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后感8篇,供大家賞析。
朝花夕拾讀后感1
一朵朵花瓣,一縷縷香氣,組成了一座花園,它就是《朝花夕拾》。翻開書本,似乎真有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魯迅先生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他是這樣的大膽,敢于批判,勇于反對,看似贊美的句子實際上是在辛辣的嘲諷,見解獨特,開創(chuàng)了我國白話小說的先河,不愧是偉大的文學家。
讀了這本書,我對書中的人物感受最深的是阿長。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粗俗的勞動婦女,但她熱心腸,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沒有心機,像所有人一樣希望自己一生平安。我很喜歡阿長,她會講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她很和藹,很大方,還有衍太太,我也是對她印象深刻,魯迅先生對衍太太的描寫表面上是贊美,實質上卻是嘲諷和不滿,衍太太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婦人。這種人是最令人們厭惡的。
這本書中最引起我共鳴的文章是《五猖會》。魯迅先生在小時候那么向往五猖會,父親卻要求他背書,使他一點也不快樂,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相同的經歷,魯迅先生真切地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我認為家長們真應該看看這篇文章,聽聽我們孩子到心聲,反省反省自己。
魯迅先生從自己親歷的生活感受中贊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封建舊俗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對愛國知識分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給予深深同情并充滿憤慨,對胸懷博愛的異國老師,則充滿敬佩之情。在過去的日子里,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為未來棟梁的我們,怎能不努力呢?
讓我們一同拾起魯迅先生記憶中的花瓣,了解舊中國的弊端,并為了中國更加強大而奮斗吧!
朝花夕拾讀后感2
閑著無聊,我隨手拿起了一本魯迅的《朝花夕拾》便津津有味地讀起來了。沒想到不一會兒,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
先說說這個題目吧!“朝花夕拾”,一開始我還不理解,后來通過閱讀我便深刻地了解這個題目的含義?!俺?,是曾經;“花”,我想應該是曾經像花兒一樣繽紛的童年和年輕時候的美好歲月;“夕拾”等到有了一定年齡的時候重新回想起來。
在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一篇《狗、貓、鼠》。它寫了魯迅童年時的一件小趣事。文中說到:“有人說我是仇貓,原因自然是我寫的那篇《兔和貓》?!弊x到這兒,我腦袋里就冒出一個大大的疑問:為什么魯迅先生會仇貓呢?后來,讀著讀著,我就找到答案了。原來,魯迅老先生小時候養(yǎng)過幾只隱鼠,隱鼠也叫鼷鼠,是鼠中體形最小的一種。正是因為隱鼠很迷你很可愛,所以魯迅先生特別喜愛它。但是,有一天魯迅先生家的長媽媽(保姆)告訴他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那幾只小隱鼠被貓吃掉了。因為魯迅先生對長媽媽很信任,也就沒有懷疑消息的正確性。從此,他便有了仇貓的情結。凡是見到貓,魯迅先生不是打,就是踢。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隱鼠之死的罪魁禍首竟然是長媽媽,是長媽媽把它們踩死的!
讀了這本書,我對魯迅先生的了解更深入了。雖然魯迅先生生活年代離我們已經很久遠了,但《朝花夕拾》這本書卻拉近了我們與魯迅先生的距離。在字里行間,讓我體會到魯迅也是個凡人,是和我們一樣的,一樣有一個多姿多彩的童年!
朝花夕拾讀后感3
再一次提及這本散文集,書香仿佛縈繞在鼻尖。他猶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一個明媚的下午,和著蟬聲,給我們絮叨那些童年的趣事,也就是“《朝花夕拾》”吧。
魯迅是幸運卻又不幸運的。幸運的是,它可以在百草園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的低唱;可以在書房里誦讀經典:《三字經》《千字文》《山海經》。但是,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封建社會腐敗與黑暗對人們的思想影響也是巨大的。年幼的魯迅,要承擔父親的重病,家道中落,受盡人情冷暖,然而卻擊不倒他。
歷史老師曾給我們講過,現(xiàn)在的中國人的思維與創(chuàng)新比不上國外——就是因為幾百年來的封建社會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潛滋暗長。
魯迅明白,封建社會的固步自封是無法用力量來改變的,所以,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他要用文學的力量來改變這個黑暗的社會。
他筆下的“長媽媽”與“范愛農”這兩位經典人物,就是被封建社會所毒害的人物的縮影。長媽媽的性格與思想上都有太多消極與落后的東西,體現(xiàn)了革命前的黑暗社會的渾濁與昏暗。而范愛農則是一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亦體現(xiàn)了舊社會人民對思維的束縛的反抗,向往自由、向往安樂的心。
當時的人們,受盡了黑暗與壓迫,一日終明悟,起身反抗,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艱難的戰(zhàn)爭;為了幸福,不知揮灑了多少位烈士的鮮血——眼前的生活,我們需要珍惜。
俗話說: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情感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魯迅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徹底解放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他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醇香的老酒,讀來醍醐灌頂,發(fā)人深醒。
朝花夕拾讀后感4
讀著魯迅先生那透出年少輕狂的童真的文字,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青蔥歲月中去了。
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是一個很不辛又渴望一生平安 的勞動婦女?!拔摇币婚_始因為她謀害隱鼠而討厭她,并且她“切切察察”,愛告“我”的狀,睡覺像“大”字,讓“我”沒有余地翻身,讓“我”去做一些煩瑣的事……讀著這些事情我覺得阿長也是一個名間文化的傳承者,她善良而樸實。后來阿長為了“我”買來了《山海經》,對于這本書沒有人真實的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識的阿長來問我,并想方設法地帶“我”買到了。阿長為魯迅的童年抹上一道別樣的色彩。我又覺得她是一位關愛、體貼孩子的好保姆。她身上有著誠懇熱情,樂于助人,仁慈、寬厚、善良的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五猖會》中魯迅先生記敘兒時要去看五猖會,興奮得不得了。正要出發(fā),父親卻要他背書。父親一盆冷水把他的興致澆滅了。可憐的魯迅先生,為他默哀~~~~其實我也有點感同身受,那些毫不顧忌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的父母們該反省反省了。
魯迅先生 的童年并不乏味,《從百草園帶三味書屋》的百草園被魯迅先生先生形容的十分有趣,不禁想起了一些童年往事,那時的我們多么無憂無慮??!魯迅先生上三味書屋十分枯燥、乏味,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也是讀書又讀書啊~
童年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只能回味它。 《朝花夕拾》給我們一個魯迅版的別樣童年!
