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奪冠觀后感3篇 《奪冠觀后感》,供大家閱讀。

奪冠觀后感1
我對影片印象最深刻的有三點:一是體育中科技與人的較量,二是郎導對女排的指導方式,三是對體育運動本身魅力的還原。
影片情節(jié)段落非常精簡,甚至可以說是直接被割裂為三場比賽。在第一段落,國家體委來人說,未來體育靠的不是人腦,而是科技,運動員的技術特點和戰(zhàn)術變化,都能夠被計算機精準地分析出來。當即袁教練將攔網(wǎng)調(diào)高15厘米,以“人”的刻苦來對抗“科技”。35年后,里約奧運會上,鏡頭里展示郎平依靠對巴西隊的計算結果迅速對癥下藥、發(fā)布戰(zhàn)略。盡管在不同時代條件下,我們對科技是預防者和使用者這兩個不同的身份,但實際上我們都把握住了科技外殼下的本質(zhì)——出其不意。排球?qū)儆谝豁楅_放性運動技能,它的特點就是不可預測性:不能事先做出動作決定,要根據(jù)外界突如其來的刺激做出反應??萍嫉拇_必須跟上,但它只是提供現(xiàn)狀的利器,人的智慧必須掌握在第一線。
郎平回歸確實給女排帶來了新東西,我認為一是國際視野二是人文關懷。國際視野體現(xiàn)在采用大國家隊模式與全球范圍聘請專業(yè)型教練?!按髧谊牎蓖ㄟ^增加隊員的人數(shù)來組建國家隊,每個位置上保持3—4名隊員的配置,最后再根據(jù)運動員的最終表現(xiàn)來確定組隊名單(姜歡環(huán),2017)。這種模式可以激發(fā)新老隊員的危機感,調(diào)動他們訓練的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隊員不分主力和替補,只分首發(fā)和非首發(fā),這種策略要想敢用,就必須要隊員在場下付出更為艱苦的訓練以及進行更充分的團隊磨合。練不好在場上就發(fā)揮不出來,容易出現(xiàn)各種紕漏,比如我在院女籃經(jīng)常會體會到有限主力給上場球員分配帶來的限制,主力不上場,控球后衛(wèi)不行,隊伍直接不知道怎么打;但如果練得好,能發(fā)揮出來,那就是一只絕對強盛的隊伍,對方?jīng)]有我方隊員的充分數(shù)據(jù),我方也可以照顧到隊員的體力狀況。復合型教練團也打破了傳統(tǒng)女排教練隊伍成員構成模式,在醫(yī)療、康復方面均配備專業(yè)人員,為女排提供有力后盾,保證隊員安全感需要以及盡量減少因疲勞、傷病導致的運動狀態(tài)下滑現(xiàn)象。人文關懷體現(xiàn)在郎導對隊員出錯的寬容心以及自身不計得失敢于拼搏的無私心境。面對張常寧轉(zhuǎn)排球的特定行為,郎導沒有進行強行干涉,只是讓她盡量5秒鐘內(nèi)轉(zhuǎn)完,我認為是很好的處理方式。這一動作對于張常寧來說如果是運動前習慣動作的話,它并非多余,它的節(jié)律性與成功完成動作呈正相關,其穩(wěn)定相對時間可能是成功完成發(fā)球這一封閉性動作技能的重要部分。而如果轉(zhuǎn)排球已經(jīng)成為了張常寧的“運動員迷信行為”,這樣指導也可以保留轉(zhuǎn)排球帶給她的緩解壓力、增加控制感、提高實際表現(xiàn)等積極作用(羅霄驍,張力為,2015)。
