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14篇(5.3.1平行線的性質(zhì))

時間:2023-02-19 17:58:07 綜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14篇(5.3.1平行線的性質(zhì)),以供參考。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14篇(5.3.1平行線的性質(zhì))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1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jié)構(gòu)

  :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的重點是.教材上明確給出了“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的證明過程.而且直接運用了“∵”、“∴”的推理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推理的環(huán)境,對邏輯推理能力是一個滲透.因此,這一節(jié)課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比較重要.學生對推理證明的過程,開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漸地接觸過程中,能最終理解證明的步驟和方法,并能完成有兩步推理證明的填空.

  本節(jié)內(nèi)容的難點是理解與判定的區(qū)別,并能在推理中正確地應用它們.由于學生還沒學習過命題的概念和命題的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質(zhì)的本質(zhì)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什么,用的時候容易出錯.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應用和討論體會到,如果已知角的關系,推出兩直線平行,就是平行線的判定;反之,如果由兩直線平行,得出角的關系,就是.

  2、教法建議

  由上面的重點、難點分析可知,這節(jié)課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復習和應用.要有一定的綜合性,推理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知識多,也有了一些難度.但考慮到學生剛接觸幾何,進度不可過快,盡量多創(chuàng)造一些學習、應用定理、公理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zhì).

  (1)講授新課

  首先,提出本節(jié)課的研究問題:如果兩直線平行,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嗎?探究實驗活動還是從畫平行線開始,得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后,再推導證明出其它的兩個性質(zhì).教師可以用“∵”、“∴”的推理證明形式板書證明過程,學生在理解推理證明的過程中,欣賞到數(shù)學的嚴謹?shù)拿?

  (2)綜合應用

  理解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區(qū)別,并能在推理過程中正確地應用它們成為了教學難點.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兩步推理的證明題,讓學生填充理由.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結(jié)合題目的已知和結(jié)論,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判定和性質(zhì)的區(qū)別,只有自己構(gòu)造起的知識,才能真正地被靈活應用.

  (3)適當總結(jié)

  幾何的學習,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好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總結(jié)如何學好幾何.注意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對簡單的題目,能做到想得明白,寫得清楚,書寫逐漸規(guī)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能初步運用進行有關計算.

  2.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觀察-猜想-證明”的科學探索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向?qū)W生滲透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

  教學重點:平行線性質(zhì)的研究和發(fā)現(xiàn)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正確區(qū)分和判定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教學方法:開放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同學們先復習一下前面所學過的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說出它們的已知和結(jié)論分別是什么?

  2、把這三句話已知和結(jié)論顛倒一下,可得到怎樣的語句?它們正確嗎?

  3、是不是原本正確的話,顛倒一下前后順序,得到新的一句話,是否一定正確?試舉例說明。

  如、“若a=b,則a2=b2”是正確的,但“若a2=b2,則a=b”是錯誤的。又如“對頂角相等”是正確的。但“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則是錯誤的。因此,原本正確的話將它倒過來說后,它不一定正確,此時它的正確與否要通過證明。

  二、新課

  1、我們先看剛才得到的第一句話“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請同學們畫兩條平行線,然后畫幾條直線和平行線相交,用量角器測量一下,它們產(chǎn)生的幾組同位角是否相等?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此時,兩直線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們通過同位角是否相等來判定,即是用來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的,故我們稱之為“兩直線平行的判定公理”。而這句話,是“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從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為平行是作為已知條件,因此,我們把這句話稱為“公理”,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現(xiàn)在我們來用這個性質(zhì)公理,來證明另兩句話的正確性。

  想想看,“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這句話有哪些已知條件,由哪些圖形組成?

  已知:如圖,直線a∥b

  求證:(1)∠1=∠4;(2)∠1+∠2=180°

  證明:∵a∥b(已知)

  ∴∠1=∠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4(對頂角相等)

  ∴∠1=∠4

  (2)∵a∥b(已知)

  ∴∠1=∠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180°(鄰補角的定義)

  ∴∠1+∠2=180°

  思考:如何用(1)來證明(2)?

  例1、如圖,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經(jīng)量得∠1=115°,∠D=100°,梯形另外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A與∠B互補,∠D與∠C互補

  ∴∠B=180°-115°=65°

  ∠C-180°-100°=80°

  答:梯形的另外兩個角分別是65,80°

  練習:P79 1、2、3

  小結(jié):平行性質(zhì)與判定的區(qū)別

  作業(yè):P87 9、10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平行線的性質(zhì)》是華師大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四章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和平行線的判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jié)課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在以后的學習中經(jīng)常要用到。它為今后三角形內(nèi)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識的學習奠定了理論基礎,學好這部分內(nèi)容至關重要。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先組織學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對“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這一公理進行驗證,再通過農(nóng)遠資源課件的演示對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在這一公理的基礎上經(jīng)過簡單的推理,得到平行線的另兩個性質(zhì)。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行線的三個性質(zhì)及運用。

  難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的推導及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與判定定理的區(qū)別。

  3、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在的學校是少數(shù)民族農(nóng)村中學,這里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差,但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對新的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學生對于平行線也有了很深的了解,已經(jīng)學會了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所以本節(jié)課對學生來說不是非常難學。

  二、目標分析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探索平行線的性質(zhì),會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進行簡單的計算、證明;了解平行線的性質(zhì)和判定的區(qū)別。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索與合作能力,使學生領會數(shù)形結(jié)合、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從而認識到數(shù)學的重要性。通過對平行線的性質(zhì)的推導過程,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主體,教師起的是主導作用。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節(jié)課我選用下面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2、新技術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農(nóng)遠資源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的印象。

  3、鼓勵和表揚:在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并指導學生進行驗證,對學生的觀點多加表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學法指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測量、猜想、總結(jié)出平行線的性質(zhì),使教學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自主探索的活動過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觀點。逐步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思考、勤于動手、勇于表達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

  (1)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生活中的電是通過兩條互相平行的導線送到千家萬戶的。輸電線路在某處轉(zhuǎn)了一個彎,已知轉(zhuǎn)彎后的兩條導線中的一條和原來的兩條導線中的一條之間的夾角是130°,那么這條導線和原來的另一條導線之間的夾角是多少度呢?學習了這節(jié)課后我們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入,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也能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2)設問:根據(jù)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反過來,如果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回憶平行線的判定來引入新課的目的,一是溫故而知新,促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思維的正遷移;二是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比較性質(zhì)與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畫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確定它們的大小關系。猜想同位角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畫平行線的這個過程主要讓學生明白確定平行線性質(zhì)的前提是要兩條平行線,幫助學生區(qū)分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

  (2)講解平行線的性質(zhì)一。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這一知識點,為推導出下面兩個性質(zhì)打好基礎。

  (3)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兩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得到的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之間的關系。講解推導過程。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不僅使學生認識到平行線的三個性質(zhì)之間的聯(lián)系,還培養(yǎng)了學生大膽猜測并通過推理驗證所猜測的結(jié)論的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有幫助。

  (4)總結(jié)平行線的性質(zhì)

  性質(zhì)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zhì)2: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性質(zhì)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5)平行線的性質(zhì)和平行線的判定區(qū)別:

  要強調(diào)“平行線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關系來得出平行,而平行線的性質(zhì)是知道兩直線平行得角的關系”

  3、知識運用

  (1)解決引入時提出的問題

  (2)利用所學的知識講解例4和例5

  (3)把一條直線平行移動到另一個位置,這兩條直線一定平行。講解例6。

  (4)練習p174—175 第1、2、3、4題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平行線的性質(zhì)的用處,通過練習,使學生對此處知識點更加熟悉。

  4、回顧總結(jié)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這節(jié)課得到的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平行線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你能區(qū)分清楚嗎?

  【設計意圖】:通過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自己進行小結(jié),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并將本節(jié)課學的知識與前一節(jié)所學的知識進行比較、整理。有利于學生加以區(qū)分和為以后的應用打下基礎。

  5、作業(yè)設計

  p175 第5題

  【設計意圖】:本題是讓學生補充完整解答過程,學生在做作業(yè)過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線的性質(zhì),同時也讓學生了接邏輯推理的步驟,培養(yǎng)學生推理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平行線的性質(zhì)

  1.平行線的性質(zhì):

  性質(zhì)1: 例題: 練習:

  性質(zhì)2:

  性質(zhì)3:

  2.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

  判定的區(qū)別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板書,既簡潔明了,又突破了重難點,使學生很容易知道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也便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jié)。

  六、效果預測

  本節(jié)課從實際問題引入課題,各個環(huán)節(jié)自然銜接。在設計上,強調(diào)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進行,觀察分析,合理猜想,解決問題體驗并感悟平行線的性質(zhì),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農(nóng)遠資源的利用,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更加明了,更易使學生接受。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能基本掌握平行線的性質(zhì),并利用性質(zhì)解決相關問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將進一步的得到加強。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平行線的判定是相反的問題,掌握平行線的性質(zhì).

  2.會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進行推理和計算.

  3.通過平行線性質(zhì)定理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的能力.

