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西方哲學史最新讀書筆記3篇(《西方哲學史》讀書筆記),供大家參閱。

西方哲學史最新讀書筆記1
羅素這本書很久以前就有教師推薦過,由于聽到很多評論說他對其他哲學家的解釋并不很忠實于原意,并且我記得還有人說過羅素根本就不懂形而上學,所以一向沒敢看,怕被他的先入為主影響太深。之后由于專業(yè)課要講這本書,教師做了要求,我就看了這本被稱為經(jīng)典的著作。
看完之后,我覺得我的這個選擇是對的,這本書比我事先想象的更令我滿意。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風趣,很幽默,說的夸張點,簡直能夠當一本稍微深奧一點的笑話書來看。這也是促使像我這樣沒有耐心的人看這本書的主要原因了。
首先,論述清晰,這一點可能和羅素搞邏輯的事實有關。這也許是很多人認為羅素不懂形而上學的原因,因為他總是力圖把其他哲學家(尤其是歐陸哲學家)的原本很深奧難纏的東西講的更明白一點,在這個過程中,毫無疑問會丟掉很多細膩精微的意思??墒侨绻@是一種錯誤,我喜歡這種錯誤。這一點也保證了這本哲學史是一本很安全健康的書,也許我淺薄了一點,可是它不會把我引向對我來說很危險的冥想之中:一切是那么的清晰明了,即使不清晰明了的東西也會清晰明了的承認這一點。
論題的廣博,崇尚理性,具有常識感,在政治上和倫理上的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這些都是令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毫無疑問,這本書讓我理解羅素自我而不是他所論述的哲學家的哲學,但我認為,這也是任何一本由個人撰寫的哲學史不可避免的問題。而羅素的哲學是很能幫忙人的,并能使之成為一個有著正常智慧的現(xiàn)代人。
另外,羅素從時代生活與哲學的關系出發(fā),對論述的哲學家的選擇也與一般的哲學史有所區(qū)別。他不是完全以哲學方面的成就作為選擇標準,而是更看重哲學家的學說對時代社會生活影響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詩人,由于對哲學發(fā)展有比較大的影響,在本書中也都占有一席地位。
論述西方哲學史的名著有許多,各有其優(yōu)點。相比之下,我認為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的優(yōu)勢在于,它是在哲學與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聯(lián)系中講述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史,而不是單純地講西方哲學自身的發(fā)展,不是講純哲學概念或哲學問題的發(fā)展。羅素說過,哲學是社會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學家的學說不是個人孤立思考的結果。社會環(huán)境和已往各種哲學學說對一種哲學學說的產(chǎn)生都有很大的影響。因而,羅素在本書中,總是把每一個哲學家看作是時代的產(chǎn)物,又考察他們對時代的影響。
當然了這本書應當說還是有偏頗的,比如,尼采這一章(尼采是我唯一看過原著的人),他沒有提到《杯具的誕生》中的酒神精神之類美學見解。而這一點是尼采的思想中也很有影響的部分。最明顯的是,由于哲學立場不一樣,羅素對思辨哲學抱有偏見和輕視態(tài)度,他也就不可能比較客觀地理解和評價德國的思辨哲學,尤其在對黑格爾的哲學上更是如此。我推想他對其他哲學家的論述也是可能有偏頗的。
可是羅素畢竟是人,所以也不用苛求他寫出一本絕對完美絕對忠實的書。就我而言,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感覺就像來到了一個新大陸:原先話能夠說的這么清楚!很幸運在啟蒙時能看到這本書。
總體說來,羅素的這本書使得我相信哲學是很實在的一門學問,而不是我以前出于無知所認為的純粹是書呆子的夢囈。也許這是我最大的收獲吧。
西方哲學史最新讀書筆記2
我認為《西方哲學史》是一部學術著作,但也是一部科普佳作。
我還記得在接觸哲學之前,“哲學”這個概念似乎與我的生活相距甚遠。經(jīng)過高中政治課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哲學是什么”這個問題有無數(shù)的答案,我最贊成“哲學是智慧之學,是一種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是一種思維方式”。
