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tǒng)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tǒng)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蒙氏教學工作總結共4篇 幼兒園蒙氏班教學總結,以供借鑒。
蒙氏教學工作總結共1
蒙氏教學總結
一、教師方面
1、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有序的區(qū)角活動環(huán)境。
區(qū)角活動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結果,我們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在設置區(qū)域時能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1)區(qū)角的數量。數量的多少主要依據活動空間和幼兒人數而定,這學期我們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又新增加了而個區(qū)。
(2)區(qū)角的分隔。按照蒙臺梭利理念,區(qū)角分隔科學、合理,有序,有利于形成一種和諧、寧靜的氛圍。但是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有限,還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若空間沒有適當的分隔,則容易使幼兒感到雜亂無序,從而產生不穩(wěn)定的情緒。如果區(qū)隔物過高,則不僅會影響幼兒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兒產生單調、沉悶的感覺。為此我們在設計區(qū)角活動的空間時,力求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有序的環(huán)境。首先設置了大小不等的空間間隔,比較適合不同人數小組的活動。最小的空間可供幼兒所設的安靜區(qū)或隱蔽區(qū),如:“書房”。稍大一些的空間適合幼兒在小組群中活動,通過在活動中協商、競爭等行為,學會和別人分享,保護自己等社會行為,如“手工坊”。
2、選擇投放具有層次性的材料,優(yōu)化區(qū)角活動。
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區(qū)角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能為不同能力、不同興趣的幼兒提供適于其發(fā)展的活動環(huán)境。因此,我們在區(qū)角活動中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注意提供材料難度的不同,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fā)揮活動材料的優(yōu)勢,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另外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更便于老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二、幼兒方面
1、提高了幼兒的角色意識和進行區(qū)角活動的能力。
本學期,我們引導幼兒學會各區(qū)角之間的串聯。如在“娃娃家”中,主人既要學會招待客人,學會使用禮貌用語,還可以去手工坊親自動手制作一些、點心、工藝品等,這樣既發(fā)展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發(fā)展孩子的社會群體性。
2、區(qū)角活動與主題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比較小,理解問題的能力比較差,在集體教育活動中,對比較抽象的問題不宜接受。于是,我們在區(qū)角里,專門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數學操作區(qū)角,讓他們在實際材料的操作中來理解、來感知。在他們操作的過程中我們給于指導。記得有一次教學活動中,有一部分小朋友對物體一一對應的點數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于是我們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在區(qū)角活動中為他們設計了“篩子”的教具,來激發(fā)小朋友對數的學習興趣,并在玩的過程中我們及時給與小朋友具體的指導與幫助。通過一段時間的區(qū)角游戲活動,幼兒果然對數產生了興趣,對一一對應的正確點數物體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的常規(guī)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學期中,孩子歸放玩具的能力提高了很多,不再亂扔亂放了。我們嘗試讓幼兒自己布置娃娃家、超市、書房等主題的環(huán)境,孩子在這些區(qū)角里得到了很大的快樂,在情感上也得到了滿足。
4、提高了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的合作能力。
小班孩子喜歡獨自進行活動較多,他們不會很好的進行合作,在區(qū)角活動中,我們充分引導孩子與同伴合作游戲,并與同伴友好商量自己的主題與角色,本學期下來,孩子在這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
5、注重觀察,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有效指導。
在觀察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幼兒對區(qū)角活動往往是興致很高,每次到活動結束時,仍有許多幼兒玩得樂此不疲,總是要求老師在玩一會兒,這就表明幼兒對區(qū)角活動充滿興趣。當幼兒對某一事物充滿興趣的同時,他們就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也就是吸取養(yǎng)料,而這種學是積極的學,主動的學,快樂的學。區(qū)角活動屬自由的游戲活動,幼兒的自由度很高,在高度的自由活動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發(fā)揮其主導作用,熟練、靈活地運用技巧來解決問題。
蒙氏教學工作總結共2
中班蒙氏教學總結
提高了幼兒的角色意識和進行區(qū)角活動的能力。以下是小編收集的中班蒙氏教學總結,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中班蒙氏教學總結
一、教師方面
1、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有序的區(qū)角活動環(huán)境。
區(qū)角活動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結果,我們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在設置區(qū)域時能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區(qū)角的數量。數量的多少主要依據活動空間和幼兒人數而定,這學期我們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又新增加了而個區(qū)。