  4.通過學習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讓學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采用嘗試指導、引導發(fā)現(xiàn)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民主意識和開放意識.

  2.學生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思維,主動發(fā)現(xiàn),認真研究.

  三、重點·難點解決辦法

 ?。ㄒ唬┲攸c

  平行線的性質(zhì)公理及平行線性質(zhì)定理的推導.

 ?。ǘ╇y點

  平行線性質(zhì)與判定的區(qū)別及推導過程.

  (三)解決辦法

  1.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積極思維,解決重點.

  2.通過學生自己推理及教師指導,解決難點.

  3.通過學生討論,歸納小結(jié).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三角板、自制投影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引例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練習鞏固,完成新授.

  3.通過學生討論,完成課堂小結(jié).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掌握和運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進行推理和計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ǘ┱w感知

  以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新課,以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新知,以變式練習鞏固新知.

 ?。ㄈ┙虒W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判定,回憶所學內(nèi)容看下面的問題(出示投影片1).

  1.如圖1,

 ?。?)∵ (已知),∴ ( ).

  (2)∵ (已知),∴ ( ).

 ?。?)∵ (已知),∴ ( ).

  2.如圖2,(1)已知 ,則 與 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2)已知 ,則 與 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圖2 圖3

  3.如圖3,一條公路兩次拐彎后,和原來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 是 ,第二次拐的角 是多少度?

  學生活動:學生口答第1、2題.

  師:第3題是一個實際問題,要給出 的度數(shù),就需要我們研究與判定相反的問題,即已知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也就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板書課題:

 ?。郯鍟?.6 平行線的性質(zhì)

  【教法說明】通過第1題,對上節(jié)所學判定定理進行復習,第2題為性質(zhì)定理的推導做好鋪墊,通過第3題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學生急于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習新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讓學生感知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師:我們都知道平行線的畫法,請同學們畫出直線 的平行線 ,結(jié)合畫圖過程思考畫出的平行線,找一對同位角看它們的關系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圖并思考.

  學生畫圖的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見圖4),當同學們思考時,教師有意識地重復演示過程.

  【教法說明】讓同學們動手、動腦、觀察思考,使學生養(yǎng)成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得出規(guī)律的習慣.

  學生活動:學生能夠在完成作圖后,迅速地答出:這對同位角相等.

  提出問題:是不是每一對同位角都相等呢?請同學們?nèi)萎嬕粭l直線 ,使它截平行線 與 ,得同位角 、 ,利用量角器量一下; 與 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學生按老師的要求畫出圖形,并進行度量,回答出不論怎樣畫截線,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肯定結(jié)論.

  師: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這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們把平行線的這個性質(zhì)作為公理.

 ?。郯鍟輧蓷l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法說明】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條件下,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進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動腦分析總結(jié)出結(jié)論,不僅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觀察圖5的圖形,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分析思考,會很容易地答出內(nèi)錯角相等,同分內(nèi)角互補.

  師:教師繼續(xù)提問,你能論述為什么內(nèi)錯角相等,同旁內(nèi)角互補嗎?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活動:學生們思考,并相互討論后,有的同學舉手回答.

  【教法說明】在前面復習引入的第2題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此時學生已能夠進行推理,在這里教師不必包辦代替,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有成就感的同時也激勵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給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時板書.

 ?。郯鍟荨?(已知),∴ (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 (對項角相等),∴ (等量代換).

  師:由此我們又得到了平行線有怎樣的性質(zhì)呢?

  學生活動:同學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敘述,板書:

 ?。郯鍟輧蓷l平行經(jīng)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nèi)錯角相等.

  簡單說成:西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師:下面清同學們自己推導同分內(nèi)角是互補的,并歸納總結(jié)出平行線的第三條性質(zhì).請一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師生共同訂正推導過程和第三條性質(zhì),形成正確板書.

 ?。郯鍟荨?(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 (鄰補角定義),

  ∴ (等量代換).

  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nèi)角互補.

  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師:我們知道了平行線的性質(zhì),在今后我們經(jīng)常要用到它們?nèi)ソ鉀Q、論述一些問題,所需要知道的條件是兩條直線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內(nèi)錯角相等,同旁內(nèi)角互補,即它們的符號語言分別為:∵ (已知見圖6),∴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板書在三條性質(zhì)對應位置上.)

  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師:我們知道了平行線的性質(zhì),看復習引入的第3題,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活動:學生給出答案,并很快地說出理由.練習(出示投影片2):

  如圖7,已知平行線 、 被直線 所截:

  圖7

 ?。?)從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為什么?(2)從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為什么?(3)從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為什么?

  【教法說明】練習目的是鞏固平行線的三條性質(zhì).

  變式訓練,培養(yǎng)能力

  完成練習(出示投影片3).

  如圖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 , ,梯形另外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圖8

  學生活動:在教師不給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間討論并試著在練習本上寫出解題過程.

  【教法說明】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于梯形的兩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學生能夠想到利用平行線的同旁內(nèi)角互補來找 和 的大小.這里學生能夠自己解題,教師避免包辦代替,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學生板演教師指正,在幾何里我們每一步結(jié)論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據(jù),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格式,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修改學生的板演過程,可形成下面的板書.

  [板書]解:∵ (梯形定義),∴ ,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 .

  變式練習(出示投影片4)

  1.如圖9,已知直線 經(jīng)過點 , , , .

  (1) 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 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 、 各等于多少度?

  2.如圖10, 、 、 、 在一條直線上, .

 ?。?) 時, 、 各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2) 時, 、 各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把理由寫成推理格式.

  【教學說明】題目中的為什么,可以用語言敘述,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說明.另外第2題在求得一個角后,另一個角的解法不惟一.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不同解法給予肯定,若學生未想到用鄰補角求解,教師應啟發(fā)誘導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總結(jié)、擴展

  (出示投影片1第1題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較.

  如圖11,

  (1)∵ (已知),

  ∴ ( ).

  (2)∵ (已知),

  ∴ ( ).

 ?。?)∵ (已知),

  ∴ ( ).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上述題目的同時,進行觀察比較.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一下.

 ?。ǔ鍪就队?)

  學生活動:學生積極討論,并能夠說出前面是平行線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由角的關系得到兩條直線平行的結(jié)論是平行線的判定,反過來,由已知直線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補的結(jié)論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

  【教法說明】通過有形的具體實例,使學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總結(jié)出平行線性質(zhì)與判定的不同.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片7)

  1.如圖12,已知 是 上的一點, 是 上的一點, , , .(1) 和 平行嗎?為什么?

  圖12

 ?。?) 是多少度?為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口答.

  【教法說明】這個題目是為了鞏固學生對平行線性質(zhì)與判定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的掌握.知道什么條件時用判定,什么條件時用性質(zhì)、真正理解、掌握并應用于解決問題.

  八、布置作業(yè)

 ?。ㄒ唬┍刈鲱}

  課本第99~100頁A組第11、12題.

 ?。ǘ┻x做題

  課本第101頁B組第2、3題.

  作業(yè)答案

  A組11.(1)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對頂角相等.

  12.(1)∵ (已知),∴ (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B組2.∵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同上).又∵ (已證),∴ .∴ .又∵ (平角定義),∴ .

  3.平行線的判定與平行線的性質(zhì),它們的題設和結(jié)論正好相反.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平行線的判定是相反的問題,掌握平行線的性質(zhì).

  2.會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進行推理和計算.

  3.通過平行線性質(zhì)定理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的能力.

  4.通過學習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讓學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采用嘗試指導、引導發(fā)現(xiàn)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民主意識和開放意識.

  2.學生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思維,主動發(fā)現(xiàn),認真研究.

  三、重點·難點解決辦法

 ?。ㄒ唬┲攸c

  平行線的性質(zhì)公理及平行線性質(zhì)定理的推導.

 ?。ǘ╇y點

  平行線性質(zhì)與判定的區(qū)別及推導過程.

  (三)解決辦法

  1.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積極思維,解決重點.

  2.通過學生自己推理及教師指導,解決難點.

  3.通過學生討論,歸納小結(jié).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三角板、自制投影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引例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練習鞏固,完成新授.

  3.通過學生討論,完成課堂小結(jié).

  七、教學步驟

 ?。ㄒ唬┟鞔_目標

  掌握和運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進行推理和計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二)整體感知

  以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新課,以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新知,以變式練習鞏固新知.

 ?。ㄈ┙虒W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判定,回憶所學內(nèi)容看下面的問題(出示投影片1).

  1.如圖1,

 ?。?)∵ (已知),∴ ( ).

  (2)∵ (已知),∴ ( ).

 ?。?)∵ (已知),∴ ( ).

  2.如圖2,(1)已知 ,則 與 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已知 ,則 與 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圖2 圖3

  3.如圖3,一條公路兩次拐彎后,和原來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 是 ,第二次拐的角 是多少度?

  學生活動:學生口答第1、2題.

