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環(huán)保建議書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如今,地球環(huán)境已亮起紅燈,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估計到下個世紀中,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你是否感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呢?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節(jié)約用水
1、洗手打肥皂或涂洗手液時,不要打開水龍頭。
2、洗完菜或洗完米的水可以用來澆菜、澆花。
3、用水時,水龍頭不要開得太大。
二、節(jié)約用電
1、如果不用電視、空調、電燈等這樣的電器時應關掉電源。
2、出門時請隨手關燈。
三、節(jié)約紙張
1、紙要雙面用。
2、用過的紙應釘在一起作為草稿紙。
3、才寫過幾頁的筆記本不要扔掉。
四、節(jié)約糧食
1、吃飯不要留下殘渣。
2、不要把飯粒掉在地上或桌子上。
3、不要把沒吃完的飯菜倒掉。
五、廢品循環(huán)利用
1、把廢舊電池送去回收站,讓廢舊電池可以繼續(xù)使用。
2、用過的面膜可以用來擦家具,這樣不但節(jié)約,擦完的家具還會散出香氣。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倡導同學們提高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也建議叔叔阿姨們加入我們的隊伍中來,為保護環(huán)境、造福后代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保護環(huán)境,刻不容緩!
xxx
20xx年xx月xx日
地球環(huán)保建議書 篇2
同學們:
你們都知道,現在黃沙滿天,植物稀少、大霧彌漫、全球氣候變暖,二氧化碳到處都是,臭氧層逐漸稀薄,身邊環(huán)境越來越糟,原因何在?
我給大家舉例說明:原來下雪,那雪都能吃,現在呢?誰還敢吃??!臟臟的。還有,我家的樓下,本來前幾年綠化的很好,綠植繁多,夏天舒適涼爽。近兩年,由于沒人管理,草地變成了光禿禿的遛狗場和水泥地,一些人還在綠地里種上了葫蘆、豆角、絲瓜等等,夏天還可以,秋天以后那綠地就沒法看了。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多種綠色植被,依法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更新樹木,不
許隨意砍伐樹木。
二、減少使用一次性木質筷子,在外邊就餐,盡量帶自己
家筷子,這樣一是衛(wèi)生;二是能夠減少森林的砍伐。
三、有汽車的家庭,每個星期少開兩天車,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或騎自行車出行,一是鍛煉身體;二是減少尾氣排放。
四、不要隨意捕捉小動物,它們也是地球的保護者。
五、不要隨手亂丟果皮、紙屑、垃圾,不要隨地吐痰。
建議中的后四條,希望大家也提醒一下家長。在每年的“植樹節(jié)”(每年四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為北京市的植樹日)與家長一起去種上一、兩棵樹,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我們大家一定要保護好地球,否則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會成為人類傷心又悔恨的淚。我希望我們共同努力保護好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我們美好的未來。
地球環(huán)保建議書 篇3
尊敬的東勝區(qū)廣大居民們:
大家好!
狂天,我想與大家談談節(jié)約用水的問題。
在我們的印象中,水無處不在,他勝業(yè)的血液,農業(yè)的命根子,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幫手……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寶貴財富。據調查,我們居住的地球還有一個別名叫“水球”。顧名思義,我們的地球上70。8﹪充滿了水。但這么多水,其中海就占了97﹪,陸地上的地面水占0。017﹪,其中有一半在鹽湖中淡水的根本來源就是雨露,每49年落到陸地上的水只有10。5萬立方米,而且這其中的三分之二又被植物蒸騰或地面蒸發(fā)掉,只有三分之一:即3。25萬立方米的水可供人類利用。每當我經過洗手間,總聽見水在嘩啦啦的獨自哭泣著。有些人總是將洗過菜的水直接倒入下水管中,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的,并不是想有多少就有多少的,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的,水也是有限的,如果我們再不珍惜水資源,也許,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類自己的眼淚,只有保護水資源,我們才不會滅亡。
所以,我想對廣大的居民提幾個意見:
1。每當洗完手后,及時關閉水龍頭,不要讓水白白浪費。
2。循環(huán)使用生活用水。洗過菜的水還可以用來洗碗、洗手、擦桌子、拖地等,洗過臉的水可以洗頭、洗衣服等等。
3。在旅游時隨手拿一個布袋,將所有垃圾都扔進布袋里,不要隨手就將垃圾丟進湖里,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別的旅客來這里,他們期待的是看到清澈見底的湖,還是上面漂滿垃圾的湖呢?
保護水資源,從每個人做起!
