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西廂記讀書心得3篇(關于西廂記的讀書報告),以供參考。

西廂記讀書心得1
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是我國古代的愛情戲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戲曲作品之一,第四本第三折的一首《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離人淚。”顛倒了多少風流文人!一句“愿天下的有情人都成就了眷屬”,道出了多少癡男怨女的心聲!王實甫的《西廂記》雖然是在《董解元西廂記》的基礎上編寫的,但它的根本基礎是唐代詩人元?。ㄔ⒅┑摹稌嬗洝?。據(jù)說王實甫寫至第四本第三折“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的千古名句時,已是力竭心枯,嘔血而死。
西廂記之境界:
大凡讀過西廂記的人都覺得這部劇作的語言文字很美,讓人有一種感覺,就好像走進神奇璀璨,異彩紛呈的藝術境界。作者用著如珠似玉的語言不著痕跡地將環(huán)境,人物,感情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劇中有雄渾豪放的曲詞:“{油葫蘆}九曲風濤何處顯?……這河帶齊梁分燕晉隘幽燕。雪浪拍長空,天際秋云卷;竹索攬浮橋,水上蒼龍偃;洞悉愧九州,南北串百川。歸舟緊不緊如何見?卻便似彎劍乍離弦?!?/p>
這里把九曲黃河寫得何等氣勢磅礴,一瀉千里。
當然也有綺麗婉轉的小詞:“{中呂}{粉蝶兒}風靜簾閑,透紗窗麝蘭香散,啟朱扉搖響雙環(huán)。繹臺高,金荷小,銀鎮(zhèn)尤燦。比及將暖帳輕彈,先接起這梅紅羅軟簾偷看。”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p>
這里洋溢著美好幽深的詩一般的氣氛。讀來余香縈繞。
而在劇中情節(jié)有悲苦性質的場面里,作者的描寫依然籠罩著詩般的氣氛。比如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其語言是借助古典詩詞描寫離愁別緒的特有表現(xiàn)手法來加以渲染的,是以那種詩意的淺淺哀愁和無奈的色調(diào)來表現(xiàn)主人公離別時的悲苦的。
“文辭華麗”是《西廂記》語言藝術的特色,這種語言特色更表現(xiàn)在該作品語言的文采性。西廂記可謂是吸收了唐詩宋詞的精美語言,這些絕妙好詞在劇中俯拾皆是,真是美不勝收。
如第一本第一折張生的唱詞:“[天下樂]只疑是銀河落九天?!北闶腔锰圃娙死畎椎摹锻麖]山瀑布》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庇秩绲谝槐镜谒恼蹚埳~:“[鴛鴦煞]有心爭似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边@里化用宋蘇東坡詞《蝶戀花》中句:“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边€可以舉出更多這樣的例子。讀完作品后,我們不禁感嘆,這是一部“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飾”大作。
西廂記之愛情:
看了《西廂記》之后我覺的這樣的愛情史完美無缺的,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有現(xiàn)在難得的一見鐘情,有經(jīng)歷各種社會給予的磨難,有來自雙方家長的阻擾,他們之間的愛情可謂是越演越切,在我們看來可謂是天作之合。
這個故事的結尾以中國似的大團圓給大眾一個交代。而我卻不太喜歡這樣的結尾,我覺的過于通俗化,所以有時我會去看一些國外的經(jīng)典電視及作品,我覺得他們的結尾都會留下一些空間讓觀眾自己去細細品味,我覺的.這樣才讓作品更有意義,才會促使人們?nèi)セ匚度グl(fā)表自己的見解。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喜歡大團圓的結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結尾,
西廂記之精神:
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jié)中還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jīng)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自在稱王??梢哉f已經(jīng)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tài)。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xiàn)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nèi)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西廂記讀書心得2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
一個是閉月羞花貌,一個是恭儉溫良相。為何要怪黃鶯兒作對,怨粉蝶兒成雙,明明是郎有情來妾有意,為何,總有隔天的銀河,不做美的藍橋水呢?
那一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唱出來容易,做出來又會怎樣呢?長亭外,古道邊,情綿綿,意切切。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那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息。
你我不再受那相思苦,只愿真愛無絕期。是月下暗表情意的古琴音,更是那隔墻對吟的動情意:月色溶溶液,花音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
料想春嬌厭拘束,等閑飛出廣寒宮。我不懼世俗之言,不喜那蠅頭微利,只盼心中的意中人,別把我的真心丟棄在那荒野中…我豈無意,怎奈久居深閨的鶯兒振不開那騰云的翅膀…也許該去歆羨那空中的比翼鳥,水里的`雙鴛鴦。愛自可相愛,莫問,有誰可阻擋。
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不要負了這番真情意,待到相逢話別離。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進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留不住的黃昏,趕不去的思念。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相思,抵過往日…暖融融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夢也難尋覓。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化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哀柳長堤。
不是天公不做美,美總是要人去勇敢追逐,不管眼前是什么在阻擋,也要堅信你愛的人還在等待著你。因為有你,所以我堅持,為愛堅持,只是愿天下有情的終成了眷屬,就是是非紛擾也無法拆散的鴛鴦,永沐愛的湖中…
西廂記讀書心得3
元雜劇四部愛情劇包括《拜月亭》,《西廂記》,《墻頭馬上》,《倩女離魂》。這四部劇里,《西廂記》是我從頭到尾看的唯一一部。
《西廂記》給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劇中人物了。劇中的主要人物,張生、崔鶯鶯和媒人,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他們相互映襯。只有崔鶯鶯
人物個性,就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
出身名門家道中落的崔鶯鶯,帶著青春的憂郁上場。封建社會中,女子常被教化“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以及“三從四德”。崔鶯鶯也是這個大背景下生出的大家閨秀。但是當她遇到了風流俊雅的張生,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當她分明覺察到一個陌生男子注視著自己,但她的反應是“亸著香肩,只將花笑捻”。劇本寫紅娘催促她回避,而她的反映是:回顧覷末下。此時鶯鶯的這種舉止已將封建禮教的'規(guī)矩拋之于腦后,這一細微的動作中,不難想象鶯鶯以后性格發(fā)展的走向。此時年齡的她似乎還帶著青春期的小小叛逆之心,但是她卻畢竟是封建禮數(shù)教化下的大家閨秀,一方面她強烈追求愛情,似乎讓人值得敬佩,但是另一方面她對紅娘卻也有所顧忌,所以她的性格顯得熱情而又冷靜,聰明而涉狡獪,當看到她有時一本正經(jīng),有時黠譎多端,有時又扭捏尷尬時,讓人啞然失笑。
《西廂記》中的鮮明的人物性格,還有很多值得人們贊嘆和研究的地方,其實這些人物性格也是成就者一部古代經(jīng)典愛情劇的基礎。
西廂記讀書心得3篇(關于西廂記的讀書報告)相關文章:
★ 寒假《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3篇(三國演義讀后心得體會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