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圖形的旋轉》數(shù)學教學反思2篇(圖形的旋轉一教學反思),以供參考。

《圖形的旋轉》數(shù)學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的一開始為了讓學生認識關于“順時針”和“逆時針”這兩個概念,我借助了時鐘,這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對于中面上的指針旋轉的方式學生也是有生活經驗的,因此關于這兩個概念的教學比較順利。
在教學三角尺旋轉90度時,我先讓學生在空白的格子圖上畫,許多學生知道要從“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方面考慮,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就無從下手,于是,我就出示一塊三角尺,讓學生在掛圖上演示,通過動手操作感受旋轉的過程,然后觀察每一條邊是怎樣運動的,從而總結出:旋轉一個圖形,可以先考慮圖形中一些邊旋轉以后的位置,然后再連成線。話雖簡單,但是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限,類似于這樣的習題錯誤很多,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題時,大部分同學能畫出拼成后的長方形,但是只想到了一種,殊不知將另一個圖形拼過來也行,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讓學生剪了這三個圖形,然后去動手去拼去感受。我想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要建立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之上,然后再逐步過渡到想象。
1、一段題外話:先入為主
家里有個放玩具的箱子。小老鼠總會說:把箱子拿下來,我要玩。慢慢地,他就會說:我有一箱子玩具呢。一箱子,好多呀!
小老鼠和老鼠洞在田野里玩。春天的田野真好呀!可是,天空中總有些小蟲子在飛舞著。小老鼠就大叫著:“老鼠洞,一箱子蚊子呀!”
先入為主的一箱子呀,不管大花貓怎么糾正是一大群蚊子,小老鼠還是堅持著一箱子。
?。病⒄f說今天的旋轉。
昨天晚上作了預習,題目很簡單。找找生活中一些旋轉的例子,再讀讀書的文字。
今天我第一個問題就是: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知道了什么?學生馬上就說;知道了什么是順時針旋轉,什么是逆時針旋轉?然后我就引出了了這兩個概念,并讓學生看著教室后面的時鐘來明確順時針旋轉與逆時針旋轉的方向,并讓學生試著用圖形來表示。這一部分的內容解決得很輕松。也留下了遺憾,讓學生觀察時鐘的時候應該再用語言明確一點:是從12到1、2這樣轉過去。逆時針是從21、11、10倒著轉。
這樣可能一些困難學生對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分辨得更加清楚一些。
二是旋轉的作圖。
預料到有問題,但沒有預料到問題會這么嚴重。探究題是畫直角三角形的旋轉圖,正旋轉和逆旋轉都行。我先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直角三角形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的圖形。就這么畫只有少數(shù)幾個學生能畫出來,盡管前面我讓他們用直尺操作過,但真正在方格紙上旋轉學生就不會了。
這兒讓會的學生介紹了經驗,又作了示范。接下來是想想做做的第2題,倒是還可以,小旗圖大部分學生都弄對了。我想就可以了。一到補充習題上旋轉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梯形,又開始發(fā)昏了。
好吧,對事物的認識總是有一個反復的過程的,有了昨天自己給自己打的底,今天也不動氣了。錯就錯吧,沒有錯誤哪兒來失敗。今天堅持了一個原則,我給時間,你去試,你去想,你去畫,畫對了就行了。果然,經過書上的直角三角形圖,經過了小旗圖,長方形和梯形圖,學生在錯誤中累積了經驗,也稍稍地摸索到了畫一些旋轉圖的方法,今天的一課一練上畫圖的錯誤出現(xiàn)得比較少。
圖形的旋轉一課教與學要相對難一些,課前布置學生制作一個有時針、分針的鐘面,觀察家里的時鐘的分針、時針的運動方向。課始學生交流、操作了鐘面上時針、分針的運動方向,大多數(shù)學生能知道時針、分針的運動方式是繞著鐘面的中心點在旋轉,還知道旋轉的度數(shù)。在此教學了順時針方向與逆時針方向的概念,便讓學生運用手勢表演了順時針、逆時針運動。學生經過實際觀察、操作、表演對兩種運動方向掌握得很好。這對后面的實際操作做了鋪墊。學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沒有學生出現(xiàn)錯誤。在把三角尺繞點A旋轉90度時,學生因為是用實際的三角尺實際操作的也沒有問題,再提問:為什么你認為這樣是把三角尺繞A點旋轉了90度?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差異就體現(xiàn)出來了。會操作但不會表述操作發(fā)放及理由。在實物投影上根據學生的表述特別強調了抓住過點A的兩條邊旋轉后分別與原來的邊互相垂直。但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原三角形與旋轉后的圖形時學生出現(xiàn)錯誤了。會用語言的描述操作過程方法卻又不會實際操作。這種兩分離的現(xiàn)象影響了學生數(shù)學的學習質量。事實亦是如此,在后面的練習、作業(yè)中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在個別輔導時我一一提問,先旋轉哪條邊?再旋轉哪條邊?怎么知道是旋轉了90度?他們反而能慢慢的做對。細想緣由,學生在例題探究、師生分析交流時并未真正理解分別旋轉經過所繞點的幾條邊的實際意義,沒懂旋轉度數(shù)是怎么來確定的。還有就是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班有一學生平時總在幾個邊緣徘徊,但圖形的旋轉他基本不會出錯。的卻學生學習數(shù)學也要講一點自身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的。而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數(shù)學知識,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也要注重研究怎樣能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