  師:第3題是一個實際問題,要給出 的度數(shù),就需要我們研究與判定相反的問題,即已知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也就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板書課題:

 ?。郯鍟?.6 平行線的性質(zhì)

  【教法說明】通過第1題,對上節(jié)所學判定定理進行復習,第2題為性質(zhì)定理的推導做好鋪墊,通過第3題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學生急于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習新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讓學生感知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師:我們都知道平行線的畫法,請同學們畫出直線 的平行線 ,結(jié)合畫圖過程思考畫出的平行線,找一對同位角看它們的關系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圖并思考.

  學生畫圖的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見圖4),當同學們思考時,教師有意識地重復演示過程.

  【教法說明】讓同學們動手、動腦、觀察思考,使學生養(yǎng)成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得出規(guī)律的習慣.

  學生活動:學生能夠在完成作圖后,迅速地答出:這對同位角相等.

  提出問題:是不是每一對同位角都相等呢?請同學們?nèi)萎嬕粭l直線 ,使它截平行線 與 ,得同位角 、 ,利用量角器量一下; 與 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學生按老師的要求畫出圖形,并進行度量,回答出不論怎樣畫截線,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肯定結(jié)論.

  師: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這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們把平行線的這個性質(zhì)作為公理.

 ?。郯鍟輧蓷l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法說明】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條件下,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進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動腦分析總結(jié)出結(jié)論,不僅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觀察圖5的圖形,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分析思考,會很容易地答出內(nèi)錯角相等,同分內(nèi)角互補.

  師:教師繼續(xù)提問,你能論述為什么內(nèi)錯角相等,同旁內(nèi)角互補嗎?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活動:學生們思考,并相互討論后,有的同學舉手回答.

  【教法說明】在前面復習引入的第2題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此時學生已能夠進行推理,在這里教師不必包辦代替,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有成就感的同時也激勵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給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時板書.

 ?。郯鍟荨?(已知),∴ (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 (對項角相等),∴ (等量代換).

  師:由此我們又得到了平行線有怎樣的性質(zhì)呢?

  學生活動:同學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敘述,板書:

 ?。郯鍟輧蓷l平行經(jīng)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nèi)錯角相等.

  簡單說成:西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師:下面清同學們自己推導同分內(nèi)角是互補的,并歸納總結(jié)出平行線的第三條性質(zhì).請一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師生共同訂正推導過程和第三條性質(zhì),形成正確板書.

 ?。郯鍟荨?(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 (鄰補角定義),

  ∴ (等量代換).

  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nèi)角互補.

  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師:我們知道了平行線的性質(zhì),在今后我們經(jīng)常要用到它們?nèi)ソ鉀Q、論述一些問題,所需要知道的條件是兩條直線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內(nèi)錯角相等,同旁內(nèi)角互補,即它們的符號語言分別為:∵ (已知見圖6),∴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板書在三條性質(zhì)對應位置上.)

  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師:我們知道了平行線的性質(zhì),看復習引入的第3題,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活動:學生給出答案,并很快地說出理由.練習(出示投影片2):

  如圖7,已知平行線 、 被直線 所截:

  (1)從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為什么?(2)從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為什么?(3)從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為什么?

  【教法說明】練習目的是鞏固平行線的三條性質(zhì).

  變式訓練,培養(yǎng)能力

  完成練習(出示投影片3).

  如圖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 , ,梯形另外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學生活動:在教師不給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間討論并試著在練習本上寫出解題過程.

  【教法說明】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于梯形的兩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學生能夠想到利用平行線的同旁內(nèi)角互補來找 和 的大小.這里學生能夠自己解題,教師避免包辦代替,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學生板演教師指正,在幾何里我們每一步結(jié)論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據(jù),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格式,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修改學生的板演過程,可形成下面的板書.

 ?。郯鍟萁猓骸?(梯形定義),∴ ,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 .

  變式練習(出示投影片4)

  1.如圖9,已知直線 經(jīng)過點 , , , .

 ?。?) 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2) 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 、 各等于多少度?

  2.如圖10, 、 、 、 在一條直線上, .

  (1) 時, 、 各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2) 時, 、 各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把理由寫成推理格式.

  【教學說明】題目中的為什么,可以用語言敘述,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說明.另外第2題在求得一個角后,另一個角的解法不惟一.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不同解法給予肯定,若學生未想到用鄰補角求解,教師應啟發(fā)誘導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ㄋ模┛偨Y(jié)、擴展

 ?。ǔ鍪就队捌?第1題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較.

  如圖11,

 ?。?)∵ (已知),

  ∴ ( ).

 ?。?)∵ (已知),

  ∴ ( ).

  (3)∵ (已知),

  ∴ ( ).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上述題目的同時,進行觀察比較.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一下.

 ?。ǔ鍪就队?)

  學生活動:學生積極討論,并能夠說出前面是平行線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由角的關系得到兩條直線平行的結(jié)論是平行線的判定,反過來,由已知直線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補的結(jié)論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

  【教法說明】通過有形的具體實例,使學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總結(jié)出平行線性質(zhì)與判定的不同.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片7)

  1.如圖12,已知 是 上的一點, 是 上的一點, , , .(1) 和 平行嗎?為什么?

  (2) 是多少度?為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口答.

  【教法說明】這個題目是為了鞏固學生對平行線性質(zhì)與判定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的掌握.知道什么條件時用判定,什么條件時用性質(zhì)、真正理解、掌握并應用于解決問題.

  八、布置作業(yè)

  (一)必做題

  課本第99~100頁A組第11、12題.

  (二)選做題

  課本第101頁B組第2、3題.

  作業(yè)答案

  A組11.(1)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對頂角相等.

  12.(1)∵ (已知),∴ (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B組2.∵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同上).又∵ (已證),∴ .∴ .又∵ (平角定義),∴ .

  3.平行線的判定與平行線的性質(zhì),它們的題設和結(jié)論正好相反.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5

  廣西北海市第六中學 李時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經(jīng)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能力目標:經(jīng)歷探索平行線性質(zhì)的過程,掌握平行線的性質(zhì),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對平行線的性質(zhì)的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從中獲益。

  4、品質(zhì)素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鉆研的品質(zhì)。

  為實現(xiàn)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平行線的三個性質(zhì)以及綜合運用平行線性質(zhì)、判定等知識解題。

  難點:區(qū)分性質(zhì)和判定以及怎樣綜合運用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的關系解題。

  三、教材分析

  平行線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幾何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它不僅是研究其他圖形的基礎,而且在實際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關知識,對學生更好的認識世界、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設置了一個通過探索平行線性質(zhì)的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充分交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盡可能地發(fā)現(xiàn)有關事實,并能應用平行線性質(zhì)解決一些問題,運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因此,無論在知識技能上,還是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及感情教育等方面,這節(jié)課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學生情況分析

  考慮本校處在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大部分學生的基礎比較差,缺乏自學能力,動手能力比較差,所以,這個學期應該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識的培養(yǎng)。利用七年級學生都有好勝、好強的特點,扭轉(zhuǎn)學數(shù)學難、數(shù)學枯燥的這種局面。形成一種勤動手、勤動腦,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氣氛

  五、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尺、直尺。

  六、 教學過程

  問題與情境 師生互動設計意圖活動1 你身邊的問題問題: 如圖,工人在修一條高速公路時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為了降低施工難度,工程師決定繞過這座山,如果第一個彎是左拐300,那么第二個彎應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變原來的方向。學生觀察,小組討論,交流問題并發(fā)表見解,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引導學生將這個問題如何轉(zhuǎn)化成數(shù)學問題。本次活動應關注的問題是:1、不改變方向,在數(shù)學中理解應是什么,2、在這個問題中包含了什么問題3、如何將它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通過實例,讓學生從具體的實例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懂得數(shù)學來源于現(xiàn)實,服務于現(xiàn)實生活,同時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興起,活動2:探究平行線的性質(zhì)問題:1、上節(jié)課學習了用一把直尺和一塊三角板可以畫兩條平行線,想一想在這個過程中三角尺取到什么作用,你能不能用兩把直尺畫出兩條平行線,如果不能,為什么?2、自己閱讀課本的21頁“探究”部分,并把空填好。用電腦展示在畫平行線時三角尺在其中取到的作用。學生通過學習測量比較得到這些角中上下兩個角的關系,關注的問題是:1、注意性質(zhì)具有一般性。不能簡單從幾個特殊的例子,就斷定它就具有某種性質(zhì),而需要一個從特殊到一般的推導過程 。2、理清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內(nèi)錯角也相等,同旁內(nèi)角互補之間的關系。 通過動手測量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從特殊需要到一般的推理能力,使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顒?: 運用與推理問題: 你能根據(jù)性質(zhì)1,說出性質(zhì)2,性質(zhì)3成立的理由嗎?如圖,因為a∥b. 所以 ∠1=∠2(_______)又∠3=∠_____,(對頂角相等)所以∠2=∠3,類似地,對于性質(zhì)3,你能說出道理嗎?想一想:這節(jié)課開始的那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學生回答,再由同學補充。老師糾正。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因為所以之間的關系。 能過學生做和說,培養(yǎng)學生的一定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顒? 鞏固與提高問題1:如圖直線a,b被直線c所截,1、 如果a∥b ,∠1=60°,那么∠2,,∠3,∠4為多少度。為什么?2、 如果∠1=60°,∠3=120°,直線a、b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問題2:∠1=100°,∠5=100°,∠2=60°, 那么∠4、∠3為多少度?解:因為 ∠1=100°,∠5=100°所以 ∠1=∠____ ( ) 所以 _____∥_______ ( ),又因為 ∠2 =60° ( )所以∠4=∠______=______( )又因為 ∠4與∠3________ ( )所以 ∠3=180°-_____=______°問題3:填一填如圖,已知:∠1=∠abc=∠adc,∠3=∠5,∠2=∠4,∠abc+∠bcd=180°, (1) 因為 ∠1=∠abc,所以 ad∥_____ ( )(2)因為 ∠3=∠5所以 ab∥_____ ( )(3)因為 ∠2=∠4所以 ______∥______ ( )(4)因為 ∠1=∠adc 所以______∥______ ( )(5)因為 ∠abc+∠bcd=180所以 _______∥______ ( )問題4,學與用:某市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村村通煤氣,市政工作人員已經(jīng)在道路的兩側(cè)鋪設了兩條平行的燃氣管道,如果公路一側(cè)鋪設的角度為100°,為了便于連接,那么另一側(cè)應以什么角度鋪設?為什么?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課本25頁的第1、2、3題 由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指導,引導學生注意這些之間的關系。 應關注的問題是:1、 平行線的性質(zhì)和判定的不同。2、 幾何推理證明的要領。3、 正確分清推理中因為和所以所表達的意義 通過具體問題,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平行線的性質(zhì)和判定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進一步認識角與角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鍛煉學生幾何證明題的邏輯推理能力。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行線的性質(zhì)和判定的區(qū)別.

