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中華文化讀后感8篇(中華文化十二講讀后感),以供借鑒。

中華文化讀后感1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淀,以百余年磨難為基礎,以五十余年的發(fā)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只浴火重生的鳳凰!
中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之一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具有源遠流長的文化。說起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那可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例如:中國陶瓷、四大發(fā)明、文房四寶、皮影等。今天,我們就著重說一說文房四寶,所謂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筆:因為王羲之的緣故,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造紙的狀況,并對四紙做了說明,給予很高的評價;硯:墨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中,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發(fā)展,才能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可現(xiàn)在在“洋節(jié)”風靡,而傳統(tǒng)文化卻逐漸被人們淡忘。清明節(jié)還有誰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只是去墳前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jié)誰會安靜地在家包粽子呢?中秋月圓之夜,又有誰和家人一起愜意地坐在院子中,吃著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慢慢被人所淡忘,傳統(tǒng)佳節(jié)在社會中日益冷清,這些現(xiàn)象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重視呢?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民族無形的財富,傳統(tǒng)佳節(jié)蘊含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因子,這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中國文化講究“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整個民族不斷棄舊圖新,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文化傳統(tǒng)在不同的時代延續(xù),變化和發(fā)展。中華文化在與時俱進的改革創(chuàng)新中綻放出奪目的絢麗光彩。
在科技條件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過現(xiàn)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chuàng)造活力,它蘊含著現(xiàn)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xiàn)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永葆生機和活力。
陽光照透每一顆塵埃,耳邊卻傳來了來自千年前的呼喚。是誰在吟誦:床前明月光的故鄉(xiāng)情;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腸斷白瀕洲的思念之情;蝶戀花的愛慕之情。
破茅草屋前的杜甫含淚辛酸“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汩羅江前的屈原“半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郁郁寡歡壯志難酬的心情。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不乏優(yōu)秀的:鞭跶黑暗,它刀刀帶血;憧憬光明,它聲聲不倦;刻畫人生,它句句有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人民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薪火相傳。
文化是民族的,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大家庭。讓我們把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廣到世界上,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貢獻一份微薄之力,代代相傳,保衛(wèi)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家園!
中華文化讀后感2
最近,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課外書,其中的內容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深。特別是當我讀到《范仲淹勤奮讀書》的故事后時,文中的主人公范仲淹小小年紀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自強不息,人窮志不窮,發(fā)奮讀書,終成為一代宰相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寫到范仲淹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只能到寺院的僧房去讀書,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他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之后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但他毫無怨言,每天凌晨雞鳴就起床攻讀詩書,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睡。讀到這里,我不禁捫心自問:古人小小年紀尚且如此,作為新中國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我們要學習范仲淹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如今我們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雞鴨魚肉是家常便飯,而且每天還有零用錢花;學習條件更是不用講,上學讀書由國家統(tǒng)一安排,不用交一分錢,學校的教室寬敞明亮,裝有電燈、電扇……。