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寄諸弟書心得體會4篇(讀寄諸弟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寄諸弟書心得體會1
《寄諸用明書》心得分享
原文:
得書,足知邇來學力之長,甚喜!君子惟患學業(yè)之不修,科第遲速,所不論也。況吾平日所望于賢弟,固有大于此者,不識亦嘗有意于此否耶?便中時報知之。
階陽諸侄聞去歲皆出投試,非不喜其年少有志,然私心切不以為然。不幸遂至于得志,豈不誤卻此生耶!凡后生美質(zhì),須令晦養(yǎng)厚積。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fā)散,況人乎?花之千葉者無實,為其華美太發(fā)露耳。諸賢侄不以吾言為迂,便當有進步處矣。
書來勸吾仕,吾亦非潔身者,所以汲汲于是,非獨以時當斂晦,亦以吾學未成。歲月不待,再過數(shù)年,精神益弊,雖欲勉進而有所不能,則將終于無成。皆吾所以勢有不容已也。但老祖而下,意皆不悅,今亦豈能決然行之?徒付之浩嘆而已!參考譯文(譯自夏涼冬暖)接到來信,知道你近來學識增長,非常高興!君子只擔心學問沒有修好,對于科第能不能中或者早中遲中都是不去追求的。況且我平時對賢弟的期望都不僅是如此的,但不知道賢弟是否也有意于此事?所以寫信告知你。
聽說階、陽兩位侄子去年都出去參加科第考試,不是我不欣賞他們年少有志,但我內(nèi)心卻對此卻不以為然。如果他們能夠中第,但豈不會因此而耽誤了終生啊!年輕人要有成就,必須令其收斂修養(yǎng)而厚積薄發(fā)。正如天體運行還沒有形成聚氣,則不能發(fā)散,何況是人呢?花如果有千葉但無果實,就是因為華美外表太早發(fā)散了。如果兩位賢侄不認為我此番言語是迂腐,就會有進步的空間了。
好多人來信勸我為官之事,我也不是潔身自好不理解。之所以急急提醒你,并不是我僅僅覺得應該收斂隱晦,也是因為我并沒有學成之故。歲月不待,再過幾年,精神會越來越差,屆時雖然想長進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則將會一事無成!所以我認為形勢不容自己了。要去地下見老祖宗,也會無顏面,所以現(xiàn)在怎么能貿(mào)然處事呢?所以經(jīng)常會有光陰白白付出的嘆息啊!讀后感分享 夏涼冬暖
《寄諸用明書》寫于陽明先生四十歲時。諸用明是陽明先生的妻弟,一個樂善好施之人,才華橫溢卻不求仕途,深得陽明先生賞識。但陽明先生得知他兒子參加科第考試,擔心反而耽誤了這倆侄兒的未來,就寫此信提醒了一番?!胺埠笊蕾|(zhì)須令晦養(yǎng)厚積。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fā)散,況人乎?花之千葉者無實,為其華美太發(fā)露耳。”是這篇文章的精華所在。他的意思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是少年時期,應該“晦養(yǎng)厚積”,不被功名所束縛,才能成為圣人,這呼應了陽明先生十二歲就認為讀書是做圣賢的抱負。在王陽明先生年譜時說道,他二十二歲在南宮進士考試時落第了,同考試的舍友以不中第為恥,但王陽明先生卻笑著說:“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奔词钦f王陽明先生不以不中進士為恥,但如果不中進士而動了心,這反而是恥辱,說明了先生漠視功名,一心只想成為圣賢。