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教學體會:分析解決教學中的問題3篇,歡迎參閱。

教學體會:分析解決教學中的問題1
我們的教學中的最大的問題是知識中心、講授中心、成績中心,而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感受、學習差異被忽略了。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方面:
1·由于所有的學生要參加統(tǒng)一的大學入學考試,即我們所說的高考。高考的特點是競爭激烈的選拔,他需要給所有參加考試的學生按考試成績進行排隊,然后由高到低的進行錄取。所學內(nèi)容和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就被無限延伸了。高等教育有幾百上千的專業(yè),都需要從中學這幾科的成績中選人,因此知識的應用被大大的壓縮了,剩下的是精確的記憶、嚴謹?shù)耐评怼碗s的計算、和超難度的思維技巧。這些使得教學的范圍在縮小、知識的難度在加大、技巧被反復的訓練。人的創(chuàng)造力、學習的熱情在日益消耗。
2·為了適應這種需要,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具備超長的能力,來保證學生的獲得好的成績,那么,他只好加入到訓練學生的隊伍中來。在日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中,度過自己的教育生涯。體現(xiàn)在他圍繞知識及相應練習來設計教學內(nèi)容,以如何更清楚和更快的講完知識和所選習題來設計教學過程,用與例題相對應的家庭練習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的一個簡單的訓練程序,往往貫穿在教師的一生。
3·大量的考試和對成績的分析嚴重的干擾了教學的正常進行,出題、考試、判卷、統(tǒng)分、分析、講卷、改錯、開分析會、學生會,一期下來,十幾天就過去了??嫉暮玫膶W生,需要高興幾天、差的要郁悶幾天。考的好的班級,老師要慶賀一下,差的要反思一下,學生要挨罵一下。幾下下來,師生在痛苦中快樂、在快樂中尋找痛苦。
4·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學同樣的難度,不管是否有收獲都要跟著聽課、不管是否會做的題都必須做(哪怕抄一遍也是收獲?。?、不管的多少分也必須考試(都會了考一遍叫增加一次鍛煉機會,都不會做幾個小時叫磨練意志)。這樣大一統(tǒng)的方式教學肯定是造成了學生的個體被忽略,個人的感受和需要被淡化。
教學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的?上面這些現(xiàn)象都是在很努力的做教學,為什么我們認為它們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學習和發(fā)展呢?
影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要素有很多,涉及的人主要是學生自己、教師和學校的管理者,學生是學習的構(gòu)建者,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的學習就不會有有效地學習。所以學生學習的需求和認知規(guī)律就是決定教師教學方向的核心因素。老師不是隨心所欲的.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而是依據(jù)課標、教材和要求的教學法來進行教學活動。其中又包括學習目標設計、學生學習任務設計、學生學習活動設計、學習過程中的促進學習深入開展的評價設計、課后學生的任務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迷失教學的本真目標,被各種要求、各種技能、各種突發(fā)情況所左右,學習的主體學生經(jīng)常被忽略。學校管理者處理對學生學習給予秩序、物質(zhì)和安排的保障外。他還參與到對教學的監(jiān)控之中,通過參與教學活動來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老師改進專業(yè)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有時還可以直接從學生出了解情況,反饋給教師,幫助教師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從而,實現(xiàn)及監(jiān)控為了學習者的學習這一根本目的。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認為教學思想、教學方式和教學能力的改進對我們學校的發(fā)展是核心問題。它的改進對學校的各方面人員都有巨大的好處。首先,對學習的正確的認識是一切教學的基礎(chǔ),明確的學習目標、恰當適度的學習材料、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設計、學生有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來主動學習、更加靈活和恰當?shù)淖鳂I(yè),這些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所以,學生能更加輕松的、愉快的和深入的學習,獲得更好的學術(shù)理解和學術(shù)成就。在獲得了學習的自信的同時,有更多的時間來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對學科體系的理解、更加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和充滿樂趣的教學過程,都能極大的提升教師的工作質(zhì)量和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而幫助他們度過充滿樂趣和富有意義的教育生涯。學校管理者,在幫助老師改進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特性的認識,不斷提升監(jiān)控的能力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是學校成為受人尊重的學校。他們的成就也受到人們的尊重。特別是他們和教師、學生一道磨合出來的新的管理方式、教學方式和相應的學習方式,同樣的改變他們的認知水平促進他們的專業(yè)發(fā)展。
只有大家都聚焦在如何研究和改進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上,這樣的改進才是最有意義的,是大家都獲益的。
教學體會:分析解決教學中的問題2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來源于音樂的啟發(fā)?!鄙倌陜和南胂罅κ且话验_啟心靈的鑰匙,通過它可以使靈感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因此,音樂教學已成為促進學生全身心健康發(fā)展、塑造“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
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舍棄一切單調(diào)、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nèi)容和模式,必須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態(tài)、輕松的氣氛和愉快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實施的。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xiàn)出來。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zhì)量,應根據(jù)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jié)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zhuǎn)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jié)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樂理知識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時,一般教學只講“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這些概念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既抽象又枯燥。我從學生內(nèi)心感覺出發(fā),制造一個讓學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樂環(huán)境,從而將“拍子”的抽象概念進行化解。
首先,讓學生們分辨出聲音的長短:火車汽笛聲長,汽車喇叭聲短;貓叫聲音長,狗叫聲音短等等。其次,通過海關(guān)鐘樓鐘聲、電子鐘秒針跳動聲和機械快擺表秒針跳動聲用來分別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接著,讓學生閉眼聆聽老師發(fā)出的不同節(jié)拍的走步聲和跑步聲,由學生用拍手、跺腳的方式把聽到的模仿出來,從而完成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的過渡。為鞏固已學的概念,我把幾段風格各異的兒歌,讓學生按一定節(jié)拍的規(guī)律朗誦出來。當他們親自感知到節(jié)拍的時值概念時,就可以將二分音符
分別顯示在黑板上,從而也完成了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轉(zhuǎn)換。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感到新鮮、有趣,而且學得透、記得牢。
又如,在教五線譜唱名時,為了使教學更形象、更有味,我請了幾位高矮不同的學生分別充當音符的do、 re、mi、sou和la,并告訴他們各自的家住在幾線幾間上。接著提問:“誰最高?”下面回答:扮演“l(fā)a”的學生最高。于是,我指出:由于la住的最高,所以這個唱名也最高。
這種教學形象、直觀,加之聽覺與視覺的統(tǒng)一,學生不但加深了對“音高”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音樂理論的.興趣。為進一步掌握已學的唱名,我在演奏音符的同時,要求扮演音符的學生將聽到的音高按先后順序迅速排好,并在線譜上找到各自的“家”,同時唱出唱名,唱準音高。我還讓學生們將學過的節(jié)奏和唱名進行組合,讓他們自行創(chuàng)作出許多不同節(jié)奏型和樂句。這樣,不但使學生們活躍了思維,訓練了大腦,同時也大大增強了自信心。
