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看看我們的地球讀后感7篇,供大家參閱。

看看我們的地球讀后感1
這個假期我看完了《看看我們的地球》這本書,書里有許多關于地理和地球的知識,我看完了受益匪淺,所以我想與你們一起分享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著名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書的開頭寫了地球在他認為是怎么產(chǎn)生的;后面又寫了每層地殼組成、地球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以及每層地殼的'特點;最后講了每層地殼對地球的影響和地球上有用的物資。這本書貫穿了與地球有關的所有科普知識,把有用的知識點源源不斷地注入我們的大腦中。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地震的那一篇。這篇主要講了地震的預報,地震的發(fā)生以及地震的震波等。科學家們用一種叫“震波探測儀”的東西來吸收震波,因以此來判斷地震的大小,從而做出相應的防御。即使地震已經(jīng)來了,科學家們也可以用一種叫做“地質(zhì)偵查儀”的東西控制住地震的根源??茖W家們真了不起,就像威風凜凜的勇士,制服了地震這頭大魔鬼。
讀了這本書,我深刻地領悟到,我們應該從小就有對祖國和勞動人民的愛,去努力地鉆研科學知識,我們應該掌握科學這把武器,善待環(huán)境,保護地球,并在自然災害來臨時,較少傷害,保護家人。我們運用科學來證明,中國人民是不信邪的,中華民族是勤勞向上的民族,是用自己雙手建造美好生活的優(yōu)秀民族!
看看我們的地球讀后感2
假期的時候,我閱讀了《看看我們的地球》這本書,作者是李四光,講述了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是什么樣子的,我們要怎么去探索地球,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紹了基本的地質(zhì)地理學知識,涉及地球年齡、地震原理、地勢與大地結(jié)構(gòu)、三大冰湖、人類起源等等諸多方面的故事。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地殼的概念、地球的形狀、燃燒的問題等等,明白了地殼運動引起的巖層永久性的變形、變位叫做地質(zhì)構(gòu)造。它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地殼運動的“足跡”。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地震現(xiàn)象,提起地震,我腦海中總會浮現(xiàn)出滿目狼藉、親人離散的畫面。地震極大的'破壞力,總是令人畏懼,也激起我對地震起因的強烈好奇。這本書告訴了我地震是地殼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可以預測的。讀了這本書,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了解了地震的有關知識,更全面的認識了地震的現(xiàn)象。
雖然我還是小學生了,對地球的認識有限,但關于地球的知識是無限的,對地球的探索也是沒有止境的。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在學習生活中也要多多吸取他人的寶貴經(jīng)驗,提升自己,將來為祖國多做貢獻。
看看我們的地球讀后感3
最近,我在圖書館看到了一本書,《看看我們的地球》。我興奮不已,一口氣把它讀完了。讀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一看題目就知道是寫地質(zhì)方面的,有冰川、土地、天文、風水等等,讓我看得津津有味,手不釋卷。
比如第一章,他沒有呆板地直接說:“在某個地方,有著怎樣的環(huán)境,它……”而是以“地球的年齡”作為標題,讓文章顯得更加生動有趣。再比如第五章,他讓我們看地球的歷史去計算地球的年齡,你一定會說:“什么?這不可能!”可他們就是做到了,這也驗證的一句古話:你做不到的事總有人能做到,你得不到的`東西總有人能得到。
我也看過很多的關于地球的書,但是《看看我們的地球》我的感觸最深,他告訴我們:宇宙浩瀚無際,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世界,只是其中的一點點。在這無比巨大的世界里,我們現(xiàn)在只是其中無比渺小的一員,我們只有更加努力的學習,才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看看我們的地球讀后感4
小時候我一直以為地震是有很多的大象在奔跑造成的。直到我看完了《看看我們的地球》這本書才知道地震是由于地殼運動形成的。
《看看我們的地球》主要講的是地球的自然現(xiàn)象,年齡和各個部分的名稱,還有地球的歷史、地殼的運動、古生物和古人類還有冰川的起源。
我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是古生物及古人類,講的是寒武紀出現(xiàn)了奇蝦三葉蟲等生物。而人類是在近100萬年前出現(xiàn)的`,那時候的人類已經(jīng)會使用工具了。我在柳州市白蓮洞博物館參觀時,就看見了“柳江人”的雕像,他們會用石頭做工具、打獵、防御野獸,他們還會使用鐵器。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是人類的進化太不容易了,要對抗大自然的惡劣天氣,還要對抗很多很多厲害的野獸。但是我們?nèi)祟惖淖嫦纫彩呛苡兄腔鄣?,懂得了做出工具,大大地幫助了我們。如果我們的祖先沒有智慧,恐怕現(xiàn)在都不會進化。
如果地球的歷史長度相當于四個成人身高加在一起,那我們?nèi)祟惓霈F(xiàn)的歷史長度只是一個人指甲的長度,和地球的歷史比起來可以說是非常渺小的。但是人類因為有了智慧,現(xiàn)在統(tǒng)治了地球,如果人類要想繼續(xù)在這個星球生存下去,就要保衛(wèi)地球,愛護身邊的環(huán)境。
看看我們的地球讀后感5
中國出版界的元老張元濟先生有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苯裉煳易x的這本好書,就是由楊九俊主編給我們寫的一本書,《看看我們的地球》。
古人曾說,天圓地方。關于地球形狀的討論,自古代起就有。但隨著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我們才真正知道了地球的真正形狀。
其中我喜歡這其中一篇就是《天文理論說地球年齡》地球順著一定方向,他是從西到東的,每天自轉(zhuǎn)一次。他這樣旋轉(zhuǎn),所依的軸,名字是地軸。地軸的兩端,名字是南北極。
這一篇給我們介紹了:赤道平面、赤道、地軸、遠日點和近日點。
還有一篇,我覺得很特別,就是《侏羅紀與中國地勢》我一看到侏羅紀這個詞非常的疑惑。原來如此,侏羅紀以后一直到今天,在中國所生長的.地層級不完全呢!