最后一段則反映了先生在有限的人生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這篇文章雖然不長,卻充分體現(xiàn)了陽明先生淡薄功名的態(tài)度和不懈追求圣賢之道的人生觀,令人非常佩服!參加致良知學習小組已經(jīng)兩個多月,小組要求我們每隔一天要自學一篇,并和同修們分享一下心得。因工作很繁忙,出差頻繁,第一遍也只能粗讀。到發(fā)微信公眾號時,就倒逼自己再精讀幾篇,每讀一次都有新的體會,而且越學越有興趣,收獲也越來越大。但要把文言文翻譯出來就顯得有點吃力,找不到參考書籍,網(wǎng)上也基本上找不到參考譯文,只能憑著導讀的提示和自己的理解來譯,感覺譯得還是不太到位。所以,也期待能得到同修們及朋友們的指導,歡迎交流,相互砥礪前行。
寄諸弟書心得體會2
導語:與諸弟書是曾國藩升任禮部侍郎后寫給兄弟的信,重孝悌,而不是以謀取功名為第一,也對官宦、商賈、耕讀和孝友四種家族的發(fā)展做了點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與諸弟書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與諸弟書原文:
諸位賢弟足下:
十一前月八日,已將日課抄與弟閱,嗣后每次家書,可抄三葉付回。日課本皆楷書,一筆不茍,惜抄回不能作楷書耳。
馮樹堂時攻最猛,余亦教之如弟,知無不言??上У懿荒茉诰?,在樹堂日日切磋,余無日無刻不太息也!九弟在京年半,余懶散不努力;九弟去后,余乃稍能立志,蓋余實負九弟矣!
余嘗語貸云曰:“余欲盡孝道,更無他事;我能教諸弟進德業(yè)一分,則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諸弟進十分,則我之孝有十分。右作不能教弟成名,則我大不孝矣!”九弟之無所進,是我之大不教也!惟愿諸弟發(fā)奮立志,念念有恒;以補我不孝不罪,幸甚幸甚!
岱云與易五近亦有日課冊,惜其譏不甚超亙,余雖日日與之談論,渠究不能悉心領會,頗疑我言太夸。然岱云近汲勤奮,將來必有所成。何子敬近侍我甚好,常彼此作詩唱和,蓋因其兄欽佩我詩,且談字最相合,故子敬亦改容加禮。
子貞現(xiàn)臨隸字,每日臨七八頁,今年已千頁矣,近又考訂《漢書》之偽,每日手不釋卷。蓋子貞之學,長于五事,一曰《儀禮》精,二曰《漢書》熟,三曰《說文》精,四曰各體詩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傳于后少。以余觀之,此二者,余不甚精,不知淺深究竟如何,若字則必傳千占無疑矣。詩亦遠出時手之上,必能卓然成家。近日京城詩家頗少,故余亦欲多做幾首。
金竺虔在小珊家住,頗有面善心非之隙,唐詩甫亦與小珊有隙,余現(xiàn)仍與小珊來往,泯然無嫌①,但心中不甚愜洽②耳。黃子壽處本日去看他,工夫甚長進,古文有才華,好買書,東翻西閱,涉獵頗多,心中己有許多古董。
何世名子亦甚好,沈潛之至,天分不高,將來必有所成,吳竹如近日未出城,余亦未去,蓋每見則耽擱一大也,其世兄亦極沈潛,言動中禮,現(xiàn)在亦學倭艮峰先生。吾觀何吳兩世兄之姿質(zhì),與諸弟相等,遠不及周受珊黃子壽,而將來成就,何吳必更切實。此其故,諸弟能直書自知之,愿諸弟勉之而已,此數(shù)子者,皆后起不凡之人才也,安得諸弟與之聯(lián)鑣并駕,則余之大幸也!
