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最新離騷的閱讀感受和心得3篇 離騷的閱讀感悟,供大家閱讀。

最新離騷的閱讀感受和心得1
我是先知道屈原,隔多年才讀《離騷》的。我非常的熱愛和崇敬屈原,因為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為他有著高潔傲岸的人格,因為他文采卓絕。他的不朽之作《離騷》更是“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千百年來深深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成為詩歌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以前我對于《離騷》只是零星的看過一些,經(jīng)過老師后講解,對屈原其人其文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司馬遷對《離騷》的題解為“離騷者,猶離也”,“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這恰是對離騷感情基調(diào)的詮釋。屈原是那么的憂國憂民,《離騷》正是詩人蘊藏著滿腔愛國激情飽含著血淚寫成的一首悲傷怨憤之歌,讀之令人扼腕而嘆。在《離騷》的開端,詩人開門見山地道出了他的尊貴不凡和崇高理想。“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正則,正道直行,嚴于律己;靈均,稟賦良善,公平均一。這既是親人對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條。接著詩人表白了自己的品德、才能和理想,并以萬分急迫的心情表達了獻身國家的愿望?!翱帜隁q之不吾與”,“恐美人之遲暮”中的兩個“恐”字,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國事的危機感,特別是詩人為祖國的前途而焦急、為祖國的命運而擔憂的急迫心情。每看至此,我心中也油然而生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青春過半,事業(yè)無成,怎能坐視時光飛逝而無動于衷!
詩人不但有理想,更有為理想而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zhì)。詩人在其愛國理想不能為國君世人所理解、并受到守舊貴族打擊和迫害時,他感到了苦悶、孤獨和憤懣,以致強烈的失望;但詩人卻決不屈服,在詩篇中反復(fù)申說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人格操守以及至死不悔的決心?!耙嘤嘈闹瀑猓m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如此悲壯之言語,如此高潔之人格,讀之讓我潸然淚下,為自己曾經(jīng)的動搖而羞愧。人,可以不是英雄,但必須要有自己的操守,要有堅貞的品質(zhì)。堅貞的靈魂需要戰(zhàn)勝誘惑,不怕挫折,能夠忍受莫大的痛苦。
詩人在自己理想不被理解,而且慘遭迫害的情況下,對自己的追求亦產(chǎn)生了一時的困惑,他需要歷史的反思,需要公平的仲裁,于是他借“就重華而陳詞”,重溫了前朝的興亡史,并以壯烈的心情回顧了前朝那些為正義而斗爭者的命運,這種再認識不僅增強了他原有的信仰和信念,同時更激發(fā)起他繼續(xù)奮斗的勇氣和寧死不悔的壯烈胸懷。至此,詩人那崇高而完美的形象、高尚的追求、潔白的人格、堅貞的操守、高貴的心性、傲岸的情懷、唯美的思想,如日月經(jīng)天,光照后世,成為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財富而萬事永存。
最新離騷的閱讀感受和心得2
屈原的《離騷》有著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我想這也正是屈原執(zhí)著性格的體現(xiàn)。然而像屈原這樣“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詩人是不多見的。
面對“讒諂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的不容”,屈原沒有選擇“變心而從俗”,雖然總是問自己“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但最終還是眷顧楚國,系心懷王,未嘗“遠逝以自疏”。
我覺得這樣的自問自答很值得思考,為什么屈原明知道如何做可以得到世俗的肯定,而又偏偏堅持自己的剛直呢?
