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5篇

時間:2022-08-09 17:14:00 心得體會

  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5篇,供大家閱讀。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5篇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

  駐拉祜山村、帶老鄉(xiāng)脫貧,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10月,一場競買會在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大塘子村進行,朱有勇院士扶貧工作站科技扶貧項目培育出的首批林下三七成功出土?,F(xiàn)場,各企業(yè)代表此起彼伏喊出高價,他趕緊叫停,“我們要種的是好三七,是老百姓吃得起的三七。價格太高,不是我們種植的目的?!?/p>

  發(fā)明專利20余項、榮獲各種重大科技獎勵18項,朱有勇科研成果豐碩;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農業(yè)先進科技工作者,朱有勇頭銜眾多,但他最喜歡村民們叫他“農民院士”?!案鼫蚀_地說,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p>

  “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

  20__年,中國工程院決定對瀾滄縣開展對口幫扶。這里貧困面廣、貧困人數(shù)多,是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討論會上,院士云集,環(huán)顧一周,當時已經60歲的朱有勇發(fā)現(xiàn)自己最年輕,毅然挑起了大梁,“我最年輕,我來干。”

  進村考察,朱有勇連連嘆氣,漏風漏雨的籬笆房,放上幾張床,堆著點玉米雜糧,就是很多人的全部家當?!笆钦娴母F,但是不該這么窮?!敝煊杏赂訄远俗约旱南敕?,“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p>

  瀾滄當?shù)刂饕抢镒?,大部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以種植野谷、玉米和打獵為生。在中國工程院進駐之前,這里的很多村民還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之下。

  全面調研之后,云山村蒿枝壩村民小組被確定為科技扶貧示范點,以此為突破口,朱有勇率領百余人的教授、博士專業(yè)團隊,正式進駐蒿枝壩。

  20__年,蒿枝壩就實施了道路硬化、安居房建設等一系列項目,卻并沒有讓當?shù)卮迕竦纳钫嬲玫礁纳?。“這里不是資源貧困,是典型的素質貧困?!毙畔㈤]塞、語言不通、人均受教育年限短,正是當?shù)刎毨У母?。這里的貧困讓朱有勇一股熱血涌上心頭,“越是艱難,科技扶貧就越有大作為?!?/p>

  “手把手領著老鄉(xiāng)干,實實在在做給老鄉(xiāng)看”

  調研分析當?shù)氐臍夂?、土壤、降雨后,冬季馬鈴薯成為朱有勇及其團隊試點扶貧的第一個重點項目。

  但在項目推廣初期,卻吃了閉門羹。院士的名聲,在這個小壩子上并沒有太大的作用,迎接朱有勇的,更多是村民們懷疑和打量的目光。早年間,村里嘗試種植新品種卻慘遭市場“滑鐵盧”,是不少村民心中的陰影。

  “難道院士比我們農民更會種地嗎?”“種地就是掙口飯吃,還能指望著掙大錢?”“冬天種了,賣給誰?院士還能管你賣土豆?”

  村民的疑慮,是擺在朱有勇面前最實際的問題。為證明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選擇了用事實說話。

  在當?shù)卣驮粕酱宕逦瘯闹С窒拢?00畝冬季馬鈴薯示范種植項目正式上馬。帶著新研發(fā)的馬鈴薯品種,朱有勇扛起了鋤頭。每天一大早,就在田里扎了根,有時候甚至直接跪在田里,雙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質和農作物生長情況。

  20__年11月,冬季馬鈴薯的種子正式在蒿枝壩種下。從播種、看護、澆水,每個環(huán)節(jié),朱有勇和他的扶貧團隊都精益求精。20__年3月,密密麻麻的馬鈴薯破土而出,平均畝產3.3噸,最高畝產4.7噸,產值達90萬元。

  劉扎襪是第一批貸款入股種植的村民,這個項目讓他增收上萬元,“沒想到院士還真的管我們賣土豆啊?!边^去的冬季閑田,生出了金子,院士小站的門檻快被村民們踏破了?!耙尨迕駛冋嬲吹叫б妫覀兛梢允职咽诸I著老鄉(xiāng)干,實實在在做給老鄉(xiāng)看!”朱有勇的科技種子在這里結出了果實。

