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死亡詩社》影片觀后感大學生范文3篇 死亡詩社觀后感,供大家閱讀。
《死亡詩社》影片觀后感大學生范文1
《死亡詩社》是一部好電影,非常非常合我的胃口。
Keating老師的教育方法我很贊同,而且也是我從我的中學學到的東西。
但是如果結局是20__年后Keating老師的學生一個一個都成了才,那這部片子就降低了一個檔次。
是的,最后的結局是悲傷的,大家都很同情Keating老師。
當看到Todd站上桌子,大喊:“Oh, Captain, My Captain(噢,船長,我的船長)”的時候,我也感動的幾乎要哭出來。
但是我必須要問一句:Neil的死到底是誰造成的?如果Keating老師不來,Neil是不會死的,為什么Keating老師來了以后,他會自殺?
Keating一點也沒有錯么?
他教育自己的學生要獨立思考。
他教育自己的學生要挑戰(zhàn)書本權威。
他教育自己的學生要Seize the day(Carpe diem)。
他教育自己的學生要用感性生活。
他教育自己的學生要be extraordinary。
在我看來,再正確不過了!我想鼓掌!
但是,Keating有教過如何去做么?
有教過Neil如何說服父母么?
有教過如果父母不同意如何維持情緒么?
有教過如果遇到困難,如何重新出發(fā)直到達到愿望么?
有教過如果一切順利,如何保持謙遜不自滿?
在我看來,只要秉承be extraordinary的思想,Neil一定有一天能達成所愿,但是在那之前他卻因為一時失意而選擇自盡,這是Keating教學方法中的缺陷造成的,他只強調(diào)結果和目標,沒有強調(diào)方法。
但是就是這樣的不完美,把Keating塑造成了凡人,他也只是一個普通教師,他也會有過錯,他也要Learning by doing,也使這部電影擺脫了俗氣的結尾,更加有深度。
《死亡詩社》影片觀后感大學生范文2
這是一部干凈而純粹的電影。
校園、青春、成長、人生,這些在無數(shù)電影中用濫了的主題,卻在彼得?威爾的《死亡詩社》中再一次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
一個傳統(tǒng)教條的預備學院。1959年,美國威爾頓預備學院。廣袤的原野,清澈的河流,茂盛的樹木,古老的鐘樓,金色的霞光中像暴雨一般席卷天空的鳥群,洋溢著歐陸風情的建筑,明麗而富有山野氣息,而這里恰恰卻是一個古老、傳統(tǒng)以凝重嚴格教學風格著稱的教會式學校。
一群懷揣夢想的學生。他們有著良好素質(zhì),他們有著優(yōu)良血統(tǒng),他們純真、高貴、英俊。在他們文質(zhì)彬彬、循規(guī)蹈矩、成熟老到的外表下,藏著的是內(nèi)心的激情與骨子里的離經(jīng)叛道。“傳統(tǒng)、榮譽、紀律、優(yōu)秀”的校訓被他們篡改成了“嘲弄、恐怖、頹廢、排泄”。隱隱的,一場反叛蓄勢待發(fā)。
一位心懷自由的老師。基丁老師的到來給學院帶來一絲生氣。他是威爾頓的榮譽畢業(yè)生,回校接替退休的老師。他提倡自由發(fā)散式的思維哲學,他崇尚以自由的心靈選擇人生,他教學方式的大膽改革,亦是一種對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背叛,卻讓學生們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與震撼。然而,這一切,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
影片的前半部輕松歡暢,頗有喜劇味道?!按L,我的船長”,基丁老師以惠特曼的詩句開始了他的第一堂課。他帶領學生在校史樓聆聽“卡匹迪恩”的教誨,他讓學生們在綠茵場上訴說自己的夢想,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以全新的視角去俯瞰世界,他向?qū)W生介紹那一首首有思想的詩歌,在他的啟發(fā)下,學生們重建了基丁老師當年在校時曾積極參加的一個秘密團體——死亡詩社。于是我們看到,學生們點燃了自己的青春激情,自由、智慧、勇氣、激情一點點注入他們的心靈,他們開始勇敢的面對自己新的人生,開始成為真正的人。
如果僅僅到這里,浪漫主義者的斗爭似乎勝利了,可現(xiàn)實卻是殘酷無情的,四處碰壁撞的是頭破血流,影片的后半段并沒有采用好萊塢慣用的大團圓結局,而是將悲劇的內(nèi)涵淋漓盡致地顯露出來?!八劳鲈娙酥铝τ谖∩木A”,浪漫詩人以死亡作為了慘痛代價。尼爾的《仲夏夜之夢》在那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成功上演,他面對的仍舊是拒絕,來自他威嚴頑固的父親的義正嚴詞,像專制的國王,權威不容挑戰(zhàn),殘酷而現(xiàn)實地拒絕。尼爾臉上的狂喜和激情僵硬黯淡,被沮喪和頹廢所取代,走投無路的他面對父親緩緩坐下,眼中閃爍著淚光和絕望。沉悶的夜里,槍聲響了,尼爾用父親的手槍讓自己的靈魂飄向了遙遠的天國。“我步入?yún)擦?,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發(fā)現(xiàn)自己從來沒有活過。”尼爾的死訊震驚了整個威爾頓。校方迫于壓力,決定調(diào)查導致尼爾自殺的原因。
影片的最后五分鐘里,故事達到高潮。基丁老師不得不離開威爾頓,“船長,我的船長!”托德?安德森朗誦著這熟悉的詩句,高高地站在自己的課桌上。情感與力量在壓抑中完全的爆發(fā)出來,男孩子們開始一個接一個站到了課桌上莊重地注視著他們所熱愛的老師。除了卡梅倫等幾個膽小鬼以外,幾乎每一張課桌上都站著一個挺直了的男子漢的身軀?!爸x謝你們,孩子們!”基廷深情地留下了一個微笑。這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力量,浪漫主義的激情讓每一個觀眾都深深為之動容。
故事留給我們的是浪漫主義者在精神上的勝利,可是,澎湃的青春為什么又會被現(xiàn)實殘酷的拒絕?這又何嘗不是浪漫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的雙重悲哀?一面是束縛與壓力,一面是激情與夢想,總想尋找一個平衡的支點,這個支點上,是生命的真諦,是人生真正的意義,可是這樣的一個平衡點又在哪里呢?
