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3篇 《教育管理學》,以供借鑒。

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1
光陰荏苒,轉眼間我們即將結束教育管理學課程的學習,在內心歷經百般錘煉破繭成蝶洋溢著喜悅的同時,亦感到有一絲不舍。欣喜的是孫綿濤教授的每一堂課,所講授的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獲益匪淺,憂傷的是孫綿濤教授在我們研究生三年學習過程中所主講的兩門課程——《教育政策學》與《教育管理學》也即將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還記得孫綿濤教授在一年級伊始的學術論壇上講過研究生學習要“上得來,下得去”,我想如果沒有孫綿濤教授諄諄不悔的悉心教誨我們這些“入室弟子”是斷不會取得學術研究上的成績的。孫綿濤教授三十余載如一日,孜孜不倦耕耘在三尺杏壇,細語瓊漿教導自己的門生,在老邁花甲之年仍筆耕不綴,時常工作到深夜。正是孫綿濤教授的勤勉勞苦,身教重于言傳,才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學術磁場吸引著絡繹不絕來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孫綿濤教授卓越深厚的學識及其獨特的人格魅力無不在他的一言一行中時而如涓涓溪水流淌滋潤心田,時而又如同萬丈瀑布應聲而落給人以心靈震撼。此般學習了《教育管理學》課程后,使我在思維品質提升、智慧人格養(yǎng)成上以及對人生真善美的理解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第一,個人思維品質的提升。從孫綿濤教授的《教育政策學》到現(xiàn)如今的《教育管理學》,在經過一年的蛻變的疼痛后,我逐步有意識的培養(yǎng)自主學習探究能力,以提升自我的思維品質。孫綿濤教授每上一堂課總會指定一些參考書,正是從這些參考書中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反芻孫綿濤教授課堂所講授的內容,反思其內在的邏輯關聯(lián),嘗試獨立的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特別是孫綿濤教授課堂上別具特色的課堂復述環(huán)節(jié),一方面使自己掌握了課堂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我內在的邏輯思維以及學術言語表達能力。孫綿濤教授的《教育管理學》看似將紛繁復雜的教育管理現(xiàn)象凝練為教育管理學科論、活動論、體制論、機制論、觀念論以及人論,然而孫綿濤教授的六論恰如一面巨大的鏡子,透過教育管理學六論,社會其他現(xiàn)象也能一一呈現(xiàn)其中,我們通過孫綿濤教授的相關理論也能找尋出社會現(xiàn)象的諸多理論范疇。
第二,智慧人格的養(yǎng)成。孫綿濤教授認為智慧人格是人在智慧形成發(fā)展過程當中,在心理和行為上的一種穩(wěn)定的結構。智慧人格的核心就是個體能夠自由的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感到自由、愉快、幸福,而不是被他人左右,孫綿濤教授就是典型的學術和諧發(fā)展的人。通過智慧人格的學習,讓我更好的了解自己,同時也明白了人活著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不斷追求智慧人格,在智慧人格中保持自我和發(fā)展自我。一段時間我曾經遭遇到一些挫折,是孫綿濤教授在關鍵時刻提醒我,告誡我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我想正是有舍才有得吧,選擇自身也是一種智慧人格的具體展現(xiàn)。問題的關鍵在于通過求知和踐行,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智慧人格的升華,豐富和完滿自我的人生境界。
最后,我還想說在孫綿濤教授的課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孫綿濤教授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陶行知有句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孫綿濤教授就是這樣的一位最真摯、最樸實、最可親可敬可愛的學者形象。一方面他是大學者,有著令人敬畏的一面,然而卻又有諸多與常人一般質樸、真摯的情感傾注其中。如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yè)獲得博士招生權后的喜極而泣,每當講課講到精彩激動之處不禁吟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有與同學作詩吟唱的雅趣,還有講到某種不好的現(xiàn)象也會當頭棒喝予以嚴厲的斥責……,關心學生的學習也關心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感情世界,孫綿濤教授就是這樣一位有血有肉,有著豐富感情以及遠見卓識的學者,思維邏輯深邃而又風趣幽默,卻也談笑風生皆學問;孫綿濤教授是一位可敬的長者更是一位可親可敬的父親,在他的學術世界里學生全然都是他的孩子……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睂τ谶@樣一位可親可敬可愛的人生導師,我自是萬分欣喜若狂。我愛真理,但吾更愛吾師。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謹祝孫綿濤教授身體康健,萬事順意。
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2
通過學習杜局長的講話,我了解了我市教育教學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明確了今后我市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任務,同時,受益匪淺,身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深感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小學是整個基礎教育的根基,他擔負著開發(fā)學生智力和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生存全面打好基礎。如果我們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不注重公德意識、群體意識、人文意識的培養(yǎng)和思維方式、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孩子的發(fā)展就沒有后勁,孩子的性格從小就會發(fā)展成長為“畸形”。一個孩子牽動著無數(shù)個家庭的神經,寄托著無數(shù)個家長的希望,孩子的每一步的背后,都引來無數(shù)個人的注目。因此我們小學教師只有堅定不移的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教育的全面、快速、和諧發(fā)展,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才能無愧于人民教師這一殊榮。
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在我們教師,我們必須不斷提高教師政治和業(yè)務素質,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贏得社會的尊重。通過學習我們更加明確,廣大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yǎng),“學高人師,身正為范”。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的知識和業(yè)務水平決定著教育的質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廣泛的興趣,具備深厚的專業(yè)功底和獨特的教學藝術,具有出色的教學效果和對教育教學的深入研究?!皬妵貜娊蹋瑥妵葟娊??!?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確實應該增強教書
