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水滸傳讀后感初中3篇 初中水滸傳讀后感,供大家品鑒。
水滸傳讀后感初中1
《水滸傳》中所描繪的108位英雄好漢,雖說是曾經(jīng)盛極一時,可由于他們分別來自各種不同的階層,彼此上梁山的目的和動機也各有不同,加上梁山的老大宋江希望能憑借梁山這股力量,作為和朝廷討價還價的資本,以實現(xiàn)自己“升官發(fā)財,光宗耀祖”的人生追求。盡管梁山也有少許如李逵、阮氏三雄這樣的貧苦農(nóng)民出身的好漢,反對“招安”,希望能夠有朝一日改朝換代,可由于沒有掌握主要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朝廷“招安”利用,最后落個“兔死狗烹”的悲劇結(jié)局就可想而知了。
宋江率梁山眾好漢接受朝廷的招安后,為了表達忠心,竟然充當了另一支農(nóng)民武裝——方臘農(nóng)民起義軍的急先鋒,幾經(jīng)鏖戰(zhàn),可嘆那一百零八位好漢,只余下27人隨他班師回朝。即使這樣,滿以為從此可以行賞,向朝廷乞討到個一官半職的宋江,盡管如愿得到了皇帝賞賜的官位,由于當權(quán)者擔心他們“賊心不死”,有朝一日還會再度造反,以賞賜御酒為名,將他和吳用等主要頭領(lǐng)毒殺。即使像盧俊儀這種地主豪紳出身的頭領(lǐng)也不放過,也以賞賜“御膳”為名暗下水銀以其中,使他因水銀中毒而“溺水身亡”。
盡管這本書的作者是站在封建地主階級的立場上來寫這本小說的。小說對宋江的招安,極盡美化渲染,對宋朝的主要當權(quán)者一力庇護,把一切責(zé)任都歸咎于蔡京、童貫、高俅、楊戩這“四大__臣”。我們從小說的字里行間,還是能看到封建統(tǒng)治的無能和罪惡。試想,如果沒有皇帝的默許并充當這“四大__臣”的后臺,這四大__臣何以能如此橫行?我覺得,要想不再被“逼上梁山”,要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命運,“招安”顯然是沒有出路的,只有__那種腐朽的統(tǒng)治制度才是農(nóng)民起義的出路。
水滸傳讀后感初中2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真實的人物形象受到人們廣泛喜愛。假期里,我就讀了這本書。
文學(xué)家金圣嘆曾說過:“《水滸傳》所敘,敘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zhì),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是啊,梁山一百單八將都有自己的個性:“智多星”吳用神機妙算,“霹靂火”秦明有勇有謀,“花和尚”魯智深灑脫豪爽,“黑旋風(fēng)”李逵魯莽急躁……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忠義雙全。
忠,就是對上忠心不二,對友盡心竭力?!爸伊x”,有“忠”必有“義”。這個“義”字包涵很多:講義氣、大義凜然、正義、見義勇為……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為了這個“義”字,兄弟今生兩家姓,來生一個媽?!按蚧ⅰ崩钪?、“小霸王”周通統(tǒng)領(lǐng)的桃花山寨將面臨被官軍殲滅的危險,他們向“花和尚”魯智深的二龍山寨求援。而魯智深與周通、李忠二人曾有一段恩怨,可魯智深沒有想到這些,一接到求援信號,二話不說率兵救援桃花寨?!昂谛L(fēng)”李逵對宋江忠心耿耿,但他一聽到假宋江調(diào)戲婦女,盛怒之下趕到梁山泊忠義堂,大罵宋公明,還砍了那桿“替天行道”的杏黃旗,這是一種正義的表現(xiàn)。魯智深聽到金翠蓮被鎮(zhèn)關(guān)西霸占,他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鎮(zhèn)關(guān)西,這是真正的見義勇為。
可是這個忠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多少忠義的革命戰(zhàn)士為祖國犧牲了生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他們對祖國忠心耿耿,大義凜然,這是對“忠義”二字的詮釋。
水滸傳讀后感初中3
《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端疂G傳》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發(fā)光出彩之處。之前雖然囫圇吞棗的看過一點點,但完全不知其所云。這個假期我再次隨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體會了一番他們的“忠孝義”。
《水滸傳》里的人物都刻畫得十分傳神,性格鮮明。例如:“花和尚”魯智深,他得知鄭屠欺負金翠蓮父女,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幫助他們逃跑,故意激怒鄭屠,三兩拳就打死了惡霸鄭屠。這一系列的作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個粗中有細,性格暴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漢子。
《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曲折有趣,事態(tài)的變化常常讓人意想不到。認真品讀《水滸傳》,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漢的“忠孝義”。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對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沒想到母親卻被老虎給吃了,李逵怒殺四虎。這是危險呀,是對母親的孝給了他力量。還有當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蓮毒害的,為了替哥哥報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蓮的狗頭,掏出其五臟六腑;殺了西門慶;獲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們有對國家社會忠心。宋江寧愿死也不愿意讓李逵造反,李逵幾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寧可朝廷負他,他忠心不負朝廷。這是“忠”還有林沖的妻子被高俅的兒子欺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盡。這也是“忠”。
義:為了朋友兄弟,赴湯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偉大的“義”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于登天。而梁山好漢個個義膽包天。
水滸傳讀后感初中3篇 初中水滸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