再如,教律動時,以往總是“教師編,學生做”這種機械式模仿,束縛了學生們的手腳和大腦。我在教學中打破這個常規(guī),讓學生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去自行發(fā)揮、自我表現(xiàn)。在課堂上,我總是鼓勵學生們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大膽地去表現(xiàn)自我,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樹立,也利于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有一次,我讓學生們給歌曲《小雨沙沙》編排舞蹈動作,全班幾十個人編了幾十個小舞蹈,盡管有的大同小異,有的動作也欠優(yōu)美,但我還是表揚和鼓勵了大家,因為這畢竟是他們的心血,他們自己的“作品”。
作為教師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讓孩子們幼小心靈中播下的創(chuàng)作種子得以生根、開花、結(jié)果。
教學體會:分析解決教學中的問題3
博覽群書,可以開闊思路,活躍文思,《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由于學生年齡小,閱讀量少,并且缺乏生活體驗,閱覽書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嚴重影響閱讀的質(zhì)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確保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節(jié)課作為學生的大閱讀課,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更好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下面淺談本人的一些教學體會:
一、寓教于“趣”,使學生愛讀書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1、樹立榜樣。
榜樣的作用極大,孩子的模仿性強,根據(jù)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常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平時,我有意識地向?qū)W生介紹老舍、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一些故事,這種“名人效應”所產(chǎn)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則。
課外時間,我經(jīng)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我還經(jīng)常給學生講自己童年是怎么學習的,并給學生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這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一旦興趣培養(yǎng)起來不僅眼前受益,還將伴隨整個人生。
3、隨機指導。
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二、寓教于法,使學生會讀書
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要以課內(nèi)帶課外,課外促課內(nèi)的方法,課內(nèi)學方法,課外求發(fā)展。而課外閱讀書籍的種類不同,且題材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深淺不一,學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別。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節(jié),忽視文章中心及語言描繪,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指導:
1、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根據(jù)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摘抄詞句、仿句練習;中年級摘錄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級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后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用讀書方法。
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qū)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备鶕?jù)不同體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xù)讀;略讀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意在了解大概內(nèi)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看標題。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經(jīng)驗和閱讀能力以后,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nèi)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
3、指導學生進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練習。如閱讀介結(jié)竹子的文章,可引導學生為各種竹子編寫標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或為文章內(nèi)容“空白”處作擴充、填補,不但訓練了學生閱讀能力,還進行創(chuàng)造想象力的訓練。
三、寓教于活動,使學生讀好書
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這已是共識。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讀,只能讓學生感到乏味、疲勞,以至昏昏欲睡,應該巧妙,寓教于活動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們讀好書。
1、講。
我班堅持每日5-10分鐘的聽說訓練,時間可安排在早會或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課余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讓大家或說一新聞,或曉一趣事,或背一古詩,或得一好詞佳句,或明一道理,變枯燥的讀寫為有趣的樂事,學生興趣盎然,視野開闊,語感增強,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源頭活水,逐步達到厚積薄發(fā),說話妙語連珠,寫文章意到筆隨。
2、辦。
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小報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手抄小報的內(nèi)容廣泛:國家大事、校園生活、環(huán)保教育、科學世界等。學生根據(jù)需求,獨立命題、編輯材料,設計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圖。如圍繞“北京申奧”這一內(nèi)容,學生就辦出了《新北京、新奧運》、《奧運連著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奧運夢》等。
3、賽。
為了使孩子的讀書熱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節(jié)日定期舉辦故事會、古詩朗育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也可進行快速閱讀比賽、讀書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4、展:
(1)剪貼展覽。學生在廣泛讀報紙、雜志或其他書籍時,會發(fā)現(xiàn)其中具有保存價值的材料,指導學生把這些材料剪下來,找一個本子,分類貼上,積累資料,每月在班上評展一次,以激發(fā)學生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2)摘抄展覽。如果在遇到用得準確、生動的詞語或形象具體、含義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這些含義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別是在不能摘剪貼的情況下,可讓他們用日記本摘抄下來,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評,看誰最好。同時,對那些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剪貼本、摘抄本,獲獎的手抄報、征文等學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學習園地里專門設“精品欣賞屋”供學生欣賞,既鼓勵那些讀好書的學生繼續(xù)堅持下去,又勉勵那些讀書落后的學生,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總之,為了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會讀書,從而達到讀好書的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不應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的封閉教學,必須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必須擴大學生閱讀,這才是提高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教學體會:分析解決教學中的問題3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