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中國通史初中讀后感3篇 中國通史讀后感三年級,供大家參閱。

中國通史初中讀后感1
這個暑假我看了中國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中國通史》。《中國通史》是一部百集紀錄片從第一集中華道路,第二集中華祖先,第三集農(nóng)業(yè)起源,一直到第一百集帝制的終結(jié)。從遠古社會到封建帝國的敗落,一集集,一段段,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光輝歷史。這部紀錄片堪稱一本完整的中國歷史。
看了這部紀錄片完全改變了我內(nèi)心對于歷史這門學科的偏見,或者說,終于滿足了我內(nèi)心對于歷史的需求。以前我認為歷史十分乏味,無趣,但現(xiàn)在《中國通史》這部紀錄片讓我看到了一個生動的歷史,一個生動的中國。
在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十六集“孝文帝改革”,從拓跋鮮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嘗試失敗,進而回溯為什么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轉(zhuǎn)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后,由孝文帝與馮太后的親民之舉,帶出春耕傳統(tǒng)、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黃糕習俗、秦漢以來的籍田活動等。因而有了橫縱大背景與個體人物事件交織的邏輯,讓用“穿越”去了解歷史不再只是無厘頭惡搞,而變成了一種精彩的敘事手法。
邏輯線索的另一個好處,是提供給觀眾更多自修的可能性??赐甑谌拔簳x風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看完第三十九集“魏晉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遠和尚的《沙門不敬王者論》。這些史料,除非專業(yè)需要,很少有人會主動想起去研讀。
在看到《中國通史》的最后幾集時,基本上已經(jīng)沒有人評論,觀看量也很少。但其實每一段歷史都會給人們帶來一份獨特的感受,一份別樣的體會,所以讓我們珍惜每一段歷史,別讓它被埋沒,讓所有人都能看到中國歷史的輝煌。
中國通史初中讀后感2
翻開《中國通史》這本書,首先看到的是前言,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說;一個人如果能身處在歷史的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獲得真知的人,因為歷史的經(jīng)驗是最豐富的一座知識寶庫。
面對風云變幻,迅速發(fā)展的當今世界,只要了解歷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現(xiàn)在,充實人生,創(chuàng)造未來,只有借鑒歷史,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充實人生,只有學會反思歷史,才能更好地認清未來。隨著翻開目錄,這一本書寫得是從有人類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間的事,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民族歷史,及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chǔ),并造就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zhì)和生命底蘊。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nèi)在規(guī)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xiàn)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yǎng),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堂,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xiàn)實意義。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于中國人,才能對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有信心,才能是我們中國人應有的優(yōu)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說,中國的歷史書籍多如牛毛,又以古文為主,對我們這些對古文向來不怎么熟悉的無疑是一位難咽的苦藥?!吨袊ㄊ贰芬园自捨牡男问綄χ袊鴼v史進行了闡述,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你是蘊含著經(jīng)驗與真知,它記錄了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輝煌與悲愴,交替與更新,也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我們雖然對歷史沒有細微地了解,然而我們卻不能容忍,對我國歷史的無知,《中國通史》對中國歷史進行簡要的描述,對于增加我們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還是很有幫助的!了解中國歷史,中國人人有責!
中國通史初中讀后感3
古語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暑假中,我懷揣敬畏之心讀了《中國通史》一書。從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到春秋諸侯爭霸,秦始皇一統(tǒng)九州,分合離析的三國兩晉、盛世大唐再到宋元明清王朝更迭……悠悠歷史長河在我心中呈現(xiàn)出一幕幕波瀾壯闊的畫卷:有王道霸業(yè)、文治武功;有血雨腥風、悲涼殺戮;更有鼎盛榮耀、痛惜恥辱!掩卷沉思,不禁感慨:“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浩如煙海的上下五千年歲月,飽含了華夏民族的興衰成敗。當我讀到鴉片戰(zhàn)爭、1860年6月八國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那段歷史,耳畔似乎回蕩著強盜們肆無忌憚燒殺搶掠的狂笑聲,我內(nèi)心悲憤之情無以復加。圓明園里數(shù)不清的亭臺樓閣、奇珍異寶、花草樹木堪稱世界級杰作,是何等的精美罕見啊!他們凝聚了多少中國人的智慧與汗水啊!當英法聯(lián)軍沖進圓明園,看見珍貴的文物和無數(shù)的金銀珠寶時,仿佛餓獸見到了獵物,瘋狂的搶奪、瘋狂的打砸燒,莊嚴華貴的宮殿在三天三夜?jié)L滾濃煙中被吞噬,遮天蔽日的火光下昔日華美的圓明園化作一片廢墟!
憤恨之余,我想:就當時的中國而言,這場“一把火”的浩劫恐難躲避,英法國土面積不如我們,人口數(shù)量不如我們,為什么他們敢肆意踐踏我們的國土?因為我們當時太弱了!清政府軟弱、無能、怕事,一味求和真能如愿以償?落后怎能不挨打?今年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去英國的研學活動,在大英博物館里,我看到了許許多多中國精美絕倫的文物,高達2萬多件,這些文物從何而來,不言自明,它們靜靜的用自己無言的方式向世人訴說著自己的前世今生,這就是我們那段恥辱歷史的見證!
我又想到,2019年3月23日這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在習近平主席和意大利總理的共同見證下,796套中國流失文物由意大利歸還中國,長達12年的追索,這條“流失文物”回家之路走的并不容易。但是,我們終是成功了,因為我們不一樣了,如今,我們每個中國人背后是一個強大的祖國!我堅信: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文物踏上“回家”之路!這個“中國夢”必將在不遠的未來實現(xiàn)!“少年強則中國強”,作為一名中國少年,我定將牢記歷史,不忘初心,發(fā)奮讀書,勇往直前!
中國通史初中讀后感3篇 中國通史讀后感三年級相關(guān)文章:
★ 中國通史讀后感一以下3篇(關(guān)于讀中國通史的讀后感)
★ 湯姆索亞歷險記初中讀后感3篇(《湯姆索亞歷險記》的讀后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