  “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

  冬季馬鈴薯只是當?shù)刂赂坏囊粔K敲門磚?!岸e田”變成“效益田”,不曾開發(fā)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用于科學種植有機三七,冬季蔬菜和水果種植提升效益……科技成果的轉化,讓朱有勇的理想一點點實現(xiàn),“這比拿多大的獎項、給多少錢都更讓我高興。”

  從20__年駐村蒿枝壩以來,朱有勇一大半時間都在村里度過。很多當?shù)卮迕癫粫h語,為能順利溝通,他還從頭學起了拉祜話。

  朱有勇有晨跑的習慣,繞著蒿枝壩,每天5圈,雷打不動。開始,只要聽見村里一大早此起彼伏的狗吠,就知道大城市來的扶貧院士又在跑步。慢慢地,村里的狗不叫了,來蒿枝壩參與扶貧的教授、專家也加入晨跑。

  好幾次,每當朱有勇要離開村子,村民就跟在后面,一起唱當?shù)氐拿褡甯枨秾嵲谏岵坏谩罚骸白钆戮褪且珠_,要多難過有多難過,最想么就是你再來,要多快樂有多快樂……”

  “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他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敝煊杏抡f。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2

  “農民院士”朱有勇主導的瀾滄科技扶貧班這個月迎來了首批電商學員。來自瀾滄縣20個鄉(xiāng)鎮(zhèn)的60名學員,將在半年內參加3次集中授課。這是從農產品種植、養(yǎng)護、收獲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yè)鏈扶貧新嘗試。

  朱有勇:越來越喜歡在下面扶貧。下來的時候都不愿意到昆明了,總想在村子里面。

  瀾滄縣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20__年,朱有勇受命帶隊到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駐鄉(xiāng)扶貧。盡管語言不通,但調研了半年,朱有勇和他的團隊對當?shù)貧夂?、土壤、降雨等自然條件分析后,開始在田間地頭手把手教農戶種冬季馬鈴薯和冬早蔬菜。村民每年十一、十二月種植,來年三四月份收獲,不僅不影響夏季作物水稻的種植,還為農戶每畝增加2500-7000元不等的收入。

  拉祜族村民李扎襪:朱院士教給我很多技術,我們怎么想都想不到能賺到這么些錢,以前是根本想不到的!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外,朱有勇和他的團隊還開設了茶葉種植、林業(yè)班等24個技能班,培訓了1500多名鄉(xiāng)土人才。云山村此前共有未脫貧農戶375戶,貧困發(fā)生率42.93%。20__年,預計貧困發(fā)生率可降至1.09%。

  朱有勇:20__年關注最多的是山上的農民。大量的精力還是在扶貧上。我們不光說是脫貧,還要致富。

  朱有勇曾說:“農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彼退膱F隊把科研成果帶到田間地頭,真正解決農民生產上和思想上的問題,實現(xiàn)農村經濟效益和農民觀念更新雙豐收。從一位農民子弟到院士,從院士到“農民教授”,朱有勇將論文寫在了廣袤的希望田野上,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3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yè)大學名譽校長、云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yè),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qū)”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改變了當?shù)刎毨浜蟮拿婷病K铝r業(yè)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chuàng)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云南少數(shù)民族貧困地區(qū)培養(yǎng)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情系三農,扎根邊疆,掛鉤聯(lián)系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shù)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群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贊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

  近一段時間,朱有勇的先進事跡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后,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干部群眾普遍認為,朱有勇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中涌現(xiàn)出的先進典型,是奮斗在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的“農民院士”。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學習朱有勇科技扶貧的先進事跡和忠誠擔當?shù)某绺呔瘢e極投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戰(zhàn)的偉大事業(yè),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4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過去30多年間,他帶領團隊研發(fā)的兩項控制農作物病害技術,可減少60%的農藥使用,并增產20%-30%,這兩項技術造福了上億農民。20__年,60歲的朱有勇來到家鄉(xiāng)云南最貧困的地區(qū),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目標:用科技改變貧窮。

  在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xiāng),朱有勇這樣手把手地教當?shù)卮迕穹N地,已經快五個年頭了。20__年,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瀾滄縣,60歲的朱有勇到這兒長期駐村,瀾滄縣地處中緬邊境,主要生活的是拉祜族。

  朱有勇剛剛來到這里,發(fā)現(xiàn)當?shù)卮迕褚荒曛环N一季水稻,有20萬畝的松林,卻沒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__元左右。怎么才能讓當?shù)剞r民脫貧?朱有勇首先用了半年的時間走遍了各個村寨。在走訪調研中他發(fā)現(xiàn),這里冬天不冷、林木茂密,非常適合種植三七等中藥材。