區(qū)角的分隔。按照蒙臺梭利理念,區(qū)角分隔科學、合理,有序,有利于形成一種和諧、寧靜的氛圍。但是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有限,還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若空間沒有適當的分隔,則容易使幼兒感到雜亂無序,從而產生不穩(wěn)定的情緒。如果區(qū)隔物過高,則不僅會影響幼兒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兒產生單調、沉悶的感覺。為此我們在設計區(qū)角活動的空間時,力求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有序的環(huán)境。首先設置了大小不等的空間間隔,比較適合不同人數小組的活動。最小的空間可供幼兒所設的安靜區(qū)或隱蔽區(qū),如:“書房”。稍大一些的空間適合幼兒在小組群中活動,通過在活動中協商、競爭等行為,學會和別人分享,保護自己等社會行為,如“手工坊”。
2、選擇投放具有層次性的材料,優(yōu)化區(qū)角活動。
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區(qū)角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能為不同能力、不同興趣的幼兒提供適于其發(fā)展的活動環(huán)境。因此,我們在區(qū)角活動中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注意提供材料難度的不同,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fā)揮活動材料的優(yōu)勢,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另外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更便于老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二、幼兒方面
1、提高了幼兒的角色意識和進行區(qū)角活動的能力。
本學期,我們引導幼兒學會各區(qū)角之間的串聯。如在“娃娃家”中,主人既要學會招待客人,學會使用禮貌用語,還可以去手工坊親自動手制作一些、點心、
工藝品等,這樣既發(fā)展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發(fā)展孩子的社會群體性。
2、區(qū)角活動與主題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比較小,理解問題的能力比較差,在集體教育活動中,對比較抽象的問題不宜接受。于是,我們在區(qū)角里,專門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數學操作區(qū)角,讓他們在實際材料的操作中來理解、來感知。在他們操作的過程中我們給于指導。記得有一次教學活動中,有一部分小朋友對物體一一對應的點數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于是我們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在區(qū)角活動中為他們設計了“篩子”的教具,來激發(fā)小朋友對數的學習興趣,并在玩的過程中我們及時給與小朋友具體的指導與幫助。通過一段時間的區(qū)角游戲活動,幼兒果然對數產生了興趣,對一一對應的正確點數物體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的常規(guī)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學期中,孩子歸放玩具的能力提高了很多,不再亂扔亂放了。我們嘗試讓幼兒自己布置娃娃家、超市、書房等主題的環(huán)境,孩子在這些區(qū)角里得到了很大的快樂,在情感上也得到了滿足。
4、提高了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的合作能力。
小班孩子喜歡獨自進行活動較多,他們不會很好的進行合作,在區(qū)角活動中,我們充分引導孩子與同伴合作游戲,并與同伴友好商量自己的主題與角色,本學期下來,孩子在這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
5、注重觀察,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有效指導。
在觀察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幼兒對區(qū)角活動往往是興致很高,每次到活動結束時,仍有許多幼兒玩得樂此不疲,總是要求老師在玩一會兒,這就表明幼兒對區(qū)角活動充滿興趣。當幼兒對某一事物充滿興趣的同時,他們就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也就是吸取養(yǎng)料,而這種學是積極的學,主動的學,快樂的學。區(qū)角活動屬自由的游戲活動,幼兒的自由度很高,在高度的自由活動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發(fā)揮其主導作用,熟練、靈活地運用技巧來解決問題。
中班蒙氏教學總結
在這火熱的季節(jié)里,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一學期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叵脒@學期的點點滴滴,讓我感到很欣慰。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傾注了老師的心血,當然更離不開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看著孩子們一張張活潑,可愛的笑臉,我覺得自己的付出并沒有白費。我班是開展《蒙氏數學》教學的實驗班,對于我這個實驗班的老師來說壓力好大,很多東西都要自己去大膽的嘗試、通過反復實踐、探索來獲取經驗。下面我就本學期的《蒙氏數學》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結合《新綱要》,明確指導思想。
學習靈活運用《蒙氏數學》教具、教法的科學原則;充分利用《蒙氏數學》和《主題式教學》相結合;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美全方面的發(fā)展。
二、做好課前的充分準備工作。
活動前制定了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目標,要求及工作計劃;逐步摸索《蒙氏數學》教具的操作方法;根據其原則配備了生活部分的操作材料,設立了《蒙氏數學》操作區(qū)角;讓幼兒自由選擇教具操作,教師進行分組及個別指導。
三、制作和投放了豐富的活動材料。
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與老師共同制作一些適合幼兒的操作需要和感興趣的教具。制作時可選擇一些廢舊材料,圍繞以樸實、干凈、明亮的色調為主,材料具備目的性,有規(guī)則、步驟和順序;在設計時做到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讓操作更靈活!
