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高中生朝花夕拾讀后感3篇 《朝花夕拾》讀后感高中,供大家參閱。
高中生朝花夕拾讀后感1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文集多是回憶的故事,魯迅先生用夾敘夾議的方式去敘述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在我讀后,活像是一位老人在回憶童年時的點滴經(jīng)歷,平淡卻心潮澎湃,或許人老了,總是喜歡回憶,那是發(fā)生過的故事,也是作為魯迅先生身體的一部分,他的文字針針見血,撲面而來的更多的卻是濃厚的親切。我們的童年發(fā)生了太多的故事,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有相同的純真。
那個動亂的時代,難能可貴的純真,無疑是故事最大的亮點,細(xì)細(xì)咀嚼,更能讓人沉淀下來,那些過去,到底講述了些什么?
他懷念的,是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懷念的是與小蟲子在一起的童年,大人一個不留神,鉆進(jìn)百草園,聽蟋蟀的演奏,搬開磚頭時,會遇到蜈蚣,聽長媽媽講不曾見過的故事,采摘花野果,他熱愛自然,不喜歡管束,他對舊社會私塾嚴(yán)重的不滿,他不喜歡死讀書,他覺得寫東西要有靈魂,他還寫到關(guān)于藤野先生,對待工作是那么的認(rèn)真,對中國留學(xué)生一視同仁,從不歧視,然而他在冬天卻只穿舊舊的外套,那個雜亂的年代,藤野先生活的那么認(rèn)真,那么君子。人的解放,這才是魯迅寫文字的重點!
為什么魯迅先生的文字總是讓我們一代一代的去品讀,文字好似電影,把事情一步步的遞進(jìn)到高潮,而再次回觀,總能讓心靈一顫,原來故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內(nèi)涵。
生命就是一場遠(yuǎn)行,從最開始,到最終,一步步的走過每一個地方,而后我們開始驚訝,好像離從前的自己越來越遠(yuǎn)了,那些童真,那些單純,似乎快要被扼殺掉了,魯迅先生所要表達(dá)的,應(yīng)該是在那樣一個年代,仍然要有所信仰,是的!信仰是人生的必備品,大環(huán)境越來越能影響一代人,我們不要去做別人,而是做自己,有所信仰的生活,就算做一杯淡水,也要純凈。
魯迅先生所折射出的思想讓人怦然心動,他沒有城里孩子的嬌氣,多了大度的氣派,他是那個年代醒的比較早的人,身邊的人都在沉睡,洪水猛獸將至,他希望大家都能清醒,可那些沉睡的人,卻無法喚醒他們,他只能用文字的形式,去警告那些人,該清醒了!然而那個封建的社會,更多的人是長眠不醒的,所以,文字中多少夾雜著無奈。那個年代,清醒著的人,太痛苦了。魯迅先生對國人的認(rèn)識是十分深刻的,他曾經(jīng)發(fā)出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母锌K麑耸前洳恍?,怒其不爭。魯迅的童年本來是快樂的,可是一等到家道衰落,曾經(jīng)本來與他們家交好的親戚朋友卻一一離棄,他看到了親戚的冷漠,看到了令人心寒的人心。魯迅用他尖刻的筆端為我們勾勒出國人的奴性。
愛恨交織中,更加讓人感覺童年是多么的可貴,它是多么美好的字眼,每每品讀,都感覺童年中有那么一個充滿朝氣的少年,手可握太陽,腳可追清風(fēng),釣夏天最大的龍蝦,堆冬天里最大的雪人。
那個曾經(jīng)的少年,現(xiàn)在是否依舊如你這般,還是,再也找不回來了?
高中生朝花夕拾讀后感2
不知道為什么魯迅把“舊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說,這夕拾的朝花,已不僅僅是舊事,反倒是新事、喜事、傷心事。
無可否認(rèn),魯迅的罵功是中國一絕,以致于罵狗、罵貓、寫鼠也有人惶惶不安,那頂帶刺的高帽戴上了,也就取不下來了。難怪魯迅先生愛罵“狗”,這“罵畜生”不“犯法”的好事,也只有他老人家占盡光,好歹比那殺豬的白刀子進(jìn)紅刀子出快活自在。
且不說那些“名人名教授”有沒有狗血淋頭,但這“不好惹”的“高帽”卻戴牢了,堂而皇之地“以動機褒貶作品”,是人就看得出,那柄“匕首”是正中“要害”。
連一本薄薄的回憶散文集中都充斥著滿腔憤慨之情,及見其他那些雜文、小說集的鋒利。諷刺有魅力,當(dāng)然,在魯迅筆下,那叫藝術(shù)。
小學(xué)初中的語文教材,每本都有魯迅的文章,大概多數(shù)都選自這個好聽的名字——《朝花夕拾》,琢磨久了也想,夕拾的朝花什么味?