《圖形的旋轉》數(shù)學教學反思2
《圖形的旋轉》是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第54~55頁的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平面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將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動手操作中提高動手能力,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難點是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將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明確是繞哪一點進行旋轉的。通過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的引導不夠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但是我在《圖形的旋轉》一課的教學時,在用課件演示圖形旋轉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圖形是繞哪個點旋轉的,圖形是向什么方向旋轉的,轉動了多少度。然后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圖形的旋轉過程,但大部分學生還是心明口不明,在描述過程中,有的漏掉中心點、有的漏掉旋轉方向,總之,他們不能完整地描述圖形的旋轉過程。
課后我在想,問題應該是我的引導不到位,如果在學生描述以后,教師還應該用規(guī)范的語言在課件上出示圖形是怎樣旋轉的,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描述圖形的旋轉時,要說出旋轉的中心點、旋轉的方向、以及旋轉的角度,我想效果會更好。另外,圖形旋轉的角度怎么確定,我引導的也不夠到位,雖然在課件上演示了怎樣確定角度,但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動手去找一找、畫一畫、量一量。導致學生在完成第55頁中的第一題時,雖然給學生留出了討論、交流的時間,但學生用語言描述旋轉過程時,在“旋轉角度是多少”上學生還是不夠清楚??梢?,一個新知始的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還要注重教師的引導。
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每一個感官功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接受新的知識。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已經走進了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在用,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更加形象,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高。
在教學過程中,什么時候要用到多媒體,什么時候可以不用,這給當代教師靈活應用多媒體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在《圖形的旋轉》這一課的教學中,用課件展示美麗的圖案,形象演示圖形的旋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教學中也有應用多媒體不到位的地方,在集體訂正第55頁的第一題時,圖(1)、圖(2)、圖(3)分別旋轉了多少度,學生的說法不一致,于是我們展開了討論,最終雖然達到了一致意見,但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學生沒有從思想上真正理解,我想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如果應用投影儀來集體訂正,讓每個學生通過投影儀來了解角度的度量方法,我想每個學生都會知道如何去度量旋轉的角度,不會再有什么爭議??梢?,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多媒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圖形的旋轉》數(shù)學教學反思2篇(圖形的旋轉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計劃12篇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計劃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工作計劃8篇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 高二數(shù)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高二數(shù)學教學工作總結怎么寫
★ 《8加幾》數(shù)學教學反思4篇(8的加法教學反思)
★ 數(shù)學教學計劃12篇 數(shù)學教學計劃表模板及內容
★ 有關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3篇(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
★ 關于高三下學期數(shù)學教學計劃3篇(高三下數(shù)學教學計劃進度表)
★ 《小數(shù)乘整數(shù)》數(shù)學教學反思8篇(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課后反思)
★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shù)學教學計劃7篇 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數(shù)學教學計劃
★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計劃8篇 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