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聽聽聲音》教學反思9篇(科學聽聽聲音教學反思),供大家閱讀。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1
《聽聽聲音》一課是四年級科學第三單元的起始課。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映出了不少問題,現(xiàn)就這些問題反思如下:
1、課前準備不充分,致使一些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到位。
首先在實驗材料的選擇上不夠堅定。課前我準備了兩種實驗材料,一種是用卡紙剪出的釘架,一種是用細繩掛起三枚鐵釘?shù)男?,另外還有一些諸如鈴鐺之類的東西。但教材安排用蛋架架起鐵釘,于是我迷信教材,總感覺教材說的就是最好的,于是在上課前臨時改用姚老師準備的蛋架,致使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發(fā)生了改變,而學生自主探究的主動性也受到約束。其次,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到位。四年級的學生還只是10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畢竟對一些現(xiàn)象理解不充分,上來直接就讓孩子們形容聲音的高、低、強、弱,這個能力他們是沒有的;但課堂上老師太過依賴他們,總希望他們對問題的回答能如老師所想,放的過寬,老師的主導地位沒能體現(xiàn)出來。教師應深入學生中間指導,給孩子們消化緩沖的空間,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感投入不夠,語言單一。
其實無論是課堂的哪個時間段落,再好的設計也需要老師情感的投入,用微笑期待的`表情,用親和熱情的語言,用積極恰當?shù)脑u價,向前邁一步、點點頭、握握手都可以最大化的拉近師生的距離,增加彼此的信任和支持,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會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和生機。在這節(jié)課的課堂上,老師的評價語言較少,而且比較單一,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這方面,應當多下功夫,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課堂是我們大家的,熱情、愉快、輕松的心態(tài),才可以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3、對課堂突發(fā)事件處理不到位,經驗不足,應變能力欠缺。
在上這節(jié)課時,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插播一段錄像。此時多媒體出現(xiàn)問題,不能顯示圖像,只能聽聲音。當時只考慮到時間的安排,總怕耽誤時間過長會影響整節(jié)課的教學,講不完,于是這一環(huán)節(jié)就一帶而過,沒能把這一精彩的片段利用起來。
4、細節(jié)處理草率,不扎實
在授課過程中,有一學生說,小音叉發(fā)出的音是?!曇舾撸猓┐笠舨姘l(fā)出的音是咚—————(聲音更低沉),這時教師為了引出“高低”兩個字,一直繞來繞去,可學生只體會到了音的高低,就是沒有想到用這兩個字來描述。這里老師可以直接說出像?!@種的聲音更高,咚—————這種的聲音更低。因為只是表述上學生一時沒有想到這兩個字,所以教師一再追問,浪費時間。當有追問價值或探索價值時,可以不惜花時間去追問,但像這種表述上的不當就可以由教師用總結性的語言加以修正。
我覺得教學的實施,千萬要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每個環(huán)節(jié)不要輕率草率,老師用眼、用耳、用心及時把握、反饋學生的學情,才能達到師生共鳴的效果。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2
這篇略讀課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課,是一首現(xiàn)代詩,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教學時, 沒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內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精讀課文獲得的方法, 把課文讀懂;著重是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本班學生思維活躍,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掌握了初步的理解詞語的方法,能夠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習仿寫詩歌還不是很多。
教學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從秋天的聲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體會秋天獨特的韻味。而體會詩歌的意義,鼓勵學生仿照詩歌的形式用自己最美的語言寫贊美秋天的詩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課堂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分為六大塊:
?、逭勗拰耄沂菊n題。
?、婊貞浡宰x課文的'學習方法——三讀法
?、鐚⒆詫W提示框里的話轉化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目標
?、璋慈x法展開三輪先學后教,交流檢測
第一輪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生詞。比賽讀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輪自讀課文,勾畫詩中描寫了哪些聲音?詩句美在哪里?