四、形式要多樣化。
活動形式主要分為集體活動和分組活動,在集體活動時教師要有明確的目的、計劃、組織、連續(xù)性,突出集體意識,培養(yǎng)合作精神;在分組活動時能按幼兒的興趣、愛好、意愿進行選擇性的活動,并結合幼兒的能力進行。
五、實踐的效果與體會。
本學期幼兒的各方面能力都的到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幼兒對事物感知的靈敏度提高了,觀察更細致了,無論是生活能力,還是學習習慣,都有很強的順序性。同時,他們更愛動腦筋,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欲。不足之處:孩子們之間的差距較大,存在兩極分化,如何更好地拉近他們之間的差離,將是我下學期的努力的方向。為了讓每個孩子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我將不斷的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力求自己做的更好!
蒙氏教學工作總結共3
坐.起
教育目的:1.培養(yǎng)準確.得體的姿勢和學習.生活習慣;
2.發(fā)展動作的協調性,培養(yǎng)獨立性
搬椅子
教育目的:1.學習正確的搬椅子;
2.鍛煉身體的協調能力, 3.培養(yǎng)獨立性,自信心
卷放工作毯
教育目的:1.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鍛煉手部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
2.學會正確的卷起。搬運工作毯 3.培養(yǎng)獨立性,自信心
端物
教育目的: 1.學習端托盤,餐具,水杯等物品,行為得體。 2.培養(yǎng)動手的協調性,自控能力和平衡能力 3.培養(yǎng)獨立性,專注性
五指抓斗
教育目的:1.鍛煉幼兒的手部肌肉,增強手部的靈活性,
2.發(fā)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專注力
倒的工作
教育目的:1.學習使用水杯等生活用品,
2.增強手眼協調能力 3.培養(yǎng)獨立性,自信心 4.感受量的分和
用鑷子夾物
教育目的:1.練習捏的動作,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力量
2.培養(yǎng)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
使用衣服夾
教育目的:1.學習使用衣服夾,鍛煉手部加肉的力量, 2.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3.發(fā)展專注力,獨立性,秩序感
螺母和螺釘
教育目的:1.通過擰的動作,鍛煉手腕的靈活性和力量
2.練習擰的動作,促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秩序感和邏輯思維能力
擰瓶蓋
教育目的:1.練習擰的動作,加強手腕的運動和手指的靈活性,
2.培養(yǎng)秩序感和邏輯思維能力 3.感知事物的一一對應關系
用海綿移水
教育目的:1.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自控能力
2.鍛煉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3.培養(yǎng)獨立性,專注力,自信心和認真做事的態(tài)度
衣飾框
教育目的:1.學習生活中的相關技能
2.培養(yǎng)獨立性,專注力,
3.培養(yǎng)手部肌肉的協調,靈活性和控制能力
穿脫衣服,鞋,襪
教育目的:1,學會穿脫衣服,鞋,襪
2,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和肢體動作的協調 3,培養(yǎng)獨立性,專注力,秩序感和自信心
禮貌問候
教育目的:1.教育幼兒懂禮貌,學習正確的交往行為
2.培養(yǎng)幼兒禮貌的自身行為習慣和社交行為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自我控制能力,秩序性和社交能力
走線練習
教育目的:1.練習并培養(yǎng)幼兒平衡協調能力,發(fā)展幼兒精細動作
2.培養(yǎng)幼兒的優(yōu)雅的儀態(tài)
3.培養(yǎng)幼兒專注力,秩序性,互相尊重和忍耐力的品質
肅靜游戲
教育目的:1.增強幼兒自我控制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耐心,專注力 3.感受寧靜的美好
切,分水果
教育目的:1.學習安全,正確的使用刀具切水果的技能
2.發(fā)展幼兒的動作協調,靈活性
