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應急預案管理制度12篇 應急預案審查制度,以供參閱。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1
立即搶救——通知醫(yī)師——根據病情處理——氧流量調節(jié)至到100%——查動脈血氣——調整呼吸機參數——觀察生命體征——記錄搶救經過。
四、圍手術期質量關鍵過程流程
一、手術前:
1、協助醫(yī)生準確、及時地做好患者的全面檢查,如手術前需要做血、尿、大小便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及肝、腎、心、肺功能檢查。
2、心理護理: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減輕術前害怕、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增加患者參與治療和護理的意識,建立而對現實、樂觀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利于機體的恢復。
3、皮膚準備:徹底清潔皮膚,防止切口感染?;颊邞糁福ㄖ海┘住⑾丛?,術前一日,手術區(qū)域按常規(guī)范圍剃去毛發(fā),清潔皮膚。
4、胃腸道準備:術前一日服用瀉藥或灌腸,以排出糞便;術前12h禁食,4~6h禁水。
5、配血及藥物過敏試驗。
6、保證休息:術前保證良好的睡眠。
7、病情觀察:監(jiān)測生命體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8、術晨準備:按要求為患者放置胃管、導尿,患者應取下假牙、眼鏡、手表、發(fā)卡、耳環(huán)、項鏈等飾物。術前半小時給予麻醉前用藥。
9、手術后用品準備:備好麻醉床、全麻護理盤、氧氣、吸引器、負壓吸引器、引流袋、監(jiān)護儀等。
二、手術后
1、搬運患者。
2、保持正確體位:全麻術后患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麻術后平臥6h;頸、胸、腹部手術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為半臥位,抬高床頭30~40°;頭部手術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為半臥位,抬高床頭15~30°;脊柱手術后患者需臥硬板床;四肢手術后患者應抬高患肢。
3、病情觀察:
⑴監(jiān)測生命體征:每30min測量一次血壓、呼吸、脈搏,直至平穩(wěn)。⑵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
?、怯^察傷口滲血、滲液情況。
⑷準確記錄出入量。
?、筛鞣N引流管的護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脫落、扭曲;保證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
4、術后并發(fā)癥護理:
?、懦鲅盒g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傷口引流情況,及早發(fā)現出血征象。
?、魄锌诟腥荆鹤⒁獗3执蹭伡耙挛镎麧?,如有污染及時更換,如術后3~5日,患者仍有劇烈疼痛應觀察切口有無感染跡象。
?、俏呛峡诼罕憩F為術后一周左右突然出現腹部劇烈疼痛或持續(xù)性脹痛,發(fā)熱,腹膜刺激征(+),應保持引流管通暢,保護好引流管周圍皮膚,遵醫(yī)囑用藥,爭取最佳療效。
⑷肺部并發(fā)癥:鼓勵患者進行主動有效的咳嗽訓練,促其排痰,定時翻身叩背,可采用蒸汽吸入或超聲霧化吸入等方法濕化呼吸道。
?、蔂I養(yǎng)支持:術后應維持患者的營養(yǎng)需求,促進傷口愈合。禁食期間應及時給予患者靜脈營養(yǎng)支持,保證水及電解質平衡,護士應正確配制營養(yǎng)液,遵守配伍禁忌原則,嚴格無菌損傷,維持正常輸液速度,做好出入量記錄。
?、侍弁醋o理:護士向患者解釋疼痛的原因及可能持續(xù)的時間,做好心理護理,必要時遵醫(yī)囑適當給予止痛劑,并觀察止痛效果。
五、手術及各種創(chuàng)傷準備流程
1.協助醫(yī)生準確及時地做好患者的全面檢查:如手術前需要做血、尿、便常規(guī)檢查,出、凝血時間、血型、肝、腎、心、肺功能等檢查
2.心理護理: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減輕術前害怕、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增加患者參與治療和護理的'意識,建立面對現實、穩(wěn)定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利于機體的恢復。
3.做好手術及各種檢查的準備,包括皮膚準備、胃腸道準備、備血及要藥物過敏實驗
4.保證休息:術前保證良好的睡眠
5.病情觀察:檢測生命體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6.術晨準備:按要求為患者防止胃管、導尿、患者應取下假牙、眼鏡、手表、發(fā)卡、耳環(huán)、項鏈等飾物。術前半小時給予麻醉前用藥。
7.手術后用藥準備:備好麻醉床,術后用物如:全麻護理盤、氧氣、吸引器、胃腸減壓器、引力路代、監(jiān)護儀等
六、手術室突發(fā)意外傷害事件應急預案及程序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2
一、晨檢制度:時間:7:20—7:30。
負責人:班主任、任課教師、分管主任。班主任每日對本班學生出勤情況進行核對,在7:25之前摸清學生的健康狀況,遇有傳染病學生及時向校長室報告送往辦公室,班主任與家長聯系并去醫(yī)院診治。各班認真填寫晨檢表,傳染病表上報衛(wèi)生室。
二、一日監(jiān)查:
1.班主任負責對學生一日健康狀況隨時監(jiān)查,隨時發(fā)現發(fā)熱、疑似傳染病學生隨時報告,不隱報。
2.教育學生有病先到醫(yī)院診治,不把病原帶入學校。
3.衛(wèi)生室對各班晨檢表進行統計,發(fā)現傳染病向有關部門上報,決不隱報。
三、隔離制度:
1.各班發(fā)現有發(fā)熱、疑似傳染病及時送往辦公室隔離。
2.教室隨時消毒(由班主任負責)。
四、健康教育:
1.健康課有防治傳染病內容,教案有傳染病內容,考核有傳染病內容。
2.宣傳欄有防治傳染病內容,每學期不少于兩期。
3.廣播防治有傳染病知識。
五、報告制度:
報告人:
