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空城計閱讀后的心得體會3篇(空城計的閱讀感受),供大家賞析。
空城計閱讀后的心得體會1
街亭失守以后,諸葛亮立刻讓全軍撤退,這時有人報:“司馬懿統(tǒng)領五十萬大軍向西城殺來了?!敝T葛亮無兵御敵,想了想后果斷的下令將所有的蜀軍旗幟全部放倒,四面的城門全部打開,只留少數(shù)人扮成老百姓灑水掃街。
一切安排好后,諸葛亮帶著兩個童子登上城樓,坐下來悠閑的彈琴。
魏軍的先頭部隊趕到,見此情形都不敢前進,派人迅速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趕緊下令火速撤退,城里必須有大軍埋伏。
諸葛亮設下的空城計成功了!
魏軍又遭到伏兵襲擊,他們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我覺得諸葛亮這一計設的十分好,不用兵就能夠打敗敵軍
空城計閱讀后的心得體會2
早就聽說諸葛亮是我國古代杰出的人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可謂智勇雙全。今天,我看到一本書上有《空城計》這個故事是寫諸葛亮的,就迫不及待地打開書,讀了起來。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后,準備撤離西城縣。司馬懿帶領十萬兵馬,氣勢洶洶地向縣城逼近。諸葛亮此時手下只有兩千多老弱殘兵,可是諸葛亮臨危不懼,眼看魏軍正向縣城蜂擁而來,他卻叫人大開城門,在門旁安排了二十來個士兵扮作老百姓掃街,然后他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樓上燃香撫琴。司馬懿的部隊趕到城門下,只見城門大開,百姓只管掃地,諸葛亮卻坐在城頭旁若無人、香煙裊裊,琴聲悠悠。司馬懿深知諸葛亮行事謹慎,他認定必有重兵埋伏,于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馬撤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諸葛亮手下無兵卻敢大膽地設了這樣一個“空城計”,讓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上了當。我想,我也要像諸葛亮一樣,機智勇敢,遇事不慌,碰到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所以,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千萬不要手足無措、慌慌張張,應該沉著冷靜、不慌不忙、機智有謀。
空城計運用的是一種心理戰(zhàn)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chǎn)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征。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xiàn)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zhàn)例。
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十分清楚明了的道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有勇氣,臨危不懼,有時就能夠置之死地而后生。
空城計閱讀后的心得體會3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這是來自與三十六計里的一句話,在大軍壓境,諸葛亮無兵御敵時,卻大開城門,并在城樓上撫琴,司馬懿疑有埋伏,于是便退兵了。這就是有名的——空城計。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在古代就早已如此,走到今天也早已成必然,也許很多人看到的是,諸葛亮在面對極大的困難時,急中生智的大智慧,隱藏了真實的情況,騙過對方,從而順利度過險境。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僥幸,而我則認為這是一種必然。
因為很多人看到的是,司馬懿的落荒而逃,卻沒有看到,諸葛亮在面對困境時的那種臨危不亂冷靜和沉穩(wěn),和極強的心理素質。對于這些的根本更在于諸葛亮對自己和司馬懿的了解,這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基于對對方熟悉和經(jīng)驗的積累。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在回到現(xiàn)在的我們,時而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然而我們又是怎么樣去面對的呢?找個理由,找個借口?是去騙過了自己還是騙過了他人呢?在此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在遇到困難時要懂得去解決,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并積累所學會的方法,而不是在遇到困難時找借口“騙過”自己,只有這樣在遇到下一個困難時才會熟練的解決,急中生智的智慧不是想出來的來,而是在解決了大大小小的困難后積累出來的。
其實,在這場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同時,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前提那就是——細節(jié),正驗證了細節(jié)決定成敗,正如文章中描寫的一樣“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彈起琴來?!闭菍毠?jié)的一系列描寫,環(huán)環(huán)相扣,任何一步都不容許出現(xiàn)差錯,在我們時時強調效率的今天,細節(jié)是不是格外的重要?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誰又能說細節(jié)不重要呢?在今天的我們又對細節(jié)有多大的重視呢?
所以在大家對道理都明白的情況下,卻很少數(shù)付諸于行動,改變從這一秒開始,我想我要去做那個付諸于行動的人,在遇到困難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冷靜沉穩(wěn)不浮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向前,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終究會達到理想的彼岸。
空城計閱讀后的心得體會3篇(空城計的閱讀感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