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小學語文讀書指導教學研討課心得體會3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會心得),以供參考。

小學語文讀書指導教學研討課心得體會1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次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維持一周的六年級語文教研活動今天下午落下了帷幕,回顧這周來我校開展的“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歷歷在目,六位老師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節(jié)課都讓我有新的收獲。聽完課后更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們語文課堂的情趣化、生活化、藝術化。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這次教研活動要求我們每位老師都上一節(jié)研究課,六年級的六位老師都做了的準備。我準備的課是《麋鹿》,當我拿到課題后沒做多想,認為是普通的一節(jié)研究課,沒怎么深入研究就備好了,所以也沒費什么勁就完成了任務。
接下來的每天我都騰出時間走進五位老師的課堂,聆聽他們的精彩。蘇瓊江老師執(zhí)教的是《草原》一課的第一課時,他以平實樸素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草原靜態(tài)的美,領著學生去感受草原的廣闊和碧綠。李善其老師的快樂習作也展示了他的課堂風格。鄧永林老師勇挑本單元最難的一課《青海高原一株柳》,盡管課件一而再地被病毒侵,但也沒影響鄧老師上課的激情,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學生,我們要像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哪怕苦難再大,我們也不要輕言放棄!符孔玉老師的課堂更讓我們受益匪淺,她執(zhí)教的是《詹天佑》,她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課堂中符老師通過圖片、媒體展示了詹天佑如何開鑿隧道的兩種示意圖,和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圖。有效地幫助學生在空間認知上的困難,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塑造的詹天佑的杰出智慧,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最讓我感慨的是我們的教研室主任的課,周主任雖然上了一定的年紀,工作也忙,但他研讀文本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周老師執(zhí)教的課題是《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一封信》,這封信主要寫了巴金爺爺對人生的看法以及對家鄉(xiāng)孩子們的期望。周老師的這堂課是成功的,他把教材吃得非常透,要教什么,怎么教。都經(jīng)過反復地斟酌,真正是研讀了文本。他的課主要是通過兩個板塊進行,一是引導學生從四個語段中抓關鍵詞,重點句子去品讀、感悟巴金的人格魅力。二是拓展延伸,欣賞美文書信,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寫信,課堂融入了讀寫結合。整堂課教師語言親切和藹,評價語言豐富,適時、到位,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融洽。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jié)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從周老師的課堂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簡約語文,什么是輕松學語文。
這次的教研活動讓我讓我受益匪淺,六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他們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xiàn)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fā)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而且很扎實。從他們的課堂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xiàn)在僅有一桶水已經(jīng)不夠了,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了。
小學語文讀書指導教學研討課心得體會2
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課: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堂實錄及點評
一、讀準課題,引發(fā)思考
1、板書課題,讀準課題。
師:我們今天要上的課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大家有信心嗎? 生:有。
師:好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題。生:25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師:這個課題中有一個多音字。大家都讀對了,哪個字? 生:著(zháo)。
對:對,我們一起讀一遍,著(zháo)地。生:著(zháo)地。
師:有一句話叫“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就是這么念的。
2、讀懂課題。
師:課題又稱為文眼。我們拿到一個課題時,首先要仔細地去思考一下,好好讀一讀。那么當你第一次看到這個課題時候,有什么想法或疑問嗎?你來說一說。
生1:我覺得這篇課文有可能是說明文,說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師:說明這么一個事實,是吧?
生2:我想知道兩個鐵球的重量是不是相同的,要不然他們不可能同時著地。師:你對他們的重量產(chǎn)生了興趣。還有沒有同學(想說)? 生3:兩個鐵球為什么會同時著地呢? 師:問得好。
生4:我也有一問題,如果兩個鐵球不是重量相同的話,怎么會同時著地? 師:仍然是抓住重量問題。
生5:我想知道,是誰讓這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呢?