3.培養(yǎng)兒童獨立性,專注,謹慎的做事態(tài)度以及樂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帶插座的圓柱體
教育目的:1.培養(yǎng)幼兒辨別大小的視覺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
2.培養(yǎng)用小肌肉控制動作的能力和手眼的協調能力 3.培養(yǎng)專注力,秩序感,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4.間接地為握筆和以后的學習數學做準備
粉紅塔
教育目的:1.幫助幼兒感知理解大小,發(fā)展視覺和肌肉的感覺度
2.幫助幼兒正確的獲得對三次元空間差異變化的感知 3.鍛煉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動作靈巧性,手眼協調性以及身體各部分肌肉的協調性
4.發(fā)展專注力,秩序性,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為數學教育打基礎
棕色梯
教育目的:1.培養(yǎng)幼兒對粗細的認識和理解
2.發(fā)展手眼肌肉動作的協調性 3.通過視覺的辨別,在感覺上對二次元的差異有充分的認識 4.感知長方體的概念,為數學學習做準備 5.培養(yǎng)專注力,秩序性和邏輯思維能力
彩色圓柱體
教育目的:1.進一步鍛煉幼兒對不同尺寸和大小等概念的辨識能力
2.加強幼兒比較和辨別相似,相異以及對應的能力 3.鍛煉手眼的協調能力
4.發(fā)展專注力,觀察感,注意力
色板
教育目的:1,認識顏色
2,做顏色的對比及組合的預備,發(fā)展幼兒視覺的敏感力
重量板
教育目的:1.加強幼兒對不同重量之間的細微差別的敏感的
2.學習相關詞匯與文字,如“重量”,“重的”,“輕的”等 3.培養(yǎng)專注力和判斷力
音筒
教育目的:1.培養(yǎng)幼兒辨別不同聲音的能力,發(fā)展幼兒的聽覺能力
2.發(fā)展幼兒的腕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控制能力 3.發(fā)展幼兒的專注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項式
教育目的:1.發(fā)展幼兒對三度空間的認知和理解
2.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力,專注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 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有序的工作及手眼的協調能力
嗅覺筒
教育目的:1.培養(yǎng)幼兒辨別不同氣味的能力
2.幫助幼兒了解生活中存在各種氣味 3.引導幼兒了解氣味與氣味之間的關系 4.發(fā)展語言的表達能力
搬椅子
目的:1.幼兒一手握椅背,一手握面,貼近身體,椅子的四腿朝下
2.輕輕搬起椅子,著地時不發(fā)出聲音
排隊
目的:1.在人多時能學會等待自覺排隊
2.當前面的人離開后,方能進入分界線操作 3.排隊時必須安靜
抓
目的:1.練習五指抓
2.能從一個碗抓入另一個碗中
兩指捏
目的:1.練習兩指捏
2.右手拇指與食指從一個牙簽盒中拿出一根牙簽放入一個牙簽盒中,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剝
目的:練習剝的技能
擦玩具
目的:1.使幼兒養(yǎng)成整理環(huán)境的習慣
2.通過手指動作為幼兒以后寫字做準備
遞交物品
目的:大物品有禮貌的雙手遞交,小物品有禮貌的單手遞交(如:剪刀的遞交方法:尖朝自己,把朝對方)
站姿
目的:
三指捏
目的:1.練習三指捏
2.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撕
目的:通過撕紙練習促進幼兒手指肌肉的發(fā)達
溫覺板
目的:1.加強幼兒對溫度間的輕微差別的分辨能力 2.學習相關詞匯:溫度,暖的,涼的以及熱的等 3.培養(yǎng)判斷力
衣飾框—紐扣
教育目的:1.學習生活中的相關技能
2.培養(yǎng)獨立性,專注力,
3.培養(yǎng)手部肌肉的協調,靈活性和控制能力
衣飾框—按扣
教育目的:1.學習生活中的相關技能
2.培養(yǎng)獨立性,專注力,
3.培養(yǎng)手部肌肉的協調,靈活性和控制能力
衣飾框—拉鏈
教育目的:1.學習生活中的相關技能
2.培養(yǎng)獨立性,專注力,
3.培養(yǎng)手部肌肉的協調,靈活性和控制能力
衣飾框—粘扣
教育目的:1.學習生活中的相關技能
2.培養(yǎng)獨立性,專注力,
3.培養(yǎng)手部肌肉的協調,靈活性和控制能力
舀豆
目的:1.正確使用湯匙
2.使用完后把湯匙放回原處
鐵嵌板
目的:1.培養(yǎng)通過觸覺和視覺認識平面幾何的能力 2.鍛煉手部肌肉的控制力,發(fā)展手眼協調
數棒
目的:1.