課堂上通過課件展示,那些有關秋天的落葉、蟋蟀、大雁、豐收等圖片,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打開了想象的大門,為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提供了幫助。
?、橥卣瓜胂螅A拓展。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語言,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將會在練筆中,寫出秋的韻味和風情。每人寫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組合成一首。然后請小組代表把合作寫的詩,在平臺上展示出來,并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
㈥布置作業(yè)
1、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搜集有關秋的詩歌。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或《聞聞,秋的味道》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覺得這幾方面感受較深:
首先,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我采用的情境教學法和想象閱讀法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說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讓學生在在各項實踐活動中,語文能力得到整體訓練與提高。
其次,品讀1——3節(jié)詩,然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邊讀邊想象畫面,接下來是說畫面與感受,并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該節(jié)詩歌。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以讀為本、以讀想象、以讀悟情”。最后通過師生評議,個別讀,比賽讀,一起感受秋天的美好,突出重點。
第三,走進秋,走進大自然這遼闊的音樂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仿照詩歌用最美的語言贊美秋天。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破了難點。雖然孩子們寫出來的作品還很稚嫩,還需要推敲,但這種實踐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不足之處是朗讀指導沒有配上合適的音樂或示范帶,沒有出現(xiàn)朗讀展示的高潮,沒有體現(xiàn)好詩歌教學的特點的。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教學中,我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整個教學過程我分為五個步驟。
1、感受秋的聲音―――首先從本組教材《秋天的雨》入手,讓學生感受秋雨聲,從中讓學生受到秋聲的感染。
2、尋找秋的聲音―――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我并沒有讓學生停留在書本知識上,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找一找,聽一聽秋的聲音。
3、展示秋的聲音―――讓學生把找到、聽到的秋聲模擬出來。
4、說說秋的聲音―――把自己找到、聽到的秋聲與教材中學的語言結合起來,說說自己聽到的秋聲。
5、對話秋聲―――學著書本上的樣子自己寫上幾句。
總之,在這節(jié)課上我注重語文學習多元的因素,重視語文的感染作用,注重引導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4
這節(jié)課上下來,雖然較清楚地上完了但是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經過各位老師的評課以及自我反思有以下幾個不足點:
一、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速度太快了,最后一次上課我居然用了32分鐘就把課上完了,歸結原因在于個別環(huán)節(jié)我過度的太快了,比如介紹音叉這一環(huán)節(jié)太快了,介紹的太簡單,不夠詳細,還有實驗的分析不夠詳細,所以時間上就少了。而且課簡單上了,就感覺太常態(tài)了。
二、課一開始沒有暴露學生的前概念,過度也太快,就簡單地給學生聽幾個聲音,按照賀老師的建議我應該一開始就拿出各種各樣的樂器讓學生聽,讓他們聽各種聲音,用各種詞語來描述聲音,然后區(qū)分這些聲音描述詞的區(qū)別,再讓學生用實驗區(qū)分,所以這一點或許要把教學設計全改了,不過也確實如賀老師所說,課的設計過于平凡和簡單了。所以以后我會按照賀老師等的設計再去試教,不過對于設計過后課堂的調控可能更要難了,之前張老師和王老師也幫我想到過和賀老師一樣的想法,但是就怕課堂調控難度增加,所以還是按照原來的教學設計。
三、我的課太于平淡了,我本人上課不夠有激情,就是和學生有距離感,所以今后要在教學當中培養(yǎng)自己和學生的親和力,這樣我的課才會更加飽滿。
四、在授課上有個地方忘記講了,那就是要向學生提出用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物體發(fā)出的聲音是一樣的,只是強弱i不一樣,而用相同的力敲擊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強弱是一樣的,而高低是不一樣,這節(jié)課我沒有好好利用學生的實驗記錄單中的內容,其實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我就應該提一下,這樣也將這節(jié)課的程度拔高了。另外這節(jié)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鏈接有點生硬,要思考如何設計是得課堂更加順暢自然。
五、這節(jié)課的`板書還是有點不夠寫的大氣,個別字的板書有點草,雖然知道給小學生上課的板書要一筆一畫的寫,但是有時候上課的時候一開始還記得字要寫好,上到后來就忘記了,看來這方面意識還要提高。記住字要一筆一畫寫,而且板書的排列要大氣整潔。
六、評課的時候丁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今后要多關注的一些寶貴建議,這些都是我平時會經常忽略的
1、要照顧到全體學生、 在上課的時候我也感覺舉手的學生就經常舉手,不舉手的學生就一直不舉手,似乎我們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因為時間和教學設計的關系會一直叫舉手的學生,不舉手的似乎不會去提問或者讓他們回答,反思一下,確實這樣長期下去,我只是在給舉手的學生上課,對于不舉手的我們不去照顧不去關注我們就會一直不知道為什么這些學生不舉手,或許他們知道問題的答案,但是他們?yōu)槭裁床慌e手,這里面肯定有原因,作為老師就要及時關注。