經(jīng)過閱讀《西方哲學史》,我更加對此有所體會。古希臘著名哲人亞里士多德有許多論調在今人看來與事實不符,但在當時人們對這個世界認識有限的情景下,哲人們能進取去探索、辯論的濃厚學術風氣卻是令人欣慰的。況且亞里士多德犯下的錯誤并未影響其“哲學家”的名號,反而激勵更多哲學家去思考。因而產(chǎn)生了分歧,一個新的思路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哲學體系”也就產(chǎn)生了。這也驗證了我的想法。當然也驗證了發(fā)展觀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發(fā)展的”這一觀點。
在我看來,我們閱讀《西方哲學史》的目的,不在于揪住前人的小辮子不放,嘲笑他們犯下的看似愚蠢的錯誤,而在于從先賢的曲折之路中拾取遺漏的養(yǎng)分。例如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就與今日的原子論十分相似。但最吸引我的還是在他之前的芝諾。
在漫威大片《復仇者聯(lián)盟4》中,復仇者聯(lián)盟的成員們進入量子領域從而實現(xiàn)時空穿越,但不明白大家有沒有看到,穿越的前提是鋼鐵俠的“莫比尤斯環(huán)”模型實驗成功了。實際上莫比尤斯環(huán)本身是一個悖論。一個環(huán)本該有兩個面,但莫比尤斯環(huán)永遠僅有一個面,從外面進去的物體又將回到外面,這也是有關“變化”的一個悖論。同樣的,芝諾提出了“運動不可能”悖論。最趣味的是“飛矢不動”——一支射向靶子的箭在任何既定的瞬間都在一個確定的空間位置上——也就是說,它是靜止的或者零運動的,但零的總和不可能產(chǎn)生運動。這涉及到物理學中的時間與空間觀念,與今日令人費解的量子力學有著共性,似乎我們也處在一個“莫比尤斯環(huán)”中,古人未能解決的難題被歷史長河洗刷沉底后,又被今人淘出思考,不禁令人感慨。
既然哲學教會我們思考,那亞里士多德肯定不僅僅有錯誤理論,必須也有正確的理論。原先,他在數(shù)學邏輯上有著突出貢獻。他指出定義必須用先存在于所定義事項的某種東西來表述,實際上就是講的是與定義有關的邏輯順序,即先有事物本身再有定義。這種認識比19世紀的數(shù)學家們領先了千年。歐拉也曾說過“我決然不是先想到行列式的運算規(guī)則才提出行列式的”。
可見接觸哲學以后,我們思考問題變得客觀,因為一切事物本身存在著矛盾與統(tǒng)一,我們不能非黑即白,對與錯只是每個人各自的理解與看法。
西方哲學史最新讀書筆記3
我讀完這本書得感覺,正如培根所說的那句話,“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看不一樣的書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東西,多方涉獵,才能讓人博學多聞?!?/p>
從很多哲人深刻的思想以及每個人的自身看,哲學是世界上最深奧的東西,他與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又自成一派,深邃而令人思考,回味卻無法觸及真諦。哲學真的是世界最美妙的東西,可是但凡有所誠者,必是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人物了,他們真的是人類思想的指引者。
作者波特蘭·羅素,真的是如在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給他的頒獎詞所說的那樣,“他是能夠把一般性的哲學思想成功的介紹給人們,他這樣做,是對哲學家始終堅持興趣的最成功的范例?!?/p>
這本書所散發(fā)出的美感,超出了我看其他任何書給我的感覺,雖然有的東西晦澀難懂,卻也讓我愛不釋手。
期望大家也能涉獵廣泛,多多讀書。
西方哲學史最新讀書筆記3篇(《西方哲學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 [讀西方哲學史簡史有感] 西方哲學史在線閱讀3篇(一本書讀懂西方哲學史 pdf)
★ 《西方哲學史》讀書筆記感想與感悟3篇 一本書讀懂西方哲學史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