地球環(huán)保建議書 篇4
全體干部職工:
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減少碳排放是節(jié)能、環(huán)保、綠色、生態(tài)、健康的一種生活方式,是改善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種愿望。為了我們更加靚麗,為了我們生活更加幸福、環(huán)境更加美好,我們向全局干部職工倡議:
一、爭做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的宣傳者。低碳生活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我們倡議全局干部職工學習掌握、宣傳低碳知識,提高低碳意識,樹立低碳理念,倡導低碳生活;向身邊人宣傳開展“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的意義和方式,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行動中來。讓我們的家園多一片藍天,多一絲綠色,多一路暢通,多一些文明。
二、爭做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的踐行者。我們倡導全局干部職工積極參與“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活動,特提出如下倡議:
(一)居住在城區(qū)范圍內的干部職工在不影響上、下班制度前提下,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選擇步行或騎行的方式出行。
(二)根據天氣情況,在保障人身安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每天下午下班后,由“低碳綠色騎行俱樂部”組織在城區(qū)車輛較少的路段騎行1小時。
(三)本年度選擇步行或騎行的出行方式,沿永定河、大清河、引清東干渠等河堤,組織2次以上的河流生態(tài)環(huán)境巡查活動。
(四)利用周六、日組織一次遠距離騎行,到周邊縣、市參觀綠化、生態(tài)、污染治理的工程項目,并交流工作經驗。
(五)每周五設立為“無車日”。在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全局干部職工不使用機動車。集中執(zhí)法行動或上級安排的集中活動除外。
三、爭做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的倡導者。我們倡議全局干部職工樹立“能走不騎,能騎不坐,能坐不開”的出行理念,自覺遵循“低碳生活,綠色出行”倡議內容,盡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等出行方式為廣大居民作出表率。
繁忙的道路,城市的未來,也許將從這一刻開始,更加通暢,更加光明!
我們期待您的參與!
建議人:
日期:年月日
地球環(huán)保建議書 篇5
環(huán)保局的叔叔阿姨:
我是一名小學生,我從小在綏德長大,家鄉(xiāng)的變化我都看到眼里,記在心中??墒请S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質優(yōu)價廉的塑料制品進入我們的生活。大量農用膜、包裝袋、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等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和快捷,但在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危害。河畔的居民把廢品如:飲料瓶,塑料袋扔進河里,清澈的小河變得又黑又臭。環(huán)衛(wèi)人員在清除垃圾時隨地焚燒,塑料袋被點燃后種種難聞的氣味伴著濃煙散發(fā)了出來,傳到四面八方,那一股刺鼻的氣味,污染了空氣和環(huán)境,更影響了路人的好心情。有些人還亂丟垃圾袋,時間久了,塑料袋到了土壤里。雖然在近幾百年不會對土壤有傷害,但在幾百年后危害出現了,那么我們的子孫后代應該怎么辦?而造成這種的原因是: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十分淡薄,對白色污染缺乏緊迫感,而且每天都在不斷制造白色污染,采取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為此,我為環(huán)保局的叔叔阿姨們提一些建議:
1· 不亂人垃圾,應該把垃圾分類扔到指定的位置。
2·不亂貼廣告,既影響環(huán)境,又浪費紙張。
3·加強環(huán)保宣傳,形成良好的環(huán)保氛圍。
4·少用一些一次性制品,比如少用一次性紙杯、提倡自帶水杯。
環(huán)保局的叔叔阿姨們。為了讓綏德明天更好,請你們采納我的建議。
地球環(huán)保建議書 篇6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給了我們一個唯一的不可替代的生存環(huán)境,也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的豐富的資源??梢哉f,沒有地球就沒有我們人類??墒俏覀兒芏嗳藚s缺少保護地球的意識,不自覺在破壞著環(huán)境。比如隨地扔垃圾,在公共物品上亂涂亂畫,亂折樹木花草,浪費水電,工廠亂排污……這些行為隨處可見。 上述行為都是我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差,自我約束能力不強造成的。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環(huán)保意識,才能使地球得到有效地保護,讓人類長久在這里繁衍生息。在此,我要向你們提出幾點環(huán)保建議:
1、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扔垃圾,垃圾一定要分類后扔進垃圾箱。
2、愛護公共物品,不要隨意破壞。
3、盡量選擇低碳出行,可以用自行車就騎自行車,能步行的就步行,盡量減少開車出行。
4、以節(jié)水、節(jié)電、節(jié)糧為榮,隨手關緊水龍頭,節(jié)省每一度電,珍惜糧食,為地球節(jié)省資源。
5、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飯盒。減少使用紙巾,多使用手帕。
6、不亂踏草坪,愛護花草,保護樹木。
7、慎用清潔劑,多用肥皂,減少清潔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地球只有一個,希望同學們都成為地球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用真摯的熱情傳播環(huán)保理念,用切實的行動肩負起環(huán)保重任。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做出一點小小貢獻,我們的地球將變得更美麗。
地球環(huán)保建議書精選6篇相關文章:
★ 保護地球環(huán)境建議書8篇 保護地球環(huán)境的建議書
★ 保護地球的建議書(精品11篇) 地球環(huán)保建議書作文的題記
★ 給環(huán)保局建議書12篇(給環(huán)保局局長的建議書關于環(huán)保)
★ 保護地球環(huán)境的建議書12篇 保護地球建議書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