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同白駒過隙,當工作進入新的階段時候,我們必須做好心得工作計劃,這樣才能讓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那么工作計劃該怎么寫呢?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有關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范文3篇,供大家參閱。
有關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范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統(tǒng)一規(guī)范課堂常規(guī),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平面圖形,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找規(guī)律,總復習。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同樣,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認識人民幣、分類與整理以及找規(guī)律等。有了這些內容的學習,不僅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豐富多彩,形成了比較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感受分類與數據整理的關系;初步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6、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guī)律,初步形成發(fā)現(xiàn)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
四、教學措施:
1、課前備課必須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設計當堂檢測作業(yè)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布置并對個別學困生當面輔導。
2、重視課堂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yǎng)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具體的情境,靈活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審題,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6、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并根據具體情況,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教學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學具。
7、常到教室做課外輔導,為學生決絕疑難問題。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備注
1 準備課、認識圖形(二) 5
2 認識圖形、20以內的退位減法 5
3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5
4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分類與整理,單元測試 5
5 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 5
6 數100以內的數和數的組成、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5
7 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解決問題 5
8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5
9 擺一擺,想一想,整理和復習 5
10 勞動節(jié) 5
11 單元測試 5
12 認識人民幣,單元測試 5
13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5
14 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例1、2 5
15 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例3、例4、 例5 5
16 整理和復習,單元測試 5
17 找規(guī)律 5
18 總復習1 5
19 總復習2 5
20 期末復習、期末考試 5
有關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范文2
一、課程標準對本年級、本學科的基本要求: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6、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對教材體系和內容的簡要分析:
一年級《數學》下冊共分七個單元,教學內容包括: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認識圖形(二);認識100以內的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元、角、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期末復習。
教學內容根據20xx年版課標的修訂,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綜合與實踐”三個領域:
1.“數與代數”領域安排了5個單元。
內容包括: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100以內數的認識;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本冊中100以內數的認識分成三段。第一段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結合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第二段認識幾十幾,結合教學幾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樣安排,學生容易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先認識整十數,再認識介于整十數之間的幾十幾,可以加深對數的大小關系的認識;把口算和認數相結合,可以用數的組成作為口算的基礎,使口算可以進行,通過口算又可以加深對數的組成的認識。
2.“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
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要求在釘子板上圍平面圖形,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物體或在方格紙上畫平面圖形。用折、剪、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為今后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于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綜合與實踐”領域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
分別安排在第四、七單元里,《我們認識的數》用100以內的數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描述、估計、交流,《小小商店》簡單的購物,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lián)系現(xiàn)實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要求:
?。ㄒ唬┲R與技能方面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探索并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探索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能很快說出100以內數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能正確、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能比較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初步理解并學會解答求被減數、求減數以及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具體的情境中,直觀認識常見的簡單平面圖形。直觀認識并能正確區(qū)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在釘子板上圍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面與體、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ǘ祵W思考方面
1、在認識100以內數的含義、探索100以內數的組成方法、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以及在用100以內的數描述日常生活現(xiàn)象等活動中,培養(yǎng)初步的數感,發(fā)展初步的抽象思維。
2、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的重要性;通過相應的口算和筆算的練習,提高進行加、減運算的能力。
3、在借助相關物體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在擺圖形、圍圖形、折圖形、畫圖形以及拼圖形等活動中,發(fā)展初步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4、在應用加、減法解決求被減數、減數以及求兩數相差多少等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學抽象的意義,感受簡單推理的價值。
5、在探索和交流簡單的'數和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ㄈ┙鉀Q問題方面
1、初步學會從事物的數量、物體的形狀、數和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等角度,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2、初步學會利用生活經驗和直觀手段在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之間建立聯(lián)系,并運用學過的數、計算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學會與同學交流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簡單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以及實際問題的分析過程,積累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ㄋ模┣楦信c態(tài)度方面
1、在認數、認識人民幣和認識圖形等活動中,主動進行觀察、操作、比較和交流,對事物的數量及其大小、物體的形狀及其變化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2、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數和圖形的簡單排列規(guī)律等活動中,體會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在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用100以內的加、減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價值。
4、知道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思考,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學會在交流中接受正確的觀點;知道在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發(fā)現(xiàn)錯誤能及時改正。
四、學情分析:
本年級共10個班,450名學生,其中住校生55人,半膳生448人,走讀生2人,留守兒童和離校較遠的學生較多,對培優(yōu)補差帶來很大難度,尤其部分后進生跟班就讀難度較大,需要老師進一步關注差異,耐心輔導。