數字與籌碼
目的:1.
樹嵌板
目的:認識樹的組成部分
烏龜嵌板
目的:
插水果
目的:培養(yǎng)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抱工作毯
收工作
收工作毯
蒙氏教學工作總結共4
蒙氏教學個人工作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在這個學期里,在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通過本班老師和全班幼兒的共同努力,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和提高。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這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思想政治方面
隨著改革形勢的不斷深入,我的心里對當前形勢有了全新的認識,平時我積極參加政治學習,遵守勞動紀律,團結同志,熱愛集體,服從分配,對班級工作認真負責,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求實、求新。以積極熱情的心態(tài)去完成園里安排的各項工作,以一個蒙氏教師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幼兒園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積極要求進步。愛崗敬業(yè),做到耐心、愛心、公平、尊重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業(yè)務方面
這學期初,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領導決定將新入園的孩子分為兩個新班,由于領導對我的信任,決定由我來擔任主班老師和馮麗一起承擔起教學任務。領導的信任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動力,以百分百的熱誠投入到工作中。沒有經驗,就積極和老班的老師請教、學習。針對班中都是新入園的孩子,各方面常規(guī)都需要培養(yǎng),我在3、4、5月份幾乎天天都在幼兒園中,既做孩子的媽媽,又做孩子的老師,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使班上的孩子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形成了較好的常規(guī),較快的投入到蒙氏工作中。
一段時間的教學后,讓我發(fā)現,自己的知識其實是非常貧乏的,這就需要自己不斷的去充實,不斷地去學習,所以一方面我會向本園的一些有經驗、有好想法的老師去取經,另一方面,我積極利用晚上的時間,通過上網查詢有關蒙氏教學的最新動態(tài)及有關知識,參閱蒙氏的有關書籍,使自己增長了不少知識和經驗。
我在擔任白云班的班長,雖然感覺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在工作時,我還是堅持做到,凡事都要比班上的其他老師先想到,做任何事情都沖到最前面,爭取給班上的其他成員起到帶頭作用,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班上的一切工作都走上了軌道,我們幾位老師也合作的非常默契和愉快。
教學方面 保育方面
(1)、午睡:現在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很快的入睡,個別的小朋友需要老師在旁邊陪同,過一會也能睡著,像我們班的馬震元、劉子清小朋友,以前睡覺在旁邊哄一個小時也睡不著,現在再也不需要老師的陪同了。這說明這些小一點的孩子正在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孩子們在入睡前都能有意識的將自己的衣服疊好,放在床頭或腳旁邊,只有脫不下來或紐扣在身后的,才需要老師幫忙,有的孩子甚至去找同伴幫助,在起床時,都會自己將被子、褥子疊好,櫥子矮的幼兒自己放,櫥子高的幼兒會使用禮貌用語請求老師幫忙放,收拾快的孩子,還能將墊子折疊好,幾個合作放到墻邊,并且?guī)椭蠋熣疹櫤蛶椭艿苊妹脗?,而這些小孩子們,得到了哥哥姐姐的幫助,還會主動謝謝哥哥姐姐們,班上的張紋碩、顧思憶、陳小琪等幾個小朋友,他們每天都是在收拾好自己被褥之后,去幫助別小朋友。
(2)、吃飯:現在每次到了吃飯的時候,小朋友會自覺地排隊拿餐巾,過來盛飯,如果在排隊的過程中,哪個小朋友插隊了,后面的小朋友就會讓他站出來,后面去排隊。剛開始入學時,小朋友每次吃飯都弄得地上、桌上很臟,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幼兒進餐時心情愉快。在工作中注重培養(yǎng)幼兒好的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進餐時不打鬧講話,不掉飯粒。
(3)、喝水:現在孩子們都養(yǎng)成了很好的飲水習慣,知道排好隊拿自己的杯子接水喝,知道先接涼的,再接熱的,而且每次都能喝上滿滿一杯,以前一些很不喜歡喝水的小朋友,現在也能主動接水喝了。
(4)、消毒:每天消毒三次,飯前洗手,使用香皂,早晨來園,我們會開窗通風,中午孩子們起床后,去上特色課,我們會進行開窗通風,我們還隨時保持地面的衛(wèi)生,及時清理。
