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最新勵志文章大全3篇 勵志經典文章大全,以供借鑒。

最新勵志文章大全1
01
最近看《三聯生活周刊》很有感觸。
10月的時候他們推出了一期雜志,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有時候不提醒還真沒意識到,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的崛起之路已經走了40年了。
作為一名中文系出身的學子,我第一時間就翻到文學版塊,看看這40年來中國文學到底經歷了一個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沒想到看了各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采訪,印象最深的是《千古文人俠客夢》作者——陳平原教授的一番話。
他說他和其他受訪者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并且順利發(fā)展至今。每一次社會變革都像列車急轉彎,中國在近幾十年中連續(xù)轉過了好幾個彎,能夠到達目前的一站是幸運的,可每一次轉彎都要甩出去很多人。
陳平原呼吁:“也請記得那些在路上被甩出去的人。”
看了這段文字或許很多人會不以為意,這不就是一個時代的幸運兒再普通不過的發(fā)言嗎?有什么值得被關注的?但我腦海里卻閃現出一句看似老套,卻格外有分量的話:“運氣是強者的謙辭”。
縱觀這次報道采訪的各行各業(yè)的領軍人物,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感謝了國家的政策和時代的變革,的確,“機遇”成為了鑄造他們成功的基石,但與此同時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
改革開放和創(chuàng)業(yè)紅利在當年同樣都是面對大眾的,為什么有些人能成為柳傳志、馬化騰,而有些人卻只能做陳平原嘴中“被甩出去的人”?這其中的答案恐怕不是只有“機遇”和“運氣”那么簡單。
02
譬如關于韓少功的采訪就打破了我以往的認識。
以前了解他,是在學現當代文學的時候,《爸爸爸》一部作品成就了他的寫作道路。
出乎意料的是,聽了他的口述我才知道,原來1988年他就結束了專業(yè)作家的身份,跑到當時的海南,成為中國第一批“文化產業(yè)試水者”。
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一切都很難。韓少功一批作家茫然地抱著稿子走在街上,甚至不知道該怎么活下去。
后來他突然意識到,市場經濟,是沒有市場會主動等你的,只有自己去創(chuàng)造未知。
所以當年那些揮斥方遒、拿筆桿子說話的文人,全都放下了架子,向商人、工人、農民、官員等一切行動者學習。
為了自辦發(fā)行,韓少功派人去書商那里跟班瞟學,到火車站貨場,找代運的書刊貨包,一五一十地抄錄收貨地址。
編輯們也被派到街上,一人守一個書攤,掐著手表計數,看哪些書刊賣得快,看顧客的眼光停留在什么地方最多,看一本雜志在眾多書刊密集排列時的“能見區(qū)塊”在哪里……
很難想象,一位當年有名的文人作家會選擇放下身段,重新開始,去追趕時代經濟的潮流,并且用商人的眼光和發(fā)展來謀求雜志社的生存。
但看過他的這段經歷我也開始明白,為什么他后來能抗住“拳頭加枕頭”的沖擊,辦的雜志在最好的時候能發(fā)行120萬冊。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只看到了名人表面的光鮮亮麗,他們背后默默無聞的努力卻容易被忽視。
有句話說得好: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煉成鋼。所有大眾能見的光環(huán)和榮耀,都需要付出才能換來。
03
最近和表哥的一番談心也讓我頗有體會。
他是本科學歷,學的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之后去了北京一家剛成立的公司當程序員。
按照表哥家人當年的話來說,他們公司的待遇挺好,福利也有,同事們都很友善,總之一句話,工作環(huán)境很不錯。這也使得他成了我們這些小輩眼里“被幸運之神眷顧的人”。
結果最近我接到表哥的消息,他說他把工作辭了,而且是裸辭?,F在從北京搬到廣州。
我很驚訝,為什么表哥發(fā)展得那么好,還要換工作?結果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剛開始的時候,他也挺得意,但后來發(fā)現,出來混還是要拼實力。
他上大學的時候吊兒郎當的,現在學藝不精就暴露出問題了。
因為專業(yè)知識不扎實,寫代碼的水平有限,他經常需要別的同事幫忙;遇到公司交給他的項目老是出錯,最后還得連累部門的同事跟他一起加班奮戰(zhàn)。
老板雖然念及情誼沒有開除他,但再也沒有交給他重要的項目。慢慢地,自己被“邊緣化”了。