1、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學生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需要合作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xiàn)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得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2、通過一學期的相處,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下課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少部分學生成績暫時落后,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統(tǒng)一規(guī)范課堂常規(guī),提高課堂的聽課效率,及時關注后進生,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多一點,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yè)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6、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7、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lián)系,探索規(guī)律。
8、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9、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10、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11、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悅。
12、在教學中盡量體現(xiàn)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堅持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一絲不茍、認真作業(yè),細心檢驗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整理錯題集,在班級中成立“一幫一”的學習小組,每天進行“錯題一掃清”的活動,幫助后進生每天都在進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3、利用每周一次的數學思維課以及中午的午間閱讀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鼓勵他們閱讀《小學生數學報》,拓寬知識面,保護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14、體現(xiàn)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5、在教學中,注意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感覺學習不再枯燥無味,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不搞題海戰(zhàn)術,不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有關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范文3
教學計劃
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鐘表,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圖形,100以內的加減法(一),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減法(二),厘米、米的認識,統(tǒng)計,數學實踐活動。教材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數感,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提供關于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一班44人,二班42人。經過了一學期數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養(yǎng)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對課堂常規(guī)有所了解,他們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學能力在上學期基礎上有所提高,但他們天真、好動,好奇、好問、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強。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也有濃厚的興趣,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也有少數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理解力稍差,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施教,讓每個同學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進步。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并會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現(xiàn)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和大約幾時。
3、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并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能理解各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4、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5、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6、在現(xiàn)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7、經歷探索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具體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能用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8、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厘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9、通過簡單的統(tǒng)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統(tǒng)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tǒng)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tǒng)計觀念。
10、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yǎng)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tǒng)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4、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結合現(xiàn)實素材進行估算。
五、教學措施
1、實現(xiàn)多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把握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四個維度確立教學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能把教學目標僅僅定位在知識與技能等顯性目標上。
2、教學過程要體現(xiàn)活動性。
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經驗。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學中要注意改變由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現(xiàn)象。努力激發(fā)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的意識。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水平和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fā)展。教學時,就同一問題情景,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要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在自主練習時要為學生提供難易、數量不同的題目,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地完成,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
5、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到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
根據新的課程理念,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zhí)行者,而更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雖然本教材已構建成以教科書為核心,以教師教學用書、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音像資料和教輔讀物為輔助的立體化的課程教材體系,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教師還需因人、因地、因時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內外課程資源,以體現(xiàn)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
6、實施多元化的評價。
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和實施評價目標多元、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式多樣的多元化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要將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使評價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六、課時安排及教學進度
1、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逛公園 (共計8課時)
第二單元 下雨了 (共計3課時)
第三單元 豐收了 智慧廣場(共計7課時 )
第四單元 農夫與牧童 趣味拼擺(共計3課時)
第五單元 綠色行動 (共計10課時)
第六單元 小小存錢罐 (共計3課時)
第七單元 大海邊 智慧廣場(共計15課時)
第八單元 阿福的新衣 我們身上的“小尺子”(共計5課時)
第九單元 我換牙了 (共計3課時)
第十單元 兒童樂園 (共計8課時)
2、教學進度
第1周3.5——3.620以內的退位減法P2-5
第2周3.9——3.1320以內的退位減法P6-13
第3周3.16——3.20 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認識鐘表P14-22
第4周3.23——3.27100以內數的認識P23-31
第5周3.30——4.3100以內數的認識智慧廣場單元檢測P32-36
第6周4.7——4.10認識圖形、100以內的加減法一P37-43
第7周4.13——4.17100以內加減法一P44-51
第8周4.20——4.24100以內加減法一、單元檢測P52-56
第9周4.27——4.30人民幣的認識 P57-62
第10周5.4——5.8期中檢測、100以內加減法二P63-67
第11周5.11——5.15100以內加減法二P68-75
第12周5.18——5.22100以內加減法二P76-83
第13周5.25——5.29100以內加減法二、智慧廣場、單元檢測P84-92
第14周6.1——6.5厘米、米的認識P93-101
第15周6.8——6.12統(tǒng)計、單元檢測P102-105
第16周6.15——6.19 總復習P106-113
第17周6.23——6.26 總復習P114-115
第18周6.29——7.3期末質量檢測
有關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范文3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