  2.使學生掌握平行線的三個性質(zhì),并能運用它們作簡單的推理.

  重點難點

  重點:平行線的三個性質(zhì).

  難點:平行線的三個性質(zhì)和怎樣區(qū)分性質(zhì)和判定.

  關鍵:能結(jié)合圖形用符號語言表示平行線的三條性質(zhì).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如何用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來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

  2.把它們已知和結(jié)論顛倒一下,可得到怎樣的語句?它們正確嗎?

  二、新授

  1.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平行線第一個性質(zhì)

  請學生畫出下圖進行實驗觀察.

  設l1∥l2,l3與它們相交,請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關系?

  請同學們再作出直線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還能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關系?

  平行線性質(zhì)1(公理):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繹推理,發(fā)現(xiàn)平行線的其它性質(zhì)

  (1)已知:如圖,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ab∥cd.

  求證:∠1= ∠2.

 ?。?)已知:如圖2-64,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ab∥cd.

  求證:∠1+∠2=180°.

  在此基礎上指出:“平行線的性質(zhì)2 (定理)”和“平行線的性質(zhì)3 (定理)”.

  3.平行線判定與性質(zhì)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投影:將判定與性質(zhì)各三條全部打出.

 ?。?)性質(zhì):根據(jù)兩條直線平行,去證角的相等或互補.

  (2)判定:根據(jù)兩角相等或互補,去證兩條直線平行.

  聯(lián)系是:它們的條件和結(jié)論是互逆的,性質(zhì)與判定要證明的問題是不同的.

  三、例題

  例2如圖所示,ab∥cd,ac∥bd.找出圖中相等的角與互補的角.

  此題一定要強調(diào),哪兩條直線被哪一條直線所截.

  答:相等的角為:∠1=∠2,∠3=∠4,∠5=∠6,∠7=∠8.互補的角為:∠bac+∠acd=180°,∠abd+∠cdb=180°,∠cab+∠dba=180°,∠acd+∠bdc=180°.

  相等的角還有:∠acd=∠abd,∠bac=∠bdc.(同角的補角相等)

  例3如圖所示.已知:ad∥bc,∠aef=∠b,求證:ad∥ef.

  分析:(執(zhí)果索因)從圖直觀分析,欲證ad∥ef,只需∠a+∠aef=180°,

  (由因求果)因為ad∥bc,所以∠a+∠b=180°,又∠b=∠aef,所以∠a+∠aef=180°成立.于是得證.

  證明:因為 ad∥bc,(已知)

  所以 ∠a+∠b=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因為 ∠aef=∠b,(已知)

  所以 ∠a+∠aef=180°,(等量代換)

  所以 ad∥ef.(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條直線平行)

  四、練習:

  1.如圖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ab∥cd.

  求證:∠1+∠2=90°.

  證明:因為 ab∥cd,

  所以 ∠bac+∠acd=180°,

  又因為 ae平分∠bac,ce平分∠acd,

  所以 , ,

  故 .

  即 ∠1+∠2=90°.

  (理由略)

  2.如圖所示,已知:∠1=∠2,

  求證:∠3+∠4=180°.

  分析:(讓學生自己分析)

  證明:(學生板書)

  小結(jié)

  我們是如何得到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通過度量,運用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式發(fā)現(xiàn)性質(zhì)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過演繹證明得到后面兩個性質(zhì)定理.從因果關系和所起的作用來看性質(zhì)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作業(yè):

  1.如圖,ab∥cd,∠1=102°,求∠2、∠3、∠4、∠5的度數(shù),并說明根據(jù)?

  2.如圖,ef過△abc的一個頂點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1、∠3、∠c、∠bac+∠b+∠c各是多少度,為什么?

  3.如圖,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簡述理由.

  5.3平行線性質(zhì)(二)

  [教學目標]

  經(jīng)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件表達能力

  理解兩條平行線的距離的含義,了解命題的含義,會區(qū)分命題的題設和結(jié)論

  能夠綜合運用平行線性質(zhì)和判定解題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平行線性質(zhì)和判定綜合應用,兩條平行線的距離,命題等概念

  難點:平行線性質(zhì)和判定靈活運用

  [教學設計]

  一.復習引入

  1.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線的性質(zhì)有哪些?

  3.完成下面填空

  已知:be是ab的延長線,ad//bc,ab//cd,若 則

  4. 那么a,c的位置關系如何?

  二.新課

  1.例1,已知a//c, 直線b與c垂直嗎?為什么?

  例2如圖是一塊梯形鐵片的殘余部分,量得 ,梯形另外兩個角分別是多少度?

  2.實踐 與探究

 ?。?)學生操作: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做成一張

  個格子的方格紙。觀察并思考:做出的方格紙的一部分,

  線段 … 都與兩條平行線 垂直

  嗎?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教師給出兩條平行線的距離定義:同時垂直于兩條平行線,

  并且夾在這兩條平行線間的線段長度叫做兩條平行線的距離。

  問題:ab//cd,在cd上任取一點e,作 垂足f,問ef是否垂直dc?垂線段ef是平行線ab、cd的距離嗎?

  結(jié)論:兩條平行線的距離處處相等,而不隨垂線段的位置而改變

  3.命題和它的構(gòu)成

  下列語句,分析語句的特點

 ?。?)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平行。

 ?。?)對頂角相等

  (3)等式兩邊同加上同一個數(shù),結(jié)果仍是等式

 ?。?)如果兩條直線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這些句子都是對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斷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題

 ?。?)命題的組成:命題由題設和結(jié)論兩部分組成,題設是已知項,結(jié)論是由已知項推出的事項 (2)形式:通常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三.鞏固練習

  1.“等式兩邊乘以同一個數(shù),結(jié)果仍是等式”是命題嗎?如果是,它的題設和結(jié)論分別是什么?

  2舉出一些命題的例子

  四.作業(yè)

  課本p25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7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平行線的判定是相反的問題,掌握平行線的性質(zhì).

  2.會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進行推理和計算.

  3.通過平行線性質(zhì)定理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的能力.

  4.通過學習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讓學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采用嘗試指導、引導發(fā)現(xiàn)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民主意識和開放意識.

  2.學生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思維,主動發(fā)現(xiàn),認真研究.

  三、重點·難點解決辦法

 ?。ㄒ唬┲攸c

  平行線的性質(zhì)公理及平行線性質(zhì)定理的推導.

 ?。ǘ╇y點

  平行線性質(zhì)與判定的區(qū)別及推導過程.

 ?。ㄈ┙鉀Q辦法

  1.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積極思維,解決重點.

  2.通過學生自己推理及教師指導,解決難點.

  3.通過學生討論,歸納小結(jié).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三角板、自制投影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引例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練習鞏固,完成新授.

  3.通過學生討論,完成課堂小結(jié).

  七、教學步驟

 ?。ㄒ唬┟鞔_目標

  掌握和運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進行推理和計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ǘ┱w感知

  以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新課,以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新知,以變式練習鞏固新知.

 ?。ㄈ?strong>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判定,回憶所學內(nèi)容看下面的問題(出示投影片1).

  1.如圖1,

 ?。?)∵ (已知),∴ ( ).

 ?。?)∵ (已知),∴ ( ).

 ?。?)∵ (已知),∴ ( ).