最讓我有感觸的是郎導面對隊伍屢敗屢戰(zhàn)的賽況,仍然在試驗各種陣容組合的自信狀態(tài),“還可以再輸”這句話深深地觸到了我內(nèi)心深處,也希望體育屆領導、教練能明白,不能只拿勝負、成績說事,和以前的自己比,看到隊員的進步,明白隊伍的薄弱項在哪,明確下一步如何改進才是重點。已有研究表明,在大學生及運動員群體中,獎勵均可提高轉(zhuǎn)換功能的操作成績,懲罰均可降低轉(zhuǎn)換功能的操作成績(彭凡,2016)。在排球這種需要高轉(zhuǎn)換功能的運動項目中,教練若不能承受壓力、指揮若定,對球隊發(fā)揮顯然不利。我自己是能體會到,隊員的焦慮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教練的反饋。盡管打得爛,但如果看到教練非常鎮(zhèn)定,再聽他的發(fā)言,對下一場發(fā)揮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但教練如果只是責令隊員哪部分做得不對,下一場照樣打得爛。另外人文關懷還體現(xiàn)在讓全體女排隊員填寫問卷以互相了解,激發(fā)隊員間自我表露;讓隊員對打排球進行歸因,調(diào)動訓練的主動性等等。大國家隊時代下的訓練模式以及對體育人文觀念的革新詮釋使得女排精神的層次更為豐富。
這部劇情運動片雖然在剪輯方式以及濃濃的正能量宣傳上讓部分觀眾不太適應,但我還比較欣賞它對排球運動本身魅力的還原。人們觀看影片中排球比賽之所以會感到振奮、激動,除了是被“女排精神”感染外,也是因為受到排球比賽中力量、速度的直觀視覺沖擊。研究表明,視覺通道的節(jié)奏感知較弱,與聽覺節(jié)奏同時呈現(xiàn)時會受到時間定位上的拉扯,但通過加入運動信息和增強后天經(jīng)驗可以得到強化;節(jié)奏刺激可以調(diào)節(jié)注意在時間上的分配使其同步化,這種調(diào)節(jié)作用可以單通道或者跨通道地出現(xiàn)(潘祿,錢秀瑩,2015)。影片在對排球比賽的表現(xiàn)上,各類緩推軌視點鏡頭、全景特寫、排球飛躍特寫鏡頭等鏡頭的高速剪輯,在節(jié)奏上能夠與節(jié)奏感極強的弦樂協(xié)奏背景音樂完美嵌合,構成視聽“流動”、“跳躍”的基本框架,搭配完美節(jié)奏感,通過多通道感知整合,增加了影片視聽元素感知的豐富性。
對于女排精神的解釋,郎指導這樣說道:“不是贏了球才有精神,輸了就沒精神,不能只拿勝負衡量精神。每天都兢兢業(yè)業(yè)去做了,不管成功不成功,都體現(xiàn)了堅持不懈的精神?!泵魈熘形缭号@和運人約了友誼賽,我會學習鍥而不舍的女排精神,在場上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和隊友同甘共苦、團結戰(zhàn)斗;平時扎扎實實、勤學苦練,不斷取得進步。作為新時代青年,在學習和工作中,我也會和同行萬眾一心,凝聚攻堅克難、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奪冠觀后感2
整部電影的時間跨度非常長,從七八十年代到16年的里約奧運會,《奪冠》將充滿了“中國女排”鮮明時代感的81年擊敗日本女排、08年中美大戰(zhàn)、16年里約奧運會逆轉(zhuǎn)巴西這三場重要比賽收錄到電影中,以中國女排第一人郎平的經(jīng)歷為線索,連接了三個時代。正如有的人說80年代的女排走出國門意氣風發(fā)奪得五連冠的榮耀,是寫在自己課本里的回憶;有的人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沒有拿到奧運冠軍是自己那一年最大的遺憾;還有的人說20xx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在沒有人看好的情況下逆風翻盤奪得冠軍,是自己看過最燃的一場比賽。
其實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我有點擔心振奮了三代人精神的國民偶像中國女排,會被拍成一部乏味的競技電影,也曾考慮過在這個時間點上映的《奪冠》究竟是不是一部讓人覺得有些許枯燥的“主旋律”電影。因為在觀眾心中,“中國女排”這四個字代表著一往無前的勇氣以及永不言敗的精神,而陳可辛導演真的能拍出這段曲折又充滿眼淚的歷史嗎?