在這樣優(yōu)越的條件下,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認真學習呢?可如今天的我,偏偏就做不到,真是慚愧呀!有時上課開小差、搞小動作,不認真完成作業(yè),上周語文老師布置我們背誦的課文,我現(xiàn)在都還沒背下來。回到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平時父母叫我?guī)兔ψ鲂┘覄?,我也總是推三拖四,很不情愿,一心就想著玩。現(xiàn)在看來,真是太不應該了,與范仲淹相比,我的生活條件不知比他好多少倍,可我卻不懂得去珍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想從今往后再不能這樣了,在學校要認真學習,在家也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我們要學習范仲淹心靜如水,心無雜念的學習態(tài)度。文中提到有一次皇帝路過范仲淹的學校,全城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后的去看皇帝,可是范仲淹卻閉門不出,像往常一樣埋頭苦讀。讀到這里,我不得不對范仲淹產(chǎn)生敬佩之情,而且自愧不如,這種堅定的學習態(tài)度真是太難得了,很值得我去學習。想想現(xiàn)在的我,下課鈴一響我就坐不住了,人在教室心卻不知飛到了哪里。晚上在家寫作業(yè)的時候,心卻老想著電視。我想以后再不能這樣了,要像范仲淹一樣,能禁得起誘惑,用平靜的'心態(tài)去學習。
讀了范仲淹的故事以后,我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有了很大的改變,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要有遠大的志向,不能人窮志氣短。我立志要像范仲淹一樣,發(fā)奮學習,長大后能夠成為一個國家的有用之才。
中華文化讀后感3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有著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統(tǒng)美德薪火相傳,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今天我們更應做一個更好的傳承者、踐行著,實現(xiàn)我們的中華夢復興蒙。
我的家鄉(xiāng)-山東臨沂,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一片紅色熱土,中華文同樣在這里刻下了深深痕跡,灑落在城市的街頭巷尾,鐫刻在每個人的心里。
百善孝為先,中國是極為重視孝的民族,孝是古今做人的基礎。詩經(jīng)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有孝的人歷來為人所銘記和尊崇。在我們臨沂的大客廳-人民廣場就佇立著王祥臥冰求鯉的雕塑。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我們臨沂。爸爸很小的時候就給我講過,告訴我從小就要尊重老人。我想凡是臨沂本地的同學也無不知道這個故事吧?今天的王祥懷抱冰鯉靜靜的站在那里,默默注視著路過的每一個人,傳遞著一種力量,感染著每一個在其面前審視的人,使人有所感念和思考。每次去經(jīng)過,都會遇見年輕的父母在向身邊的孩子講述著這個感人的故事。除了王詳臥求鯉魚,中華最有名的二十四孝中發(fā)生在我們臨沂的還有負米養(yǎng)親(孔子學生子路,魯國人,今平邑人)、單衣順母(孔子學生閔子騫,魯國人,)、嚙指心痛(孔子學生曾參,魯國人,今平邑人)、戲彩娛親(春秋末期隱士老菜子,居蒙山之陽)、鹿乳奉親(郯子,春秋時郯國人,今郯城人)。、聞雷泣墓(王裒,三國魏東莞人,今沂水縣人)。這些故事個個耳熟能詳膾炙人口.正是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行為構筑了我們中華文明的基礎。
今天孝道依然是我們要身體力行的.,時代不需要我們學古人那種驚天動地的孝行,也不要要求我們拋棄獨立思考,凡事為父母命是從。只要我們實時感念和體會父母為我們的點點付出和關愛,讓我們能看得到每個冬日里,當天還是漆黑冰冷,我們躺在溫暖被窩里而不愿早起時,媽媽不知何時早已為我們準備好了可口早餐;聽得到我們已經(jīng)早睡下,不知何時爸爸為家庭打拼而晚歸的敲門聲;看得到爸爸再忙也會送們入學,盯著我們的背影,而那略有滄桑 臉上依然面帶的微笑和欣慰;聽得到我們已經(jīng)走了很遠,但媽媽句句隨風而來的千囑萬嚀。
我們自覺已經(jīng)羽翼漸豐,我們已經(jīng)在大步跨入屬于我們的征程,但背后總有一雙注釋著我們的眼睛,相隨相伴。孝對我們現(xiàn)在就是體諒和感恩,我們努力健康快樂,我們努力學業(yè)有成,我們努力做力所能及,我們大聲或含蓄表達著我們的愛,回應著受到的關懷是我們現(xiàn)在能做到的最好的孝。
父愛是山,母愛是水,山是我們的依靠,水是我們的滋養(yǎng)。中華孝道由我傳承和發(fā)揚,光芒永照。
中華文化讀后感4
千年的風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沖走了千年的記憶。但歷史的印記,文化的傳統(tǒng),卻注定要烙在中華民族的生命里。
從數(shù)千年前江心漁船上越女的歌聲,到水之湄《詩三百》的婉轉悠揚;從唯美的楚辭規(guī)整的漢賦,到唐朝多姿的詩歌,再到江南女子執(zhí)紅牙響板輕歌曼舞搖曳出的宋詞;從南山下草長鶯飛的桃花源,到西湖蒙蒙煙雨中的一把油紙傘。
飛雪洪泥映時光,歷史滿滄桑,一曲悲歌訴衷腸,春秋歌未央。
你是否知道,曾經(jīng)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個朝代叫漢唐,有一條河流叫長江?
當你沉迷于紫薇的那一句“山無棱,天地合,乃敢于君絕?!蹦闶欠裰罉犯锬蔷洹吧闲?!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當你口口聲聲喊著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漢書》中的“修身好古,實事求是;”當你“哈韓”“哈日,”迷戀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你是否知道《山海經(jīng)》里的神話故事,知道昆曲的歷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聲音……
傳統(tǒng)文化的美,在于它的歷史,它是先人們的'精神積淀,是千百年來的傳承。
而在今日,在這個充滿利益、熱鬧繁華的時代,歌聲里的故鄉(xiāng)卻在漸漸遠去。我們像迷路的孩子,回頭張望,卻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個,氤氳著水墨香的故鄉(xiāng),那個,我們的精神家園,如今又何在?
