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 篇1
【教學目的】:
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理解課文,升華情感。
能有感情的讀課文,讀中去體會人物的情感。
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心他人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有感情的讀,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理解文章,升華情感,繼而理解文中“永生”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歌曲《愛的奉獻》
【教學過程】:
一、師:(眼睛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我們擁有它,是幸福,是平安,是無法比擬的財富。當我們失去生命時,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帶給失明者以光明,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這一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課文《永生的眼睛》。)
板書課題。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對這一課進行了大致的了解,檢查大家對課文的了解情況。
(出示表格學生填寫。)
二、1.師:我們再回到課題上,《永生的眼睛》中“永生”你是如何理解的?那么,課文中究竟寫誰的眼睛永生了?(隨機板書)
2.現在是大家露一手的時候了。(分段讀課文,生自評。)
3.通過讀,你有感動的地方嗎?說說感動的原因,并能帶著感情去讀嗎?
(小組交流)
三、學生匯報,師相機引導。
1.對課文“我”的理解抓前三個段落去分析。(抓住人物的表情和動作)
2.第四自然段從父親平靜的態(tài)度中去分析——幫助別人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3.第六、七自然段可以讀出父親的心愿。
4.感悟溫迪這個人物。抓住8——11段來分析。
5.引導學生讀中體會這一種愛,這一種美德。
6.小結:大家知道什么是永生的眼睛了吧!實際上就是一種愛。
四、聽歌曲《愛的奉獻》,在歌聲中總結全文。
是呀,這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它是關愛奉獻的精神,留在了我們心靈深處!
《永生的眼睛》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領悟就句、段、篇之間的關系。
2、體會作者一家人高尚的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教學難點】
理解: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永生的眼睛,在初讀課文時我們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回憶本文主要寫了什么?
2、一家三人捐獻角膜,你想怎樣評價這一家人?用一句話概括。
3、說一個人具有怎樣的品質我們是從哪兒感受到的?其他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也可襯托出這個人的品質。
二、打開書,讓我們到文中去找一找這樣的語句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
哪些語句表現了人物的品質;畫在書上;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最后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
交流:
⑴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理解:
最珍貴:天冷時,棉衣最珍貴;最餓時,食物最珍貴;對于一個盲童什么最珍貴?棉衣,食物我們可以用金錢買到,但是對于一個盲童來說,失去光明,角膜將不能再生,而且也不能隨時買到,角膜對于他們來說是極其珍貴的。
⑵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理解:
有意義:人失去生命,他的器官將失去價值,如果將對于自己將要失去價值的器官捐贈給急需它的人,使自己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續(xù),為社會做貢獻,那將是多么的有意義。
⑶父親的話語給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使我重新認識了人生,父親的想法與開頭作者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襯托出父親是多么的高尚。
⑷帶著這樣的理解把你感受最深的語句讀一讀。
2、多少年過去了,父親的思想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在他病重時還不忘捐贈自己的器官尤其是角膜。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到令你感動的語句讀一讀,并寫下你的感受。
交流:
⑴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并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理解:美妙高興自豪:把別人的快樂幸??闯擅烂睿瑸樗业目鞓范械礁吲d,并以此為自豪,可見父親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的高尚,他是多么的有愛心。
⑵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理解:驕傲:女兒也以此為自豪驕傲,可以體會到女兒的思想受父親的影響也是如此的高尚,如此的富有愛心。
⑶父親說了,也做了,言傳身教影響了兩代人,從溫迪的眼神中作者看到父親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⑷把令你感動的句子朗讀出來。
3、捐贈母親的角膜“我”不情愿,到了父親時“我”遵從了他的遺愿,到這兒故事還沒完。僅兩周之后“我”又失去了女兒,在連受打擊,極度悲傷的情況下,“我”主動捐贈了女兒的角膜,可見“我”的思想也發(fā)生了轉變。到這兒,我們看到了一家三人捐獻了角膜及他們的態(tài)度,那么社會反響怎樣呢?齊讀這封信。
4、女兒的生命終止了,但作者仿佛看到女兒的碧眼閃爍著光芒,眼睛仍具生命力。點題:永生的眼睛。
三、總結