師:(這是)特別的關鍵。同學們,帶著你們的想法,打開你們的課本,自由地讀一讀課文。
(點評:教師一開課便引導學生讀準課題,再讀懂課題。這是一種讀書方法的引導,也是引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貴質(zhì)疑,針對課題讓學生說想法和疑問,既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質(zhì)疑能力。)
二、初讀課文,點撥疏通
1、自讀課文,讀通讀順。
(學生自由地讀課文,教師巡視,通過話筒有選擇地將學生讀書的聲音傳出來。)
2、指名分段讀文,師點撥指導。(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同學們,大家都讀完了,下面老師請幾個同學分別讀一讀課文。我對其他同學有一個要求,要注意傾聽別人是怎么讀的,是不是跟你讀得不一樣。好,第一個自然段,誰來(讀)?這個男孩。
生:(讀)“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p>
師:讀得非常好。這段話中有一個詞比較特別,注意到?jīng)]有,哪個詞? 生:“辯論家”。
師:對了,打了個引號,誰能猜一猜辯論家是什么樣的人?
生:辯論家應該是在別人說出一句話以后,提出相反的意見跟他辯論。師:能夠跟別人爭辯,是吧?有理有據(jù)的。生:我覺得辯論家是善于辯論的。
師:善于辯論,應該說是能說會道,能言善辯的。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不要看課文,我們來猜一猜辯論家的“辯”字是哪一個“辯”呢?
〔課件出示“辯”“辨”“辮”()論 〕 生:第一個“辯”。
師:為什么你認為是第一個“辯”呢?有請這個孩子說一說。生:因為辯論要用嘴說。
師:你注意到這個字的偏旁是??? 生:言字旁。
師:對,我們看是這樣的。同學們,我們的漢字,尤其是形聲字,它的偏旁往往具有表意的功能,和它的意思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咱們要記住這一點,就容易區(qū)別一些形近字了。這是一個生字,咱們一起拿出你的手,跟老師一起寫這個字。左半邊是什么字?
生:“辛”字變形。
師:豎變成撇。中間是個言字旁,右邊還是個“辛”字。(老師板書,學生書空。)
(點評:教師在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后后即時點評,并適時提出重點詞語“辯論家”,在學生理解“辯論”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書寫識記“辯”字。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習生字詞,有效地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好,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學來讀?
生:(讀)“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 師:這句話最后一句有一個提示語,大家注意到?jīng)]有?“人們就會??” 生:責備他。
師:我們讀句子的時候要注意到,有這么一些詞語經(jīng)常會提醒我們,如何把這個句子讀得更好,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生:“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
(點評:第二自然段中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出“責備”的語氣,并提示“當作”的讀音,教師的點撥,讓學生讀得又準確,又有了情感。)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師:真不錯。同學們,第三自然段特別長,里面還有些關聯(lián)詞語,我們能不能一字不錯把它讀正確?誰來挑戰(zhàn)一下?來找一個女生。
生:(讀)“亞里士多德曾經(jīng)說過:“兩個鐵球??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么解釋呢? ”
師:讀得怎樣?有沒有錯誤? 生:沒有。
師:我們一起把掌聲送給他。(師帶領大家鼓掌)趙老師第一次讀的時候,都讀錯了,你真了不起。好,第四自然段,誰來(讀)?
(4)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生:(讀)“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p>
師:請坐下。這一段話中反復出現(xiàn)一個詞。生:試驗。
師:很正確,我們知道,還有一個詞叫? 生:實驗。
師:這兩個詞很容易混淆,同學們,我們一起讀兩遍。(課件出示“試驗”“實驗”,學生跟讀。)那怎么區(qū)別這兩個詞呢?“試驗”常講的是什么(意思)?