在今日,君不見元宵燈節(jié)淡花燈,君不見端午賽舟掛香符,君不見重陽登高插茱萸。我們不再欣賞“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我們只從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東風破》里才驀然感受到古典的美。
古語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忘記了過去,會怎么樣?它該如何向前,如何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前面。身為祖國的未來,如果我們不珍惜,不繼承,它們將如何保全自我?未來,不論多么發(fā)達的高科技,都難以替代歷史的一抔黃土,無論我們在這顆星球上能走多遠,總歸有一點東西,銘記于心。
先人曾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弊屛覀內ァ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奔础抖Y記》中說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天下平。”清代學者張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弊屛覀冏笫志o握“且教世界換了人間的”壯志豪情,右手秉持義不容辭勇于擔當?shù)牡懒x,為傳統(tǒng)文化開創(chuàng)一片天。
中華文化讀后感5
文化是一個國家文明的象征,濃縮著民族的智慧。中華文化其浩瀚的典籍記錄了悠久的歷史,鑄就了中華民族知書達禮的品德,其傳統(tǒng)倫理延續(xù)了幾千年,奠定了中華的凝聚力和向心性。
其獨特的思維方法影響了世世代代,構成了東方思維的模式,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整體性及和諧性,從而使中國成為了一個能包容多種文化及融合數(shù)十個民族組成的泱泱大國。中華文化是東方文化的發(fā)端,其文化名人、文化典籍、倫理思想皆曾經(jīng)對東方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所以,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不僅是中國的,而且是全人類的。弘揚中華文化、中華精神,無疑對人類文明有著深遠的意義。在這個漫長的暑假,同時也是最清閑、最輕松的暑假我重新拾起《弟子規(guī)》細細品讀,感觸良多。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guī)》就仿佛置身于文明當中,置身于做人的倫理道當中。
《弟子規(guī)》的首篇總序告訴我: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從人之根本出發(fā),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懂得孝順,那么他便喪失做人的`根本。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是不可能懂得如何善待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所以也就更談不上回饋社會。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jīng)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兜茏右?guī)》是根據(jù)《三字經(jīng)》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guī)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
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弟子規(guī)》以樸實、精煉、易懂的語言讓我更加深刻地懂得做人的道理,人生百態(tài),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
中華文化讀后感6
今天,我認真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其中,尊師愛親這一章節(ji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一個故事《顏回煮飯敬師》。
故事主要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一連好幾天都沒吃上飯。大弟子顏回看見老師很餓,于是向人乞討。等他回來做完飯時,孔子也剛好睡覺醒來,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便跨出房門。只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一把米飯往嘴里送,孔子見了又高興又生氣。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著一大碗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做好了,請老師進食?!边@時,孔子說:“我在夢中見到了去世的父親,我要用它來祭奠他老人家?!鳖伝匕衙罪垔Z去,說道:“不行!這米飯不干凈,剛才煮飯時不小心把炭灰掉在上面。后來,我把沾有炭灰的米飯抓著吃了?!笨鬃勇犃诉@番話,深感顏回是個賢德之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尊師愛親”四個字縈繞心頭,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給我講的遠房小表舅的故事。
小表舅的母親有點智障。每天只要小表舅一上學,母親就會在后面遠遠地跟著,上課時,一直站在校門口扒著鐵柵欄向里面張望。小表舅從來不出教室玩兒,因為一到下課,同學們就會對著母親說說笑笑,雖然很遠,可是小表舅總能清晰地聽到大家的小聲議論。
一天,老師把小表舅叫到一邊,問:“為什么最近悶悶不樂?”小表舅說出了實情。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沒有母親就沒有孩子,沒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你還記得嗎?有一次,別人送給你的媽媽一根冰棍,她舍不得吃,跑回家里遞給你吃。你應該為有個好媽媽而驕傲。”
老師的話深深觸動了小表舅的心,從此他幫助母親干活了,掃院子、喂雞,還給母親扎了一個小辮子,母親睡覺的時候都舍不得解下辮子上的橡皮筋。而小表舅學習更加努力了,他不僅要感謝母親,也要感謝老師的理解和開導。
生活是一片草原,“尊師愛親”是草原上成片的美麗花朵,有同學們向老師敬禮問好的'禮儀之花,有兒孫給爺爺奶奶打洗腳水的孝親之花,有父親為病重孩子捐獻器官的慈愛之花,更有廣大人民為貧困家庭捐款的博愛之花……想著想著,我的內心力量變得無比強大。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和民族精神嗎?我激動萬分,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禮儀之邦”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中華文化讀后感7
翻開《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當我看到《節(jié)日習俗多姿多彩》這一章時,去年除夕的一幕又浮現(xiàn)在我眼前了。