  三七怕光,人工種植都在大棚里。朱有勇要在松林間種三七,面臨病蟲害增多的情況。為解決這個問題,朱有勇帶領團隊開始“林下三七專項研究”課題。最終他們發(fā)現(xiàn),在松林間的腐殖土里可以種三七,這樣不會損害松林生長,不打農藥同樣可以解決三七感染病蟲害。這項研究成果讓林下三七從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到70%以上。而天然無公害的三七,市場價已經賣到每公斤5000元?,F(xiàn)在,當?shù)夭捎煤献魃绻芾?,貧困戶出工出力,還能參與分紅。

  林下三七種植讓村民有了額外收入,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耕地,朱有勇也在思考。瀾滄縣沒有四季,只分雨季和旱季。雨季種水稻,旱季土地閑置時,最適合種植怕雨水的馬鈴薯,如果每年11月份播種,三個月后就可以收獲,不但使冬閑地得到利用,錯峰上市的馬鈴薯,每畝地收入可達到近萬元。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5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過去三十多年間,他帶領團隊研發(fā)的兩項控制農作物病害技術,可減少60%的農藥使用,并增產20%,這兩項技術造福了上億農民。20__年,60歲的朱有勇來到家鄉(xiāng)云南最貧困的地區(qū),帶領瀾滄“直過民族”拉祜族農民走上生態(tài)脫貧致富和綠色發(fā)展之路。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目標:用科技改變貧窮。

  院士做扶貧,得先把自己變成農民。朱有勇院士帶領團隊在田間地頭手把手教農戶種冬季馬鈴薯和冬早蔬菜、發(fā)展林下經濟。用科技的力量帶動和改變當?shù)厣贁?shù)民族群眾的貧困面貌,讓科研成果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

  今年10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團隊指導瀾滄村民種下的“林下三七”,在大塘子村競賣會上賣出了鮮品每斤1050元的價格,換算成干成品約8400元/公斤。而這個月,“農民院士”朱有勇主導的瀾滄科技扶貧班迎來了首批電商學員,來自瀾滄縣20個鄉(xiāng)鎮(zhèn)的60名學員,將在半年內參加3次集中授課。這是中國工程院瀾滄科技扶貧繼技能班之后,首次引入電商課程,以實現(xiàn)從農產品種植、養(yǎng)護、收獲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yè)鏈扶貧新嘗試。朱有勇說:“現(xiàn)在越來越喜歡在下面扶貧。都不愿意到昆明了,總想在村子里面?!?/p>

  瀾滄縣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少數(shù)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79%,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為了讓這個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役,中國工程院從20__年開始結對幫扶瀾滄縣,經過對瀾滄縣氣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條件的分析后,朱有勇和他的團隊認為,這里具備發(fā)展冬季馬鈴薯和冬早蔬菜產業(yè)的條件,當?shù)剞r民可以因此脫貧致富。朱有勇告訴記者:“種蔬菜、種土豆、養(yǎng)豬、養(yǎng)雞,一百天左右可以見成效,讓拉祜族同志馬上見到效果,一個冬季一戶農戶種上三畝五畝冬季馬鈴薯就直接脫貧了?!?/p>

  “直過民族”貧困的根源之一是當?shù)芈浜蟮挠^念,朱院士團隊的到來,無異于對癥下藥。瀾滄縣扶貧辦副主任楊凱說:“素質性貧困是制約我們最大的問題,貧困主體的能動性和主動性一直都發(fā)揮不出來。中國工程院來了以后,讓我們解決素質性貧困有了突破口,老百姓生產生活技能和農業(yè)生產能力有了根本改變?!?/p>

  院士、專家的親身示范和實實在在的收成讓當?shù)厝罕姛òl(fā)出好學向上的精神面貌。村民朱永情說:“以前七八點鐘都沒有人起床,現(xiàn)在一個看一個的,你一個人睡懶覺,別人在干活是不可能的,很早就起來了。”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外,朱有勇和他的團隊還開設了冬早蔬菜、茶葉種植、林業(yè)班、豬牛養(yǎng)殖班等24個技能班,培訓了約1500多名鄉(xiāng)土人才。隨著扶貧的深入,目前,瀾滄整體貧困率正在降低。云山村此前共有未脫貧農戶375戶,貧困發(fā)生率42.93%。20__年,預計可實現(xiàn)脫貧357戶,貧困發(fā)生率可降至1.09%,現(xiàn)已申請貧困村脫貧退出。