酸。的確,看魯迅的文章有點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親的病》,作者從不正面寫家道衰敗的頹唐,僅從父親口里說的噓噓的話,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顧后的疲態(tài),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卻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親,卻遺留給作者的“最大的錯處”。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對衍太太這個自私多言使壞形象的嘲諷。
甜。不說阿長與魯迅過年時行禮的溫馨,也不說看社戲、看五猖會時的快活熱鬧,單提起百草園“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的童趣,一切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體味的親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獨特的魯氏橋,進(jìn)了甜美的童年故鄉(xiāng)。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敵是苦,阿長、父親的逝世是苦,永別的藤野先生是苦,跳進(jìn)舊中國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脫,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魯迅,也苦出了這本在暴虐、陰暗、烏煙瘴氣中趟過的《朝花夕拾》。
辣。魯迅的本色。辛辣的筆風(fēng),自然會有其筆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凜然一個頂天大漢的形象,對反對、守舊勢力的抨擊與嘲諷是毫不留情。譬如對陳、徐兩人犀利、刻薄的諷刺,入口微辣,入肚卻穿腸蕩胃,甚是尋味。
咸。淚水的味道。樸實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淚下。舊事的點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鹽分,染咸的是回憶,濺起的是讀者深思的心靈。
高中生朝花夕拾讀后感3
早晨落下的花在傍晚去拾綴,雖然也許花不再似早上般嬌嫩,可也更多了份樂趣;青春往事到長大后去追憶,可能已經(jīng)沒有曾經(jīng)的心情,卻多了份滿足。也許正是懷揣著這樣的感情,魯迅先生才寫下《朝花夕拾》一書吧!
書中短短的十篇文章,幾天便讀完了,可讀完之后卻感觸頗多,有對庸醫(yī)誤人不懂裝懂的憤慨,有對百草園的向往,有對衍太太的多嘴多舌的討厭,有對長媽媽的敬佩,但更多的,是對藤野先生的尊敬和對范愛農(nóng)的惋惜。
的確,在當(dāng)時,動蕩不定,被日本等列強欺凌的中國是那樣不堪一擊,早無昔日雄風(fēng),也不免會被其他國家輕視??墒?,藤野先生卻不因此而故意冷落魯迅,反而給予他更多的,更熱枕的關(guān)懷,幫他修改筆記,細(xì)心詢問其近況,還擔(dān)心魯迅是否能接受解剖教學(xué)。而且,就在魯迅要離開仙臺時,還鼓勵其要認(rèn)真努力,他們二人的師生情誼,并未因當(dāng)時的政治局面而破裂,反而更多了份珍惜,珍貴。藤野先生對魯迅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希望中國有新的醫(yī)學(xué);大而言之,是為學(xué)術(shù),希望新的醫(yī)學(xué)傳達(dá)中國去。這種愛,摒棄了民族間的偏見,藤野先生,無論在我的心里眼里,都是偉大的。
而生活在當(dāng)時的社會,除了外國人對中國的熱切期盼,中國自己,也有一批愛國學(xué)子,范愛農(nóng)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正直倔強,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十分不滿,追求革命,追求解放,可在辛亥革命后卻備受打擊,心憂天下卻力不足,只能做一潦倒老師,最終自殺于湖中。他的命運是可悲的,可卻鼓勵了千千萬萬的國人要努力奮斗,擺脫落后。也許這些對我們還言之過早了些,可無論如何,我們應(yīng)敬佩范先生,在心中埋下為中國日漸強大而奮斗的種子。
《朝花夕拾》,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本回憶式的小說,更是當(dāng)年魯迅先生真實的生活寫照,看似無意,卻讓后人感觸良多。所以,我們也應(yīng)用自己手中的筆,書寫出屬于自己的特別記憶,讓自己對生活更熱情,更樂觀;對祖國盡心盡力,使祖國更強大;對人心懷善意,多一份理解。不管風(fēng)雨,堅持向前,不愧對人生!
高中生朝花夕拾讀后感3篇 《朝花夕拾》讀后感高中相關(guān)文章:
★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3篇(《西游記》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
★ 柳林風(fēng)聲讀后感范文3篇(《柳林風(fēng)聲》,讀后感)
★ 高中紅樓夢讀后感范文2022【3篇】 紅樓夢讀后感高中400左右
★ 中國名著西游記讀后感范文4篇 西游記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高中生朝花夕拾讀后感750字 讀后感范文