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揚優(yōu)良教風,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努力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時刻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切實抓好學生德育教育。古人云:先立人后立學。少年兒童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道德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加強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期。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給孩子空白的大腦,描繪出各種各樣優(yōu)美的圖畫;應該給孩子神奇的心田土地,播種下思想的種子,讓他將來收獲行為;應該給孩子播下行為的種子,讓他將來收獲習慣的種子;應該給他播下習慣的種子,讓他將來收獲命運的種子。我們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德育教育貫穿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把全面發(fā)展、德育為先、德才兼?zhèn)洹圩鎳?、知行統(tǒng)一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標準,讓他們愛父母、愛老師、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初步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突出德育重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要從小處著眼,從細節(jié)入手,狠抓文明禮儀教育和養(yǎng)成性教育,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舉止;特別注重對特殊兒童的關愛和教育,給他們更多的關愛,更多的呵護。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要想搞好德育教育,教師的楷模示范至關重要。高尚的品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是點燃學生心智的火焰。作為教師,一定要堅定不移的搞好自身師德素養(yǎng),認真落實“五揚五棄”,倡樹“四種精神”,珍惜工作,熱愛工作,規(guī)范自身從教行為,發(fā)揚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和不計得失的敬業(yè)精神,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嚴格落實“嚴細實恒新”,爭創(chuàng)一流業(yè)績。
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3
教育管理學是研究教育管理之學,而教育管理是管理教育的專門化活動或對教育進行管理的專門性活動。兩者既有聯(lián)系,又有不同。不能將教育管理學與教育管理兩者混為一談。
一、教育管理的含義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和教育規(guī)律,通過一定的管理方式對有關資源進行有效利用,達到為人類自身再生產從而使教育為一定社會服務的一種實踐活動?!庇纱丝闯?,教育管理強調了管理的本質———協(xié)調。結合管理的本質和教育管理的特殊性,要全面理解教育管理的含義,有必要明確以下內容:一是教育管理歸根到底是人對人的管理,人決定著在教育管理中,由誰來協(xié)調,協(xié)調誰,它是教育管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對象性活動。這種對象性活動指向于協(xié)調教育組織與管理者、教師、學生、其他被管理者個人之間的關系,協(xié)調教育組織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二是教育管理的過程與方式,這是協(xié)調活動的關鍵所在。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要采取各種方式和措施進行協(xié)調。協(xié)調是按照管理職能運行的規(guī)律,進行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和創(chuàng)新。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過程,就是教育管理的協(xié)調活動過程,而每一項管理職能的發(fā)揮,都是為了促進協(xié)調。三是教育管理的目標。“教育管理對社會的'適應和滿足,主要是通過教育工作的有序化、規(guī)范化、效率化來實現(xiàn)。這樣便于與教育管理相區(qū)別。當前教育領導的提法也比較流行,但其含義實際上已經被教育管理所包含。教育領導關注的是組織創(chuàng)新和變革,關注的是組織戰(zhàn)略問題,而教育管理注重照章辦事和組織日常運作的維持,關注的是教育組織中的具體活動。
二、教育管理學的溯源與進展!"世紀末教育管理學的誕生并非偶然事件。一方面得益于教育學迅速的發(fā)展。伴隨著學校教育事業(yè)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教育活動以相對獨立的姿態(tài)活躍于社會舞臺,教育概念從簡單到多樣的跳躍式發(fā)展,教育學中的德育教育(教育管理隱含其中)發(fā)展到教育過程學、教育實體學、教育系統(tǒng)學,并逐步掙脫教育學的束縛,走向分化,出現(xiàn)了教育學交叉學科、教育學子學科和教育亞學科。此時,教育學的發(fā)展經歷了神化與習俗時代、哲學時代,步入了科學的時代。在生理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和實證哲學、社會學的幫助之下,教育學者們在“科學”的旗幟下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他們主張按照自然科學的客觀性原則建立“教育科學”,形成了教育學科群,出現(xiàn)了多學科的合作,形成了龐大的教育科研隊伍,出版了大量教育學的書籍和刊物。
可以說,思辨哲學的教育學、實驗教育學和文化教育學等流派的產生,為專門的教育管理活動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隨著機器大工業(yè)生產的興起,管理活動也逐步從經濟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項專門的社會活動,由此帶動了管理科學的繁榮。隨著管理實踐的日益豐富和多樣,脫胎于經濟學而側重企業(yè)管理和經濟管理的管理學逐步形成體系,并以一門獨立學科的身份躋身于科學大家庭。管理學依據其研究對象的不同延伸出不同行業(yè)、不同部門、不同性質的管理學,如教育管理學、城市管理學等等。作為管理科學的一個支脈,教育管理學起源于美國的企業(yè)管理思想在學校管理領域的應用研究,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三、教育管理學的本質屬性———學科性在本世紀以前,各門學科基本是在實驗基礎上形成的經驗學科,每一門學科均專注于特定的研究對象,相互之間壁壘森嚴。本世紀之初,學科邊界漸次開放,研究兩種對象之間關系的二維交叉學科大量涌現(xiàn)。教育管理學的出現(xiàn)恰逢其時,彌補了其上位學科(管理學和教育學)之間的裂隙和空洞。隨著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補充,逐步形成了規(guī)范化的理論體系。進入$%世紀中期,作為現(xiàn)代科學意義上標準的教育管理學科,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個涵蓋若干教育管理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理論體系的學科,甚至包容了古典管理和人本管理、現(xiàn)代管理和后現(xiàn)代管理、科學理性和價值理性、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這樣多流派、多觀點并列的理論體系的學科。就教育管理學的研究對象來說,教育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研究教育管理過程和規(guī)律的學科。
教育管理學學習心得體會3篇 《教育管理學》相關文章:
★ 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0篇 教師外出培訓心得體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