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方方日記》讀后感2篇(方方日記講什么),以供借鑒。
《方方日記》讀后感1
《圍城》是錢鐘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 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yè)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向往,之后又無奈于城中的無聊。
而在三閭大學著實是一座事業(yè)的圍城,這里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斗,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里,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yè)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無情的大手掌控著。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于這只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yè)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余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除了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后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tǒng)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偠灾?,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點私立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歷史這座懷舊圍城之中。錢鐘書先生以這樣幽默的語調,除了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的種種行為,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墻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于你在這圍墻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著去沖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方方日記》讀后感2
前段時間微博上對于方方日記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貶低,甚至開始了對作者方方的人身攻擊。對于這些我只想說,我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也沒讀過這本書,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本書以及這位作者。畢竟,我就是因為看到網上的各種消息,才知道中國,武漢,竟然還有這么一位叫做方方的作家。
由于一開始看了很多網友們的謾罵,我對這本書還是帶有有色眼鏡的。正好這次學習了楊浪先生關于如何做一位好記者的直播課,我決定去看一看方方日記,這個能引起網絡輿論的作品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看了第一篇,一句“高科技作惡起來,一點也不比瘟疫弱”點名了微博,作為一個被一家獨大的社交平臺微博所傷害過的人,我真的很贊同!接下來的幾篇便是圍繞著口罩來記錄日常的,文中提到專家說只有n95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病毒,而我印象中聽到的是普通群眾使用一次性醫(yī)用外科口罩足矣,n95應該留給醫(yī)院醫(yī)護人員這類承受高風險人群。甚至文中提到口罩在家重新洗過,熨斗消毒再次使用。而新聞方面報道過口罩這樣做基本就報廢了,我不知道身在武昌與我一江之隔的作家方方,是如何了解新聞的。日記中對于一些不好的方面,毫不掩飾的進行批評,尺度大,毫不掩飾,這點我贊同,畢竟敢說真話敢站起來指責的人少之又少,但是日記幾乎全是這種帶有黑暗的風格,讓人難免有些不適。
朋友這一詞在文中多次出現,不免讓人懷疑一些事情的真實性,看到提到醫(yī)院遍地的無人認領的手機,我便開始難受了,新聞中講究的是真實性,然而作者并無親眼所見,卻能對此大加渲染,實難茍同。從如何做一個記者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這本書里的內容真實性不夠強,這本日記寫一寫記錄一下自己封城期間的生活我并不反對,但是對于將其發(fā)表甚至出版國外,我覺得有種傳播虛假消息的嫌疑,也難怪會有網友對其品頭論足。
非常遺憾這本書我不能堅持將它讀完,但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喜歡它的人我不反對,不喜歡它的人,放棄便罷,也無需大肆宣揚批評。將它作為茶余飯后的故事,小范圍敘述也無妨。
《方方日記》讀后感2篇(方方日記講什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