生: “試驗”中的“試”指的是嘗試。
師:那么“實驗”這個詞常講什么(意思)?你也說說。生:“實驗”的“實”代表實踐。
師:要實踐一下,結果其實已經(jīng)明白。我來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已經(jīng)掌握了。(出示圖片)
生:實驗室。
師:這是一所學校的科學實驗室。那為什么是實驗室,不是試驗室呢? 生:因為是實驗室,那就是實踐的意思。師:讓小學生來實踐一下,不是讓我們來做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做一些嘗試,那樣可能有一些危險。好,同學們,再看一條。這是鳳凰網(wǎng)的一條新聞的標題,叫做“中日韓三國就防止朝鮮核 達成一致”,大家看看。
生:試驗。為什么是“試驗”,不是“實驗”呢? 生:因為這個核彈非常危險。師:朝鮮有沒有掌握這個技術? 生:沒有。
師:所以叫“試驗”,是不是這樣子?你看有沒有答對?(課上動畫出示“試驗”)
(5)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師:同學們,我們繼續(xù)往后看,第五自然段誰來讀?后面找個男生。生:(讀)“消息很快傳開了??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師: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這段話的后半部分有兩個標點,看到?jīng)]有?兩個“!”。我再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看看關注感嘆號后,你讀得怎么樣?
生:“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 師:后面這句話哪個來讀,你來試試。
生:“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師:說得非常堅決啊!最后一個自然段,哪些同學愿意讀?挺好,我們一起來吧。
(6)齊讀第六自然段
生:(師引讀,生齊讀)“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xiàn)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點評: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教師并不僅僅是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而是突出了每一段的語言訓練重點。如第三自然段側重指導學生讀通長句子,這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第四自然段側重區(qū)別“實驗”和“試驗”,教師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語境,讓學生自己感悟兩個詞的不同。第五自然段側重關注兩個感嘆號,引導學生讀出感嘆的語氣。通過充分地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們對伽利略的嘲諷,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讀書體驗。)
三、重點研讀,感悟體驗
1、回顧課題。
師:同學們,課文讀完了,我們再回頭來看看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結合你前面提出的想法,你現(xiàn)在知道了些什么呢?
生:兩個鐵球不管重量相不相同,總是同時著地。師:這是一個事實。是不是?你知道什么?
生:我還知道物體落下的速度跟它的重量沒有關系。師:跟它的輕重沒有關系。很好,你呢?
生:我知道了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實驗的這個人是伽利略。
師:伽利略。非常好。咱們把這個名字寫到黑板上。(板書伽利略)同學們,當我們讀到一篇課文的時候,課前第一次看到課題有些想法,讀完課文后有一些(已經(jīng))知道,還有一些問題可能無法解決。這篇課文給我們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想了解一個事實或一個人,要課下去讀一讀相關的資料。同學們,這個課題比較長,假如我們要在它后面加一個標點的話,你看可以怎么加?你說說看?
生1:我認為可以在后面加個“?”。師:為什么想起加個問號呢?
生1:因為在讀這篇課文之前,你還并不知道兩個鐵球不管重量相不相同,是不是同時著地?
師:請坐下。當伽利略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人們相信他嗎? 生:不相信。
師:(人們)是不相信他的。還可以加什么(標點)符號? 生2:可以加“!”。因為他們很驚訝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師:誰很驚訝?
生2:人們。還不知道兩個鐵球是不是同時著地。師:人們看到這個事實之后,非常地驚訝,于是忍不住發(fā)出這樣一個驚嘆。同學們,帶著你的感覺和想法,我們再來讀讀課題。
生:(齊讀)25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點評:“回顧課題”這個環(huán)節(jié)為本堂課的教學增添了新亮點。既與第一次讀課題質(zhì)疑相聯(lián)系,解決部分問題,又引發(fā)新的思考,層層遞進,成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增長點?!埃俊?“!”猶如給課題點睛,體現(xiàn)了學生的初讀成果。課堂的精彩生成,得益于教師的巧妙設計。)
2、重點研讀。
(1)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學生朗讀。師:同學們,到底是什么改變?nèi)藗兊目捶ǎ?生:事實。
師:是這次試驗。那我們就先來看看這次試驗的結果,好不好? 生:好。
師:課文哪一段寫到試驗的結果? 生:第六段。
師:我們來看看這一段。(出示第6段)哪個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 生:“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xiàn)了??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師:讀得很不錯。我剛剛注意到你有一個詞讀得特別重?“驚訝”。同學們,你們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可能會驚訝地呼喊些什么呢?