  2.如圖2,(1)已知 ,則 與 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已知 ,則 與 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圖2 圖3

  3.如圖3,一條公路兩次拐彎后,和原來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 是 ,第二次拐的角 是多少度?

  學生活動:學生口答第1、2題.

  師:第3題是一個實際問題,要給出 的度數(shù),就需要我們研究與判定相反的問題,即已知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也就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板書課題:

  [板書]2.6 平行線的性質(zhì)

  【教法說明】通過第1題,對上節(jié)所學判定定理進行復習,第2題為性質(zhì)定理的推導做好鋪墊,通過第3題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學生急于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習新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讓學生感知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師:我們都知道平行線的畫法,請同學們畫出直線 的平行線 ,結(jié)合畫圖過程思考畫出的平行線,找一對同位角看它們的關系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圖并思考.

  學生畫圖的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見圖4),當同學們思考時,教師有意識地重復演示過程.

  【教法說明】讓同學們動手、動腦、觀察思考,使學生養(yǎng)成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得出規(guī)律的習慣.

  學生活動:學生能夠在完成作圖后,迅速地答出:這對同位角相等.

  提出問題:是不是每一對同位角都相等呢?請同學們?nèi)萎嬕粭l直線 ,使它截平行線 與 ,得同位角 、 ,利用量角器量一下; 與 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學生按老師的要求畫出圖形,并進行度量,回答出不論怎樣畫截線,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肯定結(jié)論.

  師: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這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們把平行線的這個性質(zhì)作為公理.

 ?。?strong>板書]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法說明】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條件下,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進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動腦分析總結(jié)出結(jié)論,不僅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觀察圖5的圖形,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分析思考,會很容易地答出內(nèi)錯角相等,同分內(nèi)角互補.

  師:教師繼續(xù)提問,你能論述為什么內(nèi)錯角相等,同旁內(nèi)角互補嗎?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活動:學生們思考,并相互討論后,有的同學舉手回答.

  【教法說明】在前面復習引入的第2題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此時學生已能夠進行推理,在這里教師不必包辦代替,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有成就感的同時也激勵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給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時板書.

 ?。?strong>板書]∵ (已知),∴ (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 (對項角相等),∴ (等量代換).

  師:由此我們又得到了平行線有怎樣的性質(zhì)呢?

  學生活動:同學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敘述,板書

 ?。?strong>板書]兩條平行經(jīng)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nèi)錯角相等.

  簡單說成:西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師:下面清同學們自己推導同分內(nèi)角是互補的,并歸納總結(jié)出平行線的第三條性質(zhì).請一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師生共同訂正推導過程和第三條性質(zhì),形成正確板書.

 ?。?strong>板書]∵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 (鄰補角定義),

  ∴ (等量代換).

  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nèi)角互補.

  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師:我們知道了平行線的性質(zhì),在今后我們經(jīng)常要用到它們?nèi)ソ鉀Q、論述一些問題,所需要知道的條件是兩條直線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內(nèi)錯角相等,同旁內(nèi)角互補,即它們的符號語言分別為:∵ (已知見圖6),∴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板書在三條性質(zhì)對應位置上.)

  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師:我們知道了平行線的性質(zhì),看復習引入的第3題,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活動:學生給出答案,并很快地說出理由.練習(出示投影片2):

  如圖7,已知平行線 、 被直線 所截:

  圖7

  (1)從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為什么?(2)從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為什么?(3)從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為什么?

  【教法說明】練習目的是鞏固平行線的三條性質(zhì).

  變式訓練,培養(yǎng)能力

  完成練習(出示投影片3).

  如圖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 , ,梯形另外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圖8

  學生活動:在教師不給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間討論并試著在練習本上寫出解題過程.

  【教法說明】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于梯形的兩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學生能夠想到利用平行線的同旁內(nèi)角互補來找 和 的大小.這里學生能夠自己解題,教師避免包辦代替,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學生板演教師指正,在幾何里我們每一步結(jié)論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據(jù),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格式,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修改學生的板演過程,可形成下面的板書.

  [板書]解:∵ (梯形定義),∴ ,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 .

  變式練習(出示投影片4)

  1.如圖9,已知直線 經(jīng)過點 , , , .

 ?。?) 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2) 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 、 各等于多少度?

  2.如圖10, 、 、 、 在一條直線上, .

 ?。?) 時, 、 各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 時, 、 各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把理由寫成推理格式.

  【教學說明】題目中的為什么,可以用語言敘述,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說明.另外第2題在求得一個角后,另一個角的解法不惟一.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不同解法給予肯定,若學生未想到用鄰補角求解,教師應啟發(fā)誘導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ㄋ模┛偨Y(jié)、擴展

 ?。ǔ鍪就队捌?第1題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較.

  如圖11,

  (1)∵ (已知),

  ∴ ( ).

 ?。?)∵ (已知),

  ∴ ( ).

 ?。?)∵ (已知),

  ∴ ( ).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上述題目的同時,進行觀察比較.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一下.

 ?。ǔ鍪就队?)

  學生活動:學生積極討論,并能夠說出前面是平行線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由角的關系得到兩條直線平行的結(jié)論是平行線的判定,反過來,由已知直線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補的結(jié)論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

  【教法說明】通過有形的具體實例,使學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總結(jié)出平行線性質(zhì)與判定的不同.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片7)

  1.如圖12,已知 是 上的一點, 是 上的一點, , , .(1) 和 平行嗎?為什么?

  圖12

 ?。?) 是多少度?為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口答.

  【教法說明】這個題目是為了鞏固學生對平行線性質(zhì)與判定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的掌握.知道什么條件時用判定,什么條件時用性質(zhì)、真正理解、掌握并應用于解決問題.

  八、布置作業(yè)

 ?。ㄒ唬┍刈鲱}

  課本第99~100頁A組第11、12題.

  (二)選做題

  課本第101頁B組第2、3題.

  作業(yè)答案

  A組11.(1)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對頂角相等.

  12.(1)∵ (已知),∴ (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B組2.∵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 (已知),∴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同上).又∵ (已證),∴ .∴ .又∵ (平角定義),∴ .

  3.平行線的判定與平行線的性質(zhì),它們的題設和結(jié)論正好相反.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8

  《平行線的性質(zhì)》教案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學 王振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探索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并掌握它們的圖形語言、文字語言、符號語言;會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進行簡單的計算、證明。

  (2)過程與方法:

  在定理的學習中,鍛煉觀察能力,嘗試與他人合作開展討論、研究,并表達自己的見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課堂練習中,體驗幾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

  教學難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與判定定理的區(qū)別。

  教學模式: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發(fā)現(xiàn)教學法、主體互動法。

  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判定兩直線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樣用符號語言表述?

  思考、回答

  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讓全體學生對前一節(jié)的內(nèi)容進行回顧,并為新課的學習做準備。

  進行新課

  【大屏幕】請每位同學利用手中的條格紙,任意選取其中的兩條線作l1、l2,再隨意畫一條直線l3與l1、l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圖中的八個角,并填表(見附錄1)

  隨后同桌同學交換,再次測量、填表。

  關注:對于沒有帶量角器的學生,鼓勵他們在無需測量的情況下,找出圖中各角的度量關系。

  畫圖、測量、填表

  思考、動手嘗試,方法可能多種多樣

  激發(fā)學生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使學生獲得較強的感性認識,便于探索兩直線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關注學生的實際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方法探索,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理解平行線的性質(zhì)是十分重要的。

  【提問】能否將我們發(fā)現(xiàn)的結(jié)論給予較為準確的文字表述?

  總結(jié)、表述

  鍛煉學生的歸納、表達能力,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大屏幕】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言之: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nèi)錯角相等。簡言之: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定理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nèi)角互補。簡言之: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提問】討論這些性質(zhì)定理與前面所學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

  理解、記憶

  思考、討論、回答

  進行文字語言的規(guī)范。

  避免出現(xiàn)概念的混淆,滲透“命題” 與“逆命題”的概念,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避免出現(xiàn)概念的混淆,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

  【提問】回憶平行線判定定理的符號語言的表述,參照附錄1的圖形,將上述性質(zhì)定理怎樣用符號語言表達出呢?

  【大屏幕】符號語言:(不唯一)

  性質(zhì)定理1.∵l1∥l2 ∴∠1=∠5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zhì)定理1.∵l1∥l2 ∴∠3=∠5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性質(zhì)定理1.∵l1∥l2

  ∴∠3+∠6=180o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思考、一位同學板書。

  觀察、理解

  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推理打基礎,并進行符號語言的規(guī)范。

  【提問】我們能否使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定理1說出性質(zhì)定理2、3成立的道理呢?

  鼓勵學生使用符號語言表述推導過程。

  【大屏幕】規(guī)范定理的推導過程。

  思考、嘗試回答

  觀察

  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逐步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并進一步鞏固對定理的理解及語言的規(guī)范,感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例題示范

  【大屏幕】例:如圖是一塊梯形鐵片的殘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兩個角分別是多少度?