表哥覺得長期這樣下來也沒意思,思考再三,決定辭職,從北京搬到廣州,在一家學習機構先好好把當年落下來的東西補回去再說。
04
以前看過蔡康永的一番話:“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p>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p>
很多時候,機會是有,但這時才發(fā)現,我們的能力往往配不上機會。到了最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從身邊溜走。
所謂“運氣是強者的謙辭,命運是弱者的借口”,要想不被時代的列車所拋棄,并且獲得一生成就,最基礎也是最有效的辦法,真的就是豐富自己的實力,努力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煉成鋼。為了不讓自己錯過動心的人和事,還有人生旅途中那些美麗的風景,付出必要的時間與精力,是通往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步。
最新勵志文章大全2
01
有時候,你的付出會被認為理所當然。
“大衣哥”朱之文憑借著在《星光大道》舞臺上取得的不俗成績,和央視春晚上的精彩演出,積攢了不少人氣,也成了商演和各大節(jié)目的座上賓。
出名之后的朱之文,沒有忘本,他拿了五十萬修了家鄉(xiāng)的公路,還撥出十幾萬為村里購進了大批的健身器材,更是出錢修建了學校。
不少村民見朱之文走紅了,紛紛來向他借錢。來借錢的人,張口就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
因為知道朱之文有錢,所以借了都不還,把錢都拿去蓋樓買轎車。
朱之文說,“有很多人借了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我都借了,有的借了幾十萬都不還,借到第六次不還,我就不借了,他還非要說我不可理喻,之后就不搭理我。”
甚至有些村民不但不領情,還貪婪地說,“這對于他是九牛一毛,要想叫俺們說他好,就給莊上每人買輛小轎車,再一人給一萬塊錢?!?/p>
生活中,不是每一次付出,都能得到真心回報。因為總有那么一些人,把別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
要知道,沒有誰天生有義務,要對誰無條件付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才是本分。
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一書里說過,“有結果的付出叫付出,沒結果的付出叫代價。”
那些把別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接受了你的恩惠還不領情的人,不值得你交付自己的真心。
02
你的付出和別人眼里的付出,未必對等。
前幾天,小月和丈夫濤子又吵架了。
那天,濤子預約好了去考駕照。因為要提前到考點去熟悉場地,六點就得出門。
小月四點半就起床了,淘米洗菜,切肉蒸蛋。
濤子埋怨道,“動靜太大了,本來想多睡一會兒,都被你吵醒了。”
小月感到有些委屈,“這么早起,還不是為了給你做飯。這么冷的天,手還要泡在水里淘米洗菜,你不感激也就算了,還埋怨我?!?/p>
濤子并不領情,“又不是我讓你早起做飯的,我完全可以自己去外面的小店吃啊?!?/p>
濤子這么一說,小月更覺得憋屈了,“外面的多不衛(wèi)生,我還不是為了讓你吃得健康一點?!?/p>
濤子依舊不以為然,“你以為你做的就一定健康嗎?”
有時候,你傾盡全力、掏心掏肺地對別人好,別人依舊無動于衷。
正如短句作家李宮俊所說的,“我不怕為一個人真心的付出,只怕我的付出對他來說是多此一舉”。
你的付出,和別人眼里的付出,未必是對等的。
可能你付出了十分,在他看來,只有五分;可能你已經為他傾盡所有,在他看來,你的付出也只是寥落晨星。
03
付出沒有得到回應,只因為你不是對方在乎的那個人。
在電視劇里,通常能看到這么一個橋段,男二號掏心掏肺地付出,卻依舊得不到女一號的回應。
電視劇《最好的我們》里,男二號路星河十幾年的等待,無數次的告白,五十多次的求婚。連載的信是她,畫中的人是她,他的眼里都是她。
只是,所有的付出和等待,都抵不過男一號余淮的一句:對不起,我來晚了。
電視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里,男二號吳柏松怕陳小希堅持不下去,穿著厚厚的玩偶服陪她一起跑跨欄;
知道她想看雪,在天臺為她制造了一場人工雪;想方設法為她買她喜歡的球隊的入場券;
知道她想放煙花,手里的錢卻不多,和老板商量一起騙她“所有煙花都是五十塊以下”,自己事后偷偷補足差價。
只是,吳柏松三年的陪伴,也抵不過男一號江辰的一句,“陳小希,和好吧。”
也有不少網友調侃道,“自古男二最深情,卻是男一得人心。”
在電視劇里,男二的付出未必會比男一少。只不過在女主角的心里,男一才是那個她最在乎的人,而男二不是。