  在瀾滄縣竹塘鄉(xiāng)蒿枝壩村民小組,朱有勇院士團隊因地制宜制定了短、中、長期相結合的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他有信心帶領他們幾年間脫貧致富。他認為,如果整個云南、甚至西南地區(qū),都能把林下經濟盤活、做起來,這就是山區(qū)的增量。朱有勇說:“你能把他的資源變成商品、變成他的產業(yè)。做成一個產業(yè),把一個成果推廣開來,讓農民有實實在在的收入,這種比發(fā)一篇論文的成就感要強得多。帶著學生一起去,學生的博士論文也好、碩士論文也好,和生產結合起來,真正把論文寫在了大地上?!?/p>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6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yè)大學名譽校長、云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yè),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qū)”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改變了當?shù)刎毨浜蟮拿婷?。他致力農業(yè)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chuàng)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云南少數(shù)民族貧困地區(qū)培養(yǎng)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情系三農,扎根邊疆,掛鉤聯(lián)系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shù)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群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贊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

  這眾多榮譽的背后,是他不忘初心,扎根基層,苦心鉆研的深刻體現(xiàn)。在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后他曾說“這比拿多大的獎項、給多少錢都更讓我高興?!薄澳軒娃r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這種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精神,配得上他獲得的一切榮譽。

  不忘初心,信念堅定,以祖國強大為一生奮斗目標。朱有勇辛辛苦苦做了幾十年的科技工作,本該退休頤養(yǎng)天年的他卻主動去找活干,而且干的還不是一般的活,啃的是扶貧的硬骨頭,在條件艱苦的窮鄉(xiāng)僻壤大山溝里一干就是五年。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一名先進分子,就應站在高處,胸懷全局,以看到還有貧窮的群眾自己也吃不下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人民安居樂業(yè)、生活幸福、祖國強大為自己畢生的奮斗目標。

  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用科技改變家鄉(xiāng)貧困。開展扶貧工作后,朱有勇經過全面調研,把云山村蒿枝壩村民小組確定為科技扶貧示范點,以此為突破口,朱有勇率領百余人的教授、博士專業(yè)團隊,正式進駐蒿枝壩。面對諸多困難,朱有勇沒有退縮,而是勇敢的迎難而上,他認為“越是艱難,科技扶貧就越有大作為。在他身上,人民群眾真切地感受了黨員干部一心為民的赤子之心。

  不負桑梓,發(fā)揮余熱,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發(fā)明專利20余項、榮獲各種重大科技獎勵18項,朱有勇科研成果豐碩;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農業(yè)先進科技工作者,朱有勇頭銜眾多,但他最喜歡村民們叫他“農民院士”,他說他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實際上他就是一名農家子弟,是黨和人民把他培養(yǎng)成院士,樹高千尺不忘根,他始終不忘這份恩情,始終關注著家鄉(xiāng)人民的生活。

  新時代的年輕黨員干部和大學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輩人才學習,學習他們崇高的愛國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堅定的人民立場、真摯的愛民情懷,把視線投向國家發(fā)展的航程,把汗水灑在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舞臺,把青春寫在中國大地上,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珍惜大有可為的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恒奮斗,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fā)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7

  為了和當?shù)厝罕娊涣?,朱有勇從頭學習拉祜話;為了改變老鄉(xiāng)們的觀念,他進村入戶去動員;為了給鄉(xiāng)親們示范,他挽起褲腳,直接跪在了田地里;先后收了1500個農民學生……

  連日來,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yè),用科學技術改變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qū)”落后面貌的事跡,在云南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熱議。

  時常陪著朱有勇到處考察的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xiāng)鄉(xiāng)長龔老五講起朱有勇,一臉欽佩,“在朱院士的帶動下,我們老百姓走向現(xiàn)代的科技生產方式,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p>

  “他把自己的專利無償獻出來,為當?shù)氐拿撠毠允聵I(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睘憸婵h扶貧辦副主任李平感慨。

  12月2日,云南農業(yè)大學組織師生集中觀看了朱有勇的先進事跡。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委書記吳伯志動員全體師生向朱有勇學習,“勇登科學高峰,扎實耕耘大地”。

