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琵琶行》讀后心得3篇(琵琶行的聽后感),供大家賞析。
《琵琶行》讀后心得1
《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本詩作于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上書言事,觸犯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此年秋天與潯陽江上聞人彈琵琶,感傷不已,因此作詩。
作者通過塑造一位備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來抒發(fā)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相識”的意旨。敘事層層鋪染,兩條線索相互交織,描寫生動細致,語言明白清理,婉轉通暢。
全詩共分五段。第一段由江邊送客寫起,點出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作了典型環(huán)境的描寫和氣氛渲染,為下面人物的出現和情節(jié)的展開做了必要的藝術安排。第二段描寫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境界。詩人熱情的贊揚了琵琶女的精湛藝術才能和動人的藝術效果,為鋪墊人物的身世做了準備。第三段寫琵琶女自述身世,把樂曲的激憤和人物的不幸統一起來,表達出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詩人對她的同情。第四段抒寫對琵琶女的不幸的同情和自己不幸遭貶的抑郁和憤慨,揭示岀詩歌的主題。第五段寫作者重溫琵琶,傷感不已,泣下沾衣。
詩的開篇,以江頭送客、凄愴告別和萩花秋瑟瑟”的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寫,勾畫了一幅充滿悲劇氣氛的典型環(huán)境。貶謫的抑郁,離別的悲傷,環(huán)境的荒寂,景物的凄涼,這種種環(huán)境的渲染,構成了詩歌的基調,也為人物的出場,、情節(jié)的發(fā)展做了準備。接下來先聞其聲,后見其人,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細膩筆法,在人物的遲緩猶豫的動作中,形象的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一個莊重、矜持、內心充滿痛苦的琵琶藝人鮮明的出現在人們面前。
這首詩深刻的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巧,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強烈的批判現實的斗爭精神詩中所表達的憤慨而傷感的情緒不是只個人的,它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具有普遍意義,是這首詩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琵琶行》讀后心得2
自幼聰慧的白居易,15、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后來,父死母病,靠長兄白幼文的微俸維持家用,奔波于鄱陽、洛陽之間,生活比較艱苦。貞元十六年,白居易29歲,進士及第。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兩河藩鎮(zhèn)割據勢力聯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zhèn)割據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便捏造“傷名教”的罪名,說白居易在母親喪失時還寫賞花詩,因此將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
這首《琵琶行》是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寫下的。詩中通過一個擅奏琵琶的長安名妓淪落江湖的不幸身世,一句“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寄托了自己(江州司馬)政治上失意的苦悶。中唐時期的社會生活,現實的黑暗河人民的痛苦,宧官的飛揚跋扈,就連“老大”也要“嫁作商人婦”,“杜鵑”亦啼血,猿亦哀鳴,只怕奏琵琶者此行亦掩泣,聽著更甚青衫濕!誰人不想憑借自身努力平步青云呢?然而,眾觀千萬事,事事鎖深秋,只要能自保一身清廉阿政,何必耿耿于懷那功名立祿以及世人膚淺可笑的寸光鼠目呢?
《琵琶行》讀后心得3
詩歌與音樂,自古以來就已結下不解之緣。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便是一部關于古代音樂的匯集,是中國古代音樂的啟蒙,其中的詩歌是脫胎于音樂而來的;漢代的樂府詩是專門為了配合音樂進行演唱的歌詞,如《孔雀東南飛》這樣的作品,代表著漢樂府民歌的最高峰;唐代,真正是中國文學和藝術史上詩歌的“花季”,我們看到了詩歌生命整個的精神完全像花一樣盛放開來……除了能用于吟誦和演唱之外,還有很多的作品直接與音樂相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描寫妙聲絕響的千古名篇;宋詞又叫曲子詞,其詞牌名本來就是樂曲的名稱,其產生、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作、流傳都與音樂相關,是一種典型的音樂文學,而且是最為流行的音樂,所以有“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樣的說法;元曲不管是散曲還是劇曲,都是曲牌體,可以說是元代的歌劇;之后的明清傳奇,也是如此,都是一種便于歌唱的文學體裁。所以廣義上的詩歌,都是在和音樂的交流吸收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它本身是一種混合的藝術,這在世界文學史和音樂史上都是一個奇觀。
今天,這門混合藝術的文字得以流傳下來,而記錄音樂的曲譜卻大抵遺失。我們只能憑借文字去想象詩歌有可能的音樂形象,或者依靠當代音樂家重新譜曲、演奏和演唱來領略文字和音樂之間的彼此碰撞和交融了,以及混合之后升華而來的全新審美感受。
近些年來,筆者一直在接觸此類“新曲”,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上海昆劇團的作曲家周雪華創(chuàng)作的《華章雪韻·古詩詞昆曲演唱》專輯和上海音樂學院連波教授創(chuàng)作的《未成曲調先有情·詩詞歌曲選》專輯。特別是后一張專輯中的《琵琶行》,可謂作曲家的傾情大作。
撥開歷史的塵煙,往事已遠,旋律依然。今天,何英樂海拾遺,選擇了這首《琵琶行》作為個人專輯的主打曲,并由作曲家陳國良先生重新進行配器。她的此番演繹,就自身而言有別于以往任何一次創(chuàng)作,她又是如何基于白居易詩作和作曲家曲作重新定位音樂形象的呢?
《琵琶行》讀后心得3篇(琵琶行的聽后感)相關文章:
★ 六年級寫《三國演義》名著的讀后感3篇 三國演義讀后感6年級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022讀書收獲3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整本書讀后感
★ 俗世奇人讀后感作文3篇 《俗世奇人》讀后感優(yōu)秀作文
相關熱詞搜索:琵琶行讀后心得 琵琶行讀后感 琵琶行 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