生1:當時的人們可能會驚訝地呼喊:這怎么可能,亞里士多德的話怎么可能是錯的呢?
師:說得不錯,能不能直接喊出來?誰來喊一喊? 生2:不會吧。
生3:天啊,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噢,不,亞里士多德真的說錯了。生4:哦,不,亞里士多德是真的說錯了。生5:唉,我們錯怪伽利略了。(點評:此處給課文補白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且訓練了語言表達,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想象中拓展了文本,與文中的人物產(chǎn)生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鳴。那么師生、文本與作者的情感便融為一體了。)
師: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同學們,我們注意看一看,這段話中的最后一句:“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蔽覀冏⒁獯σ幌?,什么叫“不是全都對的”?你的理解是什么?
生:有的是對,有的是錯的。師:到底是對的多,還是錯的多? 生:對得多。
師:對得多,錯的少,我們才能說“不是全都對的”。是不是這樣?同學們,老師把這個句子改了一下,你們讀原句,我來讀后面改動的句子。(課件出示對比句子)
生:“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師:“原來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庇惺裁磪^(qū)別?
生:因為不僅是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哲學家,其他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師:所以課文中要用“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是不是這樣的?好,咱們再把課文的原句讀一下。
生:“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保c評:對比閱讀品味句子,又是執(zhí)教者的亮點之一。因為教師的巧設妙引,所以水到渠成,學生才能準確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重點語句。)
(2)出示第五自然段
師:同學們,在這次實驗之前,人們相信伽利略嗎? 生:不相信。
師:在課文中找一找,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們在實驗之前是不相信伽利略的?可以拿出你們的筆動手畫一畫。
(學生閱讀找句子,教師巡視。)
師:都畫出來了嗎?哪位同學把你畫出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師:大家找得一樣嗎? 生:一樣。
師:當時人們是怎樣評價伽利略的?來,你說。生:伽利略,你真膽大妄為。
師:關鍵詞,膽大妄為,這是一個新詞,咱們來寫一寫。(板書“膽大妄為”)這個“妄”是個生字,大家跟我一起寫。上面是一個“亡”,底下是一個“女”?這一橫要特別長一些?!澳懘蟆钡囊馑己美斫猓裁唇小巴秊椤??猜一猜,什么意思?狂妄?妄想?老師告訴大家,“妄”在這里是胡亂的意思。那“妄為”是什么意思?
生:胡作非為。
師:有人說是“胡作非為”。講得非常好。這就是人們對他的評價。人們還認為伽利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人們還說,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師: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還說他是固執(zhí)的人。
師:“固執(zhí)”,這也是一個新詞,咱們也把它寫到黑板上。好,拿起手來,跟老師一起寫這個“執(zhí)”。(板書 “固執(zhí)”)“執(zhí)”是一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左半邊在寫的時候要怎樣?要稍微瘦一點,窄一點,右半邊是撇,橫斜鉤,點。你是一個固執(zhí)的人嗎?
生:不是。
師:什么叫固執(zhí)?你說說看? 生:頑固執(zhí)著。
師:頑固而且執(zhí)著。同學們,堅持自己的看法,堅定不動搖,這就是固執(zhí)。那么我想問大家,他堅持的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生:正確的。
師:堅持正確的看法叫固執(zhí)嗎? 生:不叫。師:叫什么? 生:執(zhí)著。
師:堅持正確的看法,剛剛有個同學說得非常好,叫執(zhí)著。堅持錯誤的看法叫什么?
生:叫固執(zhí)。
師:同學們,同樣的近義詞,有時候它表達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樣的,咱們在形容一個人的時候,要注意了,你想表揚他,還是批評他,你得選擇好詞啦,好不好。同學們,再來看人們的兩句話,人們說他的時候,有沒有加提示語?有的說,有的說,并沒有加提示語,我們能不能發(fā)揮我們的想象,給它加上一個提示語。可能當時們說的時候,表情是怎樣的?動作是怎樣的?你把它加上去。生1:有的氣憤地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
師:氣憤,有心情了。
生2:有一位商人諷刺他說:“等會兒他就固執(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師:你都咬牙切齒了。
生3:有的笑著說:“等會兒他就固執(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師:這一種什么笑?哦,冷笑。
生4:有的都氣得跺腳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
師:你能不能一邊跺腳一邊說?