報告單位:鎮(zhèn)防疫站(發(fā)現甲類傳染病6小時以內報告;乙丙類傳染病12小時內報告)。
報告方法:
1.電話報告
2.填表上報
六、傳染病防治:
1.對進行預防接種。
2.做好消毒工作。
3.做好春、秋季衛(wèi)生教育宣傳工作。
4.開展體育活動,做好課間、室內通風。
5.嚴格執(zhí)行有關各類傳染病隔離休假制度,病情恢復后執(zhí)醫(yī)院證明到校上課。做好宣傳工作,增強學生體質。
注:教師如有傳染病也應執(zhí)行傳染病隔離休假制度,病情恢復后執(zhí)醫(yī)院證明到校上班。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3
1、目的
規(guī)范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程序,及時有效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安全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各部門應根據本預案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實施方案,實行分級管理、分級實施,各負其責。
3、組織體系及職責
3.1組織體系
3.1.1公司成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總指揮由公司總經理擔任,副總指揮由分管副總/安全總監(jiān)擔任,救援辦公室設在安技部,辦公室主任由安全總監(jiān)擔任,副主任由安技部負責人擔任。
3.1.2公司各部門在生產安全事故災難的應急救援和保障方面各司其職,負責相關應急預案的制定、管理和實施。 3.2公司救援指揮中心職責。
3.2.1統一領導協調公司及各部門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3.2.2組織實施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3.2.3統一調配應急救援設備、人員、物資、器材等應急救援資源。
3.2.4適時決定啟動應急預案和終止應急預案。
3.2.5必要時,協調上級及其他政府相關部門(公安、消防、安全技術、衛(wèi)生等)救援組織的參與。)在救援行動中。 3.2.6審批應急救援系統程序文件和技術指導文件。
3.2.7負責對外信息發(fā)布。
3.3公司救援辦公室職責
3.3.1預案的訓練和演習,對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及時予以改進和完善。
3.3.2對應急救援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以期達到應急人員具備相應的應急能力。
3.3.3接收安全事故的初步信息,并向公司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報告。
3.3.4在決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前,針對安全事故的實際情況,擬定應急行動方案,并向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提交。 3.3.5對公司的重大危險源進行核實和登記。
3.3.6調查、分析和處理啟動應急救援的事故原因,落實整改措施,總結經驗教訓。協助事故單位妥善處理善后事宜,恢復生產秩序。
4、管理內容
應急機制、應急響應、指揮和協調、緊急處置、安全防護、現場調查、信息發(fā)布、應急結束、應急預案培訓、應急預案演練等內容詳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5、應急預案的編制
5.1編制前準備
5.1.1資料收集
(1)適用的法律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地方性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章、技術標準及規(guī)范性文件;
?。?)公司周邊地質、地形、環(huán)境情況及氣象、水文、交通資料;
?。?)公司建筑物平面布置;
?。?)公司作業(yè)條件和設施裝備運行情況;
?。?)公司歷史事故與重大隱患、國內外同行業(yè)事故資料;
?。?)屬地政府及周邊企業(yè)、單位應急預案。
5.1.2風險評估
開展生產安全事故風險評估,撰寫評估報告。
5.1.3應急資源調查
全面調查和客觀分析公司以及周邊單位和政府部門可請求的應急資源狀況,撰寫應急資源調查報告。 5.2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5.2.1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的.規(guī)定;
5.2.2結合本公司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
5.2.3結合本公司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5.2.4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5.2.5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5.2.6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公司的應急工作要求;
5.2.7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5.2.8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5.3公司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結合公司危險源狀況、風險分析和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點,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5.4應急預案體系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5.4.1組織編制針對各種風險和事故類型的綜合應急預案。綜合應急預案包括應急組織及其職責、應急預案體系和響應程序、事故預防和應急支持、應急培訓和應急預案演練。
5.4.2針對某一類風險,安全生產負責人應組織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