史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是屈原和漁父的一段對話:
漁父:“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
屈原:“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p>
漁父:“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麱其糟而啜其麶?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屈原:“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沐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屈原對漁父的質(zhì)問,雖然作出了回答,但他實際上并沒有給出明確地理由,只是用比興的手法加以說明。那么我想,漁父還是不知道他真正的信念所在。這也正是屈原所說的“世溷濁而莫余知兮”,他想,他知道世人溷濁的理由,即與世推移,游刃其間,而他認為世人不知道他清醒的理由。所以有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p>
屈原把自己比作辟芷、秋蘭、鸞鳥、鳳凰,而把其他人比作艾草、糞壤、雄鴆、烏雀,顯然把自己與其他人劃分開,這是沖動而不理智的做法。因為,在當時,沒有人會因為屈原的詩好,或由于他自稱的內(nèi)美和修能而幫助他。屈原由于讒人間之,而沖動地生怨于所有人,致使所有人都不能容他。也許,屈原致死也未必能認清這一點。
不過,我并非要否定屈原,屈原的處世方法有待商榷,但他的執(zhí)著精神是非??少F的。我認為,現(xiàn)在很少有人能擁有他的勇氣。在荒謬的現(xiàn)實中,多數(shù)人選擇妥協(xié)以適應(yīng)環(huán)境,如果真的有一個像屈原那樣敢于堅持本性的人,也會被其他人看作是不理智的傻瓜。
試想我們的身邊,假如有一個跟我們非常親密的摯友,因為要堅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而與現(xiàn)實發(fā)生激烈的矛盾時,“理智”的我們會如何做呢?我想,我一定會勸他成熟一點,不要由著性子來,先把事情敷衍過去。在我們看來,妥協(xié)與適應(yīng)是最好的處世之道,凡是有違中庸的,我們就視為偏激。屈原就是因此,而倍受爭議。即便是喜歡屈原的人,估計也沒什么人敢學他。
如果一個人從沒有堅持過什么信念,沒受過什么挫折,我想,他是不會去讀《離騷》的,即使讀了,也看不懂。在隨波逐流的魚兒眼中,河中佇立的巖石是頑固而愚蠢的,它們看不到巖石的堅貞與癡狂,巖石的執(zhí)著所激起的美麗的浪花,也被當作是固執(zhí)所帶來的苦痛的代價。兩種不無道理的視角,如何能相互溝通呢?所以一個認為另一個溷濁,而一個則認為另一個可笑?!昂畏綀A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然而在多數(shù)的現(xiàn)實中,人們的執(zhí)著又是如此的脆弱。就我們身邊來說,高考作文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它對于我們的個性與執(zhí)著,可以算是一次大規(guī)模的圍剿。假如你的個性正對它的胃口,那么你是相當幸運的,因為你可以堅持自我。假如你喜歡寫晦澀懵懂的文章,喜歡寫消極憂傷的文章,喜歡寫光怪陸離的文章,喜歡寫別出心裁的文章,那么你就要小心了,很可能,你就要為此付出苦痛的代價,或者說為此而激起美麗的浪花(如果在那之后你還認為它值得的話)。我就見到過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有很多人,文筆非常棒,也看過很多書,就是因為在寫作風格上不肯妥協(xié),而名落孫山。按照高考作文的邏輯,《離騷》有可能得滿分,但更可能只得2、30分。那些因此而落榜的考生,也像屈原一樣的懷信侘傺,直到他們妥協(xié)。所以出現(xiàn)了這樣的歌詞:“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我想如果屈原聽到這首《海闊天空》,一定崩潰了!
如果連我們都能意識到,該妥協(xié)的時候就要妥協(xié),否則就會吃大虧了,屈原怎么會意識不到呢?在《離騷》中,屈原也寫到了,他原來認為非常好的弟子也背棄了他,不佩帶香草而改佩帶惡草了,我想屈原不會不知道堅持自我要付出什么代價。然而,他竟一如既往的剛正耿直。你能簡單地評價他為可笑或可悲嗎?我覺得世間有時確實有這樣荒誕的事,如莎士比亞所說的“天才的汗水換來小人的鄙視”。而屈原勇敢地承受了這一切,并為后世開創(chuàng)了一條執(zhí)著的大路,雖然這條路的盡頭不那么盡如人意吧,但至少證明有人可以做到不向荒謬的環(huán)境妥協(xié)。
魯迅說過:“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蹦敲?,從某種意義上講,屈原又是幸福的。屈原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也許,在他的一生,那個所謂的夢也從未醒來過,直到他決定死前,夢也沒有破滅過。然而他卻說自己是最清醒的。如果這算幼稚的話,那么我認為很多“早熟”的人需要這種幼稚:屈原可以一生堅信自己的理想,你為什么不能再多堅持一、兩年自己的信念呢?很多年輕人過早地從夢中醒來,淺嘗輒止,往往因而錯失不少機會。
在我們?yōu)閷W分積而努力的大學生活中,很多可貴的東西都被淡漠了。情感、愛好、美德……更不用提“屈原”了!