2、教學評價要跟上、豐富多彩的教學評價能激發(fā)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學生的自信,能給一些不好的學生來個警惕,甚至能為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指點迷津,所以作為我這樣的年輕教師教學評價方面還不夠,對于課堂上的評價不夠及時和豐富,以后要多關注這一點,這也會使我老師個人的教學素質更得到體現(xiàn)。
3、課堂總結要細致、這節(jié)課上下來,我的課堂總結還不夠全面,丁老師說他聽別人的課很關注這個老師的課堂總結是怎樣的,往往很多老師的課堂總結都會傾向于讓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的教學結論,漸漸的學生也會慢慢得跟著老師走,以為總結就是說說這節(jié)課的重要知識點,所以我的這節(jié)課學生的總結很簡單,就是我板書上一點聲音有強有弱有高有低,或許這和我自己的總結習慣有關,丁老師說其實這節(jié)課的總結不但是總結重點概念,還要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認識了什么,通過實驗有什么感受等各方面,其實就是要求我們老師要關注科學知識以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點往往會被忽視掉。
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全方面的發(fā)展為本,不要為了叫知識而上課,小學階段的科學其實要讓學生增加他們對科學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這樣才能讓他們到了初中有話可說。這一句是教研員賀老師說的。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5
《聽聽,秋的聲音》,本課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濃的現(xiàn)代詩。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我覺得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想象是創(chuàng)新能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擁有想象力才能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為此在本的學習中我主要側重了三點:一是有感情地朗讀。二是激發(fā)想象力,感受詩情。三是想象創(chuàng)作,練寫小詩。
在學生有感情朗讀、想象力被激發(f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chuàng)作小詩,我首先引導學生想像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么,并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一首首小詩脫口而出。如:聽聽,秋的聲音,青蛙張開大嘴, “呱呱”,是和荷葉道別的聲音。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6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10月10日上午第一節(jié)語文課,我執(zhí)教了一節(jié)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7課《聽聽,秋的聲音》。這是第二單元的其中一篇略讀課文。
本課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
1. 、認識“抖、蟋”等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展開想象,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上完課后,我感覺第2個目標中的邊讀邊展開想象,和第3個目標鞏固理解詞意的方法實施得不夠好。中午午輔導,語文老師齊聚會議室進行評課。總的來說,有得有失。下面將優(yōu)點與不足梳理一下。
優(yōu)點:
1、教師的思路清晰,環(huán)節(jié)設計很緊湊。
2、教學重點突出。
3、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簡潔精煉。
4、敢于讓學生放手自主學習。
不足:
1、學生引導“掠過”這個詞時教師的解釋不到位。
2、第4、5小節(jié)可以拓展一些秋的聲音,不局限于前3個小節(jié)。讓學生自由發(fā)揮。
3、仿寫練習可以當堂寫。
4、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可以出示圖片,或者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在課堂一開始,就應該把這篇課文的題材是詩歌點出來,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不會說第幾自然段了。應該是第幾小節(jié)。我現(xiàn)在越來越平淡地欣然接受這種公開課了。因為每一次上課就是一個改變自己,浴火重生的過程。沒有這種聽課的平臺的提供,自己教學水平是難以長進的。課都是多上多磨出來的。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7
當秋天踩著落葉悄無聲息地來到我們身邊時,課文里也是秋意飛揚了。人教版第五冊的第三單元的課文都是以“秋天”為主題,其中《聽聽,秋的聲音》是本單元的一篇選學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音,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詩歌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一聲“黃葉道別的話音”,讓我們體驗到了依依的惜別之情;一句“和陽臺告別的歌韻”,使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一陣“暖暖的叮嚀”,讓我們品味著真切的情誼……
讀著這首詩我們仿佛看到了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小蟋蟀唱起了離別歌,大雁飛往南方過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黃,稻子壓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詩歌就是這樣,遣詞造句富有無窮的想象,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了一股雋永的美,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如此美的課文怎樣讓孩子體會詩歌的韻味,展開想像的翅膀去抒發(fā)內心的詩意呢?課堂中我通過配樂示范朗讀,情境表演讀等形式讓孩子們充分地感知了課文內容,領略了詩歌的韻味,接著我再引導學生想像:在這美麗的'秋天里,還會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呢?