5.4.3對于危險性較大的重點崗位——關鍵崗位、重點部位(包括重大危險源),組織制定現場處置方案?,F場處置方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內容。
5.5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預案應當相互銜接,并與其他相關單位的應急預案相銜接。
5.6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應當經常更新,確保信息準確有效。
6、應急預案的評審
6.1評審方法
6.1.1形式審查。依據相關規(guī)范,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附件項目和編制程序進行了審查,重點是應急預案的標準化和編制程序。
6.1.2要素評審。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規(guī)范,從合法性、完整性、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操作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為細化評審,采用列表方式分別對應急預案的要素進行評審。評審時,將應急預案的要素內容與評審表中所列要素的內容進行對照,判斷是否符合有關要求,指出存在問題及不足。應急預案要素分為關鍵要素和一般要素。 ①關鍵要素是指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必須規(guī)范的內容。包括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組織機構及職責、信息報告與處置和應急響應程序與處置技術等要素。關鍵要素必須符合公司實際和有關規(guī)定要求。
②一般要素是指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可簡寫或省略的內容。包括應急預案中的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工作原則、單位概況等要素。
6.2評審程序
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
6.2.1評審準備。成立應急預案評審工作組,成員包括公司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及涉及班組負責人及技術人員。
6.2.2組織評審。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論證、審定;必要時,可以召開專題評審會,聽取各有關方面的意見。涉及相關部門職能或者需要有關部門配合的,應當征得有關部門同意。評審應當形成書面紀要并附有專家名單。
6.2.3修訂和完善。應急預案編制的組織者應當認真組織對評審意見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據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6.2.4批準印發(fā)。應急預案經評審或論證,符合要求的,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由安全負責人簽發(fā)。
7、應急預案的備案
應急預案經專家評審(或論證)并根據評審意見進行修改,報市交通運輸部門備案。
8、應急預案的實施
8.1開展多種形式的應急預案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的預防、避讓、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技能。
8.2定期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
8.3應急預案的要點和程序應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場所,并設置明顯的標志。
8.4在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計劃時,同時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8.5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應急預案演練組織的相關部門應對應急預案演練的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8.6應急預案至少每三年修訂一次,預案的修訂應有記錄并存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修訂應急預案:
?。?)制定預案所依據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發(fā)生重大變化;
?。?)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fā)生調整;
?。?)安全生產面臨的風險發(fā)生重大變化;
(4)重要應急資源發(fā)生重大變化;
(5)在預案演練或者應急救援中發(fā)現需要修訂預案的重大問題;
(6)其他應當修訂的情形。
8.7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及裝備,并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tài)。 8.8發(fā)生事故時,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規(guī)定向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事故信息和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4
一、本店應加強滅火,應急疏散預案的`制度工作,每年應對本店有關變更情況進行全面修訂。
二、本店應按照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進行演練,每年演練不得少于二次。
