不拘一格。 既有描寫自然風光的唐詩,例如杜甫的一首《望岳》, 令人身臨其境; 也有展示田園風情的唐詩, 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令人感到美好,身心舒暢。《唐詩三百首》 既有揭露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如杜甫的一首《兵車行》;也有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的唐詩,如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五,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的傳統(tǒng),并且大大發(fā)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并且發(fā)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

  +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shù)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shù)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guī)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第六,唐詩的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chuàng)造了風格特別優(yōu)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chuàng)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jié)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唐詩三百首》既有描寫歸家時的復雜心情,如賀知章的一首《回鄉(xiāng)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如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等等。從市井風情到邊塞風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愁,從浪漫主義到現(xiàn)實主義,《唐詩三百首》這本書真的是應有盡有,豐富多彩。

  每一首詩出自不同詩人的筆下,它像是海上的巨大的照明燈,像是無情、冰冷的風雪中的溫暖的煤炭,是時時刻刻

  幫助著我們,時時刻刻溫暖著我們;它就像是無私關愛我們的老師,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時時刻刻無私教導著我們,無時無刻激勵著我們。每一首詩都是那樣耐人尋味,引人深思,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

  拿起《唐詩三百首》再次地細細品讀,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精彩有趣的寓言故事,在講述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背后,更是在在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的深刻道理。細細品讀書中的那些唐詩,就能讓一個迷路的人找到無比光明的路,能讓心靈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總之,我覺得《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將唐代詩歌的精華,永永遠遠地留在一代又一代的代中國人的心中。

  我非常地感謝這本書的編者,為我們奉獻了一本這么好的精神食糧的書。作為中國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再上一層樓,更加深刻的全面的去品讀唐詩,了解唐詩,更好的繼承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將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唐詩》讀后感 篇6

  看到書面上素氣的山水畫,我就被它吸引。

  一樣的是唐詩,不一樣的,是曾冬給予我們的闡釋。

  讀《早發(fā)白帝城》。因為難掩內心的欣喜。詩人在一大早就告別了在朝霞映襯下彩云繚繞的白帝城,湍急的流水,如詩人急歸的心情,洶涌著,流淌著,向期待的目的地。兩岸的高山上傳來一聲聲猿啼,似要將詩人留下,但這是無用的,詩人乘的小舟,早已隨水而逝,漂過了千千萬萬重山。這是我眼中的詩。但曾冬眼中的畫面卻不止單單是這樣。他聽到“吱吱嘎嘎一陣脆響”,然后“城門張開了惺忪的眼”,他看到太陽“急急忙忙拿起陽光的錦線,在一朵白云上,為高山之巔的`白帝城繡了一條斑斕的絲巾”。

  他說“所有的道路都只有一個歸宿”。是否可以簡單理解為“條條大路通羅馬”?或者是“山重水復疑無路”?人生就好似匯入海洋的江河溪流,不論以何種方式、何種形態(tài),不論是激烈還是平緩,最終都將歸于”永恒的安寧“。正如他所說,詩人的仕途也不過經過一個個驛站,接納那一段段或憂傷或幸福的時光。往事浮現(xiàn),深究其,深陷于其,不過為難自己。不如讓那前塵舊事隨這白練逝出自己的生命。

  而那兩岸的猿聲也被曾冬看出了不一樣的意味。他說那聲音是”幸福的啼叫“,那也是隱隱約約的”自由的聲音“,想必詩人此時正在暢想未來的美好,渴望一展宏圖吧。

  而山川的緩緩逝去,江水的迢迢,轉過身,目之所及是朦朧的,一切也似乎很遠了。

  原來這首詩要表達的不只是喜悅暢快。

  讀《絕句》。江水碧綠,襯得棲鳥羽毛彌足潔白,山色青蔥與那嬌艷的花兒形成對比,刺得人眼前顯出一片片色斑,那紅那綠真是絕到極致,仿佛要燃燒。真是一派美景。但我就算去認真欣賞也無法領略到心里,因為我的心里,盛了滿滿的故鄉(xiāng)。要等到歸鄉(xiāng)那天才會溢出,但卻不知,是哪一個春天或冬天。

  曾冬說,日子就像一本一張一張翻動的書,每一頁,都有一聲漂泊的嘆息。它輕輕地來到,帶著希望和憂傷。它沉默,隨季節(jié)一起荏苒。時間總是太匆匆,將青果點成紅了的櫻桃,將綠了的芭蕉換上枯黃的雜草。它總是不打招呼,就將美好的萬象帶給你,就將一切在瞬間席卷。它似乎無所不能,卻帶不給你歸家的日期。

  這個春天與上年、與去年相比,是否更好看?

  你只有把故鄉(xiāng)每一個熟稔的名字,過濾了一遍,又一遍。你翻過手中詩卷上的又一個春天。

  曾冬先生將一首首古詩轉寫為一篇篇精致優(yōu)雅的散文,讓我們體會不一樣的古詩,欣賞不一樣的經典。

《唐詩》讀后感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