1、多么感人的故事,父親的愛心給盲人帶來了重見光明的希望,父親的愛心感染了周圍人,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功德無量的事業(yè)中來。來,拿出筆,擬寫一份倡議書,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偉大的事業(yè)中來。
2、這個故事令我們感動,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富有愛心、樂于奉獻的人。
《永生的眼睛》 篇3
【學情分析】:
經過三年多的積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強了,他們能自覺做記摘錄筆記、獨立識字、學詞學句。在閱讀中能通過做批注、自讀自悟等學習方式,使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趨于個性化,從而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學習目標】:
1、認會寫會10個生字,理解積累“振聾發(fā)聵、栩栩如生”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如果我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也是有意義的。”這句話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調查搜集有關捐獻角膜的資料,培養(yǎng)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調查,搜集信息
1、調查采訪:你周圍的人對捐獻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
2、通過讀書、上網等途徑了解有關捐獻角膜的知識、史料。
二、揭題導入,初讀課文
1、板題,讀題。
2、學生自由讀文后,“開火車”讀,力求把字音讀準。
3、同桌互讀互查,交流對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的理解(教師巡視,收集學生不懂的詞語板書在黑板上)。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讀后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
生:琳達的母親、父親和女兒在他們死后都把眼睛無償捐給了他人,琳達得到受助者深深的敬意與謝意。
2、再讀課文,獨立完成下列表格,理解文章脈絡。
1965年炎熱的夏日 母親因病去世 父親給“我”上了一課
1980年的一天
1986年的這一天的兩周
又三周后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評議。
四、細讀課文,讀中悟情
1、誰的眼睛是永生的?你從“永生的眼睛”中讀懂了什么?
2、學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句段后,細細品讀,將自己的體會記在書上。
同桌互相交流討論后指名說。
生1:我認為是父親的眼睛永生了,從他說的話中,我懂得了幫助別人是最有意義的。
師:說得真好。請同學們一起來讀父親的話(4、5、6、7自然段),結合你們課前的調查,再談談自己的體會。(生讀后,同桌交流調查體會后指名說)
《永生的眼睛》 篇4
學情分析:經過三年多的積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強了,他們能自覺做記摘錄筆記、獨立識字、學詞學句。在閱讀中能通過做批注、自讀自悟等學習方式,使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趨于個性化,從而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學習目標:
1、認會寫會10個生字,理解積累“振聾發(fā)聵、栩栩如生”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如果我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也是有意義的?!边@句話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調查搜集有關捐獻角膜的資料,培養(yǎng)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調查,搜集信息
1、調查采訪:你周圍的人對捐獻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
2、通過讀書、上網等途徑了解有關捐獻角膜的知識、史料。
二、揭題導入,初讀課文
1、板題,讀題。
2、學生自由讀文后,“開火車”讀,力求把字音讀準。
3、同桌互讀互查,交流對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的理解(教師巡視,收集學生不懂的詞語板書在黑板上)。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讀后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
生:琳達的母親、父親和女兒在他們死后都把眼睛無償捐給了他人,琳達得到受助者深深的敬意與謝意。
2、再讀課文,獨立完成下列表格,理解文章脈絡。
1965年炎熱的夏日 母親因病去世 父親給“我”上了一課
1980年的一天
1986年的這一天的兩周
又三周后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評議。
四、細讀課文,讀中悟情
1、誰的眼睛是永生的?你從“永生的眼睛”中讀懂了什么?
2、學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句段后,細細品讀,將自己的體會記在書上。
同桌互相交流討論后指名說。
生1:我認為是父親的眼睛永生了,從他說的話中,我懂得了幫助別人是最有意義的。
師:說得真好。請同學們一起來讀父親的話(4、5、6、7自然段),結合你們課前的調查,再談談自己的體會。(生讀后,同桌交流調查體會后指名說)
生:現在有許多人都不愿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可琳達的父親能這樣想,確實令人敬佩。
生:我在調查時很多人不接受我的采訪,他們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現在讀了“父親”的話,我感受和體會到他們給予別人的是一份多么無私崇高的愛啊!
師:大家的發(fā)言令老師感動,你們經過自己親身體驗真正理解了琳達一家人的心愿。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父親的心愿呢?