三、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包括:組織機構(滅火行動組、通訊聯絡組、疏散引導組、安全保護救護組);報警和接警處置程序,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度和措施,撲救初起火災的程序和措施。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5
一、指導思想
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宣傳與普及安全教育知識,進一步提升幼兒園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置能力,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園發(fā)生食物中毒的情況處理
三、應急程序
(-)應急指揮人員名單
1、負責人:
2、現場指揮人員:
(二)現場措施
a、對患兒的處理
1、立即將患兒送醫(yī)院治療,教師要向醫(yī)生真實反映幼兒患病的癥
狀,并陪同在幼兒身旁等待家長來院。
2、做好家長工作,如果食園外食物所致,立即與家長聯系,盡量爭
取取樣。
3、把中毒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圍
b、建立三級報告制度
1、如發(fā)生食物中毒事故,保健老師應及時向單位領導報告。
2、保健老師及時向衛(wèi)生防疫站和婦幼保健所報告。
c、配合行政部門對食物中毒事件的調查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
2、提供留樣
3、如實提供有關材料,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診治、調查事故、
處理等工作。
?。ㄈ┈F場指揮
處置事故現場指揮應由在場最高級別的負責人擔任,并根據事故性質、危害程度成立臨時的救援小組。等總負責任人到達現場后,詳細匯報事故情況,由總責任人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6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規(guī)范公司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減少財產損失、環(huán)境損害和社會影響。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制度。
1.應急管理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職責明確,快速反應”的原則,
2.應急管理分“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四個過程。主要內容包括: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應急救援預案管理、應急培訓、應急演練、應急物資保障等。
3.成立以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組長,主管安全生產負責人為副組長,安監(jiān)科長、各采區(qū)負責人為成員的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應急管理辦公室設在安監(jiān)科,并負責日常管理。
4.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寫與修訂。。
5.應急管理培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員應急管理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事故預防、危險辯識、事故報告、應急響應、各類事故處置方案、基本救護常識、避災避險、逃生自救等。
6.應急演練。根據年度應急演練計劃,每年至少分別安排一次桌面演練和綜合演練,強化職工應急意識,提高應急隊伍的反應速度和實戰(zhàn)能力。安監(jiān)科負責做好演練記錄和總結。
7.應急通訊設備保障。公司要對電話、對講機、手機等通訊器材進行經常性維護或更新,確保通訊暢通。
8.應急救援物資保障。根據公司預案做好應急救援設備、器材、防護用品、工具、材料、藥品等保障工作。確保經費、物資供應,切實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并對應急救援設備、設施要定期進行檢測、維護、更新,確保性能完好。
9.應急處置。事故發(fā)生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以營救遇險人員為重點,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發(fā)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huán)境污染;要及時組織受威脅群眾疏散、轉移,做好安置工作。
10.成立兼職救護隊,人員由各科室、采區(qū)主要負責人及業(yè)務骨干組成,并進行經常性訓練,熟練掌握基本的救護常識和救援能力。
11.應急救援協議。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與地方政府預案、上級主管單位及相關部門的預案和應急組織相銜接。
13.應急管理費用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審批,財務部門予以保障。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7
一、應急救援管理制度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規(guī)范園區(qū)應急管理制度,提高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減少財產損失、環(huán)境損害和社會影響。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制度。
一、應急管理制度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響應,職責明確,快速反應”的原則,
二、應急管理分“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四個過程。主要內容包括: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應急救援預案管理、應急培訓、應急演練、應急物資保障等。