當然,在現(xiàn)代的社會中,屈原的那種執(zhí)著是被置疑的。但這并不表示《離騷》不值一讀,我想如果一個人讀完《離騷》后能感受并理解那份凄美的執(zhí)著,那么他就很有收獲了。
最新離騷的閱讀感受和心得3
《離騷》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的一首自傳體政治抒情詩。全篇圍繞著楚國的出路何在,自己的出路何在這兩個重大問題,不斷尋求著合理的答案。這首氣貫長虹的詩篇在不斷加強自我修養(yǎng)、執(zhí)著追求崇高理想、毫不妥協(xié)進行斗爭、熱愛和忠于自己祖國等方面表現(xiàn)出了一種崇高的氣勢磅礴的人格美,一種執(zhí)著追求和勇敢捍衛(wèi)人格尊嚴的強烈意識。他那“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國憂民思想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精神成為后世的精神楷模。屈原一生追求“美政”,卻屢遭讒言、嫉妒,面對腐朽奸黨,獨立不遷,橫向不流,百折不撓,寧死不屈,喚起了麻木靈魂的警醒與自覺,培養(yǎng)了人們高尚純潔的品格和愛國主義情感。盡管《離騷》晦澀難懂,佐之以《九章》、《桔頌》、《漁父》、《卜居》等篇章, 其蘊含之深義、揭示之真理,顯現(xiàn)出人格鍛造之重要亦能略懂。對今天的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而言,當有啟發(fā)。結(jié)合自己之體會,略論一二,以策己,以示人,不當之處,待商榷。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偉大的人格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后天鍛造之結(jié)果。要當好一名優(yōu)秀領(lǐng)導(dǎo)干部,鍛造完美人格實在重要。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之人格,就是黨員干部言談舉止、道德風范、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以及知識水平等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新時期我們的黨員干部隊伍中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具有高尚人格的典范,他們的人格閃爍著奪日的光輝。他們憑著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忠誠,憑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忠于職守、敬業(yè)奉獻、鞠躬盡瘁,用一身正氣堅守著人格乃至獻出了生命。正因為有了他們,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才得以蓬勃發(fā)展。然而現(xiàn)實當中,有些領(lǐng)導(dǎo)干部拒絕理想、躲避高尚、蔑視道德,要官之時臉不紅心不跳,面對好處挖空心思以聚斂,身處官場燈紅酒綠圖享受,打著奉獻清廉的旗號干著貪污腐化之事,是為人之不齒。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鍛造完美人格,“歲之不與”!
鍛造完美人格,當立壯志以顯豪氣。人之高低,當觀其志。志向,是對人生的奮斗目標的抉擇。對人格而言,立志至關(guān)重要,實現(xiàn)志向的過程,也是展示人格魅力的過程。有智者立壯志,站在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珍愛生命的絕對高度上俯瞰人生,規(guī)劃人生;無智之人立劣志,追名逐利,光宗耀祖,出人頭地。有智者立長志,以科學理論為指導(dǎo),以堅定信念為基礎(chǔ),矢志不渝地挺進理想的彼岸,“雖九死猶未悔”。無智之人常立志,心中無數(shù),隨欲搖擺。我們只有立志做大事,絕不可立志做大官;所以豪邁之氣不拒小民,猥瑣之氣不分官品;所以屈原彪炳千秋,所以周總理令人景仰。
鍛造完美人格,需要堅持操守以養(yǎng)大氣。領(lǐng)導(dǎo)干部之德,是領(lǐng)導(dǎo)干部人格力量的基礎(chǔ)。翻開案卷、生活腐化、 褻瀆黨紀、踐踏法律的缺德行為是腐敗分子的共同特點之一。屈原尚能“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更需篤守人倫之外,還要按照黨性標準規(guī)范自己,承擔更大的責任和義務(wù)。要守大德,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重,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心甘情愿當公仆。要守官德。要看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榮譽,注重自己的言行,堅持共產(chǎn)黨人的“為官之道”,恪守人民公仆的“為官之德”。要守公德,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遵守社會運轉(zhuǎn)的秩序。既不能以權(quán)謀私、貪贓枉法,也不能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要守美德,奉養(yǎng)父母,愛護妻子,尊敬德者,遠離惡友,淡泊明志,行為無瑕,對社會要有一顆知恩、感恩、報恩之心,對自己要學會“知足常樂”,要有濟人之心、容人之量,立身一隅,慮及八方,此等胸懷,此等境界方顯其德高 ,顯其人偉,顯其 器大。
最新離騷的閱讀感受和心得3篇 離騷的閱讀感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