生:我的眼睛能給失明的人帶來光明,那將是多么快樂的事。
生:我認為人生最有意義的事就是能夠幫助他人。
生:別人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師:同學們都能用精練的語言概括這很好。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父親的話吧?。▽W生自由練讀后指名讀)
生2:我認為溫迪的眼睛是永生的眼睛。小溫迪雖然去世了,但她的眼睛使兩位盲人重見天日,這兩位盲人因為有了溫迪的眼睛,他們的生命從此有了光彩,生活充滿了陽光。
師:說得不錯。讓我們一起讀讀寫溫迪的段落(9―15),再體會體會。(學生個人讀后指名讀)
師:再讀讀溫迪和媽媽的對話,想想如果你是小溫迪你會怎么做?(同桌討論交流后指名說)
生:如果是我,我想我會很害怕的,根本不會想到要把自己的器官獻給別人。
生:我想我會很不理解外公的做法,不過學了這篇課文后我會象溫迪一樣樂意把眼睛送給失明的人。
師:樂于助人的父親和可愛的溫迪他們關愛別人的心讓人尊敬。
生3:讀了這篇課文,我最敬佩的是琳達,她能將自己父親和女兒的眼睛無償捐獻,這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
3.再讀你感受深的句段,注意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用適當的語氣讀。
五、拓展延伸,整合信息
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將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整理成書面形式,在班內評比展覽。(提示:可以是調查報告、倡議書等)
教學反思:
教學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在課前展開調查訪問、搜集資料,了解到捐獻器官在中國面臨著重重困難,身邊的許多人不愿意捐獻器官導致器官供體嚴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與人體器官來源十分緊張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這樣的感受,再來學習課文,學生自然會對琳達一家人產生無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訓練學生把握關鍵,突出重點,整合、梳理自己獲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閱讀效率。
教學結束后,以教材為依托,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確立探究的主題,從解讀文本成為“讀者”到感悟課文成為“學者”,最后提升認識成為“作者”的過程中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訓練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樣,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會不斷得到提高。
《永生的眼睛》 篇5
【填寫要點】
盲童重見光明的快樂,盲人家庭的快樂,捐獻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復視力后,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角膜:盲童 盲童父母 捐獻家人
?。?) ( ) ( )
曉得角膜( )。(匯報時說出填寫依據)
?。薄W生匯報,指導朗讀。
2、指導朗讀:(說依據就朗讀)
?。莻€盲童將多么快樂,多么幸福,帶給人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越來越多的人的到了歡樂,那我們怎么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加入讀 )
?。?、分角色練習朗讀第6自然段:
?。▽W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評讀)(自豪,激動、敬佩、驕傲)
?。?、結束語:
是啊,父親捐獻角膜不但讓失明的孩子的重見了光明,同時在溫迪心中播下了美好的種子。
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板書設計】
永生的眼睛
母親
父親 角膜
女兒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薄⒚す媚镏荒苡糜谟|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F代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讓許多和盲姑娘有著類似遭遇的人們有了恢復健康的可能。
?。◣熒涣髡n前搜集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
?。?、板書課題,激發(fā)讀書興趣:
生命是美好的,誰不熱愛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看看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
二、自學反饋,質疑問難
?。?、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正音。
?。?、說說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
?。?、質疑問難,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三、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
?。薄⒂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討論交流:
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深深地感動了你?請你為大家聲情并茂地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會感動你。
?。?、課文的最后一段連續(xù)用到了“驕傲”這個詞語,讓我們把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并討論討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四、賞讀課文,感受人性美
?。?、課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請你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全文。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的對話。
?。?、交流感想:
讀過課文之后,你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感受,與同學們談一談??梢詫ξ闹械哪?/p>
個人物發(fā)表看法,也可以對事情本身闡發(fā)議論。
五、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薄⑾蚰闵磉叺娜酥v述這個故事,并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2、寫一封倡議書,號召你的小伙伴參與到器官捐獻的事業(yè)中來。
《永生的眼睛》 篇6
最近我們學習了《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第一次讀完全文,我就被深深感動了。我也仿佛看到了那雙充滿愛的眼睛。
你設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有多痛苦嗎?試著閉上雙目,就能體會到如果一個人失去了雙眸,那么他的眼前就是一片黑暗,不會有光明。而如果能讓失明的人重見光明,哪怕只有一半的視力,他也一定會非常滿足的。如果文中父親的`眼睛角膜真的讓兩位昔日的盲人重新?lián)肀Ч饷?,他們一定會非常感謝幫助自己的人。
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遭遇不幸的人,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也需要我們的關心。有一部分人已經做出了具體的幫助或者已經有了幫助的計劃,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我曾經聽家里的老人說起過,等到自己去世后,要把完好的器官都捐獻給那些需要的人,或者用于科學研究。我覺得這樣的想法真是特別偉大,一個人離開世界之后還能為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那樣的生命是多么有意義呀。
要是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伸出援手,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那么世界會變得多么美好啊!愛充滿了我們的世界。愛圍繞著每一個人,愛的燈火永不熄滅,有愛的世界最美麗!
