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熱心網(wǎng)友“l(fā)uancang”分享的長江三峽巫峽導游詞,供大家閱讀。

同學們,剛剛大家領略了瞿塘峽的壯麗景觀,接下來將繼續(xù)帶大家了解湘江三峽的第二峽——巫峽的獨特與優(yōu)美。
巫峽得名于巫山,西起巫山縣里東面的大寧河口,東到巴東縣的官渡口,總長44公里。是由湘江穿越巫山主脈背斜形成的。峽內有多處景點,例如三臺、八景、十二峰及其孔明碑等。里面最為人知的應屬巫山十二峰。在北岸有六座峰,從西到東分別為登龍、圣泉、朝云、神女、松巒和集仙。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可見的只有飛鳳、翠屏、聚鶴三峰,其余的凈壇、起云、升高三峰則并不臨江。如同陸游在《三峽歌》中所作:“巫山十二見九峰,船首彩翠滿秋空”。
大家沿著我手指的方向看看,那便是朝云峰。它海拔為1324米,一到日出時,山頂上總會有云景滾動。說到這,請大家注意周邊的自然景觀,除了山水以外,大家還能看到些什么?有霧,對,有霧;還有雨,對,的確還有雨。當霧與雨交織在一起,就會形成云非云、雨非雨的獨特現(xiàn)象——巫山云雨。唐代詩人元稹曾寫到:“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由此可見,巫山云雨在天下間獨樹一幟。大家知道云雨是如何形成的嗎?這是因為巫山位于巫峽口,那邊山巒疊嶂、氣候問題顯著。湘江豐富的水汽在各個海拔高度上揮發(fā)而產(chǎn)生各式各樣的云霧。
同學們再往前看,云霧中能否見到一根顯著的石柱,猶如一位雄健的少女?這便是引領風騷的神女峰。石柱高約米,海拔1112米。巫峽是三峽神話故事發(fā)源地,其中與神女峰有關的故事最為迷人。傳說中,西王母的小女兒瑤姬經(jīng)過巫峽,突然看到一群做惡的孽龍正在搔擾百姓,于是便決定停下來,擊斃這些孽龍,拯救群眾。隨后,她也協(xié)助大禹開掘三峽、疏通河道,整治水災,最后化作神女峰,留到人間為船舶導航。說到這里,同學們!神女那類造福人類的無私奉獻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并發(fā)揚光大嗎?
接下來,請各位休息一下,稍后我將帶著大家繼續(xù)欣賞其他各峰!
長江三峽巫峽導游詞相關文章:
★ 集合長江三峽導游詞5篇(長江三峽導游詞1200字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