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知識點3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課堂筆記,供大家賞析。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知識點1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 了解游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nèi)孔隙的特點。
4. 領(lǐng)悟移步換景的游記特點,體會并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jié)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1. 學習按游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難點:1. 指導(dǎo)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jié)合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ppt課件、自主預(yù)習作業(yè)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dǎo)入,揭示課題
1.談話: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爺爺曾游覽過一個地方,并且把他游覽的經(jīng)過寫了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浙江省金華的雙龍洞。這節(jié)課,讓我們隨葉圣陶老爺爺一起去游覽一番吧!
2.出示課題,(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指名讀,齊讀。
課題中的“記”是什么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游覽的經(jīng)過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記。)
二、檢查預(yù)習,整體感知
1、展示資料,了解雙龍洞
同學們,你對雙龍洞了解了多少?請你根據(jù)自己查找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教師補充材料)
2、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欣賞課文朗讀錄音。
4、出示生詞:“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jù)、石鐘乳、突兀森郁” ,指名認讀,教師和學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師強調(diào)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 ,不要讀成zhé ;“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5、相機理解如下詞語:油桐、溶洞、石鐘乳、石筍(教師相機展示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作者記敘了游金華雙龍洞的經(jīng)過。)
三、探尋游蹤,理清條理
1.再讀課文,作者從金華出發(fā),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游覽雙龍洞的?(游覽順序)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jù)作者游覽的順序,畫一張游覽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完成。)
2.匯報交流,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板書)
3.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然后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四、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yīng)段落再次朗讀
五、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1.品賞路上的見聞,講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guān)詞語。(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板書:一片明艷)
(3)媒體展示沿途風光圖片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dǎo)有感情地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句子:“隨著山勢……變換調(diào)子?!?其中“隨著、時而、時時”加點,說說從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dǎo)學生理解此句: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學生想象、體會,課件播放,練讀此句。
2.小結(jié):作者一路上迎著小溪,看到了美麗的山景,這令他多么愉悅啊!那么他又是怎樣游覽外洞和內(nèi)洞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研讀。
板書設(shè)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知識點 一、 需要注意的字音 浙江zhè 盤曲qū 呈現(xiàn)chéng 森郁yù 孔隙xì 漆黑qī 逐一zhú 蜿蜒wān yán 即使jí 合適shì 多音字 曲:qū 曲折 調(diào):diào調(diào)子 好:hào好奇 qǔ 歌曲 tiáo 調(diào)整 hǎo美好 二、需要注意的字型 浙(浙江) 桐(梧桐) 簇(一簇) 稍(稍微) 逝(逝世) 銅(銅礦) 族(民族) 捎(捎信) 乳(鐘乳) 據(jù)(根據(jù)) 源(源頭) 端(一端) 亂(凌亂) 鋸(電鋸) 原(原來) 瑞(瑞雪) 擦(板擦)(擦傷)(摩擦)(擦除) 據(jù)(根據(jù))(據(jù)說)(憑據(jù))(依據(jù)) 源(起源)(源頭)(源源不息)(源流) 額(額外)(超額)(額頭)(定額) Shāo 樹(梢) (稍)微 發(fā)(燒) (捎)信 Wān (豌)豆 (蜿)蜒 (彎)曲 港(灣) Yuán (原)委 源(頭) 元(旦) 公(園) 三、需要掌握的詞語解釋 精神:氣勢。形容生長得茂盛的樣子。 山勢:山的走勢,高低起伏的樣子。 指點:指出來使人明白,點明。 上源:上方的源頭 四、近義詞 精神——(茂盛) 明艷——(明麗) 聚集——(集合) 昏暗——(幽暗) 登陸——(上岸) 依據(jù)——(按照) 五、反義詞 昏暗——(明亮) 擁擠——(寬敞) 聚集——(分散) 寬——(窄) 緩——(急) 濃——(淡) 六、照樣子寫詞語 或濃或淡:或高或矮、或大或小、或老或少、或多或少 七、句子 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 設(shè)問句,其中“剛”“再”突出船小。 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比喻句,把外洞比作大會堂,說明那里寬敞。用舉例說明的方法,補充說明那里大。 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要求會造句) 條件關(guān)系復(fù)句,說明內(nèi)洞景色奇特。 八、相關(guān)練習 1、本文作者是我國教育家、作家(葉圣陶),他還寫過《爬山虎的腳》《稻草人》。 2、《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我是從題目中的(記)字知道的。是按(游覽順序)連段成篇的。 3、寫出游覽順序及景物特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 色彩鮮艷寬有氣勢高大寬敞低矮狹窄昏暗黑大奇美 4、這里為什么叫雙龍洞? 答:因為這內(nèi)洞洞頂有兩條顏色不同的自然形成的龍形鐘乳石。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華,游北山的雙龍洞。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還是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nèi)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兩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nèi)洞。 內(nèi)洞一團漆黑,什么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nèi)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他那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jù)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在洞里走了一轉(zhuǎn),覺得內(nèi)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出了洞。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知識點3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課堂筆記相關(guān)文章: ★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2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第一課時) ★ 記金華的雙龍洞導(dǎo)游詞-浙江導(dǎo)游詞3篇 金華的雙龍洞的導(dǎo)游詞 ★ 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必記知識點2篇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梳理 ★ 初中語文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點2篇 初中文言文閱讀知識點 ★ 實用四年級語文教學總結(jié)3篇 四年級語文老師總結(jié)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知識點2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知識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