《永生的眼睛》 篇7
今天我們學習了《永生的眼睛》一課。課文講述了一家三代已經和準備為盲人捐獻角膜的動人事跡,我們讀了深受感動。
午后我們在老師的倡議下,決定用紅領巾蒙住眼睛,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我在同伴的幫助下蒙住了眼睛。我突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心里有一種莫名的無助和恐懼,就慌忙拉開紅領巾,不敢再體驗下去了。
我僅僅當了幾分鐘的盲人,就體會到了盲人那可怕的生活。那么盲人天天生活在這種可怕的黑暗中,該是怎樣的一種痛苦呢?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盲人的不幸,他們不管白天還是黑夜,眼前的顏色都是一種令人恐怖的黑色,不像我們看到的無顏六色。他們看不到祖國的大好河山,看不到自己親人的面容……我也決定向文中的一家三代學習,離開人世的時候捐獻自己的角膜,讓更多的盲童重見光明。但我更想努力學習,將來用高超的醫(yī)學技術讓盲人的眼睛復明,愿天下盲人的眼睛恢復明亮。
《永生的眼睛》 篇8
【學情分析】
經過三年多的積累,同學學習的自主性更強了,他們能自覺做記摘錄筆記、獨立識字、學詞學句。在閱讀中能通過做批注、自讀自悟等學習方式,使自身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趨于個性化,從而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學習目標】
?。薄⒄J會寫會6個生字,理解積累“振聾發(fā)聵、栩栩如生”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假如俺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也是有意義的?!边@句話的含義。
?。场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础⒄{查搜集有關捐獻角膜的資料,培養(yǎng)搜集和處置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調查,搜集信息
1、調查采訪:
你周圍的人對捐獻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
?。?、通過讀書、上網等途徑了解有關捐獻角膜的知識、史料。
二、揭題導入,初讀課文
?。?、板題,讀題。
?。?、同學自由讀文后,“開火車”讀,力求把字音讀準。
?。?、同桌互讀互查,交流對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的理解(教師巡視,收集同學不懂的詞語板書在黑板上)。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薄⑼瑢W默讀課文,考慮:
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讀后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
生:琳達的母親、父親和孩子在他們死后都把眼睛無償捐給了他人,琳達得到受助者深深的敬意與謝意。
?。?、再讀課文,獨立完成下列表格,理解文章脈絡:
?、牛保梗叮的暄谉岬南娜诈ぉつ赣H因病去世──父親給“俺”上了一課
?、疲保梗福澳甑囊惶臁?/p>
?、牵保梗福赌甑倪@一天的兩周……
⑷又三周后……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評議。
四、細讀課文,讀中悟情
?。?、誰的眼睛是永生的?你從“永生的眼睛”中讀懂了什么?
2、同學瀏覽課文,畫出相關句段后,細細品讀,將自身的體會記在書上。
同桌互相交流討論后指名說:
生1:俺認為是父親的眼睛永生了,從他說的話中,俺懂得了協(xié)助他人是最有意義的。
師:說得真好。請同學們一起來讀父親的話(4、5、6、7自然段),結合你們課前的調查,再談談自身的體會。(生讀后,同桌交流調查體會后指名說)
生:現在有許多人都不愿意捐獻自身的器官,可琳達的父親能這樣想,確實令人敬佩。
生:俺在調查時很多人不接受俺的采訪,他們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現在讀了“父親”的話,俺感受和體會到他們給予他人的是一份多么無私高尚的愛??!
師:大家的發(fā)言令老師感動,你們經過自身親身體驗真正理解了琳達一家人的心愿。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父親的心愿呢?