  “學習朱有勇院士,就要學習他把個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的大潮中?!痹颇限r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彭德遠說。

  朱有勇的事跡感染著莘莘學子。云南農業(yè)大學學生玉應罕說:“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一定要傳承和發(fā)揚朱院士的精神,胸懷家國,腳踏實地,為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云南師范大學學生王艾菲說:“不管將來在哪個崗位工作,我們都要做一個勤奮敬業(yè)、心系人民的人?!?/p>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8

  “農民院士”是干部群眾對時代楷模朱有勇的美稱,這個“美稱”形象詮釋了朱有勇的事業(yè),他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事業(yè)和農民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他說:“論文得寫在大地上,理論成果要放到實踐中檢驗。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边@種踏踏實實,務求實效的科研作風,恰是新時代院士必須的風采,唯有這種風采,才能讓科研成為國家發(fā)展強大的能量源泉,人民幸福的動力源泉。

  在時代楷模朱有勇身上,他的信念堅定,志向深遠,情懷美好,是新時代黨員的楷模,是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標桿,是新時代公民學習的榜樣。

  朱有勇的信念堅定,堅定在具體的工作行動中。他把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踐行到脫貧攻堅的行動中,主動到深度貧困區(qū)域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改變了當?shù)刎毨浜蟮拿婷?。在他這里,信念就是行動力,信念就是主動力,信念就是表率力。他讓時代楷模的“信念”二字閃爍出溫暖的光輝,照亮人生之路。

  朱有勇的志向深遠,深遠在農民的幸福夢中。他致力農業(yè)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但是,他沒有躺在成果的榮譽殿堂里安然享受,而是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把科技成果變成農業(yè)生產力,他創(chuàng)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云南少數(shù)民族貧困地區(qū)培養(yǎng)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帶頭人。在他這里,志向貴在落地生根,落到到農民的需求上;貴在開花結果,芬芳在農民的笑臉上。他讓時代楷模的“志向”二字釋放出強大能量,鋪就群眾致富路。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9

  朱有勇的情懷美好,美好在群眾的生活中。他深入村村寨寨,接地氣,樹正氣,昂揚大氣;他跑遍田間地頭,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群眾,手中有群眾喜歡的工作;他與少數(shù)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群眾手拉手,心連心,同群眾融為一體,共同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在他這里,情懷是一首黨員群眾親密無間歌,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結合交響樂,在歌聲中,初心閃爍;在樂章中,使命精彩。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需要更多的“農民院士”;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更多的時代楷模,朱有勇的信、志、情為我們黨員干部、科技工作者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書寫一部生動教材,為我們所有公民樹立了一個見賢思齊的新時代標準。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0

  用知識改變農民命運的院士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yè)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

  5天前,他還是一位在西南邊疆拉祜族自治縣村寨忙于種植冬季馬鈴薯的“農民”。5天后,11月29日,他在北京接受頒獎成為全國時代楷模。30多年來,他研發(fā)的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大面積應用累計3億余畝,成為國際上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的成功典范。近5年,他又在云南普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躬耕山野科技扶貧,讓上千農民學會冬季馬鈴薯、林下三七等種植技能,帶動了一批深度貧困中的拉祜族群眾脫貧致富。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yè)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

  跪在泥土里的農業(yè)科技工作者

  在拉祜族村寨旁一片剛種植的馬鈴薯地里,張六均等三個拉祜族村民手杵著鋤頭站在地邊,全神貫注地聽一位老人說話。老人蹲在地上,手握著竹竿,一邊用竹竿丈量地塊,一邊耐心地講解馬鈴薯如何規(guī)范種植。老人蹲著累了,便很自然地右腿跪在泥土里,面帶微笑反復解說示范。在一旁的云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何朝輝感動地用手機拍下了這珍貴的瞬間。這一幕發(fā)生在11月19日上午,地點在瀾滄縣竹塘鄉(xiāng)云山村蒿枝壩村小組。這位65歲的老人就是朱有勇院士。

  20__年,朱有勇帶領中國工程院的專家和云南農業(yè)大學創(chuàng)新團隊,在瀾滄竹塘鄉(xiāng)蒿枝壩開展100畝冬季馬鈴薯示范種植,當年平均每畝為農戶增收3000至5000元,至20__年在全縣已推廣種植1萬畝。朱有勇團隊還應用林下三七科技成果,在瀾滄示范種植7305畝,帶動三七種植農戶749戶,每戶平均增收2.5萬余元。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1

