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朝花夕拾后記讀后感4篇 《朝花夕拾》后記的讀后感,供大家參閱。
朝花夕拾后記讀后感1
一本好書,宛如一潭不知底的深水,每當將心沉浸其中,都會看到別樣的風景;一本好書,仿佛一座凌絕頂?shù)母叻?,永遠讓尋覓的眼睛仰之彌高。初遇這部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時候,我就感到它就是心中的那本“好書”。
我認為這本集子里收錄的兩篇文章的主角范愛農(nóng)和衍太太是很有意思的。前者在魯迅先生心目中的形象是由小變大的:從徐錫麟被殺后那種鈍滯的聲音:“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fā)什么屁電報呢”讓“我”覺得這個“眼球白多黑少”的范愛農(nóng)“簡直不是人”,到重逢時了解到他厭惡我的原委乃至冰釋前嫌坐下同酌,再至兩人同去看光復(fù)的紹興,各自謀職漸漸相熟起來,又感受到他也是個極關(guān)心國家命運、主張正義的血性漢子,對他平添許多敬仰之情。
這樣一個有骨氣而不甘的聲音被埋沒在眾多的麻木不仁中固然是封建的社會和時代所造成的悲劇,但他的死把他的一生推向高潮??梢哉f范愛農(nóng)這個人物出場時是被完全否定的,之后由文字一縷一縷牽出他諸多的好來,到最后合成一個值得尊重的人,是范愛農(nóng)自己把別人對他持懷疑的問號慢慢拉直成感嘆號的。反觀衍太太,她會慫恿孩子們吃冰而不加阻攔;孩子們跌痛了也愿意到她那兒去,因為她“立刻給你用燒酒調(diào)了水粉搽在疙瘩上”。對于她的好,甚至是她給年幼的魯迅看不健康的畫都不能抹煞。但后來事情起了變化,她先是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后又放出留言逼得魯迅離開了紹興,她的形象也就越縮越小。
再有那個長媽媽,她那”切切察察“的細說,她那”大”字狀的睡姿,她那煩瑣的禮節(jié)尤其是過春節(jié)對“我”的折磨,她那“長毛”故事的神異,她那踩死“我”心愛的隱鼠的期瞞,她那令“我”“全身都震悚起來”的“山哼經(jīng)”從一開始對她的憎惡到最后認定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一個平凡而樸素,粗糙但熱情,大大咧咧又謹小慎微的長媽媽就站在你面前了。
感謝《朝花夕拾》,因為它激勵我們?nèi)X取生命的智慧,擷取生命的博愛,擷取生命的勇氣,去與怯懦、茍且、平庸作別。雖然我們的平庸之氣,仍不能一化而散,但也能少了幾分“俗氣”而去盡力成就有氣度、有張力、有韌性的人生。
我愿意一直地閱讀它,因為這是一本值得終生讀下去的書籍。細細地品味文字,靜靜地思考人生。
朝花夕拾后記讀后感2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這本書,這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jié)集,共十篇。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
《朝花夕拾》不只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guān)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著年歲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贰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等組成。
由于其寫作方式的優(yōu)秀之處,這本書中的多篇文章也被編入初中的教科書內(nèi)。
《朝花夕拾》共含十篇文章。其中有表達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表現(xiàn)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y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shù)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xiāng)好友《范愛農(nóng)》?!冻ㄏκ啊穼⑼碌幕貞浥c現(xiàn)實的生活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guān)注人生、關(guān)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朝花夕拾后記讀后感3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馨香,輕輕地彌漫在身邊,手捧著那本淡綠色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里行間散發(fā)出獨特的童真,隨著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飛向那曾屬于我們久違的世界……
晨曦中的鮮花故然綻放著嬌嫩的花瓣,喚發(fā)著淡淡的清香,頂著殘陽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嬌嫩與芳菲,卻平添了一種遲來的成熟、風韻。這是魯迅先生的童年,一個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
魯迅先生是一個幸運兒,但同時也是不幸的兒,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游玩,他可以靜靜地聽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捉鳥……但同時他卻承擔著超越年齡的負擔,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xué)著放棄,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謂的.經(jīng)典《鑒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紀的他就要著失去雙親的痛苦,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xué)會著承擔一個家的重任……
或許,這就是那個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在這個時光中魯迅學(xué)會了長大,學(xué)會了承擔,學(xué)會了思索,而我隨魯迅也懂得了成長……
有人說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而魯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樸實的語言喚發(fā)了多少人的思考,喚起了多少人的回憶和曾經(jīng)擁有的幸福時光。
小時候我喜歡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懷里望著滿天的星星,在寧靜的月光下,數(shù)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著那份濃濃的親情與溫馨。
如今的我,離開了過去,不再擁有過去那些時光了。這,或許是一種遺憾,但同時卻多了一份充實?,F(xiàn)在的我擁有著許多許多的書。每天在書中遨游著,努力地學(xué)習,拼命的爭取明天?;蛟S這很累很累,但我卻在一天天地長大,一天天地成熟。這或許是在過去那些美景中領(lǐng)會不到的吧!
朝花夕拾后記讀后感4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才能知作者心的書,我讀了很多遍,直到今天合上書本,才終于對其中幾篇有所領(lǐng)悟?!冻ㄏκ啊吩窘凶觥芭f事重提”,收錄了魯迅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yīng)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以看似溫情的語言,激烈地批判著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給我印象頗深的是《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文章回憶魯迅在仙臺留學(xué)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看到這句話,我的心像是被鋒利的刀子狠狠地刺了一下。那個年代是中國歷史上屈辱的歲月,專制皇權(quán)高度加強,國家日漸閉關(guān)鎖國,西方列強強迫中國打開大門并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國民在封建思想的束縛下已經(jīng)沒有了分辨是非的判斷能力。戊戌變法失敗后,戊戌六君子被處死,周圍圍觀的人群拍手叫好,殊不知這六個偉大的人正是為了自己而死。書中魯迅提到看電影看到中國人見到自己的同胞被外國人處死竟和日本人一起歡呼,這些思想麻木的中國人令我們痛心。
為了挽救中國人民,也為了拯救祖國,魯迅毅然棄醫(yī)從文。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專制的歷史痛斥為“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后的中國社會發(fā)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的嚴厲質(zhì)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魯迅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的。他不顧外界打擊,為了讓國民清醒過來,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流傳后世。
朝花夕拾后記讀后感4篇 《朝花夕拾》后記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xué)朝花夕拾讀后感3篇(朝花夕拾讀后感左右小學(xué)生)
★ 六年級朝花夕拾讀后感6篇(朝花夕拾讀后感小學(xué)水平)
★ 《朝花夕拾》讀后感12篇(朝花夕拾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
★ 朝花夕拾小學(xué)生讀后感作文3篇 《朝花夕拾》讀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