生:俺的眼睛能給失明的人帶來光明,那將是多么快樂的事。
生:俺認為人生最有意義的事就是能夠協(xié)助他人。
生:他人的快樂就是俺的快樂。
師:同學們都能用精練的語言概括這很好。讓俺們有感情地讀讀父親的話吧?。ㄍ瑢W自由練讀后指名讀)
生2:俺認為溫迪的眼睛是永生的眼睛。小溫迪雖然去世了,但她的眼睛使兩位盲人重見天日,這兩位盲人因為有了溫迪的眼睛,他們的生命從此有了光彩,生活充溢了陽光。
師:說得不錯。讓俺們一起讀讀寫溫迪的段落(9~15),再體會體會。
?。ㄍ瑢W個人讀后指名讀)
師:再讀讀溫迪和媽媽的對話,想想假如你是小溫迪你會怎么做?(同桌討論交流后指名說)
生:假如是俺,俺想俺會很害怕的,根本不會想到要把自身的器官獻給他人。
生:俺想俺會很不理解外公的做法,不過學了這篇課文后俺會象溫迪一樣樂意把眼睛送給失明的人。
師:樂于助人的父親和可愛的溫迪他們關愛他人的心讓人尊敬。
生3:讀了這篇課文,俺最敬佩的是琳達,她能將自身父親和孩子的眼睛無償捐獻,這需要有多大的勇氣?。?/p>
?。场⒃僮x你感受深的句段,注意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用適當的語氣讀。
五、拓展延伸,整合信息
結合自身對課文的理解,將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整理成書面形式,在班內評比展覽。(提示:可以是調查報告、建議書等)
【課后反思】
教學時,為了更好地協(xié)助同學理解課文,讓同學在課前展開調查訪問、搜集資料,了解到捐獻器官在中國面臨著重重困難,身邊的許多人不愿意捐獻器官導致器官供體嚴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與人體的器官來源十分緊張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這樣的感受,再來學習課文,同學自然會對琳達一家人發(fā)生無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尊重同學的獨特感受,在整體掌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指導同學自讀自悟,訓練同學掌握關鍵,突出重點,整合、梳理自身獲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閱讀效率。
教學結束后,以教材為依托,讓同學到社會生活中確立探究的主題,從解讀文本成為“讀者”到感悟課文成為“學者”,最后提升認識成為“作者”的過程中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訓練同學搜集和處置信息的能力。這樣,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同學的能力會不時得到提高。
《永生的眼睛》 篇9
【教學總要求】
?。薄W會本課生字及新詞,并用指定的詞語造句。
?。?、領悟課文句、段、篇之間的關系。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础Ⅲw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課時要求】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領悟課文句、段、篇之間的關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學習,使學生對死后捐獻器官的行為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看法。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學思路】
?。?、課內外結合,通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人們對器官捐獻的看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理解父親的話。
3、讀寫結合,讓學生通過寫倡議書的形式向人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薄⒗^續(xù)學習,齊讀課題:
?。?、師:
⑴本文主要講的是有關器官捐獻的事。
⑵這是個社會關注的問題,通過你對周圍人的了解和網上查詢的結果,談一談一般人為什么反對或不愿意捐獻器官,他們是怎樣想的?
?、窃儐柊嗬锿瑢W是否愿意捐獻器官?
二、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學
請你按照順序默讀課文,思考:
?。薄⒏赣H是怎樣教育作者琳達和女兒溫迪的?
?。病⒘者_和溫迪對捐獻器官有了怎樣的看法和做法?為什么?
?。?、課文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詞句,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三、小組討論
1、討論要求:
由一個同學負責,其他同學幫助歸納答案。
?。病⑻岢霾欢膯栴},先在小組內討論,解決不了的在班里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教師行間巡視。
四、學生集中匯報
第一種設想:
提問:你們在小組學習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問題?
第二種設想:
學生不提出問題的情況下,按自學提示進行學習。
指導過程:
?。?、抓住父親的語言:
⑴讓學生讀出父親的語言。(兩處)
?、评斫獾谝惶帲ǖ谌」?jié))的意思:
點撥:
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身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讓學生理解對自己重要的,對別人也同樣重要)導讀:采用師生對讀的方法。
⑶理解第二處語言(第四小節(jié))的意思:
點撥:
第二出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么關系?導讀:連貫地讀父親的話
⑷有感情的讀父親的話。(自由讀,齊讀)
?。病⒗斫庾詫W提示第二題:
琳達:沖父親哭喊、捐獻父親的角膜、捐獻女兒的角膜。
溫迪:神態(tài)、動作、語言。
指導學生理解“這一刻,我領悟到……一種驕傲?!?/p>
點撥:
體會這里的“驕傲”和末節(jié)中的“驕傲”的意思是否一樣?母女倆為什么會有這種轉變?導讀:學生回讀父親的話。
五、讀寫結合
?。?、學完了課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體會?教師統(tǒng)計愿意捐獻的人數。
?。?、詢問學生怎樣把學到的內容告訴別人,讓所有的人都知道捐獻的意義?
?。场⒔虒懗h書的格式。
4、學生動筆寫。
5、讀倡議書。
六、總結全文
放錄音《愛的奉獻》集體朗誦父親的話。
《永生的眼睛》【9篇】相關文章:
★ 《永生的眼睛》教案設計6篇(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第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