朝花夕拾讀后感5
在暑假期間,應女兒的強烈要求共度幾本書,本來為了生活忙忙碌碌,無暇看書看報,但女兒盛情難卻。也就瀟灑的坐下讀一會書,使女兒高興一把。
伴女兒讀書的第一本書是魯迅先生傳著的《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集,在書中作者發(fā)自內心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和童真童趣,以及用鞭策和諷刺的手法批判社會的不公平。這也引起了很多人包括本人在內的心中的共鳴。小時候老家在鄉(xiāng)下,出門就能看到金黃的丘陵和碧綠的田野。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而是經歷了很多有趣和難以忘懷的記憶。每當在和女兒讀書的閑暇時候,和女兒說起一些童年的往事,都要引起女兒不斷的追問,還會問一些令人非常尷尬的童年趣事。通過讀書和女兒的交流,更增進了對于讀書意義的理解,更增進了父女之間的感情。對于多讀書,多好書,這更加深了理解和受益的理解,更增加了對于讀書之間的交流與探討,更加理解了人生的深刻意義。
作為家長應該在有空的時候帶頭多讀點好書,多和孩子探討一些人生哲理,是孩子更多了解讀書的意義,多了解社會、人生的意義,使之成為一個在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的好學生,多從好書中吸取一些營養(yǎng),做一個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作為成年人該多讀一點書,也會產生一些思考和對人生更近一步的理解,更能引起一些共鳴。對于引導孩子將來走向社會更能產生積極的意義和影響。
愿我們多讀點書吧!
朝花夕拾讀后感6
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時不時享受著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百草園,他與昆早為伴,有采摘果子、野花,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在奶奶還在午休的時候,我愉愉溜出家門,邀上小伙伴,去后山里,爬樹,打果子,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那么完美。
每個人都會有自我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甜,但都在自我心里留下完美的記憶,在我的記憶里,我的童年是甜的,有同學朋友的陪伴,教師親人的關懷,是她們給了我一個完美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是寫他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我的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的童年里,他并不歡樂,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讓他很難過,可是他沒有放棄,而是化不認同為動力。
在《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狗、貓、鼠”,這題目很吸引我,可是最讓我喜歡的是這件事,魯迅在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敘事,這表達了魯迅對貓的仇視,他說起仇貓的原因來,有條有理,這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以貓的特質諷刺某些人一旦抓住別人的弱點或不足,就想盡辦法慢慢折磨別人。
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甜的,我的也和他一樣,童年與青年過的好與不好,都會給予我們回憶,都會是我們一生中最燦爛的記憶。
朝花夕拾讀后感7
魯迅是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我不敢說很了解魯迅,也不能說非常熟悉《朝花夕拾》。但讀過,也曾細細品過其中的一些文章,只是我從沒有想過魯迅是在什么樣的年紀去寫它?先生寫這些文章時,心情是怎樣的?是我們認為的那種帶著揭露與批判的心情嗎?
直到現(xiàn)在,我才明白先生寫這些文章時,并非是刻意帶著批判社會的目的的,我更愿意相信,先生真正想念的那些日子,眷念那一份天真無邪、純真善良。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看清了生活,感受到生存的壓力,見到了人性的丑陋,厭倦了忙碌的追求,這時候,突然間像從一切噩夢中醒來,一切都黯淡無光、索然無味了。于是,開始想念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開始思念那些傻傻純純的年代。
老之將至,心倦身累,沉入童年的回憶里,希望借助那朵永不凋零的花朵,減輕身心的疲憊。
童年的天空是寬廣的,童年的花朵是美麗的,童年的玩伴是可愛的,童年沒有一點塵埃,不沾半點污穢,這也正是我們珍視的。
多年以后,當我們俯身重新拾起童年的花朵,我們的內心應該只有感激,感激上蒼給予人類最初的純真,感謝在那段日子里陪伴自己的親人、朋友,心中涌起深深的眷念,眷念那樸素純白的日子,眷念那段日子里的一草一木。
或許是因為我們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太快,所以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將我們的童心丟在了路上········
朝花夕拾讀后感8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fā)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伙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舍的結束游戲回家。每逢佳節(jié),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于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著,歡笑著,舞蹈著,體驗著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伙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yè)操勞。每封佳節(jié),也不在出去和伙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著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著……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后感8篇相關文章:
★ 經典名著朝花夕拾讀后感3篇(名著讀后感小學生400字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