三、成立以園區(qū)管理處總經理為組長,副總經理為副組長,各企業(yè)負責人為成員的應急管理制度領導小組。應急管理辦公室設在園區(qū)行政部,并負責日常管理。
四、應急管理培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員應急管理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事故預防、危險辯識、事故報告、應急響應、各類事故處置方案、基本救護常識、避災避險、逃生自救等。
五、應急演練。根據年度應急演練計劃,每年至少分別安排一次桌面演練和綜合演練,以及兩次專項應急演練,強化職工應急意識,提高應急隊伍的`反應速度和實戰(zhàn)能力。園區(qū)行政部負責做好演練記錄和總結。
六、應急通訊設備保障。園區(qū)應急管理辦公室要對電話、對講機、手機等通訊器材進行經常性維護或更新,確保通訊暢通。
七、應急救援物資保障。根據園區(qū)預案做好應急救援設備、器材、防護用品、工具、材料、藥品等保障工作。確保經費、物資供應,切實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并對應急救援設備、設施要定期進行檢測、維護、更新,確保性能完好。
八、應急處置。事故發(fā)生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發(fā)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huán)境污染;要及時組織相關人員疏散、轉移,做好安置工作。
九、成立義務救火隊,人員以園區(qū)保安部人員為主,企業(yè)醫(yī)療救護人員組成,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消防業(yè)務學習或滅火技能訓練,并有文字和照片記錄。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8
為建立有效的冷藏、冷凍醫(yī)療器械運輸應急預案,對冷藏、冷凍產品在運輸途中可能發(fā)生的設備故障、異常天氣影響、交通擁堵等突發(fā)事件作出快速反應,能夠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防止事態(tài)進一步擴大,按照《醫(y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及其有關規(guī)定,特制訂本工作預案。
一、工作目標及原則
認真學習貫徹《醫(y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和有關要求,對所發(fā)生的'設備故障、異常天氣影響、交通擁堵等突發(fā)事件,迅速作出快速反應,能夠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運輸過程中的產品質量與安全。
二、應急預案領導小組
組長:王國立
副組長:趙帥
成員:韓再興
聯系電話:15810665111
三、預案工作內容
1、嚴格執(zhí)行公司冷鏈運輸的操作規(guī)程。
2、冷藏、冷凍產品在運輸途中如發(fā)生設備故障突發(fā)事件,運輸司機要作出快速反應,在運輸車里事先預備冷藏箱或者保溫箱,以便及時將冷鏈產品及時從故障車中取出放進備用的冷藏箱或者保溫箱內;如發(fā)生停電等情況,應將車內的發(fā)電機及時啟動,防止因設備故障影響產品質量。
3、冷藏、冷凍產品在運輸途中如發(fā)生異常天氣影響及交通擁堵等突發(fā)事件,造成在途時間過長而影響產品質量,運輸司機應時時查看產品的貯存溫、濕度,并應及時同客戶聯系,做好延時接貨的準備工作。
4、積極采取運輸安全管理措施,加強運輸車輛的安全防范,產品出庫時,由復核員將車輛的車門鎖等檢查好,防止在運輸過程中發(fā)生產品盜搶、遺失、調換等事故。
5、一旦發(fā)生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第一時間同公司領導小組取得聯系,取得相應對策積極有效控制事態(tài)發(fā)展,防止發(fā)生影響產品質量的事件。
6、日常必須保證冷藏車的燃料充足,避免因燃料耗盡,造成溫度超標。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9
1.目的
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水災、火災、斷水(電)化學品泄露、突發(fā)事件等)發(fā)生,完善應急管理機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處置可能發(fā)生的事故,保護員工人身和公司財產安全,本著預防與應急并重的原則,制定本預案。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生產現場、倉庫的火災,公共事業(yè)的供應中斷(如:停水、停電等),化學品泄露,突發(fā)事件(外來人員滋事、食品中毒、罷工)等安全事故發(fā)生情況下的快速處理及應急控制。
3.定義
?。o)
4.權責
總經辦:負責對事件應急預案小組的調度執(zhí)行。
人力資源部:負責事故的應急協助處理工作。
設備課:負責公共事業(yè)中斷的應急處理。
責任部門:負責第一時間對現場發(fā)生的應急事件做出反應。
5.內容
5.1應急救援組織結構圖與職責:奧捷五金(江蘇)有限公司成立應急預案小組,負責整個公司的應急救援工作執(zhí)行。
5.1.1應急救援組織結構圖(見附件)
5.1.2應急組織職責:
總指揮:負責整個現場的應急事件處理的監(jiān)督。
工業(yè)安全組組長:負責生產現場工業(yè)安全工作執(zhí)行監(jiān)督。
治安、消防安全組組長:負責公司的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維護協調。
現場控制小組:負責安排整個搶救(控制)工作的有序進行。醫(yī)療救治小組:現場發(fā)生人員事故時,負責提供最及時的.診治措施。
日常巡檢小組:負責公司日常消防、治安、食品安全以及現場工業(yè)安全的巡檢工作。消防撲救小組:發(fā)生火災時,負責撲救滅火工作執(zhí)行。
安全疏散小組:事故發(fā)生時,負責組織人群及機器設備等物品有秩序的撤離。安全教育小組:負責日常對公司員工的安全教育工作。
5.2應急救援程序:
現場第一發(fā)現人→報告現場干部→報告單位主管→組建現場控制小組并報告總指揮→啟動應急小組指揮中心
A級救援程序:情況非常嚴重,單位不能獨立完成事件的處理,需啟動應急小組指揮中心;
B級救援程序:情況一般嚴重,部門可自行組建現場控制小組解決問題,報告至部長級主管,