生5:不能,跺完腳再說。(同學笑,生笑讀)“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
師:你跺腳都把你力氣跺光了。
生6:有的揮起拳頭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 師:你朝著我揮拳,一邊揮拳一邊說。還有點不好意思,同學們,咱們再一起讀一讀這句話。當然我們課文中并沒有加提示語,為什么不加呢?我在想,可能它并不是寫某一個人,寫的人數(shù)非常多的,是不是這樣?
生:(齊讀)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3)出示第二自然段。
師:同學們,人們不相信伽利略,人們相信誰啊? 生:亞里士多德。
師:剛才同學提到了“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課文哪一段寫到了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這種信任?
生:第二自然段。
師:咱們來看看這一段。(課件出示第二段)一起來讀一遍。
生:(齊讀)“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師:人們并不相信伽利略,而相信亞里士多德,但課文并不是用“相信”這個詞,用的是?
生:信奉。
師:“信奉”的“奉”也是一個生字。同學們,伸出手,我們來寫寫這個字。(板書“信奉”。)幾橫?
生:三橫。
師:撇,捺,舒展開,底下是兩橫,一豎。大家猜一猜,“信奉”和“相信”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1:我覺得“信奉”有一點敬意,而“相信”沒有。生2:奉承他。
生3:“信奉”是指信仰和敬奉,是對長輩和比自己年長的人,“相信”是和自己平輩的人。
師:“信奉”還帶有一種敬意在里邊。同學們,想了解“奉”這個字在古時候是怎么寫的嗎?(出示楷體和金文的“奉”字)古時候金文是這么寫:上部分表示一串玉,底下表示兩只手,用兩只手托起這串玉,(出示“奉”的金文和楷書字體。)用兩只手捧著一串玉獻給別人,態(tài)度怎么樣?(師作手勢,生猜意。)通過這個字能感受到人們當時對亞里士多德的這種信任,甚至是達到一種崇拜的地步。那你能不能從這一段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能夠表現(xiàn)出人們當時對亞里士多德的信任和崇拜?找到之后,通過你的朗讀讀出來。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這個詞強調(diào)了 “不容更改”,能不能變? 生1:不能。
師:誰變跟誰翻臉。還有哪位,你從哪個詞找出來的? 生2:我還能夠從“真理”可以看出人們很信奉亞里士多德。師:什么是真理?
生2:“真理”就是不容更改的知識。
師:亞里士多德的話竟然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事實,真理,永遠正確,是吧? 生3:我從“兩千多年前”可以體會到人們很信奉亞里士多德。因為兩千多年前,時間過了這么久了,人們還這么信奉亞里士多德。(師引讀)“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p>
生4:我能從“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可以看出)。(師引讀)“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師:人們都責備他,還有人敢懷疑嗎?同學們,了解這么多,到底亞里士多德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大哲學家。
師:想不想進一步了解他?我們來看一下亞里士多德的一些介紹。(課件出示亞里士多德資料)老師給大家讀一下??同學們,看到這,你能夠體會到對亞里士多德的這種信奉了嗎?能不能,帶著這種情感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生:(齊讀第二段)“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點評:在學生精讀課文時,讀寫結合。教師引導學生在人們責備伽利略的語句前面加上提示語,深化了對文本的體驗,又訓練了語言。緊接著從近義詞“相信”引出“信奉”,再從“奉”的字形、字理上理解字義,并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人們是怎樣信奉的亞里士多德的,讓學生理解什么是“信奉”,抓住“信奉”這個關鍵詞讓學生認識人們對伽利略的責備。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權威的地位。)
師:同學們,在這么一種背景下,偏偏有這么一位二十五歲的數(shù)學教授,他卻來質(zhì)疑亞里士多德了。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人們,你會怎么責備他?我現(xiàn)在就是二十五歲的數(shù)學教授,你倒是來責備責備他。哪位同學來試試看?