季仙九先生到京服闋③,待我甚好,有青眼相看之意,同年會課,近皆懶散,而十日一會如故。余今年過年,尚須借銀百十金,以五十還杜家,以百金用。李石梧到京,交出長郡館公費,即在公項借用,免出外開口更好,不然,則尚須張羅也。
門上陳升,一言不合而去,故余作傲奴詩,現(xiàn)換一周升作門上,頗好,余讀《易》旅卦喪其童仆,象曰:“以旅與下,其義喪也?!苯庵咴唬骸耙月门c下者,謂視童仆如旅人,刻薄寡恩,漠然無情,則童仆將視主如逆旅矣?!庇啻码m不刻薄,而頗有視如逆旅之意,故人不盡忠,以后余當視之如家人手足也。分雖嚴明,而情貴周通,賢弟待人,亦宜知之。
余每聞折差到,輒望家信,不知能設法多寄幾次否,若寄信,則諸弟必須詳寫日記數(shù)天,幸甚!余寫信亦不必代諸弟多立課程,蓋恐多看則生厭,故但將余近日實在光景寫示而已,伏維緒弟細察。(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注釋
①泯然無嫌:指表面上沒有嫌隙。
②不甚愜洽:指不太樂意和融洽。愜:愜意。
③闋:止,止息,此處指期滿。
4.審:清楚,明白。
5.洎:至,到。
6.驟幾:很快成功。
翻譯
諸位賢弟足下:
十一前月八日,已把日課抄給你們看,以后每次寫信,可抄三頁寄回。我的日課都用楷體,一筆不茍,可惜寄回的抄本就不用楷體了。
馮樹堂進步最快,我教他和教弟弟一樣,知無不言??上Ь诺懿荒茉谶@里,與樹堂天天切磋學問,我無日無刻不嘆息!九弟在京城一年半,我懶散不努力;九弟去后,我才稍微能夠立志,因我大有負于九弟了!
我常對岔云說:“我想盡孝道,除此沒有別的事更重要。我能夠教育弟弟們進德修業(yè)一分,那我真是盡孝一分;能夠教育弟弟們進步十分,那我真是盡孝十分。如果完全不能教弟弟們成名,那我是大大的不孝了?!本诺苤詻]有長進,是我的大不孝!只望弟弟們發(fā)奮立志,念念有恒,以彌補我的不孝之罪,那就很有幸了!
岱云是易五,近來也有日課冊,可惜他們的見識不夠超越,我雖天天和他們談論,他們卻不能一一領悟,還懷疑我說的大夸張了。但岱云近來很勤奮,將來一定有成就。何子名近來對我很好,常常彼此作詩相唱和。這是因為他兄長飲佩我的詩,并已論書法最相合,所以子敬也改變態(tài)度,優(yōu)禮有加。
子忐現(xiàn)在臨的是隸書,每天臨七八頁,今年已臨了千頁了。近來又考訂《漢書》之偽,每天手不釋卷。子貞的學問,有五個方面見長。一是《儀禮》精通;二是《漢書》熟悉;三是《說文》精湛;四是各種體裁的詩都寫得好;五是書法好。這五個方面的長處,他的想法是都要能傳于后世。以我看來,前面三個方面,我不精,不知深淺如何?如果說到書法,那是必定可傳千古疑的了。他的詩,也遠遠超過了時尚詩人,一定可以卓然成家。近來京城詩家很少,所以我也想多做幾首。
金竺虔在小珊家住,兩人有嫌隙,面和心不和。唐詩甫也和小珊有嫌隙。我現(xiàn)在仍舊與小珊往來,表面上沒有嫌隙,但心里不太樂意和融洽。黃子壽處今天去看他,工夫很長進,古文有才華,喜歡買書,東翻翻,西看看,涉獵很廣,心里的古董貨收藏不少。
何世兄也日好,沉著潛靜得很,天分不高,但將來一定有成就。吳竹如近日沒有出城,我也沒有去,因為見一次面便耽擱一天時光。他的世兄也很沉著潛靜,言行合乎禮節(jié),現(xiàn)在也師事倭良先生。我看何、吳兩世兄的姿質(zhì),和弟弟們不相上下,遠不及周受珊、黃子壽,而將來成就,何、吳一定更切實些。因為這個緣故,弟弟自然知道我的意思,希望弟弟們勉勵。這幾位,都是后起不平凡的人才,如果弟弟們能夠與他們并駕齊驅(qū),那是我大感幸運的!委仙九先生到京,喪服滿期,對我很好,青眼相看,同年會課,近來都懶散了,但十天一會還維持下來。我今年過年,還要借一百五十兩銀子,以五十兩還杜家,以一百兩自己用。李石梧到京,交出長郡館公費,就在這公費中借用,免得向外面開口更好些,不然的話,又要張羅一番。
門上陳升,因為一言不合,拂袖而去。所以我做了一道《傲奴詩》,現(xiàn)在換了周升作門上,比較好。我讀《易》旅封喪其童仆,像曰:“以旅與下,其義喪也?!苯忉尩娜苏f:“以旅與下是說看童仆好比路人,刻薄寡恩,漠然無情,那么童仆也把主人看做路人了?!蔽覍Υ氯穗m說不刻薄,也看得如路人,所以他就不盡忠報效,今后我要把下人當做自己家里人一樣親如手足,辦事雖要求嚴格明白,而感情上還是以溝通為貴。賢弟對特別人,也要知道這個道理。