無需啟動應急小組指揮中心,但事后需向總指揮書面匯報;
C級救援程序:情況不嚴重,現場單位主管可直接進行處理,事后需向部門主管書面匯報;D級救援程序:小失誤性情況,現場班組長和擔當可直接處理,事后需向單位主管匯報。
5.3應急救援小組電話:
總指揮(李含才
副總):5588
副總指揮(施金榜
董事):5333
工業(yè)安全組組長(施伯聰
主管):5789治安、消防安全組組長(韓大軍
隊長):8660 5.4緊急電話:
匪警
110
火警
119急救
120交警
122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10
發(fā)生潛在(事故)事件的人員:公司員工
發(fā)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廠區(qū)各個場所,包括前后門30米周邊范圍內
一、
應急準備(責任單位:人力資源部)
1.設“意見箱”,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與需求;
2.不斷改善食堂伙食質量,提升員工生活質量;
3.加強生產現場的工作安全,對員工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4.每月舉辦員工生日會,增強員工歸屬感;
5.招聘員工時,調查分析員工背景和性格,杜絕有不良記錄的人員進入公司;
6.給員工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huán)境,讓員工有可施展才華的舞臺;
7.給員工提供教育培訓機會,增強員工的自身技術能力。
二、應急響應
1.保安人員第一時間通知治安消防安全組組長及人力資源部主管,按事情輕重程度確定是否需要啟動應急小組指揮中心;
1)如人數在10人(不含)以下,保安人員需通知治安消防安全組組長及人力資源部主管;
2)如罷工人數在10人以上,且明顯對公司治安造成影響,需立即啟動A級救援程序,通知應急救援小組總指揮。
3)如有人員出現受傷現象,醫(yī)療救援小組應對傷員進行診治,嚴重者需送至醫(yī)院救治。
2.由人力資源部主管負責穩(wěn)住現場形式,治安消防安全組組長負責調查罷工原因;
3.與罷工組織者進行談判,了解對方的動機和目的,協商解決方案;
4.情節(jié)嚴重公司已經無法控制時,需報警處理;
5.事件處理結束后,人力資源部主管應提交書面報告,內容如下:
1)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
2)事故發(fā)生的.簡要經過、損失的初步統計;
3)事故的原因判斷;
4)事故發(fā)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況;
5)找出負責人,制定防止事故再次發(fā)生的預防措施。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11
一、食品采購索證索票管理制度
1、采購人員要認真學習《餐飲服務食品采購索證索票管理規(guī)定》等相關規(guī)定,熟悉并掌握食品采購索證索票有關要求。
2、采購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設備,要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供貨者索取許可證和食品等檢驗合格證明,同時按照相關食品安全標準進行核查。 3、采購生肉、禽類應索取獸醫(yī)部門的檢疫合格證,進口食品及其原料應索取口岸監(jiān)督部門出具的建議合格證書。
4、食品進貨查驗應如實記錄食品名稱、規(guī)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經辦人等內容,并留存購物憑證(發(fā)票、收據或進貨清單等),與所索取的許可證、檢驗合格證明應一并保管,建立采購記錄臺賬,以備查驗。
5、按照產品品種、進貨時間先后次序整理查驗記錄及相關資料,妥善保存。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6、實行統一配送經營方式的食品經營企業(yè),可以由企業(yè)總部統一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進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
7、不得采購腐敗變質、摻雜摻假、發(fā)霉生蟲、有害有毒、質量不新鮮的食品及原料,不得采購無產地、無廠名、無生產日期、保質期或標志不清、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及來源不明的食品,不得采購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水產品及其制品。
8、不得采購無《食品衛(wèi)生許可證》或《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供應的食品。
二、從業(yè)人員健康檢查制度(五病調離制度)
1、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
2、食品衛(wèi)生管理人員負責組織本單位的健康檢查工作,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證到期前一個月參加健康檢查,不得使用過期健康證明。
3、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衛(wèi)生的疾病,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五病”調離率100%。
4.凡食品從業(yè)人員手部有開放性、感染性傷口,必須調離工作崗位。
5、定其檢查從業(yè)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無有效健康證明者,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三、涼菜間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涼菜制作應指定專人負責,其他人員不得隨意進出涼菜間,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個人生活用品及雜物不得帶入涼菜間。 2.涼菜間工作人員要嚴格注意個人衛(wèi)生,在預進間二次更衣,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口罩,配有流水洗手并嚴格消毒。 3.涼菜間室內溫度不得超過25℃,有獨立的空調設施;室內配有腳踏式污物桶、紫外線殺菌燈、冷藏等設施,每次使用前要進行紫外線燈消毒30分鐘以上;有完好的防蠅、防塵設施。 4.涼菜間的刀具、案板、容器、加工設備等用具必須專用,用前消毒,用后洗凈,保持清潔。