由于片名從《中國女排》改為《奪冠》,這在片名上就劇透了。但由于影片完全取材現(xiàn)實里中國女排的奪冠經(jīng)歷,而現(xiàn)實中“女排”其實就等于“奪冠”,無論如何,觀眾面對這部電影時,它的故事懸念不是最重要的,故事講的是誰也一目了然,于是陳可辛在《奪冠》中,就盡可能把著力點放在“怎樣奪冠”,讓過程成為主體。因此《奪冠》是在一個很容易落入體育勵志電影“從輸?shù)节A”模板的可能之下,被陳可辛用多變的手法拍出了只關于人物、表演和事件的戲劇魅力,在此之上再試圖提煉“女排精神”。
在故事、人物、懸念基本已知的情況下,《奪冠》用的獨特方法是,讓觀眾把注意力放在看演員怎樣還原原型人物,這是一部“看表演”的電影。戲里主角為了冠軍,有其情節(jié)內(nèi)的成敗,情節(jié)之外最激發(fā)觀眾興趣的就是演員表演的成敗。
《奪冠》從頭至尾最吸引人的始終是鞏俐對郎平的超強還原,事實上,鞏俐和郎平的確是中國自八十年代以來最有國際成就的兩位女性。這兩位女性的國際影響力,都有賴于影像強大的傳播力量,八十年代“全民看女排”,和現(xiàn)在“全民看電影”,在傳播學上實質(zhì)是一樣的。因此“鞏俐演郎平”不僅是一次遲早的相逢,更是一次最強的對話。
當我看《奪冠》時,我產(chǎn)生了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鞏俐的肢體語言、說話的方式,就像匠人一般精準復刻了郎平的行為與表情——這與她細致的觀察、老道的表演經(jīng)驗密不可分——但更關鍵的是,她的靈魂都像附在郎平身上,借這個故事,也重新塑造了她自己。
在后來的群戲上,陳可辛更大膽,讓女排運動員去飾演她們自己。這相當于給每個人劇本,讓她們回到過去,演過去的那個自己。參加過里約奧運會的那一批女排成員基本上全員上陣,她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拿了那么多次世界冠軍,在最意氣風發(fā)的時候還能演出4年前的那種瀕臨退出奧運會的失落絕望嗎?可9月25日第一批看完電影的觀眾就把#奪冠#、#朱婷演技#的話題送上微博熱搜,這些女排姑娘站在鏡頭前讓人無法挑剔她們的演技,因為她們沒有在演戲,而是把自己真實經(jīng)歷過的事情重現(xiàn)了一遍,她們也不需要演技,這世上哪有本尊飾演本尊更讓觀眾信服的事情呢。而其中,排球名將朱婷的表現(xiàn)最為突出。她的小故事既平行于現(xiàn)實,又高于現(xiàn)實,在電影中被提煉為新一代女排精神,讓人尤為難忘。
最后再說說影片最大的優(yōu)點——比賽場面吧。比賽場面確實是拍得最精彩最驚心動魄的地方,我一直覺得如果電影拍體育賽事再拍不好那就別拍類型片了。競技體育本身的魅力之外,你還可以用運鏡和聲音去盡可能放大每一個動作的張力,影片里賽場上帶著呼吸感的手持鏡頭,配上女排姑娘們“bangbangbang”的暴扣,看得人確實十分過癮。
從原來的《中國女排》到現(xiàn)在的《奪冠》,誠如導演陳可辛在映后的感言,這部電影的制作與上映和女排姑娘們打比賽一樣,經(jīng)歷了太多的不容易。電影立項之初,它就有著極高的關注度,可惜由于種種原因,最終《奪冠》呈現(xiàn)的可能不是它最完美的樣子,但仍值得鼓勵。如果要給電影打分,10分的話我覺得可以打9分了,尤其是加入了情懷這種東西之后,就很難再用理性去衡量了。以后大概再也不可能有這種陣容去反映這段歷史了,更不可能有尚處巔峰時期的這代女排隊員出現(xiàn)在這種電影里了。
奪冠觀后感3
國慶抽空去看了電影《奪冠》,年紀大了,淚點低了,數(shù)度哽咽。我和女排有著不解的情緣,我出生那天是女排五連冠第一冠的準決賽日(中美之戰(zhàn)),我父親為了看決賽都不守在病房外了,當時可謂全民狂熱,一度我的名字都可能被叫作陳冠華。所以在出生之時,便和女排結下了不解之緣。
《奪冠》共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講述1981年日本世界杯的第一冠,當時中國女排訓練條件差,缺乏先進的技術輔助,完全靠著女排精神和頑強拼搏,最終擊敗了以頑強著稱的'日本女排。第二個故事講述2008年北京奧運會,陳忠和同郎平的中美之戰(zhàn),由于最終的失利,這段篇幅較短。而第三個故事講的是女排在低谷之時,郎平臨危受命,大膽改革,啟用新人,最終在里約奧運會的賽場上擊敗不可一世的東道主巴西女排并奪得冠軍。三個故事代表了女排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狀態(tài)和不同的結局。但不變的只有四個字--女排精神。