如果一個人是你所在乎的,那么他的付出就會在你心里被無限放大;如果一個人是你所不在乎的,那么他的付出就會在你心里被無限縮小。
正如仲尼在《謝謝你,曾經來過我的世界》一書里說的,“對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付出全部的愛,就好比一個窮鬼對一個富翁贊助出全部家當,無關痛癢的舉動而已?!?/p>
如果你為一個人付出了很多,他卻依然無動于衷,不是你不夠好,只是因為,你不是他所在乎的那個人罷了。
04
你的付出,要遇到對的人。
桐華在《長相思》一書里曾經說過,“但凡人心,只要付出了,不免期待回報?!?/p>
一次次的付出,哪怕對方只回應你一個微笑,一聲謝謝,你都會覺得心中格外的滿足。
只是,付出和回報卻未必成正比。不是所有人都看得見你的好,也不是所有人都會珍惜你的付出。
對那些無視你付出的人,攢夠了失望,就轉身離開吧。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對他好。你的付出,要遇上對的人。
只有那些愿意對你好,真心對你好的人,才值得你的真心付出。
最新勵志文章大全3
01
最近,一組無臂小伙的照片火爆了全網。
29歲的湖北小伙陳茲方,先天無臂,卻自強不息,忠孝兩全。
4歲時,他開始獨自練習站立,在一次次摔倒中爬起;
后來,學穿衣服,腳得勾成30度,再用牙配合,幾件衣褲穿上得一個多小時。
通過大量艱辛枯燥地練習,他開始學會用腳穿衣、吃飯、洗澡、涮牙、切菜、寫字,同時也學會割草鋤地,生活不但能夠完全自理,而且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力。
2016年,他開始用腳趾頭敲鍵盤,十根腳趾能熟練打字,處理圖像、視頻。
后來,他開網店賣土特產,2017年,成為脫貧網紅,2018年,成為湖北省勞動模范。
2018年10月,他母親突發(fā)腦梗死,需住院治療。他精心侍奉,梳頭洗漱喂飯,比正常人還麻利、細致。他用嘴提飯,用腳喂飯,每隔10分鐘用腳提著藥瓶陪母親上衛(wèi)生間。
母親出院后,他把母親帶到身邊,一邊盡孝,一邊創(chuàng)業(yè)。
自古忠孝難兩全,對普通人來說,最好的忠,就是忠于自己,活出自己,做一顆閃閃發(fā)光的螺絲釘。
最好的孝,就是不離不棄,知恩反哺,陪父母把沿路的感想活出精彩,陪父母把年邁的孤苦變成幸福。
捫心自問,我們許多正常人能做到、做好這些嗎?
無臂小伙陳茲方,卻實實在在做到了忠孝兩全,堅毅無敵。
他忠于自己,遵從內心;孝敬父母,知恩反哺。在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里,用堅毅改變著命運。
盡管,每一次練習,對他來說都是一道“鬼門關”,為此,他要付出比別人多百倍的努力。
但他勇于改變,挑戰(zhàn)現狀,終于過上和其他人一樣的生活,走出了上天賦予他的失敗陰影。
雖然他不是十足的成功者,但他不是失敗者,他用堅毅的獨特方式,和這個世界握手和解,和自己的未來相處和諧。
沒有雙臂,但腳下有路;沒有雙腿,但手上有力。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堅毅積極的心態(tài),懶于為改變而付出努力。
02
《刻意練習》一書中,有關于“刻意練習”的解釋:一種有目的的練習,而且知道該朝什么方向發(fā)展,以及怎樣去達到目標。
天才就是練習的產物,也是堅毅的產物。最杰出的人物,練習的時間最長,他們也最堅毅;他們往往在很小的年紀,就接受刻意練習。
而年紀越小,練習對未來產生的影響也越大。
心理學上有個“折彎幼枝效應”:如果你將一根剛剛長出來的幼枝稍稍折彎一點,那么到最后,那根樹枝生長的位置可能發(fā)生重大改變;而如果你去折彎已經長成的樹枝,這種影響則小得多。
所以,刻意練習從小開始最為有利。而學會刻意練習,關鍵是培養(yǎng)堅毅的精神,走出舒適區(qū)。
每個人都經歷過學生時代,在學校,那些學霸們,不論是天生型,還是努力型。都是一個共同特點:拼命練習,異常堅毅。
他們克服枯燥無味,抵擋誘惑舒適,在日復一日地練習中,達到輕車熟路,日臻完善的學習境界,也為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未來。
對普通人來說,杰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技巧,這種技巧,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掌握;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出的堅毅精神,將成為一個人成功的利器。
現實也許不夠完美,但相信,你一定可以用堅毅,讓未來變得更加美好。
真的,你的堅毅里,藏著你的未來。
最新勵志文章大全3篇 勵志經典文章大全相關文章:
★ 西游記小學優(yōu)秀讀后感3篇 小學生讀西游記讀后感
★ 如何寫學習安全生產法心得體會3篇 安全生產法心得體會怎么寫
★ 托福綜合口語難度高得分率怎么辦3篇(托??谡Z怎么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