我每聽到通信兵到,便望有家信,不知能不能設法多寄幾封?如果寄信,那弟弟們必須詳細寫日記幾天,幸甚!我寫信也不必代你們多立課程,恐怕多了產(chǎn)生厭煩心理,所以只寫近日實在情形罷了。望弟弟們細看。(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寄諸弟書心得體會3
《新秋夜寄諸弟》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韋應物。其古詩全文如下: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
方用憂人瘼,況自抱微痾。
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前言】
《新秋夜寄諸弟》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五言律詩,它表現(xiàn)出了一位憂國憂民的政府官員的矛盾心情,詩文內(nèi)容由恩弟至優(yōu)民,由家事至國事,情緒沉重凄惋,令人動容。
【注釋】
①星河:銀河。
②空齋:蕭條的居室。
③用:因為。
④人瘼: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而改。
⑤微疴:小病。
⑥顏鬢:容顏,鬢發(fā)。
⑦蹉跎:虛度年華,指衰老。
【翻譯】
相隔兩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這晚上,能與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高高梧桐樹飄落一片枯葉,獨坐在空空的書齋里,思念著故鄉(xiāng)親人。朝廷對我剛剛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為解除人民的災難和憂患,況且本來自己的身體就不太好。雖然十分思念諸弟,但畢竟分別時間不算太久,還是不要過于在意這短期的分別,以致顏鬢蒼老,歲月失時。
【鑒賞】
首二句言新秋,但從中已流露思弟之苦:“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本┒寂c滁州,兩地相隔千里;在這兩地“皆秋”的晚上,能與諸弟共望的,唯天上星河而已。這兩句,“俱秋夕”的“俱”字,從兩地落筆,點出與弟相思難會之苦;而秋風蕭索之夕,更從季候中烘襯出一層悲涼之色?!肮残呛印钡摹肮病弊?,反襯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別無可共。從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歡聚,同桌共餐,攜手同游,文津共渡,詩文同賞,無話不論,何等歡欣;而今“共望”的,卻只“星河”在天。一個“共”字,反襯出詩人極其寂寞之感,透出詩人極其憶昔之情。
如果說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歸之心還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這種感情表現(xiàn)得就更加明顯了:“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彼自捳f“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边@高大的梧桐樹上,秋風偶吹黃葉落地,便引起詩人無限的思歸之情?!案呶唷睂Α翱正S”,雖是衙署中實有之景,卻正契合著詩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葉下”對“秋思多”,表面是因果關系的對仗,好像因“葉下”而生“歸思”之想,而實則是因“歸思多”才更注意了節(jié)候的變化。由此襯出詩人思念諸弟之殷切。