  思考、嘗試運用符號語言進行推理。

  要求學生會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進行計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數(shù)即可。初次計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

  趣味練習

  【大屏幕】(見附錄2)

  思考、討論、解釋結(jié)論

  寓教于樂,進一步讓學生感受“認識來源于實踐”。

  鞏固練習

  【大屏幕】鞏固練習(見附錄3)

  積極思考、展開討論、踴躍回答

  循序漸進提高難度、提高靈活運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決有關平行問題的關鍵,突破難點,并進一步提高用符號語言進行推理的能力。

  拓展思路

  【大屏幕】探究題(見附錄4)

  【備注】如果時間不允許的話,該題可作為課后作業(yè),并給予簡單的提示。

  猜測、討論,尋找規(guī)律

  使重點中學學生的思路進一步得以拓寬,初次接觸輔助線的添加,使學生能力得以提高。

  課堂

  小結(jié)

  【提問】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定理?在表述這些定理時,應注意什么呢?

  回顧、歸納

  將本節(jié)課知識進行回顧。

  布置

  作業(yè)

  【大屏幕】布置作業(yè):教材p67的4、5;p68的6、7;p69的11、12

  課后完成

  課后能進一步鞏固,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9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jié)構(gòu)

  :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的重點是.教材上明確給出了“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的證明過程.而且直接運用了“∵”、“∴”的推理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推理的環(huán)境,對邏輯推理能力是一個滲透.因此,這一節(jié)課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比較重要.學生對推理證明的過程,開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漸地接觸過程中,能最終理解證明的步驟和方法,并能完成有兩步推理證明的填空.

  本節(jié)內(nèi)容的難點是理解與判定的區(qū)別,并能在推理中正確地應用它們.由于學生還沒學習過命題的概念和命題的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質(zhì)的本質(zhì)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什么,用的時候容易出錯.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應用和討論體會到,如果已知角的關系,推出兩直線平行,就是平行線的判定;反之,如果由兩直線平行,得出角的關系,就是.

  2、教法建議

  由上面的重點、難點分析可知,這節(jié)課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復習和應用.要有一定的綜合性,推理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知識多,也有了一些難度.但考慮到學生剛接觸幾何,進度不可過快,盡量多創(chuàng)造一些學習、應用定理、公理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zhì).

  (1)講授新課

  首先,提出本節(jié)課的研究問題:如果兩直線平行,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嗎?探究實驗活動還是從畫平行線開始,得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后,再推導證明出其它的兩個性質(zhì).教師可以用“∵”、“∴”的推理證明形式板書證明過程,學生在理解推理證明的過程中,欣賞到數(shù)學的嚴謹?shù)拿?

  (2)綜合應用

  理解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區(qū)別,并能在推理過程中正確地應用它們成為了教學難點.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兩步推理的證明題,讓學生填充理由.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結(jié)合題目的已知和結(jié)論,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判定和性質(zhì)的區(qū)別,只有自己構(gòu)造起的知識,才能真正地被靈活應用.

  (3)適當總結(jié)

  幾何的學習,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好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總結(jié)如何學好幾何.注意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對簡單的題目,能做到想得明白,寫得清楚,書寫逐漸規(guī)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能初步運用進行有關計算.

  2.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觀察-猜想-證明”的科學探索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向?qū)W生滲透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

  教學重點:平行線性質(zhì)的研究和發(fā)現(xiàn)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正確區(qū)分和判定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教學方法:開放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同學們先復習一下前面所學過的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說出它們的已知和結(jié)論分別是什么?

  2、把這三句話已知和結(jié)論顛倒一下,可得到怎樣的語句?它們正確嗎?

  3、是不是原本正確的話,顛倒一下前后順序,得到新的一句話,是否一定正確?試舉例說明。

  如、“若a=b,則a2=b2”是正確的,但“若a2=b2,則a=b”是錯誤的。又如“對頂角相等”是正確的。但“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則是錯誤的。因此,原本正確的話將它倒過來說后,它不一定正確,此時它的正確與否要通過證明。

  二、新課

  1、我們先看剛才得到的第一句話“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請同學們畫兩條平行線,然后畫幾條直線和平行線相交,用量角器測量一下,它們產(chǎn)生的幾組同位角是否相等?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此時,兩直線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們通過同位角是否相等來判定,即是用來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的,故我們稱之為“兩直線平行的判定公理”。而這句話,是“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從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為平行是作為已知條件,因此,我們把這句話稱為“公理”,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現(xiàn)在我們來用這個性質(zhì)公理,來證明另兩句話的正確性。

  想想看,“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這句話有哪些已知條件,由哪些圖形組成?

  已知:如圖,直線a∥b

  求證:(1)∠1=∠4;(2)∠1+∠2=180°

  證明:∵a∥b(已知)

  ∴∠1=∠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4(對頂角相等)

  ∴∠1=∠4

 ?。?)∵a∥b(已知)

  ∴∠1=∠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180°(鄰補角的定義)

  ∴∠1+∠2=180°

  思考:如何用(1)來證明(2)?

  例1、如圖,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經(jīng)量得∠1=115°,∠D=100°,梯形另外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A與∠B互補,∠D與∠C互補

  ∴∠B=180°-115°=65°

  ∠C-180°-100°=80°

  答:梯形的另外兩個角分別是65,80°

  練習:P79 1、2、3

  小結(jié):平行性質(zhì)與判定的區(qū)別

  作業(yè):P87 9、10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10

 ?、俳痰霓D(zhuǎn)變:本節(jié)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fā)現(xiàn)結(jié)論后,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動態(tài)地展示同位角的關系,激發(fā)學生自覺地探究數(shù)學問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趯W的轉(zhuǎn)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zhuǎn)變?yōu)闀W。本節(jié)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壅n堂氛圍的轉(zhuǎn)變:整節(jié)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xiàn)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jié)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fā)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環(huán)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fā)現(xiàn)的價值。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11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jié)構(gòu)

 ?。?/p>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的重點是.教材上明確給出了“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的證明過程.而且直接運用了“∵”、“∴”的推理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推理的環(huán)境,對邏輯推理能力是一個滲透.因此,這一節(jié)課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比較重要.學生對推理證明的過程,開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漸地接觸過程中,能最終理解證明的步驟和方法,并能完成有兩步推理證明的填空.

  本節(jié)內(nèi)容的難點是理解與判定的區(qū)別,并能在推理中正確地應用它們.由于學生還沒學習過命題的概念和命題的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質(zhì)的本質(zhì)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什么,用的時候容易出錯.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應用和討論體會到,如果已知角的關系,推出兩直線平行,就是平行線的判定;反之,如果由兩直線平行,得出角的關系,就是.

  2、教法建議

  由上面的重點、難點分析可知,這節(jié)課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復習和應用.要有一定的綜合性,推理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知識多,也有了一些難度.但考慮到學生剛接觸幾何,進度不可過快,盡量多創(chuàng)造一些學習、應用定理、公理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zhì).

  (1)講授新課

  首先,提出本節(jié)課的研究問題:如果兩直線平行,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嗎?探究實驗活動還是從畫平行線開始,得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后,再推導證明出其它的兩個性質(zhì).教師可以用“∵”、“∴”的推理證明形式板書證明過程,學生在理解推理證明的過程中,欣賞到數(shù)學的嚴謹?shù)拿?

  (2)綜合應用

  理解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區(qū)別,并能在推理過程中正確地應用它們成為了教學難點.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兩步推理的證明題,讓學生填充理由.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結(jié)合題目的已知和結(jié)論,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判定和性質(zhì)的區(qū)別,只有自己構(gòu)造起的知識,才能真正地被靈活應用.

  (3)適當總結(jié)

  幾何的學習,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好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總結(jié)如何學好幾何.注意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對簡單的題目,能做到想得明白,寫得清楚,書寫逐漸規(guī)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能初步運用進行有關計算.

  2.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觀察-猜想-證明”的科學探索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向?qū)W生滲透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

  教學重點:平行線性質(zhì)的研究和發(fā)現(xiàn)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正確區(qū)分和判定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教學方法:開放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同學們先復習一下前面所學過的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說出它們的已知和結(jié)論分別是什么?

  2、把這三句話已知和結(jié)論顛倒一下,可得到怎樣的語句?它們正確嗎?

  3、是不是原本正確的話,顛倒一下前后順序,得到新的一句話,是否一定正確?試舉例說明。

  如、“若a=b,則a2=b2”是正確的,但“若a2=b2,則a=b”是錯誤的。又如“對頂角相等”是正確的。但“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則是錯誤的。因此,原本正確的話將它倒過來說后,它不一定正確,此時它的正確與否要通過證明。

  二、新課

  1、我們先看剛才得到的第一句話“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請同學們畫兩條平行線,然后畫幾條直線和平行線相交,用量角器測量一下,它們產(chǎn)生的幾組同位角是否相等?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此時,兩直線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們通過同位角是否相等來判定,即是用來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的,故我們稱之為“兩直線平行的判定公理”。而這句話,是“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從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為平行是作為已知條件,因此,我們把這句話稱為“公理”,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現(xiàn)在我們來用這個性質(zhì)公理,來證明另兩句話的正確性。

  想想看,“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這句話有哪些已知條件,由哪些圖形組成?