  這是前所未有的成功典范。

  12月2日,朱有勇榮獲“時代楷?!狈Q號。多年來,他研發(fā)的“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已在全國10省區(qū)市推廣6000多萬畝,榮獲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他研發(fā)的“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已在國內外應用于3億多畝旱地作物。這兩項技術都可以減少60%的農藥使用,并能增產20%~30%。

  這是堅守初心的科研示范。

  30多年來,朱有勇帶領團隊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從利用物種多樣性創(chuàng)建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體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樣性研究應用在三七、冬季馬鈴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檸檬等特色產業(yè),每一項科研成果都讓農民得到實惠。

  有人說,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萬物,是人類的衣食之源。而朱有勇總是難以割舍對土地的感情與牽掛。正如他所說:“我是農民的兒子,農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p>

  追溯世界農業(yè)歷史,依賴化學農藥控制作物病害不足百年。然而在幾千年的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中,農民靠什么控制病蟲害?這是朱有勇的研究生導師段永嘉先生留下的“一道不會回答的考題”。為了解答這道題,朱有勇開始了數(shù)十年的科學探索之路。

  作物品種單一化大面積種植易造成病蟲害爆發(fā)流行,是世界農業(yè)生產的重大難題。如何既減少農藥用量又控制病蟲害?這個命題難倒了全球的農科專家。

  人類的智慧往往從“問號”開始。如果換一種思路,在栽培上實現(xiàn)品種多樣性,是否會簡單一些?朱有勇在思考、在探索。

  上世紀80年代,云南很多地方的水稻稻瘟病很嚴重。一次,正為稻瘟病防控之法苦苦思索的朱有勇出差路過石屏縣,路邊田野里一個奇異的現(xiàn)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發(fā)現(xiàn),有些稻田出現(xiàn)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間栽了高矮不同兩種水稻的田里患病現(xiàn)象很輕微。“難道稻瘟病的發(fā)病率與水稻間栽有關?帶著疑問,朱有勇展開了近千次的試驗研究。

  然而,想要走通這條途徑需要回答3個問題,一是能否控制病害?二是控制病害機理是什么?三是能否推廣應用?

  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攻克病蟲害的“細節(jié)”慢慢勾勒出來,效果越來越明顯了。經過30多年的研究,朱有勇和他的團隊逐漸掌握了作物多樣性是如何控制病害的科學原理。

  20__年,朱有勇的研究成果以“水稻遺傳多樣性控制稻瘟病理論”為題,作為封面文章在《自然》雜志發(fā)表。如今,這項成果已大面積推廣到了滇、黔、川、湘、贛等省份,及老撾、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家。

  “天拉長、地拉寬、站好隊、換好位?!睘榱四馨堰@些復雜的機理簡單化,讓老百姓易懂,朱有勇把作物多樣性抗病害的機理,編成了十二字簡單的順口溜?!捌鋵嵕褪歉淖儾シN節(jié)令,打破傳統(tǒng)的農業(yè)結構;以前都是散種,現(xiàn)在排好隊,科學地排列行距和株距;今年這里種這樣,明年就種另外一樣,利用植物間的相克相生減少病害,達到優(yōu)質高產?!敝煊杏滦χf。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2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比寫在紙上更有價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開花結果,心里的欣慰,是發(fā)表論文無法比的!”朱有勇常說。

  30多年來,朱有勇潛心鉆研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研究等系列重大課題。研究成果以“水稻遺傳多樣性控制稻瘟病理論”為題在《自然》雜志封面全文發(fā)表,成為新中國植保界在這個期刊上發(fā)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構建的水稻品種多樣性控制稻瘟病技術體系累計推廣應用超過1000萬畝,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推廣應用超6000萬畝,大面積應用累計3億余畝,減少農藥使用50%以上,被認為是國際上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的成功典范。他構建了冬季馬鈴薯優(yōu)質高效技術體系,20__年以來累計推廣1131.2萬畝,促進農民增收200多億元。

  朱有勇扶貧不為名。一個多星期前,正在瀾滄各個村寨基地指導農民種植冬季馬鈴薯的他才得知被表彰為時代楷模。他依然平靜地繼續(xù)指導馬鈴薯種植,多方催促下,幾天后他才不得不離開瀾滄,前往北京領獎。