我喜歡基丁老師。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一個自由主義者?;蛟S我們曾經(jīng)都這樣幻想過,能遇見一個如摯友般的老師,他跟你笑談文學,鼓勵你發(fā)揮個性,給你以人生的啟蒙?;±蠋煴闶沁@樣,有著一種獨特的睿智、風趣和詩意。羅賓?威廉姆斯的表演很出色,甚至剛出場時哼著小曲一露面,便已得到大多數(shù)觀眾的喜愛。他是現(xiàn)實世界里的老師,但他更是引導學生青春航程的船長。如果拜倫和莎士比亞被僵化的理論所遮蔽,那么就把這些理論從教科書里毫不猶豫地撕掉,他教會了學生敢于向傳統(tǒng)權威和世俗規(guī)范挑戰(zhàn),獨立思考,充滿熱情自由不羈地追求夢想。基丁老師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著這一群在禁錮里壓抑太久的學生,讓他們恢復了飛翔的勇氣和向往飛翔的激情??墒俏乙琅f疑惑,縱使風箏渴望飛的更高,更遠,它終是被一根線系住,秩序、強制性的規(guī)則和體制下,基丁老師是否太過于理想化了些?學生們需要的僅僅是浪漫主義嗎?面對現(xiàn)實,理性何在?基丁老師的失誤在于并沒有教會學生們?nèi)绾握湎ё约嚎少F的生命,冷靜、理性、謹慎地做自己。影片的結尾,基丁老師離去時,他那深情的微笑里是不是還帶著幾分悵然?是不是還懷著幾絲自責?
我喜歡尼爾。在基丁老師的課上尼爾尋覓生命意義的激情被點燃,他重組了死亡詩社,瞞著父母參與他夢寐于求的話劇的演出,《仲夏夜之夢》,他光芒萬丈。然而當帷幕落下,面對父親嚴厲冰冷的目光,在現(xiàn)實和夢想之間,他無路可逃。他的自殺讓人措手不及。飛雪的寒夜,他帶上精靈的荊冠,踏著冰涼如水的夜色,了結了自己短暫的生命。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尋夢者的浪漫和激越,我們看到背負現(xiàn)實生活壓力的被束縛者無奈和呻吟。可是,我依舊疑惑,尼爾在現(xiàn)實中碰壁后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來祭奠自己夢想中的青春是否明智?死亡使他解脫,那么他是否想過他的逃避首當其沖的會殃及他最最熱愛的基丁老師?如果他知道基廷用心良苦的啟發(fā)被曲解為教唆、慫恿、迷惑和誤導,他還會選擇自殺嗎?
我喜歡托德。他活在他那優(yōu)秀的哥哥的光環(huán)下,沉默寡言,內(nèi)向的外表下激情卻在默默流淌。在課堂上,忐忑的托德無所適從,“我不懂咆哮,我不會表達,站在這讓我覺得難堪,但老師為什么讓我做這些”,基丁老師用獨特的辦法讓他釋放了自己潛在的激情。那些看似荒誕不經(jīng)的話語脫口而出,一種堅定已經(jīng)從托德的心底油然而生,自信的驚喜籠罩在他的臉上。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影片的結尾,他站在桌子上高呼“船長,我的船長”,身軀依舊柔弱,目光卻是格外堅定。可是我依舊疑惑,校長又怎會善罷甘休,父母又怎能不失望氣惱?退學的威脅,父母的逼迫依舊需要面對,是承認“錯誤”,還是堅持己見?基丁老師終究是離開了,還會有人像基丁那樣鼓勵他,挖掘他的潛力并給予他力量嗎?托德那剛剛燃起的夢想與激情是不是會被殘酷的現(xiàn)實扼殺?