教學方面
在開學前半個月左右,我們25個孩子是分批入園,這樣老師能夠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常規(guī)。一個半月以后,我們班就進入了正常的蒙氏工作了。孩子們基本上都能堅持做2個小時的蒙氏工作,有的孩子在結束時還戀戀不舍的說:“老師我還能在工作一會嗎?”這說明孩子工作的積極性和堅持性都比剛入園時提高了。
在教學中,我會堅持我的原則,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我們一直堅持采用提出規(guī)則、不斷提醒的方法幫助孩子逐步形成常規(guī)。
我們不斷地要求孩子,有時會對提醒幾次無效的孩子一點小小的懲罰,請他坐到一邊的小椅子上,現在孩子們基本上都能主動遵守工作中的規(guī)則,就算有違犯規(guī)則的小朋友,他身邊的小朋友也會主動提醒他:“請你小聲說話,你打擾我的工作了”、“你這樣做不對,請你把工作材料收起來”,通過孩子的這些話不難看出,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孩子們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常規(guī)。
在教學中我遵守蒙氏教育的理念,處理好幼兒的主體地位及老師的主導地位。針對每個孩子制訂不同的計劃。例如:劉子清,這個小朋友比較聰明,喜歡學習,專注力、注意力比較集中,特別是識字量大,但相對來說他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弱。針對他,每次在制定工作時,他的數學、感官部分是和大孩子一樣,而日常則是和小孩子一樣。雖然在教工作時老是有些麻煩,但這也充分體現出了蒙氏教育的特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照顧得太周到,孩子得不到鍛煉,遇到一點小問題只會哭。在教學時,我不是第一時間出來但解決問題的“救火隊員”, 而是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自己解決。
另外,利用中午午休的時間,我和實習老師會一起制作各個領域的延伸教具,利用制作教具的時間,我們會一起討論如何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總結經驗,以及討論如何幫助班上出現問題的小朋友更好的改進。認真寫好每月總結,以提高自身能力與寫作能力。如在6月份,我們發(fā)現作業(yè)紙的利用率不是太高,總結了一下,是沒有專門放作業(yè)紙的區(qū)域,幼兒拿取不方便,所以我和徐園長及時調整的班里格工作區(qū)的擺放位置,設置了專門的作業(yè)區(qū)。小朋友作紙上作業(yè)的興趣大大提高。
做好家長工作,進行家園溝通
做好家長工作是我們工作中不可缺少,在剛開學合并新班時,家長對老師存在著一定的疑慮,需要老師及時與家長的溝通,而此時我家里卻出現了情況,我的婆婆因病去世。為了不影響班中的正常教學工作,為了讓家長信任我們班,相信老師能把他們的孩子帶好,我忍痛沒有回去向離世的母親告別,而是以百分百的熱誠投入到工作中。使我們班平穩(wěn)、順利地開展班級工作,得到了家長的認可。 在6月份,馮麗老師不小心腳骨骨折,班上的工作我一人承擔起來,首先我向家長做了家長做了解釋,請家長理解我們。在6月中旬,我得了急性氣管炎,說不出話來,可是由于班內人員緊張,我仍然帶病堅持工作,得到了家長的好評。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充分利用早晨接孩子、下午送孩子的時間及時和家長交流孩子的表現情況,利用周末進行家訪,把孩子的表現詳細的反饋給家長使家長覺得即使班里也及時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并且針對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家長共同討論出整改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問題及不足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緊張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實一學期即將結束,在這個學期中,我們雖然有了一點小小的經驗和進步,但是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我們在教學方法上還沒有好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 制作的延伸教具太少。 下一步的打算
在新的學年中,我們會把精力盡可能的用到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中去,不僅僅局限于教具的操作學習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精髓。大膽創(chuàng)新,多設計一些延伸教具,不僅僅是模仿別人。
蒙氏教學工作總結共4篇 幼兒園蒙氏班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蒙氏教學工作總結(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