念弟思歸畢竟是個人小事,從政愛民才是職責大事。作為清正的官吏,詩人在這一點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寫道“方用憂民瘼,況自抱微痾?!薄胺接谩保赣杀炔繂T外郎升任滁州刺史,官階由從六品升為正四品;“痾”,同疴,指小病。“方用”與“況自”,為遞進之語。意思是:朝廷對我剛剛委以重任,我生怕從政不力,政事不嚴,不能為解除人民的災難和憂患而盡職;況且本來自己的身體就不太好,精力不濟,就更不應該為一己之念而從政事中分心了。“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薄盁o將”,不要。兩句意思是:夏天赴任,現(xiàn)在正值秋時,雖然十分思念諸弟,但畢竟分別時間不算太久;還是不要過于在意這短期的分別,以致顏鬢蒼老,歲月失時;言下之意,一定要好好從政愛民,切不可因思念諸弟而使歲月蹉跎。勸勉自己不要因念諸弟而變得蒼老,正說明思弟情深,難于忘懷。
這首詩語言淺近,感情深摯。詩人能把個人小事置于從政大事之下,體現(xiàn)了一位清正官吏應有的思想品格。詩雖古體,但有些詩句卻清麗而又對仗工穩(wěn),情深而又不獨溺于己情。表現(xiàn)了詩人嫻熟的寫作技巧。
寄諸弟書心得體會4
韋應物《閑居寄諸弟》賞析
引導語:韋應物的作品《閑居寄諸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首詩是詩人韋應物寫給弟弟的懷念詩,下面我們來對這首詩進行簡單的賞析。
閑居寄諸弟 韋應物
秋草生庭白露時,故園諸弟益相思。
盡日高齋無一事,芭蕉葉上獨題詩。
賞析
詩的前兩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和人物,將讀者引入一個碧草叢生、澗水奔流、鳥鳴深樹的清幽境界。詩以“獨憐”二字領起,詩人把自己置于西澗僻靜的環(huán)境中,去獨自觀賞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聲息。也使讀者似親眼見到這位卸任不久的地方官,正踽踽獨行于山水之間,充分領略自然美景,一洗胸襟。因此,這“獨憐”二字實為賞析本詩的關鍵。
“憐”是愛惜之意,詩人置身西澗上,他喜愛這里的什么東西呢?
首先是他腳下澗邊的幽草。草用幽來形容,不僅寫出了草的茵綠、繁茂、厚密等形態(tài),而且寫出了草的深邃、靜謐、未經(jīng)踐踏等意態(tài),傳達出環(huán)境的幽僻氛圍。其次是他頭頂上林木深處傳來的黃鸝的啼鳴。澗邊之上是層層峰巒、樹高林密,黃鸝就在林木深處,那婉轉(zhuǎn)悅耳的歌聲傳到詩人的耳朵里,深深地吸引了詩人的注意。如果說“幽草”給詩人以靜的感受,那鳥鳴就帶來了動的樂趣。這里用筆簡練,意境清幽,還成功地運用了古典詩歌中以聲襯靜的手法,使畫面生機盎然。這婉轉(zhuǎn)動聽、清脆悅耳的鳴聲,非但絲毫無損于西澗環(huán)境的清幽寧靜,相反倍顯其靜。
此兩句就詩人的感官而言,既有視覺活動,也有聽覺活動;就畫中的景物而言,既有上下高低之分,又有縱橫遠近之別。只寥寥十四個字,詩人便將茂密的綠樹、鳴囀的黃鸝、岸邊的幽草、奔流的澗水,這些分散的景物聚攏筆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諧、色彩鮮明的畫圖,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注釋
①盡日:終日、整日。
②高齋:高大寬敞的書齋。
寄諸弟書心得體會4篇(讀寄諸弟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 “時代楷模”王紅旭先進事跡心得體會7篇 時代楷模王紅旭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
★ 小學教學常規(guī)管理規(guī)定心得體會3篇 落實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管理實施辦法心得體會
★ 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管理要求心得體會3篇(教學常規(guī)管理辦法心得體會)
★ 初中校長教學常規(guī)管理心得體會3篇 學校常規(guī)管理心得體會匯總
★ 《河北交通安全公開課》觀后感心得體會3篇(河北省中小學交通安全公開課觀后感)
★ 銷售人員工作心得體會總結(jié)范例3篇(銷售員的工作心得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