5.供加工涼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須洗凈消毒,未經洗凈處理的不得帶入涼菜間。
6.加工熟食鹵菜要先檢查食品質量,原料不新鮮不加工。熟食鹵菜要在另間加工,加工后進涼菜間改刀配制,剩余的存放在熟食冰箱內。
7.各種涼菜現配現用,盡量當餐用完,隔餐隔夜的改刀熟食及冷盤涼拌不能再做涼菜供應。
8.各種涼菜裝盤后不可交叉重疊存放,傳菜從食品輸送窗口進行,禁止服務員直接進入涼菜間端菜。
9.加工結束后,將剩余食品冷藏,及時清理室內衛(wèi)生,保持清潔狀態(tài)。
四、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潔管理制度1、餐用具使用前應按照要求洗凈消毒,不使用未經清洗、消毒的餐用具,不使用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餐具。
2、設立獨立的餐飲具洗刷消毒間或專用區(qū)域,配備清洗、消毒、保潔設施,餐具清洗水池應專用,不得在洗餐飲具池內清洗食品原料或沖洗拖布。
3、操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洗刷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嚴格按照“除殘渣→洗滌劑洗→清水沖→熱力消→保潔”的順序操作。藥物消毒增加一道清水沖程序。
4、每餐收回的餐飲具、用具,立即進行清洗消毒,不隔餐隔夜。
5、餐具消毒前必須清洗干凈,消毒后的餐飲具表面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無泡沫、無不溶性附著物,及時放入專用密閉保潔柜內保存?zhèn)溆谩?/p>
6、清洗餐飲具、用具用的洗滌劑、消毒劑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wèi)生標準和要求
7、盛放已消毒餐具的保潔柜要有明顯標識,保潔柜應經常擦洗消毒,不存放其他物品,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要分開存放。 8、洗刷消毒結束,及時清理衛(wèi)生,做到內外清潔。 9、定期檢查消毒設備、設施,并做好消毒記錄。五、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制度
1.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和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劑不得使用。
2.購買食品添加劑必須索取衛(wèi)生許可證復印件和產品檢驗合格證明,進口食品添加劑應索取口岸食品衛(wèi)生監(jiān)督機構出具的衛(wèi)生證明。
3.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或衛(wèi)生部公告名單規(guī)定的品種及其使用范圍、使用量,不得憑經驗隨意擴大使用范圍和使用量。
4.不得使用用未經批準、受污染或變質以及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添加劑。
5.不得為掩蓋食品腐爛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
六、預防食物中毒制度
1、依法制定并落實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關注社會食品安全預警提示,積極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
2、制作涼菜、燒鹵熟肉、生食水產品、西式糕點、裱花蛋糕等直接入口的較高風險食品,必須有相應許可項目,并應嚴格按照專間要求進行操作。禁止超許可范圍經營和超出供餐能力承接大規(guī)模聚餐活動。
3、食品原料來源應合法安全,不得加工或者使用腐敗變質、感官性狀異常等《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的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及原料,禁止使用亞硝酸鹽。
4、加工經營過程避免生熟交叉、混放,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場所清潔,避免昆蟲、鼠類等動物接觸食品。
5、熟制食物應燒熟煮透,外購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須徹底加熱,生吃的蔬菜水果應清洗干凈去皮后食用。
6、豆?jié){、四季豆等生食有毒食物,應煮熟燜透,有效預防高溫季節(jié)細菌性食物中毒。
7、嚴防發(fā)生投毒事件。外部人員不得隨意進入食品加工出售間,注意炊事人員的思想建設,及時化解矛盾,以免發(fā)生過激行為。
8、食品倉庫、加工間不得存放任何有毒、有害物質。
9、食堂內不得有員工住宿、午休房間。
10、如有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發(fā)生時,應迅速上報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和衛(wèi)生部門,采取及時有效措施進行救治。
七、食品留樣制度
1、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食堂)、超過100人的建筑工地食堂、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中央廚房,重大活動餐飲服務和超過100人的一次性聚餐,每餐次的食品成品應留樣,并由專人負責。 2、每餐、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100g,分別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閉專用容器內,在冷藏條件下存放48小時以上。 3、食品留樣應避免污染,加貼標簽標明留樣時間和餐次,待樣品冷卻后,放入專用冰箱(0—10℃)內,同時做好留樣記錄,如實記錄留樣食品名稱、留樣量、時間及餐次、留樣人員、審核人員等。