生1:你這個人,竟敢違背人類的真理,你會丟盡臉的。
生2:誰都知道,連三歲的小孩都知道亞里士多德的話是真理,你居然連一個三歲的小孩都不如,還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
師:讓我感到羞愧了。
生3:天啊,你居然敢懷疑亞里士多德,難道你不知道嗎?許多學科學的人都信奉他,難道你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你真是太膽大妄為了!
師:汗都要出來了。還有沒有?
生4:你真是無藥可救了,竟然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誤。師:我都無藥可救了。
3、感悟體驗
師:同學們,面對人們的這種質(zhì)疑,這種嘲諷,這種責備,伽利略還有這個挑戰(zhàn)的勇氣嗎?
生:有。
師:不但有,而且挑戰(zhàn)成功了。最終改變了人們的看法,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對伽利略說嗎?
生1:對不起,伽利略,我們以前錯怪你了。
生2:伽利略,你真?zhèn)ゴ螅悴活櫸覀兊某爸S,證實了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
生3:伽利略,對不起,我剛才還說你無藥可救,可是現(xiàn)在我估計我自己都無藥可救了。(同學笑)
師:沒關系,明白這個道理就好。
(點評:趙老師巧妙地創(chuàng)設語言訓練的情境,讓學生扮演當時的人們。先是在得知伽利略質(zhì)疑亞里士多德時,不留情面地責備伽利略。然后讓學生在伽利略試驗成功后,發(fā)出驚嘆,入情入境地與文本對話,真切體驗人們對伽利略態(tài)度的巨大轉(zhuǎn)變。伽利略這一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越來越高大、豐滿。)
四、回顧板書,總結提升
師:(指著板書)同學們,你還同意人們的評價嗎? 生:不同意。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詞:“膽大妄為”,伽利略膽大嗎? 生:膽大。
師:的確膽大,妄為嗎? 生:不妄為。
師:不是妄為,那就把它擦掉吧。(師擦去“妄為”)伽利略固執(zhí)嗎? 生:不固執(zhí),執(zhí)著。
師:有的說,應該用“執(zhí)著”,好,擦掉,寫上“執(zhí)著”。(擦掉“固執(zhí)”,改為“執(zhí)著”。)“執(zhí)”是生字,我們再來寫一遍,“著”有兩種寫法,正確的寫法是有草字頭的。要想改變?nèi)藗兏畹俟痰目捶?,光靠膽大和?zhí)著,行嗎?兩千多年了,我就不相信沒有別人質(zhì)疑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但是他們?yōu)槭裁礇]有成功呢?同學們,在這里,這個問題留給大家思考。好,究竟伽利略是怎么做的?他是如何思考,如何實踐的?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討論。下課。
(點評:兩次板書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人們情感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教者可謂匠心獨運。第一次板書不僅反映了人們對伽利略的責備態(tài)度,而且指導學生學習了生字詞“膽大妄為”,辨析了“固執(zhí)”和“執(zhí)著”的感情色彩,為后面的教學做了鋪墊。教師后來把板書中“膽大妄為”的 “妄為”擦去,把“固執(zhí)”改為“執(zhí)著”,表現(xiàn)了人們對伽利略的崇敬,也是對真理的肯定,主題更鮮明。結課前,教師又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所謂課已盡而意猶未盡。)
(總評:
這是一堂樸實而又扎實的語文課,散發(fā)著濃濃的語文味。趙老師教給學生的不是如何讀懂課文,而是學語文的方法。導學富有技巧,如兩次讀課題質(zhì)疑、兩次不同板書、找準每段話中語言訓練點,調(diào)動各種語文手段,循循善誘地讓學生品讀重點語句,充分感受和體驗人物內(nèi)心。創(chuàng)設多個語言情境,通過充分地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人們起先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對伽利略的嘲諷,直到后來人們親眼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 十分驚訝,從心底里改變了對伽利略,對權威的態(tài)度。這堂課有許多亮點,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凸顯了趙老師厚實的教學功底和教學智慧。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整堂課以“讀”為本,讀思結合,朗讀引導層層深入,巧妙的教學設計,讓孩子們學得有滋有味,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撞擊。教學中教師采用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從字音、字形、字理、字義、詞義幾方面,進行實在、有效、到位的訓練。教學語言精煉風趣,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簡潔,課堂教學步步扎實,實現(xiàn)了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
根據(jù)本文理性較強的特點,趙老師采取了以閱讀感悟為主的教學策略。首先讓學生在自由讀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習生字新詞。然后直撲重點解決學生的疑難。如果能讓學生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便落實了中年級段語文學習的目標。課堂上口語訓練較多,如果適當布置一些書寫片段訓練,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心得體會
小學數(shù)學教學研討課心得體會
教學研討課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研討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讀書指導教學研討課心得體會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前幾天我有幸參加溫泉鎮(zhè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這次活動的形式是同課異構+評課+講座,聽了玉林和陸川兩位老師的課,以及廣西特級教師凌軍霞的講座,我感觸很深,收獲頗多。