  已知:如圖,直線a∥b

  求證:(1)∠1=∠4;(2)∠1+∠2=180°

  證明:∵a∥b(已知)

  ∴∠1=∠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4(對頂角相等)

  ∴∠1=∠4

  (2)∵a∥b(已知)

  ∴∠1=∠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180°(鄰補角的定義)

  ∴∠1+∠2=180°

  思考:如何用(1)來證明(2)?

  例1、如圖,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經(jīng)量得∠1=115°,∠D=100°,梯形另外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A與∠B互補,∠D與∠C互補

  ∴∠B=180°-115°=65°

  ∠C-180°-100°=80°

  答:梯形的另外兩個角分別是65,80°

  練習:P79 1、2、3

  小結(jié):平行性質(zhì)與判定的區(qū)別

  作業(yè):P87 9、10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12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平行線的性質(zhì):“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發(fā)現(xiàn)過程。

  2、掌握平行線的性質(zhì):“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會用“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判斷,并學會表達。

  【教學重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學難點】例2的推理過程要用到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

  【教學預設】

  【活動1】復習引入

  1、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么符合怎樣的條件才能得到兩直線平行的結(jié)論?(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條件 結(jié)論

  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內(nèi)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同旁內(nèi)角互補, 兩直線平行。

  2、練習:

 ?。?)如圖①,a、b、c三點在一條直線上。

  如果∠3 =∠6,那么 ∥ 。( )

  如果∠6 =∠9,那么 ∥ 。( )

  如果∠1 +∠2 +∠3 =180°,那么 ∥ 。( )

  如果∠ =∠ ,那么be∥cd。( )

 ?。?)如圖②,看圖填空:

  ∵∠1 =∠2(已知)

  ∴ ∥ 。( )

  又∵∠2 =∠3(已知)

  ∴ ∥ 。( )

  【活動2】

  1、 引入新課的課堂練習:

 ?。?)你們練習本上的橫線與橫線成什么關系?(平行)

 ?。?)請畫出其中二條(二條之間可空若干行),分別用a、b 表示,a∥b,再畫一條c分別與a、b相交。

 ?。?)標出一對同位角,用∠1、∠2表示,并量一下度數(shù)。

 ?。?)∠1與∠2有何關系?(∠1=∠2)

  在這個練習中,兩直線平行是給出的條件,而得到的結(jié)論是什么?

  學生回答

  這就是平行線的一個重要性質(zhì):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簡單地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活動3】知識應用:

  例1、如圖,梯子的各條橫檔互相平行,∠1=1000,求∠2的度數(shù)。

  此題比較簡單,讓學生自己分析,個別同學發(fā)表自己的分析過程,后學生書寫過程。強調(diào)過程的書寫。

  例2、如圖,已知∠1=∠2。若直線b⊥m,則直線a⊥m。請說明理由。

  這是一道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綜合的題目,引導學生用逆向推理的方法來分析。

  3、課內(nèi)練習

  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自行完成,然后校對

  強調(diào)說明過程的書寫規(guī)范

  機動:作業(yè)題4

  【活動4】小結(jié)

  請同學們回答平行線的兩個性質(zhì),指出其中的條件與結(jié)論。

  【活動5】布置作業(yè)

  見作業(yè)本

  【教學反思】

  10.3 平行線的性質(zhì)(2)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平行線的性質(zhì):“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的發(fā)現(xiàn)過程。

  2、掌握平行線的兩個性質(zhì):“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3、會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判斷。

  【教學重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

  【教學難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和判定的綜合應用。

  【教學預設】

  【活動1】知識回顧:

  1、平行線的判定

  2、平行線的性質(zhì)

  【活動2】1.合作學習:

  如圖,直線ab∥cd,并被直線ef所截?!?與∠3相等嗎?∠3與∠4的和是多少度?

  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圖中有哪幾對角相等?

 ?。?)∠3與∠1有什么關系?∠4與∠2有什么關系?

  2.你發(fā)現(xiàn)平行線還有哪些性質(zhì)?

  【活動3】平行線的性質(zhì):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nèi)錯角相等。簡單地說,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nèi)角互補。簡單地說,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活動4】知識應用

  1、做一做:

  如圖,ab,cd被ef所截,ab∥cd(填空)

  若∠1=120°,則∠2= ( )

  ∠3=  ?。?= ( )

  2、例3 如右下圖,已知ab∥cd,ad∥bc。判斷∠1與∠2是否相等,并說明理由。

  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1與∠bad是一對什么的角?它們是否相等?為什么?

 ?。?)∠2與∠bad是一對什么的角?它們是否相等?為什么?

  (3)那么∠1與∠2是否相等?為什么?

  解:∠1=∠2

  ∵ab∥cd(已知)

  ∴∠1+∠bad=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ad∥bc(已知)

  ∴∠2+∠bad=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1=∠2(同角的補角相等)

  討論:還有其它解法嗎?如不用“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這個性質(zhì)是否可以解?

  3、練一練:(課內(nèi)練習1、2)

  4、例4如右圖,已知∠abc+∠c=180°,bd平分∠abc?!蟘bd與∠d相等嗎?請說明理由。

  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ab與cd平行嗎?為什么?

 ?。?)∠d與∠abd是一對什么的角?它們是否相等?為什么?

 ?。?)∠cbd與∠abd相等嗎?為什么?

  解:∠d=∠cbd

  ∵∠abc+∠c=180°(已知)

  ∴ab∥cd(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d=∠abd(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bd平分∠abc(已知)

  ∴∠cbd=∠abd=∠d

  想一想:是否還有其它方法?(用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等)

  5、練一練:

  如圖,已知∠1=∠2,∠3=65°,求∠4的度數(shù)。

  【活動5】拓展

  1、如圖1,已知ad∥bc,∠bad=∠bcd。判斷ab與cd是否平行,并說明理由

  2、如圖2,已知ab∥cd,ae∥df。請說明∠bae=∠cdf

  【活動6】知識整理:

  1、平行線的性質(zhì):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nèi)錯角相等。簡單地說,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nèi)角互補。簡單地說,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2、思維方法:如不能直接說明其成立,則需說明它們都與第三個量相等。

  3、要注意一題多解。

  4、到目前為止說明兩個角相等有哪些方法?課后歸納。

  【活動7】布置作業(yè):見作業(yè)本

  【教學反思】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13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jié)構(gòu)

  :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的重點是.教材上明確給出了“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的證明過程.而且直接運用了“∵”、“∴”的推理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推理的環(huán)境,對邏輯推理能力是一個滲透.因此,這一節(jié)課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比較重要.學生對推理證明的過程,開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漸地接觸過程中,能最終理解證明的步驟和方法,并能完成有兩步推理證明的填空.

  本節(jié)內(nèi)容的難點是理解與判定的區(qū)別,并能在推理中正確地應用它們.由于學生還沒學習過命題的概念和命題的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質(zhì)的本質(zhì)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什么,用的時候容易出錯.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應用和討論體會到,如果已知角的關系,推出兩直線平行,就是平行線的判定;反之,如果由兩直線平行,得出角的關系,就是.

  2、教法建議

  由上面的重點、難點分析可知,這節(jié)課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復習和應用.要有一定的綜合性,推理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知識多,也有了一些難度.但考慮到學生剛接觸幾何,進度不可過快,盡量多創(chuàng)造一些學習、應用定理、公理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zhì).

  (1)講授新課

  首先,提出本節(jié)課的研究問題:如果兩直線平行,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嗎?探究實驗活動還是從畫平行線開始,得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后,再推導證明出其它的兩個性質(zhì).教師可以用“∵”、“∴”的推理證明形式板書證明過程,學生在理解推理證明的過程中,欣賞到數(shù)學的嚴謹?shù)拿?

  (2)綜合應用

  理解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區(qū)別,并能在推理過程中正確地應用它們成為了教學難點.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兩步推理的證明題,讓學生填充理由.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結(jié)合題目的已知和結(jié)論,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判定和性質(zhì)的區(qū)別,只有自己構(gòu)造起的知識,才能真正地被靈活應用.

  (3)適當總結(jié)

  幾何的學習,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好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總結(jié)如何學好幾何.注意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對簡單的題目,能做到想得明白,寫得清楚,書寫逐漸規(guī)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能初步運用進行有關計算.

  2.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觀察-猜想-證明”的科學探索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向?qū)W生滲透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

  教學重點:平行線性質(zhì)的研究和發(fā)現(xiàn)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正確區(qū)分和判定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教學方法:開放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同學們先復習一下前面所學過的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說出它們的已知和結(jié)論分別是什么?

  2、把這三句話已知和結(jié)論顛倒一下,可得到怎樣的語句?它們正確嗎?