記得除夕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剛回到老家的村口,就遠遠地看到了村頭農(nóng)貿(mào)市場的一塊空地上圍滿了人,最愛湊熱鬧的我,馬上跑過去鉆進了人群中,呵,原來是能寫一手漂亮毛筆字的堂哥在寫對聯(lián)呢。我連忙大叫了一聲:“哥哥,我回來了。” 堂哥聽了,停下手中的筆,微笑著說:“你回來得正是時候,快來幫忙。你把那些裁好的紅紙續(xù)長一些?!迸赃呌幸晃晃也徽J識的大哥哥早已在做著這項工作了,我也跟著那位大哥哥一起做。這時堂哥寫好了一副對聯(lián),只聽見堂哥說:“張大嬸,你的寫好了,放到旁邊晾一會兒就可以拿回去了。李大伯,趙大媽,你們的已經(jīng)晾干了,拿回去吧?!笨粗麄儼褜β?lián)拿走了,我著急地提醒堂哥:“哥哥,他們還沒給錢呢。”哥哥說:“去,給我拿紅紙來?!蔽抑缓萌ツ昧艘粡埨m(xù)好的紅紙給堂哥,堂哥又開始揮筆書寫了。就這樣,寫好晾在一旁的對聯(lián),陸陸續(xù)續(xù)地都被領走了。忙了一天的堂哥,也收拾好東西,拿著最后兩副對聯(lián),我們一起回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堂哥:“今天寫的對聯(lián),都是免費的?” 堂哥笑著說:“你不都看見了嗎?快點走,回去還要貼對聯(lián)呢?!?我說:“急什么呢?你爸和我爸他們肯定早已把對聯(lián)貼好了,還用得著我們幫忙嗎?” 堂哥笑著說:“你就知道偷懶?!?/p>
終于到家門口了,堂哥卻拉著我繼續(xù)往前走,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家小院前,堂哥大喊了一聲:“李大爺,除夕飯菜弄好了吧,我們來給您貼對聯(lián)了?!崩畲鬆斝呛堑赜顺鰜?,連聲說:“好,好,真是太謝謝你們了?!蔽覀円贿呝N對聯(lián),堂哥一邊對我說:“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為節(jié)日增加了喜慶氣氛。從古至今,春聯(lián)都是從右往左念的,春聯(lián)還分為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上聯(lián)為右,一般以三四聲結尾,下聯(lián)為左,一般以一二聲結尾,這樣念起來才朗朗上口。上下聯(lián)可不能貼反了,要不然會讓人笑掉大牙呢!”
我默默地聽著堂哥的話,想著堂哥今天的所作所為,原來,中華文化不僅是如此的博大精深,還聯(lián)結著濃濃的情,深深的愛,當我們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走近中華文化時,才能領悟到它的獨特之美。
中華文化讀后感8
今天我又捧著我的"良師益友"——《傳承中華文化》這本書,利用課余時間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來,頗有收獲。這本書里面講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文化:有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有百讀不厭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豪邁奔放的詩歌,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北京故宮等建筑藝術,有眾所周知讓我們引以為豪的四大發(fā)明……每個故事都向我展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一面,不一樣的道德主義。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強不息,范仲淹勤奮讀書》的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幼年喪父,母親改嫁,范仲淹長大后,到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讀書認真刻苦,分秒必爭,5年的時間竟然不曾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讀感到昏昏欲睡,把水澆到臉上醒腦提神。白天苦讀,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陽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不但領悟了六經(jīng)的主旨,還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面對當今社會,必須刻苦用心學習。我為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而深感內疚。
于是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過去我是個頑皮的孩子,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到學校就跟一群同學討論穿著打扮、談論玩手機的樂趣;上課時人在教室心在外,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趁機大驚小怪、亂喊亂叫,有時還會盡出洋相,逗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每次老師布置作業(yè)抄寫生字,多數(shù)同學寫完了又讀了十多次,我才寫了不到一半歪歪斜斜不太像字的字;聽寫就更不用說了,每次上交的都是干干凈凈的空本子;再看看自己的.作業(yè)吧,可惜我的老師說看不懂,甚至還要請我當翻譯;每天放學到家,奶奶都把可口的飯菜做好了,我急忙吃完飯,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游戲,總之就是厭學。每天都是這樣虛度光陰,我的學習成績,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倒數(shù)第一,老師拿我沒辦法,媽媽也為我感到傷心。學習了范仲淹自強不息、刻苦讀書的精神,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決心改掉缺點,珍惜時間好好學習了。
“要認識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美德,見賢思齊,從小事做起?!睍械倪@句話說得特別好。對我特起鼓勁。從今天起,我一定要痛改前非,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范仲淹為榜樣,刻苦學習。上課時,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有不懂的虛心請教,按時完成作業(yè),遵守紀律,放學回家?guī)湍棠套鲂┝λ芗暗募覄栈睿喑樾r間閱讀課外書,學習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要懂得惜福,在校做一個好學生,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社會做一個好少年。
中華文化讀后感8篇(中華文化十二講讀后感)相關文章:
★ 《呼蘭河傳》讀后感大全7篇 呼蘭河傳讀后感滿分作文網(wǎng)
★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11篇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350字
★ 《紅樓夢》讀后感優(yōu)10篇 紅樓夢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800字
★ 實用《正面管教》讀后感9篇 讀完《正面管教》的感悟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