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紹興蘭亭導游詞3篇(蘭亭景點導游詞),供大家賞析。

紹興蘭亭導游詞1
蘭亭,位于紹興城西南13公里的蘭渚山麓。據(jù)傳,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于此,東漢時建有驛亭,因而得名?!按说赜谐缟骄X,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自然景觀幽雅怡人。而東晉王羲之在此書寫了著名的《蘭亭序》,更使蘭亭聞名遐邇。
進入蘭亭景區(qū),布局疏密相間,建筑錯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勢,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氣。漫步其間,但見修篁凝翠,曲徑通幽,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駐足鵝池,倚欄觀賞群鵝戲水,能盡情體味“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野趣逸韻了。舉步往前,有一開闊地,疊石為凳,插柳成蔭,一條“之”字形小溪穿行而過,斯為流觴賦詩飲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觴亭”,其匾曰“曲水邀歡處”。
蘭亭的魅力,不僅來自山水風光的瑰麗,更來自歷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鵝池旁的“鵝池”碑,相傳其“鵝”字系王羲之一筆而就,“池”字由王獻之從容續(xù)成,父子合璧,千古稱奇;接著是“蘭亭”碑,系清康熙所題,曾一度遭受破壞,劫后重生,難能可貴;隨后是有“東南第一大碑”之譽的“御碑”,碑陽為康熙手書《蘭亭序》,碑陰為乾隆1751年游蘭亭時所書《蘭亭即事詩》手跡,祖孫二帝手跡同碑,世所罕見,令人嘆為觀止。
蘭亭景區(qū)的重心所在是右軍祠。一進大門,便有幽雅肅穆之感??缧蚨肽A亭,當年王羲之臨池習書,使池水盡黑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穿亭而過即為大廳,高大軒敞,其內(nèi)供奉王羲之像及陳列各種版本的《蘭亭序》,是歷次晉圣活動的主要場所。從右軍祠的天井可見到屋外蔥郁的蘭渚山,這一室內(nèi)見山的借景手法,構思奇巧,素為人所稱道。
依山傍水而筑的蘭亭書法博物館,不時更換的書法陳列,展示出中國書法藝術的千年流變,從中可以領略歷代書法藝術大師的精湛書藝,了解書法藝術的發(fā)展趨勢,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nèi)外,成為中國一處重要的名勝古跡。
紹興蘭亭導游詞2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流傳千古。關于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認為:"或云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于天下。"
此時,蘭亭正在我們的面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寫詩作畫時的心境?
一千六百多年來,蘭亭地址幾經(jīng)變遷,
當我們來到蘭亭門前,便看見"鵝池"二字,這兩個字各成風格,"鵝"字看起來有著南方人的秀氣,而"池"字則顯得象北方漢子南洋的粗獷,人稱"父子碑",據(jù)說是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共同書寫的。忽見鵝池中幾只白鵝悠然嬉游,頗有生趣。而王羲之書法的"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精髓就是從鵝的形體上,悟出書法的真諦。
順著小徑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歷史的斑跡顯現(xiàn)出來。內(nèi)一石碑上書"蘭亭"二字,系清康熙手書。西側(cè)是"樂池",臨池有"俯仰亭"。東側(cè)為流觴亭,亭內(nèi)有"曲水邀歡處"一匾,正下懸唐名畫家李公麟的《蘭亭修禊圖》。一條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鏡,在竹影樹蔭下緩緩并帶著輕快的節(jié)奏逶迤流過,流得那樣灑脫自在。幾只時而盤旋、時而俯沖的蝴蝶,幾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當年,王羲之邀約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兩旁,并在水上漂流起裝有酒的"觴"(酒杯),水流時急時緩,觴也就時飄時停。觴停在誰面前,誰就得寫一首詩。王羲之將所賦37首詩匯集成冊并書寫下了《蘭亭集序》,從此歷史登上了一個文人思想境界的巔峰。
蘭亭位于紹興城西南13公里處蘭渚山下,占地面積平方米。這一帶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山陰路上的風景佳麗之處。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覽勝地。每當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之時,文人墨客常來這里游覽聚會。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書圣王羲之邀請當時的文人學士孫綽、謝安等四十一人來蘭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觴,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從此蘭亭的名聲倍增,成為書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園林,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F(xiàn)在的蘭亭是