第一節(jié)是溫泉中心學校呂燕萍老師的新授課《傾斜的傘》。這節(jié)課老師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用心性,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潛力。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重點突出,注重方法指導,給同學以方向感,能活用交叉,學生學會了關愛。
第二節(jié)是玉林玉州區(qū)萬秀小學謝麗麗的新授課《傾斜的傘》》傳統(tǒng)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這節(jié)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jié)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jié)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上的資料。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有選擇地抓住與教學相關點進行教學,強調(diào)朗讀,在讀中感悟。她的課堂調(diào)控能力強,細心。
在聽課活動中,我看到了兩位老師朝氣蓬勃、充滿激情的教學,還有他們善于挖掘新事物,以及他們有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清晰的教學思路。
最后是廣西特級教師凌軍霞對兩位老師授課的評價,她還和我們分享了她的想法,讓閱讀教學充滿“語文味”,她指出了語文味的重要性,以及現(xiàn)今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學會,會學,樂學,在聽課的同時,我回想到了自我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他們的教學活動中讓我學到了很多。這次聽課我有幾點體會:
1、體現(xiàn)課標精神,重視營造愉快課堂。
透過觀摩一系列的展示課,感受到每位老師都是在努力體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就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此刻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我們看到每位教師都體現(xiàn)重視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先傳統(tǒng)教學中的傳授者和理解者,施與者和容納者;此刻課堂中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體現(xiàn)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重視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新課程標準要求孩子的學習資料是現(xiàn)實的,有好處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在這些課中,教師都重視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從情景中引入要學習的資料,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
3、體現(xiàn)主動性學習,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在教學設計中,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重視孩子的手腦結合。要想真正的學好知識就是要學生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那么動手操作就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活動。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知識。
4、體現(xiàn)常規(guī)教學潛力,重視雙基訓練的落實。
縱貫這些展示課,我們感覺老師們的常規(guī)教學潛力都十分強,十分重視學生雙基訓練的落實,不是原先那種華而不實的評優(yōu)課,是扎扎實實的常規(guī)教學研究活動。這些課資料很扎實,課堂容量很大。
5、體現(xiàn)教學資源優(yōu)勢,重視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數(shù)學教育的價值,目標,資料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聽過的這些課中,每位教師都根據(jù)自我的教學需要使用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這些現(xiàn)代技術的應用,突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教研室領導和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zhì)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yǎng)。對課堂教學不斷探索,走出適合自我的教學路子。
小學語文讀書指導教學研討課心得體會3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會心得)相關文章:
★ 小學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總結6篇(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進度安排表)
★ 最新中學語文教育教學總結3篇(中學語文教師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 語文學前班正確教學的工作總結模板3篇(學前班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