比如新生式的停積物,中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共有幾種,那就是含煤層的泥砂巖。在遼河流域,朝陽,撫順等出的每層有大部分是屬于這個時代的。
這本書教給了我們很多知識,告訴了我們世界很多奇妙的事,世界是廣大,很遼闊的,還教會了我們一些生活常識,讓我們明白了一些道理,和一些以前我們不懂,現(xiàn)在看了這本書,我們懂的事。希望你們也去看一看,說不定也能得到很大的道理呢!
看看我們的地球讀后感6
為什么地球會自轉(zhuǎn)?為什么地球是圓的?為什么地球會發(fā)生地震?帶著這些問題,寒假里我看了《看看我們的地球》一書給了我答復。
《看看我們的地球》是李四光以文學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本書是一本地質(zhì)地理科普,文中有一些專業(yè)的知識以及一些李四光對地質(zhì)的觀點。
這本書告訴了我很多知識,例如我了解了地震的原理,地源位置,絕大多數(shù)在某些地質(zhì)構(gòu)造帶上,特別是在斷裂帶上。這些都是可以直接見到或感覺到的現(xiàn)象。
原來一年中全球大約會發(fā)生500萬次地震,你一定不知道吧?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淺地震,一般是在地下5千米至20千米之間。雖然每隔幾秒地球就有一次地震或幾次地震,但從歷史的記錄來看,友破壞性大以致毀滅性地震,并不是在地球上平均分布的。地震與任何事物一樣,它的發(fā)生并不是偶然的存在的,而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才形成的大地震。
我讀完了這本書后,感到了地球母親偉大與奧秘,我覺得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不要等環(huán)境無法恢復了再后悔莫及。最后我呼吁:愛護地球吧!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愛護地球吧!這是我們共同的母親。
看看我們的地球讀后感7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看看我們的地球》。這本書有三大章,分別是看看我們的地球、地殼、地熱。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地熱這一章,這一個章節(jié)主要講到地熱與燃料的問題,然而我更喜歡地熱。地熱講的是我們地球母親自身也有熱量??赡苣阋矔f:“怎么可能,如果地球也有熱量的話,那為什么我感覺不到,而且地球自身會放熱的`話,那地球不就變成另一個太陽了嘛……”你先安靜一下,我來解釋給你聽吧!是這樣的,因為地球發(fā)出的熱量不是很強烈,但也足以讓離地心比較近的石頭變成巖漿了,但這熱量也會繼續(xù)向上擴散,只不過還不能把石頭融化罷了??墒遣荒馨咽^化為巖漿不表示熱量就消失了,所以我們離地心越近溫度也就越高,而且每一個地方提升的溫度也不同,就比如我國大慶沒深入20米就會增加1攝氏度,我國的房山是每深入50米增加1攝氏度。怎么樣這本書是不是很神奇,我也很喜歡這本書呢!
除了地熱,這本書還講到滄桑變化的解釋,讀書與讀自然書,侏羅紀與中國地勢……這本書我覺得真的不錯,給我解釋了不少有趣高深的科學知識,你也來看看吧!
看看我們的地球讀后感7篇相關文章:
★ 《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讀后感3篇(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讀后感800字)
★ 《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讀后感4篇(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讀后感500字)
★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11篇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350字
★ 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讀后感3篇(《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讀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