  朱有勇扶貧也不為利。長期跟隨朱有勇在瀾滄扶貧的云南農大博士黃惠川講了個故事,在瀾滄開始推廣林下三七種植技術時,扶貧團隊里起初有兩種聲音,有人認為研究林下三七花了10多年時間不容易,應該技術保密,通過技術轉讓盈利。但朱有勇堅持免費給老百姓使用技術,他說:“不能我們發(fā)財了,老百姓用不上?!?/p>

  20__年12月,朱有勇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大特別獎勵他200萬元,他毅然決定把學校獎金作為原始基金成立云南農業(yè)大學“有勇獎學基金會”。20__年,他又將自己獲得的“云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200萬元捐贈基金會,激勵了更多師生學農愛農、服務三農。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3

  朱有勇院士數(shù)十年來扎根土地,在自己熱愛的一方山水間求索,從土地和傳統(tǒng)中汲取智慧,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科學難題。同時將取得的成果應用到葡萄、冬季馬鈴薯、林下三七等農業(yè)生產中,實打實的增加農民的收益,改善農民的生活。群眾說他是知百姓冷暖、解民生疾苦的貼心人,學生說他是彰學者風范、顯師者情懷的傳道者,同行說他是“頂天立地”、矢志創(chuàng)新的科學家,而他自己卻說:“我不過是一名農民教授,農民在前,教授在后?!痹谥煊杏略菏靠磥?,“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

  學習完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跡后,大家展開討論暢談學習心得,一至認為,作為科技管理工作者,要向朱有勇院士學習堅定信仰、情系農村、躬耕農業(yè)的為民初心和擔當精神;學習愛崗敬業(yè)、明道信道、筑夢育人的師者仁心和奉獻精神;學習潛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創(chuàng)新的科研匠心和奮斗精神,始終不忘作為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初心,牢記為師生服務的使命,為學校的建設發(fā)展作更多的貢獻。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4

  近日,一個閃亮而矚目的名字再次讓億萬人民所知曉,他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狈Q號,他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中涌現(xiàn)出的先進典型,他就是被干部群眾稱為奮斗在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的“農民院士”——朱有勇。

  適中鄉(xiāng)把學習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跡作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高度重視,積極行動,組織鄉(xiāng)機關、站(所)66名黨員和各村黨員干部120多人集中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時代楷?!?mdash;—朱有勇先進事跡發(fā)布會節(jié)目,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履職盡責,奮發(fā)作為,為全鄉(xiāng)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打下堅實基礎。

  看完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跡后,大家從思想上精神上深受觸動與洗禮,紛紛表示,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到黨的事業(yè)之中,理想才會變得更為遠大,將以學習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跡為新起點,在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立足本職、愛崗敬業(yè),堅守初心、勇?lián)姑?,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甘于奉獻、努力拼搏,全力以赴推動我鄉(xiāng)各項工作高質量協(xié)調發(fā)展,圓滿完成20__年各項工作任務。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5

  朱有勇同志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潛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創(chuàng)新,以科教報國為理念,用滿腔熱血書寫了一名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匠心和奮斗精神。成長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獲于土地,“農民教授”成為他最喜愛的稱號。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扎根自己所深愛的大地,為我們詮釋了一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一名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一名優(yōu)秀人民教師的精神風范和時代。他堅定信仰、情系農村、躬耕農業(yè)的為民初心和擔當精神,他愛崗敬業(yè)、明道信道、筑夢育人的師者仁心和奉獻精神,他潛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創(chuàng)新的科研匠心和奮斗精神。

  朱有勇院士愛崗敬業(yè)、潛心科研、長年根植土地,為云南當?shù)剞r業(yè)發(fā)展和脫貧攻堅作出了巨大貢獻。通過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跡后,中安街道中心幼兒園全體教職工深刻感受到朱有勇同志是一名人民教師,他愛崗敬業(yè)、明道信道、筑夢育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用滿腔熱血演繹了一名優(yōu)秀人民教師的師者仁心和奉獻精神。一名黨員干部,他堅定信仰、情系農村、躬耕農業(yè),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用滿腔熱血詮釋了一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為民初心和使命擔當。

  學后教職工紛紛表示,朱有勇院士是我們身邊最鮮活的榜樣,時刻提醒著我們作為幼兒園的一分子,應該嚴于律己、積極向上、履職盡責,以昂揚的斗志和精神狀態(tài),投身到幼兒園的保教工作中。

2022朱有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1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