尼爾死了,托德以及其他的學生并沒有放棄對夢想的追求,基丁老師走了,那些學生們的臉上,寫滿了不甘,寫滿了惜別,可也許,一曲新的夢想詩篇即將奏響??v使現(xiàn)實的殘酷會磨平許多鋒芒的棱角,可深藏于內(nèi)心的心靈之光將永遠不會被禁錮。一部《死亡詩社》,讓我們從死亡中醒來,我們的眼里噙滿熱淚,我們感到無奈的悲哀,因為我們熱愛這個故事,當我們的生命里有了夢想,有了自己,一切便開始不同起來。
讓我們記住這位基丁老師的扮演者:羅賓?威廉姆斯。
讓我們記住這部電影的導演:彼得?威爾。
《死亡詩社》影片觀后感大學生范文3
《死亡詩社》,它的故事發(fā)生在1959年的威爾頓預備學院,那是一個扼殺個性的年代,也許我們今日仍處在這個時代中。在校典禮,學生們穿著一樣的校服,青春,叛逆,生命力還是從他們的眼睛里泄露了出來。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僅僅單調(diào)并且束縛了思想。新教師的到來是一個開始。他們?nèi)松牧硪粋€開始。
這一切在一個新教師的手中發(fā)生了改變。基丁教師反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一群學生在他的指導下,學會如何選擇自我的人生,反抗給予他們壓抑和束縛的教學體制,但又以一個學生的自殺和基丁教師的被辭為結尾。
這是一個很純凈的故事。只是在喜劇式的上半場走到沉郁的結局時,多少讓人有點心境黯淡了,但正是這種被現(xiàn)實挫敗的感覺,和最終一個場景里抑郁中的高潮,升華了該片的寓意。一向以來,學校教育的僵硬便是其傳統(tǒng)。
然而這傳統(tǒng),是來自于我們的成人社會的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而不是發(fā)自作為當事人的青春年少的孩子們的浪漫主義的傳統(tǒng)。在家長和教師的眼中,他們的信條必須成為我們的準則,我們要按照他們的規(guī)定去做,我們要規(guī)矩,要遵守一切他們定的約定,沒有反抗,不準反抗,這個世界他們會比我們更懂。就是這樣的一種觀念與傳統(tǒng),將我們的思考與思維都關起來了。
于是,我們學習經(jīng)濟,學習法律,學習各種生存規(guī)則。同時,也學會屈服。在他們的現(xiàn)實主義的教育培養(yǎng)之下,我們感染上成人世界的各種氣質(zhì),我們變得現(xiàn)實,我們變得急功近利。變得沒有自我的個性與特點,我們與其他人一樣,像古板的木頭,我們逐漸喪失了生命本質(zhì)中的創(chuàng)造力,反叛力,活力。我們變得成熟穩(wěn)重,成為大人們眼中的乖孩子。
在我看來,這部片子里有兩個截然不一樣的世界,一個是象征著束縛和壓抑的現(xiàn)實世界,另一個是體現(xiàn)了自由和活力的夢想的世界。那么,基丁就是這兩個世界的聯(lián)系點。他是現(xiàn)實世界里的教師,是擁有現(xiàn)實世界里諸多光環(huán)的人,但他更是指引著學生發(fā)現(xiàn)并珍視內(nèi)心夢想的舵手,幫忙學生坦然應對自我,應對生命的友人。
他教會他們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樣的自我,挑戰(zhàn)那些在別人眼里是金科玉律的教條,走真正自我想走的路?;∮盟娜烁聍攘Ω腥局@一群在禁錮里壓抑太久的年輕人,讓他們恢復了飛翔的勇氣和向往飛翔的活力。
可是,屬于基丁自我的結局是被校方因為“毒害”學生思想為名趕走了,似乎和遙遠切近的時空里,那些個挑戰(zhàn)者,背叛者的杯具式命運無奈地呼應了。盜火者給人們光明,而自我卻永遠只能背負著盜者的惡名,默默走開。這或許就是這個世界的殘酷,我們都無法改變,一個自由的靈魂就這樣被鞭打。
《死亡詩社》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我會去思考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似乎也在給我們更多的枷鎖,我們這樣原本應當綻放更美麗青春的我們就這樣被屈服于這個世界??墒?,我們的靈魂應當要保留那自由的本性。
《死亡詩社》影片觀后感大學生范文3篇 死亡詩社觀后感相關文章:
★ 烈火英雄影片觀后感_烈火英雄最新個人的觀后感3篇(《烈火英雄》的觀后感)
★ 隱形的翅膀勵志影片觀后感3篇(勵志電影隱形的翅膀觀后感)
★ 《無問西東》影片個人觀后感年3篇(電影《無問西東》觀后感)
★ 舌尖上的中國影片觀后感2篇(《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以上)
★ 機器人總動員影片觀后感作文3篇(電影機器人總動員觀后感300)
★ 機器人總動員動畫影片觀后感4篇 《機器人總動員》電影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