讓我們也來當回小詩人,模仿課文來美美地說說吧!孩子們思維猶如被點亮了一般,有的說:聽聽,秋的聲音,秋雨姑娘飄飄灑灑,滴答滴答,是秋雨姑娘在彈奏著樂曲。有的說:聽聽,秋的聲音,小青蛙加緊挖洞,呱呱呱,是催伙伴們快快冬眠的聲音……當思維的火花被點燃后,課堂氣氛異常熱烈,孩子們似乎是意猶未盡。下課后,我趁熱打鐵,讓孩子們仿照課文來寫寫《聽聽,春的聲音》,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小詩寫得也是詩意飛揚。
聽聽,
春的聲音,
春雨滴答滴答地下著,
叫醒了沉睡中的小草。
聽聽,
春的聲音 ,
河流在慢慢地流著,
嘩啦啦,嘩啦啦,
河流們爭著要把冰拍碎。
聽聽,
春的聲音,
青蛙從洞里鉆出來,
呱呱,呱呱,
是青蛙們在齊聲高唱。
(金哲宇)
聽聽,
春的聲音,
小草從地下探出了頭,
“嘣嘣”
是萬物復蘇的話音。
聽聽,
春的聲音,
青蛙鼓起大嘴巴,
“呱呱”
是和田野打招呼的歌韻。
一朵朵小花開滿山野,
留給春天紅紅的足跡,
一片片花瓣綻滿枝頭,
送來一陣陣春天的香氣。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濃的現(xiàn)代詩。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因為我在前兩面教學《秋天的雨》一課時就讓孩子們收集了有關秋天的美,秋天的快樂,讓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身去體驗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課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們濃濃的秋情。而這也正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
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了秋天具體可感的聲音,所以我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孩子們再一次體味秋天特有的風情,最后,我又啟發(fā)誘導:“同學們,秋的聲音美妙動聽,而你們的朗讀也讓我陶醉不已。再聽聽,你還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你看詩中作者把秋天的聲音寫得那么可愛,那么富有韻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寫法,展開想象,抒發(fā)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聲音,”教室頓時安靜下來,看到孩子們沉思,我很高興,知道他們在組織語言,在回味自己曾經感受到的秋意。
雖然最后的續(xù)寫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完成,但也已經產生了幾篇佳作。我認為還是很成功的。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小詩,如何能讓學們在優(yōu)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費了一番心思。
我制作了精美的課件。課件上有秋的聲音的各種優(yōu)美的圖片。并配上一段優(yōu)美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學們生受了感染后,舉手特別積極。例如在學生讀到“蟋蟀震動翅膀,瞿瞿,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睍r,老師問,如果你就是蟋蟀你準備怎么臺陽同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然后再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并茂。而第二、三小節(jié)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讀,并和小伙伴合作,想象蟋蟀和陽臺、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fā)展了思維,又激發(fā)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么力氣就水到渠成了。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chuàng)作小詩,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我做了大量的準備,課前要求孩子畫好秋天的畫,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么,并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學生有的說:“聽聽秋的聲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彈起了動聽的聲音?!庇械恼f:“小溪唱著歡樂的歌,嘩啦嘩啦,像在和青蛙告別。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fā)揮了令人驚異的創(chuàng)造潛能。
在這節(jié)課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樂學中獲得了美的感受,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當然,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
《聽聽,秋的聲音》,一讀題目,頓覺濃濃的秋情盈入心懷。這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詩,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在這美麗的秋天里,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小蟋蟀唱起了離別歌,大雁飛往南方過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黃,稻子壓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詩歌就是這樣,遣詞造句富有無窮的想象,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了一股雋永的美,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一聲“黃葉道別的話音”,讓我們體驗到了依依的惜別之情;一句“和陽臺告別的歌韻”,使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一陣“暖暖的叮嚀”,讓我們品味著真切的情誼。