4、留樣期間進餐者如有異常,立即封存所留樣品,送食品安全檢測部門檢驗。
5、食品留樣冰箱內嚴禁存放與留樣食品無關的物品。
6、重要接待活動留樣冰箱應上鎖。八、配餐間衛(wèi)生管理制度(學校食堂)
1、應按專間要求設置配餐間,專間入口處設置有洗手消毒更衣用的通過式預進間,配餐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潔。
2、專間應配置與售餐數量相適應的食品臺架,配備專用工具容器、專用冷藏設施
3、應配置與配餐間相適應的紫外線消毒燈,定時開燈消毒。
4、配餐間應由專人管理、其他人員不可隨意進出。不得存放無關雜物和個人物品。
5、工作人員應嚴格注意個人衛(wèi)生,操作前洗手消毒,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戴口罩。
6、認真檢查食品質量,發(fā)現可疑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不得銷售,盛放成品飯菜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上。
7、售飯菜窗口要能夠開合,嚴禁開放式,傳遞食品需用專用的食品工具,專用工具消毒后使用,定位存放。
8、配餐完畢后,清理配餐間衛(wèi)生,保持配餐臺、地面清潔,做好餐用具清洗、洗消毒工作。
關鍵環(huán)節(jié)食品加工規(guī)程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種病原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與熟食品接觸;經常性洗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員還應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場所清潔;避免昆蟲、鼠類等動物接觸食品。
2.控制溫度。即控制適當的溫度以保證殺滅食品中的病原菌或防止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如加熱食品應使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貯存熟食品,要及時熱藏,使食品溫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時冷藏,把溫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時間。即盡量縮短食品存放時間,不給病原菌生長繁殖的機會。熟食品應盡量當餐食用;食品原料應盡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這是防止食品受到污染的主要措施。接觸食品的所有物品應清洗干凈,凡是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還應在清洗的基礎上進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應進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應與加工條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過加工場所和設備的承受能力時,難以做到按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極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7.蔬菜粗加工時以食品洗滌劑(洗潔精)溶液浸泡30分鐘后再沖凈,烹飪前再經燙泡1分鐘,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農藥。
8.燒煮生豆?jié){時將上涌泡沫除凈,煮沸后再以文火維持煮沸5分鐘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徹底分解破壞。應注意豆?jié){加熱至80℃時,會有許多泡沫上浮,出現“假沸”現象。 9.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飪時先將四季豆放入開水中燙煮10分鐘以上再炒。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12
發(fā)生潛在(事故)事件原因:公司線路、水管出現故障;供電局、自來水公司通知
一、應急準備
1.設備課需對全公司線路、發(fā)電機進行正常維護,對于老化或被外力破壞的線路要進行及時修復,發(fā)電機隨時處于可使用狀態(tài);
2.行政課需對全公司水管進行正常維護,對于老化或被外力破壞的水管要進行及時修復;
3.行政課需隨時關注政府部門發(fā)出的停水、停電通知,并告知全公司同仁,讓大家及時作出應對準備。
二、應急響應
1.當行政課接到斷水、斷電通知時,需通告全公司,讓各部門及時制定應對措施;
2.如公司出現非正常原因斷水(如水管損壞)時,責任單位需及時通知行政課進行維修;
3.如公司出現非正常原因斷電(如線路故障)時,責任單位需及時通知設備課進行維修;
4.非正常原因斷水、斷電最高啟動C級應急救援程序,部門內部按流程處理即可,無需通知應急救援小組;
5.在斷電時間內,部門仍需正常作業(yè)的,需提前和設備課申請,啟用發(fā)電機維持正常的用電需求;
6.如是非正常原因斷水、斷電,需填寫出書面報告,內容包括:
1)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
2)事故發(fā)生的簡要經過、經濟損失的.初步統計;
3)事故的原因判斷;
4)事故發(fā)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況;
5)找出負責人,制定防止事故再次發(fā)生的預防措施。
D.化學品泄露應急準備與響應方案(責任單位:行政課、倉庫課)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12篇 應急預案審查制度相關文章:
★ 突發(fā)停電應急預案12篇 物業(yè)小區(qū)突發(fā)停電的應急預案
★ 突發(fā)事故應急預案11篇 物業(yè)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
★ 幼兒園外出活動安全應急預案3篇(幼兒園外出活動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