  3、是不是原本正確的話,顛倒一下前后順序,得到新的一句話,是否一定正確?試舉例說明。

  如、“若a=b,則a2=b2”是正確的,但“若a2=b2,則a=b”是錯誤的。又如“對頂角相等”是正確的。但“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則是錯誤的。因此,原本正確的話將它倒過來說后,它不一定正確,此時它的正確與否要通過證明。

  二、新課

  1、我們先看剛才得到的第一句話“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請同學們畫兩條平行線,然后畫幾條直線和平行線相交,用量角器測量一下,它們產(chǎn)生的幾組同位角是否相等?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此時,兩直線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們通過同位角是否相等來判定,即是用來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的,故我們稱之為“兩直線平行的判定公理”。而這句話,是“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從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為平行是作為已知條件,因此,我們把這句話稱為“公理”,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現(xiàn)在我們來用這個性質(zhì)公理,來證明另兩句話的正確性。

  想想看,“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這句話有哪些已知條件,由哪些圖形組成?

  已知:如圖,直線a∥b

  求證:(1)∠1=∠4;(2)∠1+∠2=180°

  證明:∵a∥b(已知)

  ∴∠1=∠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4(對頂角相等)

  ∴∠1=∠4

 ?。?)∵a∥b(已知)

  ∴∠1=∠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180°(鄰補角的定義)

  ∴∠1+∠2=180°

  思考:如何用(1)來證明(2)?

  例1、如圖,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經(jīng)量得∠1=115°,∠D=100°,梯形另外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A與∠B互補,∠D與∠C互補

  ∴∠B=180°-115°=65°

  ∠C-180°-100°=80°

  答:梯形的另外兩個角分別是65,80°

  練習:P79 1、2、3

  小結(jié):平行性質(zhì)與判定的區(qū)別

  作業(yè):P87 9、10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14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jié)構(gòu)

  平行線的性質(zhì):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的重點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教材上明確給出了“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的證明過程.而且直接運用了“∵”、“∴”的推理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推理的環(huán)境,對邏輯推理能力是一個滲透.因此,這一節(jié)課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比較重要.學生對推理證明的過程,開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漸地接觸過程中,能最終理解證明的步驟和方法,并能完成有兩步推理證明的填空.

  本節(jié)內(nèi)容的難點是理解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的區(qū)別,并能在推理中正確地應用它們.由于學生還沒學習過命題的概念和命題的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質(zhì)的本質(zhì)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什么,用的時候容易出錯.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應用和討論體會到,如果已知角的關系,推出兩直線平行,就是平行線的判定;反之,如果由兩直線平行,得出角的關系,就是平行線的性質(zhì).

  2、教法建議

  由上面的重點、難點分析可知,這節(jié)課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復習和應用.要有一定的綜合性,推理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知識多,也有了一些難度.但考慮到學生剛接觸幾何,進度不可過快,盡量多創(chuàng)造一些學習、應用定理、公理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zhì).

  (1)講授新課

  首先,提出本節(jié)課的研究問題:如果兩直線平行,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有什么關系嗎?探究實驗活動還是從畫平行線開始,得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后,再推導證明出其它的兩個性質(zhì).教師可以用“∵”、“∴”的推理證明形式板書證明過程,學生在理解推理證明的過程中,欣賞到數(shù)學的嚴謹?shù)拿?

  (2)綜合應用

  理解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區(qū)別,并能在推理過程中正確地應用它們成為了教學難點.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兩步推理的證明題,讓學生填充理由.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結(jié)合題目的已知和結(jié)論,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判定和性質(zhì)的區(qū)別,只有自己構(gòu)造起的知識,才能真正地被靈活應用.

  (3)適當總結(jié)

  幾何的學習,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好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總結(jié)如何學好幾何.注意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對簡單的題目,能做到想得明白,寫得清楚,書寫逐漸規(guī)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行線的性質(zhì),能初步運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進行有關計算.

  2.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觀察-猜想-證明”的科學探索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向?qū)W生滲透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

  教學重點:平行線性質(zhì)的研究和發(fā)現(xiàn)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正確區(qū)分平行線的性質(zhì)和判定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教學方法:開放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同學們先復習一下前面所學過的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說出它們的已知和結(jié)論分別是什么?

  2、把這三句話已知和結(jié)論顛倒一下,可得到怎樣的語句?它們正確嗎?

  3、是不是原本正確的話,顛倒一下前后順序,得到新的一句話,是否一定正確?試舉例說明。

  如、“若a=b,則a2=b2”是正確的,但“若a2=b2,則a=b”是錯誤的。又如“對頂角相等”是正確的。但“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則是錯誤的。因此,原本正確的話將它倒過來說后,它不一定正確,此時它的正確與否要通過證明。

  二、新課

  1、我們先看剛才得到的第一句話“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請同學們畫兩條平行線,然后畫幾條直線和平行線相交,用量角器測量一下,它們產(chǎn)生的幾組同位角是否相等?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此時,兩直線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們通過同位角是否相等來判定,即是用來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的,故我們稱之為“兩直線平行的判定公理”。而這句話,是“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從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為平行是作為已知條件,因此,我們把這句話稱為“平行線的性質(zhì)公理”,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現(xiàn)在我們來用這個性質(zhì)公理,來證明另兩句話的正確性。

  想想看,“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這句話有哪些已知條件,由哪些圖形組成?

  已知:如圖,直線a∥b

  求證:(1)∠1=∠4;(2)∠1+∠2=180°

  證明:∵a∥b(已知)

  ∴∠1=∠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4(對頂角相等)

  ∴∠1=∠4

  (2)∵a∥b(已知)

  ∴∠1=∠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180°(鄰補角的定義)

  ∴∠1+∠2=180°

  思考:如何用(1)來證明(2)?

  例1、如圖,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經(jīng)量得∠1=115°,∠D=100°,梯形另外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A與∠B互補,∠D與∠C互補

  ∴∠B=180°-115°=65°

  ∠C-180°-100°=80°

  答:梯形的另外兩個角分別是65,80°

  練習:P79 1、2、3

  小結(jié):平行性質(zhì)與判定的區(qū)別

  作業(yè):P87 9、10

2.3 平行線的性質(zhì)14篇(5.3.1平行線的性質(zhì))相關文章:

平行線的性質(zhì)11篇(平行線 的性質(zhì))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aⅴ视频| 亚洲一区av在线|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使用方法| 亚洲成av人片观看| 色综合久久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色综合| 欧美精品黑人性xxxx|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91app| av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竹菊| 91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 污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在线看日本不卡| 日韩欧美高清一区|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付费| 亚洲aaa精品| 国产精品欧美综合在线|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人成网站影音先锋播放| 欧美精品 日韩|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爱爱电影网址| 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jvid福利写真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自拍偷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日韩不卡在线观看日韩不卡视频| 国产一区三区三区| 国产精品色在线| 亚洲天堂av一区| 国产成+人+日韩+欧美+亚洲| 欧美性videosxxxxx| 五月天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天堂午夜影视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悠悠色影视| 激情小说亚洲一区|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白柏|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 福利视频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3399|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天堂网| 极品瑜伽女神91| 欧美一级生活片| 丁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素人一区二区| 555www色欧美视频| 欧美一二三四区在线| 午夜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三级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屁股眼交3| 国产成人精品www牛牛影视| 欧美精品在欧美一区二区少妇| 粉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影视| 欧美精选午夜久久久乱码6080| 国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丝袜制服诱惑| 日韩一级成人av| 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欧美裸体bbwbbwbbw| √…a在线天堂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 国产在线日韩欧美| 9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开放时间| 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9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日韩va亚洲va欧美va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 综合色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动漫在线| 免费的国产精品| 欧美福利电影网| 亚洲欧美激情插| 欧美日韩一区 二区 三区 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99久久99久久综合| 亚洲嫩草精品久久| 狠狠色狠狠色合久久伊人|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午夜精品| 91高清在线观看| 丝袜美腿亚洲一区| 欧美美女激情18p|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媚药| 欧美午夜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av一区|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91啦中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色站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sss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码国产岛国毛片在线| 亚洲高清久久久| 日本女优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乱熟臀69xxxxxx| 美女高潮久久久| 亚洲欧美综合网|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入口|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国产网红主播福利一区二区| 91免费看`日韩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成人一区二区| 精品粉嫩超白一线天av| 日韩欧美成人一区|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亚洲| 欧美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欧美高清| 青青青爽久久午夜综合久久午夜| 国产精品18久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1| 亚洲一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99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粉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影视|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无遮挡大片|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 久久国产麻豆精品| 精品日本一线二线三线不卡| 亚洲欧美在线aaa|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亚洲丝袜自拍清纯另类| 91国产免费观看| 欧亚洲嫩模精品一区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女人| 国产精品乱人伦中文| 麻豆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a|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91看片淫黄大片一级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不卡|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av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一区二区| 日韩理论片一区二区| 激情另类小说区图片区视频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人人看|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另类激情小说|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亚洲无人区一区|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 欧美激情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三区好的| 国产老妇另类xxxxx| 亚洲h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91热门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道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日本不卡的三区四区五区| 久久中文娱乐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入口| 亚洲香肠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三区| **网站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 欧美在线免费播放| 首页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精品芒果|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 国内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www.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欧美一级一级性生活免费录像|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小辣椒| 日韩免费电影一区|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