如何把秋天獨特的美帶給學生,讓學生聆聽到秋天美妙的聲音,體會到詩歌遣詞造句的韻味,展開想象的翅膀抒發(fā)胸中的詩情,是本堂課展開教學的重點。
首先,我借助多媒體,從視覺渲染入手,讓學生感受濃濃的秋意,再引導學生去讀課文,品味秋天的聲音。讓視覺與聽覺在學生的心里產生共鳴,用這些美麗的畫面和教師如詩一般的導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如詩如畫的閱讀環(huán)境。與學生共同走進聲音的世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因為秋天是一個色彩的寶庫。請看,秋天的天是湛藍的,萬里無云;秋天的月是明亮的,皎潔如玉盤;秋天的樹林是五彩繽紛的,黃葉飄飄,紅葉似火,勁松蒼翠,古柏更加郁郁蔥蔥……(課件展示)
師:秋天不僅是一個色彩的寶庫,它還是一個匯集了無數(shù)種美妙動聽聲音的寶庫。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打開這座寶庫,去聆聽那些美妙動聽的聲音,去品位濃濃的秋意。
其次,我用音樂的美渲染詩歌的美,充分讓學生享受著詩歌和音樂諧和的美。美麗的景物是靜止的,但學生心中激起的想象是動聽且豐富的。我借助多媒體,播放秋天里各種聲音,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副怎樣的畫面?在配樂范讀中,我配上了輕音樂,清新的音樂正符合詩歌的朗讀基調,帶給學生欣欣向榮的秋天。音樂加深了對美好秋天的感受,學生的朗讀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
最后,我引導學生當小詩人想象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中張開翅膀盡情馳騁。在這里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
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詩意的課堂需要學生那輕靈善飛的想象翅膀的展開。想象能讓文字材料被激活為生動的場景、形象的畫面、動態(tài)的世界,兒童神游其內,飛向藍天,潛入大海,越過崇山峻嶺,趟過歷史的長河。只有通過想象,心靈才得以體驗、思想才得以碰撞、精神才得以對話……
我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喚醒學生情感,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進入亢奮狀態(tài),學生就會被情境所感染,被內容所陶醉,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這種融洽的師生情感會使師生心靈之弦產生微妙的碰撞,使學生和文本產生強烈的共鳴,奏出和諧的樂章。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9
《聽聽,秋的聲音》這篇是一首散文詩,同時也是三年級第二篇略讀課文。我根據(jù)教參的提示,把教學重點定為“帶著想象朗讀”。
具體是這樣展開:
通讀兩遍文章和易錯字詞后,讓孩子們找出在秋天里,是誰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再有一次自主學習,選擇喜歡的段落說一說所見所聽和所想,去填補詩的留白。
腦海中有了畫面,才更能明白詩人的感情。在體悟情感的基礎上,帶上節(jié)奏朗讀詩歌。
因為課后沒有生字,對于會認字的教學只是認一認,點一點,再布置一個課堂上仿說過的仿寫作為小練筆,這節(jié)課就可以結束了。
可取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流程和設計。
在朗讀方面,我首先使用自由朗讀、默讀兩種方式讓學生通讀整首詩;在1-3節(jié)重點章節(jié)的學習上,穿插使用個人范讀、全班齊讀、師生合作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和體會情感。
在想象上,分別做了不同層次的指導。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1-3小節(jié),任選喜歡的小節(jié)說出所見所聽所想。其中,所見和所聽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大部分學生能完成,所想才是我想引導的重點。
有的學生只是按照文中的表達再說一次,這嚴格來說是比較偷懶的`思維。
也許是他們還不會,所以,當看到學生卡住的時候,我給出了自己的例子:“老師也喜歡第二節(jié)。我看到了蟋蟀振動翅膀,一下子從陽臺上飛起來。它還轉過身跟陽臺上的小朋友道別,說小朋友再見呢!”后來,孩子們就知道怎么說了,原來是要加一點合理的想象,可以是動作,也可以是語言。
想象完畫面,我讓學生也來當一回小小詩人,換掉了大樹和蟋蟀,嘗試仿照1、2小節(jié)說一說其他生物的聲音。
我先給出的是青蛙,只把青蛙的動作挖空,其他地方已經填好,減輕孩子們的負擔。等他們熟悉了規(guī)律后,再讓他們獨立完成其他生物的仿說。后面孩子們換了小雞、小草和雨水,說出來是合理的。這個也是今晚要做的小練筆,所以花了比較長的時間,請了好幾位同學說說他的想法。
接著,我在第⑤小節(jié)也設置了想象環(huán)節(jié)。有了前面的鋪墊,這里的想象就很簡單了,稍微點一點就可以說出來。在朗讀和想象這兩方面的落實,問題應該不是很大。
需要改進的地方我認為是課堂氛圍。
我認為教學設計的問題不大,但上完的感覺比較一般,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學生的反饋沒有預想中的熱切。
我本以為,有仿說和朗讀,這是我們班同學很喜歡的環(huán)節(jié),應該會見到許多小手爭先恐后舉起。像平時一樣,我還能聽到很多新奇的點子。
今天孩子們的坐姿很端正,能看見他們對這節(jié)課注入重視,但似乎少了點興奮感,回答問題的聲音也不大,有點拘謹。
在仿說的一開始,我把難度設得很低,只需要補充出青蛙的動作就能完成,但請了幾位同學后,發(fā)現(xiàn)他們的答案并沒有踩到點子上。這里可能是我的引導不夠直接和細致,出現(xiàn)了學生不知道要怎么填的情況。
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這是個綜合性的問題。在往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xù)觀察,想辦法突破。
《聽聽聲音》教學反思9篇(科學聽聽聲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0篇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成功與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