其中幾位主演的演技還是不錯的,吳剛演出了袁為民的嚴格和溫情的雙面性,黃渤演出了陳忠和的憨厚和淳樸,為了女排甘愿犧牲一切。而鞏俐則演出了郎平的處亂不驚、沉穩(wěn)中蘊藏著睿智。
之所以被打動, 甚至哽咽,我總結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羨慕
女排精神體現(xiàn)的是不服輸、堅持、玩命、刻苦等優(yōu)良的品質(zhì),而我們自己的身上往往缺少這種死磕的精神。往往越是做不到,就越是向往。當看到別人身上我們所缺乏東西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動,其實更是一種羨慕。
二、揪心
在某些片段,看到女排姑娘一次次摔倒后爬起,遍體鱗傷,其實有一種同情弱者的同情心。在教練面前,她們無數(shù)次地被扣殺接球,不停的重復訓練,在常人看來真的是太辛苦了,但是在她們心中,有一種力量支持著她們,那就是不能玷污女排精神,她們作為傳承者,只能做的更好。當你看到別人為了目標而不斷死磕自己的時候,你難免會有些同情,有些揪心。
三、驕傲
作為中國人,每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之時,我相信無論你身在何處,都會為之感動。特別是在那些你明明沒有優(yōu)勢,硬是靠著頑強拼搏最終奪得冠軍的時刻,你更會為你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女排確實也陷入過低谷,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起起伏伏才會讓你更加感到珍貴。
跳出電影,我從電影中收獲了些什么?我覺得也有三點
一、不斷堅持
當我們覺得已到極限,往往會選擇放棄。比如最近我在練習跳繩,開始只能跳200個,但是每次當跳到你認為的極限之時,你就多堅持10個,漸漸地就能跳到600個,甚至1000個。堅持一方面帶給你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則是對你意志品質(zhì)的鍛煉。電影中有一句臺詞:人天性就是懶惰的。如果不能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和堅持去克服天性,那么,我們只能隨波逐流,最終也無法取得成就。
二、精神力量
電影中,郎導問朱婷,你為什么打球,從父母到自己到想成為郎平,朱婷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但卻都不是郎平認為的正確答案。最終還是從陳忠和嘴里說了出來,為了祖國,為了我們的女排精神。人需要一點精神,需要一些追求。這讓我想起了興趣,君君平時做作業(yè)拖拖拉拉,但是只要畫畫,11點都不肯睡,可見興趣的力量。精神也一樣,它有些抽象但卻實際存在。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在于相信。比如教育,如果你認為只是一份工作,那么你或許沒有動力。但是如果你認為是在做能改變別人一生的事,那你的動力將大大不同,這就是精神帶來的力量。
三、領導力
你可能會問,女排精神一直在那里,為什么女排成績還會起起伏伏呢?的確,只有精神是不夠的,團隊的成功還需要一位優(yōu)秀的領導者。電影中,陳忠和為了支持郎平,主動退出競選,因為他相信郎平是那位更好的領導者。只有郎平才能服眾,也能為女排帶來更加先進的技戰(zhàn)術和管理模式,幫助女排走出低谷。不得不說,陳忠和是偉大的,而郎平最終也沒有辜負他。郎導在女排試行的三項改革,啟用新人、引入外教和科學數(shù)據(jù)分析以及將女排精神注入每一位女排隊員的心中,喚起了每一位隊員最大的潛能,最終擊敗世界第一巴西隊,勇奪里約金牌,我覺得這塊金牌是對郎導、所有隊員以及陳導最好的回報。
說實話,我還真有去二刷的沖動,電影很有沖擊力,不是那種美國大片感官上的沖擊,而是那種共鳴和代入感。我也非常欽佩和感謝郎導,應該說五連冠的輝煌足以讓她名留史冊,接手當時低谷甚至被認為二流的女排,應該說是賭博,一場贏面很小的賭博。但郎導之所以接手,是因為她對祖國的熱愛,對女排的熱愛,我希望中國女排能永遠秉持女排精神,為我們帶來更多精彩的比賽和冠軍。
奪冠觀后感3篇 《奪冠觀后感》相關文章:
★ 《我的戰(zhàn)爭》觀后感6篇(觀看我的戰(zhàn)爭電影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