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高三周記3篇,歡迎參閱。

高三周記1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葉落終究會歸根,人也一樣。
我總覺得人是有兩個家的,一個是現實中實實在在的,另一個則是虛無的。但后者也是家,也有家人,也在期盼著遠方的游子。
從爺爺臥病在床開始,我便一直陪著他,我希望他始終是覺得幸福的.。我不知道他到底身患何病,雖然也試圖向爸媽打聽,但他們從沒清楚告訴過我,我于是也知道了那不是普通的病。
開始我始終認為爺爺是會康復的,因為我放學回家總能看見他坐在院子里曬太陽,安詳地瞇著眼,仿佛一切都不存在。唯一另我不解的便是他從來都不愿看夕陽。后來我才明白,夕陽意味著一天的結束,而老人他自己清楚他自己的身體狀況,他不愿面對一切將要結束的東西,也因此不愿睜眼。我的希望始終沒能實現。告別了酷熱的一夏,迎來了瑟瑟的秋風。一切都開始顯得蕭條頹廢,難怪古人動不動要悲一下秋。樹上僅存的也不過是幾片枯黃的葉子,其余的就真的葉落歸根了。只可惜我沒能看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景象。
爺爺的病更加嚴重了,院子里不再能看到那安詳的臉。換之是靜靜的躺在床上。他開始變得語無倫次,而有時卻又那么清醒。他說過,他馬上就能看到他爸爸和媽媽,然后又小孩子似的請求他們帶他回家。我聽到他的這些話很是害怕,害怕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回光返照,害怕這是我聽到的他的最后的聲音,害怕只要我眨一下眼他便回永遠離我而去。這些于我都是惡果,于他便不知是好是壞。也許他真的想他父母,真的想回另一個家,即便我們如何阻攔也都是無益的。終于,那樹上僅存的幾片枯葉也落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干。終于,爺爺還是選擇了離去,選擇了另一個家。
其實回哪一個家都是一樣的,因為有家人,有愛您等您的人。他們無時無刻都守護在您的身旁,與您共同進退。
四季依舊變化著,再過一年樹枝上便又會重新長出鮮嫩的綠葉,年年如是,永無止息。
高三周記2
春天,我和爺爺奶奶在東湖邊上玩,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垂柳都長出了新芽,它們好像在對我說:春天來了。我還看到不遠處的湖面上飄著幾對小鴛鴦,就像是春姑娘給它們發(fā)來了電報,讓它們到湖面上來玩耍。
夏天,我常在華師校園里玩,夏天的太陽就像個大火球一樣。華師池塘里可以看到綠油油的荷葉,荷葉上都有一顆小水珠,它們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就像綠寶石一樣。很多知了在大樹上唱著歌,有的卻很懶,趴在樹上睡大覺。
秋天到了,我和爺爺奶奶去看菊展,我看到菊花都開得很漂亮,有*的、紅色的、綠色的,還有菊花盆景,扎得像扇子一樣。我還在那里用彩筆寫生,奶奶夸我畫得真漂亮,兩個大學生姐姐還把我給照了下來。我還在菊展那里照了很多像。
冬天下的雪可大了,像鵝毛一樣,我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我感覺到冬天的風吹在身上像刀割一樣難受。我還看到外面樹上、屋頂上都是白白的,就像是大自然給它們蓋了一層白色的毯子。在雪花里,華師梅園里的梅花和臘梅,從它們的花芯里散發(fā)出很香很香的氣味。
高三周記3
我們的過年,年年都有新花樣,但不變的是讀書和旅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爸爸媽媽和我共同的夢想。這個過年,我讀了《全球通史》、《岳飛傳》、《中華上下五千年》等等有趣又有意義的書籍;又游玩了蘇州,這個天堂般美麗的城市,品嘗了那里的美食,了解了那里的文化,見識了蘇州三寶——園林、絲綢和盆景。
要說蘇州最有特色的,當然是蘇州的園林了。蘇州本身就是一座園林城市。現在的建筑也保留了園林的特色。說起保存至今的蘇州園林,人們一定會脫口而出“拙政園”。但對于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卻是“留園”。據說留園總面積有兩萬多平方米,可真大!的確,它比和珅府大多了,布局也更講究,對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大迷宮,可見古人的構思是多么巧妙。到處是亭臺樓閣和假山、池塘,還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里放著一條小木船,想當年園子的主人悠閑地坐在里面,緩緩蕩去,多愜意。甚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都有專門的賞風景的地方。那時梅花開得正旺,紅梅,粉梅,綠梅,臘梅,白梅競相開放。不過我最喜歡的是那里的游廊,那時正下著小雨。我們站在游廊里,傾聽著雨聲,傾聽那雨點溫柔地落在葉子上、梅花上:“滴答,滴答”。這是多美妙的音樂??!
留園里還有一個盆景園。里面的盆景真是千姿百態(tài):有的一枝獨秀,有的小巧玲瓏,還有的在石頭中間若隱若現。它們還獲得過全國級的獎項哦。
蘇州的絲綢也很美。我們在夜市上逛,路邊有很多絲綢店:“繡娘”“乾泰祥”“春蠶”等等。店里的商品琳瑯滿目,你所能想到的絲織品幾乎都有。旗袍做得尤其精致,卻沒那么華麗,但又有一種美。有一件媽媽特別喜歡,上面是一幅素色的水墨畫,畫的是一叢灌木,上面開著幾朵淡雅的小花,還有一只小鳥停在枝上。畫的線條勾得非常細膩,而且旗袍質地非常柔軟。
果然是名不虛傳。
高三周記3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