清康熙年間根據(jù)明代嘉靖年間舊址重建的。1980年時又加以全面修復。現(xiàn)在的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nèi)外,是中國一外重要的名勝古跡,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其內(nèi)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況:"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zhèn)、樂池。
來到蘭亭,不妨讓我來介紹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年,山東瑯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縣(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歲。王羲之出生于書法世家,從小得
到前輩書法家的指導。幼年時曾向他的姨媽,著名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習書法。后來他博采眾長,自辟蹊徑,創(chuàng)造出研美流暢的新體。
人們贊譽他的書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驚的神龍"。
[各位,蘭亭的第一部分是鵝池。王羲之愛好養(yǎng)鵝人所共知,故蘭亭有鵝池一景以紀念這位大書法家。據(jù)說,山陰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寫一本"黃庭經(jīng)",他知道王羲之喜歡白鵝,于是就特地養(yǎng)了一群逗人喜愛的白鵝,王羲之路過,見白鵝羽毛白凈,形態(tài)優(yōu)美,不由得駐足不前,進而要求買鵝,道士說:"錢我不要,只要你寫本《黃庭經(jīng)》"。羲之欣然答應,筆走龍蛇,不過半日,
經(jīng)成擱筆,道士已把群鵝用籠子裝好。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故事。
進大門,穿過修竹小徑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現(xiàn)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著兩個大字:"鵝池"。這是蘭亭中有關王羲之的第一塊碑石。相傳王羲之當年在紹興做官,一天正當他興致勃勃書寫"鵝池"時,剛寫完"鵝"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擱筆下跪接旨。
他的兒子王獻之順手提筆一揮,續(xù)寫了一個"池"字。大家看這兩個字,"鵝"瘦"池"肥。這塊碑成為書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紹興蘭亭導游詞3
蘭亭位于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因王羲之等人曾在此雅集,留下一篇著名的《蘭亭序》而出名。蘭亭地方不大,但景色非常雅致。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觴、御碑亭是這里的主要景觀。
過了檢票處不遠就會看到寫有草書“鵝池”的石碑,相傳“鵝”字由王羲之所寫,顯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卻較為粗曠、豪邁奔放,是兒子王獻之所寫,這塊碑也因此被稱為“父子碑”。來到這里的游客,幾乎都會在這里拍照。傳說王羲之很喜歡鵝,現(xiàn)在蘭亭的鵝池里也養(yǎng)了幾只白凈的鵝。
鵝池北岸即是蘭亭碑亭,碑上的“蘭亭”兩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筆。蘭亭碑旁邊就是曲水流觴的區(qū)域,曲水流觴簡單的說可以理解為現(xiàn)在的行酒令,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葉托著順水流漂行,到誰處停下,誰就得賦詩一首,作不出者罰酒一杯。當年王羲之便是趁著酒興,揮筆成就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當今很多游人來到這里,興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飲料,放在曲水里“流觴”,體味當年曲水邀歡的情趣。
右軍祠是紀念王羲之的祠堂,祠堂四面環(huán)荷花池,是康熙年間所建,這里主要看不同模仿版本的《蘭亭序》。繼續(xù)往西走,可以看到御碑亭,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詩《蘭亭即事詩》,祖孫兩代皇帝同書一碑,所以又稱祖孫碑。祖孫兩代皇帝同刻一碑,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也是蘭亭的鎮(zhèn)亭之寶。
御碑亭背后還有十八口水缸,游人可以在此用毛筆蘸水在石桌上寫字,體驗當年王獻之學字的場景。另外,景區(qū)西北有蘭亭書法博物館、蘭亭瓷硯藝術館,展出了不少書法作品和各種各樣的硯臺,感興趣的話,不妨前往參觀。
紹興蘭亭導游詞3篇(蘭亭景點導游詞)相關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紹興蘭亭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